㈠ 成就的粵語諧音怎麼說
sin鑿
㈡ 「全部」的粵語說法
全部的粵語說法應該為:所有。
粵語的表達很多時候,非常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正確使用詞語才,能夠讓它的表達更加精準,說起來更流利。
正確使用詞語方式:
要掌握和運用好同義近義詞,關鍵在於能辨析同義近義詞的意義和用法。
辨析近義詞是為了使思想感情表達得更精確、更細膩,語言表達效果更加鮮明生動。辨析同義詞,辨異是重點,但要辨異首先要求同。
所謂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組同義詞共同的基本義,然後在這個共同的基本義之內,辨析其細微差異。
(一)從詞語的感情色彩方面進行辨析
色彩是指詞義附帶的某種傾向、情調;有的表現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根據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將詞語分為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三類。
1.褒義詞:具有肯定或贊許的感情的詞語。如:鼓勵、成果、抵禦、聰明、節儉、呵護。
2.貶義詞:具有否定或貶斥的感情的詞語。如:煽動、後果、抗拒、狡猾、吝嗇、庇護。
3.中義詞:不表示褒貶的詞語。如:鼓動、結果、抵抗。
(二)從詞語的語體色彩方面進行辨析
詞語除感情色彩之外,還有莊重和詼諧、謙敬和諷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雖然意義相同或相近,但各適用於不同場合,稱之為語體色彩。
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對話、文藝作品多用口語,口語具有通俗朴實生動的風格。書面語有文雅、莊重的風格,多用於鄭重場合、理論文章。
㈢ 粵語的發源地是哪裡
粵語的起源分別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語與源自楚國的楚語等說法。
漢代至唐宋,中原人源源不斷地遷徙嶺南,促進了粵語的發展和定型。元明清以來,粵語的變化較小。不過語言學家李新魁先生認為「粵語最早的源頭,是楚人南遷、楚語南來所導致的結果」(李新魁《廣東的方言》),現代粵語的語音面貌表現出了與隋唐漢語共同語十分接近的現象。
封開是最早的粵語中心,粵語從這里沿江傳播到肇慶和廣州,形成以西關音為正宗的廣州話。隋唐時期,粵語進一步擴展到整個西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憑借西江水系而向東、西、南傳播,形成以廣州為中心的分布格局。
(3)成果粵語擴展閱讀:
粵語的分布
粵語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粵中、粵北和粵西南地區,香港、澳門和廣西東南部等地區。
海外地區包括東南亞的新加坡、印尼、聖誕島、馬來西亞、越南、以及北美、英國和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
粵語的地區分布上的突出特點是沿江分布:以廣州、香港為中心,分四條渠道向東、西、南擴展。
㈣ 粵語跟漢語哪些詞不同,跪求
我簡單的給你總結一下吧!
在說成系,哪說成邊或者邊度,所以在哪就說成系邊或者系邊度
什麼、東西、事情統統說成乜嘢或者乜
現在說成衣家
感謝別人說唔該
道歉說唔好意思,情節嚴重的說對唔住。所以說唔也就是不的意思。
這個說成呢個,那個說成果個
沒有說成冇
還說成仲,還有沒有啊也就是仲有冇啊!
很久說成好耐,幾耐就是多久 幾好就是很好
走路說成行路
這樣說成咁,就是說成即系。所以就是這樣說成即系咁
。
點的意思是怎樣 解就是解釋,所以點解就是怎樣解釋,也就是為什麼的意思。你想我點啊的意思就是你想我怎樣啊!
給說成俾 給我一次機會說成俾個機會我,注意句式,跟普通話不一樣。
媽媽說成老母,爸爸說成老豆。
早上好說成早晨
要緊說成緊要,沒關系也就說成唔緊要
用說成使,不用客氣就是唔使客氣,用不用就是使唔使
休息說成唞 早唞也就是晚安的意思
王八蛋說成撲街
看說成睇 收看就是收睇 睇法就是看法
就先總結這些吧,總結的不是很好,不要見笑啊。都是自己親手打的啊。
㈤ 粵語的「看什麼」怎麼說不是睇咩,是另一個
粵語的看什麼可以說為:點睇,睇咩野,有咩好睇等等說法。
正確使用詞語,對於語言的表達可以起到精準性的作用,讓內容更加形象生動。
正確使用詞語方法:
一、近義詞辨析
要掌握和運用好同義近義詞,關鍵在於能辨析同義近義詞的意義和用法。辨析近義詞是為了使思想感情表達得更精確、更細膩,語言表達效果更加鮮明生動。
辨析同義詞,辨異是重點,但要辨異首先要求同。所謂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組同義詞共同的基本義,然後在這個共同的基本義之內,辨析其細微差異。
(一)從詞語的感情色彩方面進行辨析
色彩是指詞義附帶的某種傾向、情調;有的表現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根據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將詞語分為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三類。
1.褒義詞:具有肯定或贊許的感情的詞語。如:鼓勵、成果、抵禦、聰明、節儉、呵護。
3.中義詞:不表示褒貶的詞語。如:鼓動、結果、抵抗。
(二)從詞語的語體色彩方面進行辨析
詞語除感情色彩之外,還有莊重和詼諧、謙敬和諷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雖然意義相同或相近,但各適用於不同場合,稱之為語體色彩。
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對話、文藝作品多用口語,口語具有通俗朴實生動的風格。書面語有文雅、莊重的風格,多用於鄭重場合、理論文章。
㈥ 粵語呃是什麼意思
粵語中」呃「發音為」ngak1「,是指欺騙的意思。
「呃」就是「欺騙」的意思,「呃人」的意思是騙人。如果要形容某人說謊毫無技術含量,非常離譜,可以說「呃鬼」。關於「呃」的常用詞彙還有「偷呃拐騙」、「呃神騙鬼」、「呃鬼食豆腐」等。
粵語中」呃「常見使用方法如下:
1、粵語:你出門要小心啲,唔好畀人呃。
中文:你出門要小心點,不要被人騙。
2、粵語:佢咁醒目,你呃唔到佢嘅。
中文:他那麼聰明,你騙不到他的。
(6)成果粵語擴展閱讀:
香港殖民地史時期,香港粵語(港式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粵語區。這些外來詞很多官話(北方話)沒有吸收,如「士多」(store,siː22 tɔ55),即「小賣部」;
有的是吸收了但譯法不同,如「沙拉」在粵語中是「沙律」(saa1 loet6);不少外國人名在粵語中的譯法亦與北方話存在很大差別;如第43任美國總統George Bush在大陸翻譯成「布希」,台灣中華民國語文譯作「布希」,香港粵語則翻譯成圓唇的「布希」(bou4 syu1)。
㈦ 我粵語怎麼讀
粵拼:ngo,有一點像"鵝"這個音,大部分粵語讀音在普通話里沒有同音字,而普通話拼音對大部分粵語讀音也是無效的 .
網頁鏈接可以聽下這個網址的讀音。
拓展資料:
1.粵語又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中國七大方言之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
2.粵語發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粵語在中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以及海外華人社區如馬來西亞吉隆坡,越南胡志明市,澳大利亞悉尼、墨爾本、聖誕島,美國紐約、三藩市,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處廣泛流行。廣東省使用粵語的人口近4000萬人 ,全世界使用粵語人數約7000萬。
㈧ 粵語發源地
應該還是中原地區(黃河流域),粵語是歷史和地理雙重原因形成的。
歷史:秦帝國時代,始皇帝派50大軍偕同家眷到達嶺南,鎮壓並且統治百越南蠻等野蠻部族(百越少部分被中原移民同化,大部分遷移到偏西南地區),這些中原移民將中原話帶到了嶺南地區,這是漢語最早來到嶺南。華夏人到達嶺南後模仿了一些百越人的語言,至今粵語中仍有不少語言並非漢語,而是來自百越語言,後來中原地區不斷戰亂,一代又一代中原漢人逃亡嶺南生活,他們又將不同時代的中原或者北方漢語帶到廣東地區,1840年鴉片戰爭後,廣東成為新殖民者的首選,列強將廣東話當成標准漢語,即是說列強心中的漢語專指廣東音,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粵語大量引進了英文音譯詞,像今天的咖啡、士多、士把拿……均為音譯詞,很多情況下,香港人將家鄉話和英文混在一起說,像國家、大洲、地名的發音均有粵語的記號,比如「亞洲」國語讀作「ya zhou」,發音跟asia 差別不小,而「亞洲」用廣東話讀作「a zhou或nga zhou」,發音很接近英文,其實大部分的外來地名都是按照粵語發音翻譯的。
地理:廣東在古代交通不便,北有五嶺隔絕中原,南有大海,語言環境稍微封閉,語言變化不大,中原漢語的特點完整地保留在廣東話中,而國語不具有這個特點,因為國語以北京話為標准音,而北京為代表的北方地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在古代由於戰亂,外族入侵,人員流動大,漢語的發音發生了重大變化(跟外族諸如女真人契丹人學習漢語有關),章太炎(章炳麟)先生曾經稱北方漢語為「金元虜語」,雖有失偏頗,但是他意識到了北方漢語受到了外來游牧侵略者的影響,總體上講北方漢語還是內在因素導致變化的,只是發音受到草原侵略者的影響。
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網上還有很多不同的觀點,諸如粵語發源「廣信、珠璣巷……」等等,但是我們必須明確粵語只是漢語地方化的產物,它就是中原古漢語受到環境變化、歷史、地理等諸多因素影響而形成的新漢語,本質上還是漢語,所以說它的發源地還是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
其他網友有不同觀點的話,請多指教。
㈨ 有誰知道「粵語的歷史與貢獻」嗎請在這里留下來,謝謝
粵語源自於中國古「雅言」,並進一步確認廣信(封開)是粵語的發祥地,粵語是我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對我國古代文化和語言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粵語保存古「雅言」因素最多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助理巡視員、廣東省著名語言學家羅康寧經近十年考察研究得出成果:廣東粵語源自於中國古「雅言」,並進一步確認廣信(封開)是粵語的發祥地,是我國古代普通話的活化石!�
我國古代有一種民族共同語,先秦到兩漢時期稱為「雅言」,宋朝以後稱為「官話」。今天漢語許多方言,都保存著雅言的一些元素,而保存雅言元素最多的是粵語。雅言的基礎是原始華夏語,原來只通行於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雅言地位也就相應提高,成為當時的民族共同語。最早將雅言帶入嶺南的,是秦朝征服「百越之地」之後從各地征發到嶺南的「墾卒」。這些「墾卒」多半是原六國的逃亡者以及贅婿、賈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際必須使用雅言。
早期粵語中心不在廣州在廣信
粵語在分布上的突出特點,是沿江分布。它以西江中部為中心,分四條渠道向東、西、南擴展。第一條渠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包括廣西梧州和廣東肇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第二條渠道是西江——鬱江,即溯西江、潯江、鬱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第三條渠道是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屬各縣。第四條渠道是南江——鑒江,即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脈到鑒江流域。包括廣東雲浮、茂名兩市及其所屬鬱南、羅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屬吳川、廉江。
除此之外,粵語還有兩個次方言區:一是漠陽江流域。二是潭江流域,包括廣東江門及其所屬新會、台山、開平、恩平,這四個市(區)歷史上稱為「四邑」,其粵語次方言也就稱為「四邑話」。通行四邑話的還有鶴山以及珠海市斗門區。四邑地區距廣州並不遠,四邑話卻是粵語系統中跟廣州話差異最大的一種次方言,其原因是潭江與珠江水路上並不相通。這一事實有力地證明,早期粵語的中心不在廣州而在廣信。
粵語保持雅言音系長達數千年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滅南越國後,設「交趾刺史部」監察各郡。交趾刺史部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設置交州,州治也在廣信,廣信便成為嶺南首府和政治中心。土著居民在學習漢文化和漢字之時,也就學習了雅言。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千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漢人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藉助雅言。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同時,古百越語言中一些元素,也就為漢族移民的語言所吸收,從而逐步形成為漢語的一支方言——粵語。在中原和北方長達數千年的戰亂動盪歲月,從周朝以來一直作為中原漢語標准音的雅言逐步消失。而嶺南地區保持較為穩定的局面,由中原雅言演變而成的粵語則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音系。
離開粵語嶺南文化便不復存在
廣東的地方傳統文化通常分為三大組成部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所依據的其實就是境內三大漢語方言。粵語不僅是廣府地區人民的母語,而且是廣東和整個珠江流域最大的方言,它不僅蘊藏著廣府地區的傳統文化,而且保存著大量在中原一帶已經消失了的傳統文化。離開了粵語,廣府地區許多嶺南文化品種便不復存在。在建設文化大省的過程中,有必要重新研究粵語的自身價值和保護問題。
瀟賀古道和湘桂水道(即靈渠)是唐代以前中原漢人進入嶺南的兩條重要通道。廣信地處桂江、賀江與西江匯合之處,扼西江之要沖。在嶺南是個交通樞紐。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遠航至東南亞和印度半島,打通了海上絲綢之路,而出口的通道,是經瀟水和賀江到達廣信,再經桂東和粵西兩條走廊,也就是北流江———南流江和南江———鑒江兩條貿易通道到徐聞、合浦,廣信就成為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商貿活動離不開語言交際,中原傳入的雅言正是通過商貿活動而融合當地百越土著語言,形成粵語。
廣信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發祥地
瀟賀古道和湘桂水道(即靈渠)是唐代以前中原漢人進入嶺南的兩條重要通道。廣信地處桂江、賀江與西江匯合之處,扼西江之要沖。在嶺南是個交通樞紐。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遠航至東南亞和印度半島,打通了海上絲綢之路,而出口的通道,是經瀟水和賀江到達廣信,再經桂東和粵西兩條走廊,也就是北流江———南流江和南江———鑒江兩條貿易通道到徐聞、合浦,廣信就成為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商貿活動離不開語言交際,中原傳入的雅言正是通過商貿活動而融合當地百越土著語言,形成粵語。
廣信又是嶺南最早傳播中原文化的陣地。陳元、士燮等在這里辦學,使百越土著逐步接受中原傳入的儒家文化,漢族移民也從百越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成分,從而形成以漢族移民文化為主體的早期嶺南文化。隨著文化交流的開展,以雅言為主體吸收一些百越土著語言因素的粵語,也就逐步成為這一帶人們的主要語言。廣信是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粵語的發祥地。
漢時廣東已具海洋文明雛形
廣東近十年來嶺南文化研究與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專家確認中國漢朝時期廣東已具有海洋文明雛形。
自然人文環境造就海洋文明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偉宗認為,嶺南地區位於五嶺之南,南海之北,整個地域大都山巒起伏,江河縱橫,平原盆地相對較小,海岸線長,江河出口多,造成江海一體之特色。這樣的自然條件,是嶺南文化的自然環境基礎。嶺南文化具有山、江、海相結合的特點,而又以江海一體為主要的特質,並以海洋性特強為優勢。封開具有山、江、海交叉一體的自然環境,同時具有海陸絲綢之路對接點的人文歷史與環境,才能集這些文化大成而形成具有江海一體特色和優勢的新型文化。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兩漢時期中國廣東己具有海洋文明,這一點有力地駁斥了外國專家「中國無海洋文明」的荒謬說法。
封開人比馬壩人早2萬年
經過科學鑒定和測試,封開河兒口漁澇河泮的峒中岩遺址中發現的兩顆人牙化石,經鈾系法測定,其距今14.8萬年,比馬壩人頭骨化石12.9萬年提早近2萬年。它是迄今為止嶺南地區最早的人類化石。封開是嶺南最早的人類生存和發源地之一已不容置疑。
兩廣廣州之名因廣信得來
「廣信」之名,取自漢武帝時「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之意。公元226年,孫權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由於新設的州舊治在廣信,故名廣州。這是廣州之名的第一次出現。到宋代,將廣州之地劃分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仍以廣信為地標,廣信以東為廣南東路(後簡稱廣東),廣信以西為廣南西路(後簡稱廣西)。廣東、廣西、廣州之名由此得來。
專家呼籲建立粵語館保存活化石
粵語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對於我國古代文化和語言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近年來,不少學者呼籲建立一個國家語言文字博物館,但一直沒有實現。封開作為粵語發祥地,可以先行一步,在博物館內建立一個粵語館,收集、積累本地粵語的材料,包括語音記錄、文獻資料,以及粵語擴展和分布地圖等等。特別是那些獨特的語音現象,例如上面講過的濁塞音等,正在消失過程中,及時將粵語這一不可多得的我國最古老的「普通話」的活化石,作為—個寶貴的歷史遺存保存下去。
㈩ 粵語中的一些字如「嘅」「搵」是什麼意思
一般情況下來說粵語中的這些字,多數表示一種語氣的用詞,當然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才可以達到更理想的,精準生動表達效果。
正確使用字詞,並掌握不同的詞義詞性,才可以讓語言表達的時候,能夠精準的運用詞語給人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具體方式如下:
(一)從詞語的感情色彩方面進行辨析
色彩是指詞義附帶的某種傾向、情調;有的表現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根據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將詞語分為褒義詞、貶義詞、中性詞三類。
1.褒義詞:具有肯定或贊許的感情的詞語。如:鼓勵、成果、抵禦、聰明、節儉、呵護。
2.貶義詞:具有否定或貶斥的感情的詞語。如:煽動、後果、抗拒、狡猾、吝嗇、庇護。
3.中義詞:不表示褒貶的詞語。如:鼓動、結果、抵抗。
(二)從詞語的語體色彩方面進行辨析
詞語除感情色彩之外,還有莊重和詼諧、謙敬和諷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雖然意義相同或相近,但各適用於不同場合,稱之為語體色彩。
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對話、文藝作品多用口語,口語具有通俗朴實生動的風格。書面語有文雅、莊重的風格,多用於鄭重場合、理論文章或公文。
如:「表彰—表揚」、「貴賓—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達」、「馬鈴薯—土豆」,這幾組詞語義同而語體色彩不同,前者屬於書面語,後者屬於口語,使用時適合不同的場合。
語體色彩還有莊重和詼諧、謙敬和諷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如不帶感情色彩,用於與自己不親近的人;而「逝世」則用於自己尊敬的對象。
「囑咐」多用於臨別場合,語氣態度懇切;而「吩咐」多用於並不遠離的對象,帶有命令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