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城市綠地規劃的區位分析圖需要什麼
3綠地現狀與分析
3.1縣域綠地生態背景分析
3.l.1地貌類型
3.1.2生態敏感區分析
(l)生態敏感區概念
生態敏感區是指包含一種或幾種對於維持環境根本特徵及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的地區。對這些地區管理失控或使用不當不僅會造成環境本身的退化或喪失,而且還會引發更大范圍內的環境問題。
生態敏感區包括:
1)自然災害關鍵地區,包括火災易發地區、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烘水易發地區等;
2)生態關鍵地區,包括野生物棲息地,自然生態地區(如獨特的生態系統,烘水控制區,水體凈化區,水源地,污染控制區等),瀕危、鄉土物種分布地區,有科研價值的地區等;3)感知與文化地區,包括曠野遊惑地區,歷史、考古與文化地區等;4)自然資源關鍵地區,包括農業用地、水資源、采礦區、水材生產區等。也有學者把重要交通干線兩側的控制用地、城區間的永久性控制用地等永久性非建設用地也作為生態敏感區。
(2)生態敏感區分析
按照上述分類,縣域的生態敏感區主要包括如下地區:
1)自然災害關鍵地區永福庄至大屯西一條隱伏斷裂地質區。
2)生態關鍵地區
3)感知與文化地區
4)建設敏感區
B. 城市詳細規劃的最終成果
城市詳細規劃的最終成果應包括:①規劃說明書。內容包括詳細規劃的情況簡介,建設地段內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情況分析,規劃布置的原則和意圖,各項建設的定額指標和技術經濟指標及其依據,建設程序和各項工程概算等;②規劃地段現狀圖。按規劃設計要求在地形圖上分別繪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綠地、管線工程和人防工程等現狀;③詳細規劃總平面圖。圖上應標明各類用地的界限,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綠化的布置,分清哪些是保留的,哪些是規劃的;④道路及豎向規劃圖。圖上應標明道路界線、斷面,寬度、坡度、曲線半徑、交叉點、轉折點的坐標和標高,以及地形的豎向設計處理等;⑤各項工程設施的綜合圖。圖上應標明各項工程的坐標、標高、坡度、管徑或截面大小,這些工程相互之間的關系。各種管線可綜合在一張圖內,也可分專業工程繪制。
C. 修建性詳細規劃包括哪些怎樣理解修建性詳細規劃
修建性詳細規劃包括哪些?怎樣理解修建性詳細規劃?
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認為,在現行旅遊規劃體系中,修建性詳細規劃是旅遊區規劃體系中最具體、最細致的一個層次,是聯系旅遊景區總體規劃和施工圖設計的重要環節,也是整個旅遊景區規劃體系中對規劃深度和具體內容較難把握的一個規劃階段。
修建性詳細規劃的任務,是在總體規劃或者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基礎上,對當前要建設的地段,進一步深化和細化,用以指導各項建築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其主要內容包含如下:
綜合現狀與建設條件分析。
用地布局。
景觀系統規劃設計。
道路交通系統規劃設計。
綠地系統規劃設計。
旅遊服務設施及附屬設施系統規劃設計。
工程管線系統規劃設計。
豎向規劃設計。
環境保護和環境衛生系統規劃設計。
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成果要求:
規劃設計說明書。
圖件,包括綜合現狀圖、修建性詳細規劃總圖、道路及綠地系統規劃設計圖、工程管網綜合規劃設計圖、豎向規劃設計圖、鳥瞰或透視等效果圖等。圖紙比例一般為1/500~1/2000。
D. 什麼是綠地規劃
綠地規劃就是。。。給你講簡單易懂的吧 太專業了你也不懂
綠地規劃就是。。。。把綠地規劃一下。。。。。
E. 綠地控股深度研究報告
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震盪不停,最近房地產行業指數震盪不停,雖有著這樣的背景,但依然有不少房地產公司申請上市。對准備購買房地產股票的朋友而言,究竟怎麼做才能在眾多的上市的房地產公司中去選擇好的房地產股呢?我們一起來深入研究一下國內房地產行業中十強之一的公司--綠地控股吧!在開始分析綠地控股股票前,我整理好的房地產行業龍頭股名單分享給大家,點擊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房地產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紹:綠地控股是一家規模較大的地產企業集團,在1992年成立,且公司總部設立於上海,公司在A股整體上市,並對香港上市公司進行控股。目前為止已經成立了29年了,目前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以房地產、基建為主業,消費、金融、健康、科創等產業協同發展"的多元經營格局,發展業務遍及全球五大洲五十多個國家,連續十年入圍《財富》全球企業500強。給大家介紹完了綠地控股的公司情況之後,我們來看下綠地控股公司有什麼亮點,適不適合我們投資?
亮點一:公司參股銀行
公司曾有2億元的資金給上海農村商業銀行投資,擁有該銀行總股本4%股權。向錦州銀行投入3.75億元,擁有該銀行總共股本3.84%股份。就綠地控股而言,參股銀行後,對提升公司的造血功能這件事特別有幫助。銀行作為高收益的行業之一,向銀行進行參股能夠收獲到穩定的投資回報。其次,可以「就地取材」,增加了的融資渠道,可以加快公司拿地擴張的步伐。
亮點二:公司整體營業收入有望進一步增長
第一,公司預收賬款連續4年都有增長,2021年錄得預收賬款4337.4億元,環比增長2.9%,因項目竣工的有序化完成,營業收入規模即將實現擴大化。
第二,公司多元化產業增長態勢明顯,大基建的開展也促進了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增長。公司的金融、消費綜合產業不斷改革創新,持續提升公司發展能力。
亮點三:大消費業務不斷突破,貿易港加速布局
公司目前在消費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已經覆蓋在西安、天津、哈爾濱、濟南、海口、貴陽、成都、昆明等10餘個城市,並實現了45億元營收。其中,公司國際貿易業務佔27億元人民幣,貿易金額連續突破歷史新高。
篇幅是有規定的,與綠地控股股票相關的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何止這些,學姐寫在這篇研報里了,還不趕緊看一看:【深度研報】綠地控股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看
縱使有"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樣明確的政策引導,可房地產能進一步調控的空間還是非常局限,目前房地產行業仍舊以穩為主。同時,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在未來更進一步,對於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而言,一定會產生深遠且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綠地控股長遠來看是一家業績穩定增長的公司,還是很靠譜的!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如果想更准確地知道綠地控股股票未來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顧幫你診股,看下綠地控股股票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免費】測一測綠地控股股票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F.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常用的城市園林綠地指標有哪些
規劃用地:在土地部門確認的用地范圍內,進行總體規劃,規劃經規劃部門批準的用地面積。
建設用地:指在總體規劃,避讓各類控制線後(如:綠線等)劃定的建設用地范圍。
綠地面積:指規劃建設范圍內綠化用地的面積數量。
綠地率:指綠地面積占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比例。
綠化覆蓋率:指綠地中綠化植被地面正投影面積占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的比例。
人均公共綠地:規劃建設用地中,人均佔有公園綠地面積(如:居住區內集中綠地可以作為公園綠地部分的面積,除以小區總規劃的居住人數)
G. 現有的綠地規劃三大指標能否說明城市所有問題
能反映基本問題,但有局限性。
不知你的指標是新指標(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人均綠地面積)還是舊指標(綠化覆蓋率...)
1.三大指標只反映一個二維平面的綠化,不是真實的三維空間的綠化量。如一片大草坪,一片灌木叢還有一片森林,在綠地率上都是100%,但明顯一片森林的生態效應遠遠高於一片草地。 綠地率有點類似建築密度,而反映真實強度的是容積率
2.綠化覆蓋率也有些問題,它反應的是樹冠的正投影,城市道路把行道樹種大種密些綠化覆蓋率也高,但和同樣的公園比明顯不同
3.人均綠地面積只是把總量攤到城市所有的人的頭上,但不能准確反映出綠地布局是否合理,一些城市內部缺少公共綠地,卻經常把城裡的不能用的山包包、甩在城郊的綠地納入總指標體系來提高人均面積,其實居民能感受、能用的綠地很少
H. 居住區綠地規劃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合理組織,統一規劃。要採取集中與分散,重點與一般,點線面相結合,以居住區中心花園為中心,以道路綠化為網路,以住宅間綠地為基礎,使居住區綠地自成系統,並與城市綠地系統相協調,成為有機的組成部分。(2)因地制宜,節約用地。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和現狀條件,盡量利用劣地坡地窪地和水面作為綠化用地,以節約城市用地。對原有的樹木,特別是古樹名木應加以保護和利用,以期早日形成綠化面貌。(3)植物為主,注意景觀。居住區的綠化,應以植物造園為主,合理布局。植物材料的選擇和配置,要結合居住區的綠地的特點,結合居民的能力,力求投資節省,養護管理省工,充分發揮綠地的衛生防護功能。為了居民的休息和景觀的需要,適當布置一些園林小品,其風格及手法應樸素簡潔統一。
I. 綠地設計規范
居住區綠地設計規范
前言
為加強對北京地區居住區綠地設計質量技術指導和監督,提高北京地區城市居住區綠化設計質量和水平,依據GB50180-93《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04-01)、CJJ48-92《公園設計規范》(1993-01-01)、CJJ75-97《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1998-05-01)、CJJ/T91-2002《園林基本術語標准》(2002-12-01)、《北京市城市綠化條例》、《北京市公園條例》,特製定本標准。
本標准適用於北京地區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多層、高層樓居住區和居住小區,包括城市規劃中零散居住用地內的綠化設計。非城市地區的居住區綠化設計可參照執行。
居住用地內地下設施覆土綠化設計和屋頂綠化設計按照相關規范或指導書執行。
本標准附錄A、附錄B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准由北京市園林局提出。
本標准起草單位: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所。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韓麗莉、朱虹。
居住區綠地設計規范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居住區綠地規劃原則、居住區綠地設計一般要求、開放式綠地設計、封閉式綠地設計、和居住區道路和停車場綠化設計。
本標准適用於北京市新建和改建居住區綠地的規劃設計和工程驗收。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J85灌工程技術規范
CJJ48-92公園設計規范(1993-01-01)
CJJ75-97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1998-05-01)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居住區綠地
在城市規劃中確定的居住用地范圍內的綠地和居住區公園。包括居住區、居住小區以及城市規劃中零散居住用地內的綠地。
3.2
開放式綠地
引導居民進入,為居民提供休憩的綠地。一般包括居住區公園、小區游園、組團綠地以及按開放式綠地設計的宅間綠地等。
3.3
封閉式(裝飾性)綠地
以觀賞為主,不引導居民進入,主要用於改善居住區局部生態環境和美化居住環境的綠地。一般包括宅間綠地和建築基礎綠地。
3.4
居住區公園
在城市規劃中,按居住區規模建設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的配套公共綠地。
3.5
小區游園
為一個居住小區配套建設的,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的集中綠地。
3.6
組團綠地
直接靠近住宅建築,結合居住建築組群布置的綠地。具有一定的休憩功能。
3.7
宅間綠地
在居住用地內,住宅建築之間的綠化用地。通常以封閉式觀賞綠地為主。
3.8
建築基礎綠地
在居住區內各種建築物(構築物)散水以外,用於建築基礎美化和防護的綠化用地。
3.9
居住區道路
為居住區交通服務,並用於劃分和聯系居住區內的各個小區的道路。
4居住區綠地規劃原則
4.1居住用地內的各種綠地應在居住區規劃中按照有關規定進行配套,並在居住區詳細規劃指導下進行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確定的綠化用地應當作為永久性綠地進行建設。必須滿足居住區綠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4.2小區以上規模的居住用地應當首先進行綠地總體規劃,確定居住用地內不同綠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質;劃分開放式綠地各種功能區,確定開放式綠地出入口位置等,並協調相關的各種市政設施,如用地內小區道路、各種管線、地上、地下設施及其出入口位置等;進行植物規劃和豎向規劃。
4.3居住區開放式綠地應設置在小區游園、組團綠地中,可安排兒童游戲場、老人活動區、健身場地等。如居住區規劃未設置小區游園,或小區游園、組團綠地的規模滿足不了居民使用時,可在具有開放條件的宅間綠地內設置開放式綠地。
4.4組團綠地的面積一般在1000m2以上,宜設置在小區中央,最多有兩邊與小區主要幹道相接。
4.5宅間綠地及建築基礎綠地一般應按封閉式綠地進行設計。宅間綠地寬度應在20m以上。
4.6居住區綠地應以植物造景為主。必須根據居住區內外的環境特徵、立地條件,結合景觀規劃、防護功能等,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進行植物規劃,強調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植物種植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原則:
4.6.1適應北京地區氣候和該居住區的區域環境條件,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和防護作用的植物。
4.6.2應以改善居住區生態環境為主,不宜大量使用邊緣樹種、整形色帶和冷季型觀賞草坪等。
5居住區綠地設計一般要求
5.1在居住區綠地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開放式綠地或封閉式綠地的設計。綠地設計的內容包括:綠地布局形式、功能分區、景觀分析、豎向設計、地形處理、綠地內各類設施的布局和定位、種植設計等,提出種植土壤的改良方案,處理好地上和地下市政設施的關系等。
5.2居住區內如以高層住宅樓為主,則綠地設計應考慮鳥瞰效果。
5.3居住區綠地種植設計應按照以下要求進行:
5.3.1充分保護和利用綠地內現狀樹木。
5.3.2因地制宜,採取以植物群落為主,喬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結合的多種植物配置形式。
5.3.3選擇壽命較長、病蟲害少、無針刺、無落果、無飛絮、無毒、無花粉污染的植物種類。
5.3.4合理確定快、慢長樹的比例。慢長樹所佔比例一般不少於樹木總量的40%。
5.3.5合理確定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的種植比例。其中,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種植數量的比例應控制在1:3~1:4之間。
5.3.6在綠地中喬木、灌木的種植面積比例一般應控制在70%,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種植面積比例宜控制在30%左右。
5.4根據不同綠地的條件和景觀要求,在以植物造景為主的前提下,可設置適當的園林小品,但不宜過分追求豪華性和怪異性。
5.5綠化用地栽植土壤條件應符合CJJ48-92的有關規定。
5.6居住區綠地內的灌溉系統應採用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或滴灌系統,也可安裝上水介面灌溉。噴灌設計應符合GBJ85的規定。
5.7綠地范圍內一般按地表涇流的方式進行排水設計,雨水一般不宜排入市政雨水管線,提倡雨水回收利用。雨水的利用可採取設置集水設施的方式,如設置地下滲水井等收集雨水並滲入地下。
5.8綠地內喬、灌木的種植位置與建築及各類地上或地下市政設施的關系,應符合以下規定:
5.8.1喬、灌木栽植位置距各種市政管線的距離應符合表1的規定。
表1樹木距地下管線外緣最小水平距離單位:m
名稱新植喬木現狀喬木灌木或綠籬外緣
電力電纜1.503.500.50
通訊電纜1.503.500.50
給水管1.502.00--
排水管1.503.00--
排水盲溝1.003.00--
消防籠頭1.202.001.20
煤氣管道(低中壓)1.203.001.00
熱力管2.005.002.00
註:喬木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喬木樹干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離。灌木或綠籬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地表處分櫱枝幹中最外的枝幹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
5.8.2落葉喬木栽植位置應距離住宅建築有窗立面5.0m以外,滿足住宅建築對通風、採光的要求。
5.8.3在居住區架空線路下,應種植耐修剪的植物種類。植物與架空電力線路導線的最小垂直距離應符合CJJ75-97中表6.1.2的規定。
5.8.4居住區綠化喬灌木與其它基礎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喬灌木與其他基礎設施的最小水平距離單位:m
設施名稱新植喬木現狀喬木灌木或綠籬外緣
測量水準點2.002.001.00
地上桿柱2.002.0--
擋土牆1.003.000.50
樓房5.05.001.50
平房2.005.00--
圍牆(高度小於2m)1.002.000.75
排水明溝1.001.000.50
註:喬木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喬木樹干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離。灌木或綠籬與地下管線的距離是指地表處分櫱枝幹中最外的枝幹基部的外緣與管線外緣的凈距。
5.9居住區綠化苗木的規格和質量均應符合國家或本市苗木質量標準的規定,同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5.9.1落葉喬木干徑應不小於8cm。
5.9.2常綠喬木高度應不小於3.0m。
5.9.3灌木類不小於三年生。
5.9.4宿根花卉不小於二年生。
5.10居住區綠地內綠化用地應全部用綠色植物覆蓋,建築物的牆體可布置垂直綠化。
6開放式綠地設計
6.1開放式綠地的主要功能是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美化環境,改善局部生態環境。設計中應妥善處理和解決好這三方面問題。
6.2開放式綠地的總體設計、豎向設計、園路及鋪裝場地設計、種植設計、園林建築及其它設施設計等均參照CJJ48-92要求執行。
6.3開放式綠地要根據居住區的特點做好總體設計,同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6.3.1根據綠地的規模、位置、周邊道路等條件設置功能分區,要滿足居民的不同需要,特別是要為老人和兒童的健身鍛煉設置相應的活動場地及配套設施。兒童游戲場、健身場地等應遠離住宅建築。
6.3.2綠地出入口和游步道、廣場的設置應綜合綠地周圍的道路系統、人流方向一並考慮,保證居民安全。出入口不應少於2個。
6.3.3綠地中不宜穿行架空線路,必須穿行時,居民密集活動區的設計應避開架空線路。
6.4地形設計可結合自然地形做微地形處理,微地形面積大小和相對高程,必須根據綠地的周邊環境、規模和土方基本平衡的原則加以控制。不宜堆砌大規模假山。
6.5綠地內設置景石時,可結合地形作置石、卧石、抱頭石等處理,置石量不宜過大。
6.6可結合不同居住區的特點,集中布置適當規模的水景設施。佔地面積不宜超過綠地總面積的5%。
6.7園路及鋪裝場地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6.7.1綠地內可布置游步道和小型鋪裝場地,鋪裝面積一般控制在20%以內。其位置必須距離住宅建築的前窗8m~10m以外。
6.7.2綠地內的道路和鋪裝場地一般採用透水、透氣性鋪裝,栽植樹木的鋪裝場地必須採用透水、透氣性鋪裝材料。
6.7.3綠地內的道路和鋪裝場地應平整耐磨,應有適宜的粗糙度,並做必要的防滑處理。
6.7.4綠地內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設計應採取無障礙設計,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要求。
6.7.5綠地內的活動場地提倡採取林下鋪裝的形式。以種植落葉喬木為主,分枝點高度一般應大於2.2m。夏季時的遮蔭面積一般應占鋪裝范圍的45%以上。
6.8綠地內建築物和其它服務設施等的設計以及綠地內各類用地指標,必須按照CJJ48-92要求執行,同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6.8.1小區游園內一般應設置兒童游戲設施和供不同年齡段居民健身鍛煉、休憩散步、社交娛樂的鋪裝場地和供居民使用的公共服務設施,如園亭、花架、坐椅等。
6.8.2應根據需要設置不同形式的照明系統,一般不設置主要用於景觀的夜景照明。
6.8.3綠地內園林小品的設計,應盡量採取景觀與功能相結合的方式,正確處理好實用、美觀和經濟的關系。
6.9作為開放式綠地進行設計的宅間綠地除符合CJJ48-92外,還應符合以下規定:
6.9.1以綠化為主,功能上只應滿足居民的簡單活動和休息,布局靈活,設施合理。不宜安排過多的內容。一般不宜設置游戲、健身設施等。
6.9.2宅間綠地設置的活動休息場地,應有不少於2/3的面積在建築日照陰影線范圍之外。
7封閉式綠地設計
7.1封閉式綠地一般包括宅間綠地和建築基礎綠地。主要功能是改善局部生態環境和美化居住環境,原則上不具有為居民提供休憩空間的功能。
7.2封閉式綠地以植物種植為主,發揮降溫增濕、安全防護、美化環境的作用。
7.3宅前道路不應在綠地中穿行,應設置在靠近建築入口一側,使宅間綠地能夠集中布置。
7.4宅間綠地種植的喬、灌木應選擇抗逆性強、生態效益明顯、管理便利的種類。
7.5建築基礎綠地設計
7.5.1應根據不同朝向和使用性質布置。建築朝陰面首層住戶的窗前,一般宜布置寬度大於2.0m的防護性綠帶,宜種植耐蔭、抗寒植物。
7.5.2住宅建築山牆旁基礎綠地應根據現狀條件,充分考慮夏季防曬和冬季防風的要求,選擇適宜的植物進行綠化。
7.5.3所有住宅建築和公用建築周邊有條件的地方應提倡垂直綠化。
7.5.4居住區用地內高於1.0m的各種隔離圍牆或欄桿,提倡進行垂直綠化,宜種植觀賞價值較高的攀緣植物。
8居住區道路和停車場綠化設計
8.1居住區道路綠化設計
8.1.1道路綠化應選擇抗逆性強,生長穩定,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植物種類。
8.1.2有人行步道的道路兩側一般應栽植至少一行以落葉喬木為主的行道樹。行道樹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8.1.2.1應選擇冠大蔭濃、樹干通直、養護管理便利的落葉喬木。
8.1.2.2行道樹的定植株距應以其樹種壯年期冠徑為准,株行距應控制在5m~7m之間。
8.1.2.3行道樹下也可設計連續綠帶,綠帶寬度應大於1.2m,植物配置宜採取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結合的方式。
8.1.3小區內的主要道路,同一路段應有統一的綠化形式;不同路段的綠化形式應有所變化。
8.1.4小區道路轉彎處半徑15m內要保證視線通透,種植灌木時高度應小於0.6m,其枝葉不應伸入至路面空間內。
8.1.5人行步道全部鋪裝時所留樹池,內徑不應小於1.2m×l.2m。
8.1.6居住區內行道樹的位置應避免與主要道路路燈和架空線路的位置、高度相互干擾。在特殊情況下應分別採取技術措施。
8.2居住區停車場綠化設計
8.2.1居住區停車場綠化是指居住用地中配套建設的停車場用地內的綠化。
8.2.2居住區停車場綠化包括停車場周邊隔離防護綠地和車位間隔綠帶,寬度均應大於1.2m。
8.2.3除用於計算居住區綠地率指標的停車場按相關規定執行外,停車場在主要滿足停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應進行充分綠化。
8.2.4應選擇高大庇蔭落葉喬木形成林蔭停車場。
8.2.5停車場的種植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8.2.5.1樹木間距應滿足車位、通道、轉彎、回車半徑的要求。
8.2.5.2庇蔭喬木分枝點高度的標准:
8.2.5.2.1大、中型汽車停車場應大於4.0m。
8.2.5.2.2小型汽車停車場應大於2.5m。
8.2.5.2.3自行車停車場應大於2.2m。
8.2.5.3停車場內其他種植池寬度應大於1.2m,池壁高度應大於20cm,並應設置保護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