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技術轉移轉化和科技成果轉化有什麼區別
技術轉移轉化和復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區別是概念不同,主體不同,客體不同。② 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有何區別
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的區別是概念的內涵不同,含義不同,轉移方向不同。版③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我國通過多種途徑轉化科技成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總體情況並不樂觀,依然存在成果轉化率低、中試環節薄弱、風險投資機構不完善等問題。
(一)科技成果多,但成果轉化率偏低
科技成果轉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轉化的最直接的綜合性指標。但目前該指標缺乏一致的統計口徑和明確的計算方法。在反映科技成果轉化的指標中,存在著科技成果應用率、推廣率、轉化率等多種概念,不僅名稱多樣,而且統計方法不盡一致。目前相對一致的觀點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據統計,我國目前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超過4萬項,但科技成果轉化率約為25%,真正實現產業化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平均80%轉化率的差距甚遠(王順兵,2011)。全國平均水平專利實施率僅為30%,高等院校中七成以上的專利,包括許多原創型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施(王順兵,2011)。
從近年來公開發布的科技統計數據看,2004年以來,我國專利申請數量和技術市場成交額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技術市場成交合同數則表現出波動特徵,變化不明顯。通過對比國內外技術合同成交額,發現國內技術合同平均交易額仍遠低於國外引進技術合同的平均交易額,進一步證實了科技成果轉化率低、轉化速度慢的現實。然而,國內科技成果轉化程度不高造成的危害是花費高昂的代價。國家花費大量經費支持的研發,成果並未得到充分應用,而是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不但造成投資-收益嚴重偏低的局面,也不利於國內企業的自主創新和本國核心技術研發,限制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另外,還往往由於引進技術不適應國情等原因,使引進的技術無法發揮有效作用,造成盲目引進技術、浪費國家財力的結果。
(二)中試環節薄弱
科技成果是人們通過對客觀世界改造而獲得的具有理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勞動成果,但從根本上來講仍是知識形態表現的生產力,需要通過中試進行篩選、驗證、改進、完善實驗室成果或理論成果,消除各種不確定性才能解決知識形態的隱性生產力與產業化的現實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圖4-5)。另外,在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新技術實現轉化的過程中,具有很大的技術風險、市場風險、資金風險,需要中試環節的放大、檢驗、試制、試銷,解決在成果研發階段考慮不到或不全的問題,為實現產業化鋪平道路。可以說,成果由試驗室進入中試放大試驗是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商品的關鍵環節。然而,目前我國科技成果的中試環節缺失,全國每年列入中試的重大成果不到全年重大成果的5%,科研單位和企業也因為中試放大的風險性而不願意承擔中試工作。研究者以完成科研成果為目標,忽略了對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開發;企業則希望拿到成熟的技術投入生產,或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將實驗室成果直接進入工廠生產,使很多沒有想到的問題在工廠開工中暴露,最終導致成果轉化以失敗告終。
(三)風險投資機構不完善
風險投資來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成為解決科技成果產業化資金短缺的最關鍵、最有效的手段。我國雖然早在80年代中期就開始發展風險投資,如1985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准了我國第一家專營風險投資業務的金融機構:中國新技術創業投資公司,1992年深圳風險投資基金成立,然而我國風險投資發展總體來說還是在起步階段,風險投資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與完善,資本市場發育不全,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甚至還比不上周邊的一些國家,風險投資在科技成果轉化中所起的作用並不明顯(萬金榮,2006)。綜合考察目前我國已轉化的科技成果中,靠風險投資的不足5%。可以說,風險投資已成為嚴重製約我國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因素。此外,由於風險投資意識薄弱,缺乏風險防範機制,不少企業蒙受重大損失,導致部分企業傾向於短平快的項目開發,重大高新技術成果極少有人問津;對一些轉化周期長,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大的項目,銀行的積極性也不高。因為傳統的商業銀行運行的基本原則是經營的安全性,而科技成果產業化最突出的三個特點就是高投入、高風險、高效益,由於資金的投入在科技成果產業化過程中,特別是在中試階段,需求量很大,傳統的商業銀行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成果產業化對資金的需求。金融機構貸款對科技活動支持作用與國外相比相距甚遠。民間資本由於沒有好的回報機制,投入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很少。總體上看,風險投資機構不健全,運行機制不完善,運行環境不完備,成為我國風險投資資金匱乏、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圖4-5 中試環節示意圖
④ 什麼是科技成果產業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版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權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當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能的加強,效率的增加等等。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生產力包括人、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因此科學技術這種潛在的生產力要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最終是通過提高人的素質、改善生產工具和勞動對象來實現的。從這種意義上講,廣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是指將科技成果從創造地轉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勞動者的素質、技能或知識得到增加,勞動工具得到改善,勞動效率得到提高,經濟得到發展。狹義的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僅指技術成果的轉化,即將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成果從科研單位轉移到生產部門,使新產品增加,工藝改進,效益提高,最終經濟得到進步。我們通常所說的科技成果轉化大多指這種類型的轉化,所講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就是指技術成果的應用數與技術成果總數的比。
⑤ 科技成果轉化
我部十分重視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近年來加強了資源利用技術、工程勘查施工技術以及環境技術的開發研究力度,現已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先進技術,通過廣泛應用,初步實現了產業化。
新型鑄造塗料的研究與開發應用
以斜綠泥石、葉蠟石、鈉雲母、高嶺石、白雲母等礦物為原料,經表面改性復合加工,研製出一種性能優良的可取代石墨粉的珠光粉耐火材料,生產的新型ZH系列鑄造塗料,為國內外首創。選擇以珠光粉為主的礦物,經工藝處理後製成的SCC系列懸浮劑.在水和醇中有優良的懸浮性能。研製出的鑄鋼(鑄鐵)用醇基、水基系列塗料,根據塗掛方式的不同,分為四大類型:刷塗型、噴塗型、浸塗型和流塗型。根據耐火粉料的不同,又分為鋯質型、鉻質型、鋯鉻質型、鋯鋁質型、鋁質型、鎂質型、石墨型、珠光粉型和復合型等40餘種,該系列鑄造塗料已在湖北、江蘇、山東、湖南、安徽等地鑄造廠應用,並獲得良好的贊譽。1999年9月被國家科技部列入「九五」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在全國推廣應用,現已建成了一條新型鑄造塗料生產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金礦堆浸活性炭吸附解吸電解一體化新技術及新裝置
該套裝置集吸附、解吸、電解功能於一體,在礦山堆浸生產現場就能邊吸附、邊解吸、邊電解,生產出電解金粉,免去了活性炭在吸附塔和解吸塔之間的反復裝卸和長途運輸,減少了載金炭損失和粉化,節省了運輸費用。電解貧液可直接返回堆浸作業繼續使用,充分回收利用電解貧液中的殘留金、氰化物和氫氧化鈉,提高了金的回收率並降低了生產成本。現場產出的電解金粉可及時熔煉成合質金錠上交當地銀行,加快資金周轉,減少流動資金投入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002年國土資源科技發展報告
該裝置在海拔3700米,自然水溫4℃以下,水沸點僅80℃的現場運轉,若採用新發明的工藝將使解吸溫度在3小時內從4℃升至110℃,打破了常規氰化鈉解吸電解不能在高海拔地區運行的歷史,使常規氰化鈉解吸工藝從48~60小時縮短到12小時,因此該裝置的應用范圍大大廣於國內外同類產品。
該套裝置的吸附率在99%以上,解吸率在98%以上,電解率在99%以上,解吸電解周期10~12小時;可用於海拔5000米以下的金礦堆浸廠,就地邊吸附邊解吸電解生產金粉。
煤系高嶺石質煤矸石生產硅酸鋁耐火纖維技術
以大同盆地石炭紀—二疊紀煤系地層山西組四號煤層為主要研究和利用對象,從山西組地層1739平方公里分布范圍內的7個不同產出地點,採取同一層位夾矸進行化學成分、礦物學特徵的對比研究,掌握了該層位夾矸質量的時空變化規律,確認該層夾矸為高嶺石質煤矸石。經初步估算其儲量可構成超大型礦床,煤矸石質量穩定分布,基本具備作為現代工業原料基地的條件。
細菌預氧化工廠全景
⑥ 科技成果產業化與科技成果轉化一樣嗎
收錢騙人的,不要相信,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在國內如果你沒有關系想拿到國家的資助,是做夢
⑦ 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認定有什麼區別和類似
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中的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部分,對於"科技成果"的直接證明材料而言,企業一般會使用知識產權證明材料和技術訣竅來佐證,在技術專家評審過程中,對於"技術訣竅"的認可度越來越低,甚至直接不認為企業的科技成果.
那麼,技術訣竅和知識產權證明材料在高企認定中到底有什麼不同,如果不能再使用"技術訣竅",申報企業應該如何准備呢?
高企認定之科技成果轉化
技術訣竅和知識產權(專利)的差異性
技術訣竅是機密的,而專利是公開的
技術訣竅的概念:
A.技術訣竅是生產有實用價值的、先進的、未經公開、未申請專利的技術知識和獨特技巧.
B.技術訣竅一般是通過具體資料形式表達,如圖紙、配方、操作方法說明等;也可以通過掌握技術訣竅的個人以指導或傳授的形式表達,如派員到買方工廠進行現場指導.
專利作為一種發明,非常強調新穎性;而技術訣竅不強調新穎性,更注重創造性和實用性;
專利是有一定期限的,從注冊到期滿後,專利權自行終止; 而技術訣竅無需注冊,沒有時間限制.
從上述兩者的差異性可以看出,專利在多個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日常服務企業的過程中,總是會發現部分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部分使用了相當數量的"技術訣竅"作為企業的科技成果.那麼這部分企業為什麼要以"技術訣竅"作為科技成果呢?
高企認定之科技成果轉化
高企申報新挑戰
1、科技成果轉化的數量不足,受制於專利申請的時間等問題,技術訣竅"湊數";
2、企業的一些關鍵核心的技術,因各種原因,不能申請專利;
3、部分企業因為行業、產品技術單一等原因,存在專利申請的困難,不得已而為之;
4、部分企業不明白"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佐證方法,甚至是以其他形式的材料作為企業的科技成果.
高企申報過程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部分不再認可"技術訣竅"作為企業科技成果證明,這就為以後的申報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那麼面對這一新的挑戰,2019年申報的企業應該如何應對呢?
高企認定之科技成果轉化
盤點現有科技成果數量
首先立即盤點企業現有的科技成果和專利的數量,梳理其中的對應關系:
1、存在數量不足的企業,立即挖掘梳理企業過去三年的科技成果,開展專利的申請工作,甚至需要專業的申報人員做一些技術性的處理,以達到數量的要求;
2、對應關系存在問題的企業,應該再次深度的梳理,如確實無法達到要求,也建議立即開展專利的申請工作;
3、對於自身申請存在困難的企業,有以下幾種方式供參考以解決問題;
聘請專業的專利代理人,深入到企業一線去挖掘相關的技術創新點,再與企業技術負責人溝通確認進行相關專利的申報;
部分具有軟體代碼開發能力的企業,可以申請一定數量的軟體著作權以解"燃眉之急";
專利權利的轉讓或者購買同樣可以解決眼面前的問題.
⑧ 科技成果轉化有哪些類型如何收費
科技成果轉化的類型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該技術成果;許可他回人使用答該科技成果;以該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該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⑨ 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流程是什麼
科技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是提高綜合國力的主要驅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內、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容化,已經成為目前世界各國科技政策的新趨勢。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轉化方式,並且這兩種方式也並非涇渭分明,經常是相互包含的。
(一)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二)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
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主要是通過各類中介機構來開展的。機構類型和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在體制上,有官辦的、民辦的,也有官民合辦的;在功能上,有大型多功能的機構(如既充當科技中介機構,又從事具體項目的開發等),也有小型單一功能的組織。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⑩ 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會是什麼性質的基金會
哦咯哦里歐咯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