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技術標准在科技創新中起什麼作用
技術標準是科技創新成果對接產業化的橋梁和手段,是科技創新門檻和知識產權載體,是引導和倒逼科技創新助推器,是創新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是科技創新形成產業集群的基礎。
⑵ 什麼是創新載體
Fab Lab創新模式被稱為創新2.0典型模式,FabLab創新模式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可以製造任何想要的東西,學生們為此而興奮,而這種可以實現隨心所欲的個性化
⑶ 作業標准化的標准化與科技創新
開放的復雜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科技創新體系將標准化作為面向創新2.0的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技術支撐,是技術創新體系、知識社會環境下技術2.0的軸心。標准化也是現代城市管理區別於傳統城市管理、現代管理區別於傳統管理、現代服務業區別於傳統服務業的重要特徵。隨著科學發展、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實踐的進展,標准化是一個不斷演進的動態過程。動態標准化過程體現了科技創新的演進,標准化與知識產權結合有助於推動自主創新,標准化進一步與AIP「三驗」結合帶動開放創新。通過標准化以及相關技術政策的實施,可以整合和引導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與開放創新,加速技術積累、科技進步、成果推廣、創新擴散、產業升級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⑷ 什麼是創新創業載體
創新創業載體主要是:
1、指聚集為科技創新提供服務的公共服務平台、各類專業技術服務平台和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的載體。
2、創業載體(孵化器)主要是指聚集科技型創業企業以及促進成果轉化、孵化的載體;創意載體是指聚集以創意產業為支柱的現代科技服務業的載體。
4、創新創業是基於創新基礎上的創業活動,既不同於單純的創新,也不同於單純的創業。創新強調的是開拓性與原創性,而創業強調的是通過實際行動獲取利益的行為。
5、因此,在創新創業這一概念中,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前提,創業是創新的體現和延伸。
(4)標準是創新成果擴散的載體擴展閱讀:
創新創業的特點:
一、高風險:
1、創新創業是建立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但是創新受到人們現有認知、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影響,會面臨被接受的阻礙,因而創新創業會面臨比傳統創業更高的風險。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言:真正重大的創新,每成功一個,就有99個失敗,有99個聞所未聞。
二、高回報:
1、創新創業是通過對已有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更優化組合,對現有資源的更優化配置。能夠給客戶帶來更大、更多的新價值,從而開創所在創業領域的「藍海」,獲取更多的競爭優勢,也獲取更大的回報。
三、促進上升:
1、創新創業是在創新基礎上的創業活動,創新是創業的基礎和前提,同時創業又是創新成果的載體和呈現,並在創業活動過程中,不斷優化資源配置、總結提煉,以實現創新的更新與升級。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
⑸ 創新標准,超越競爭。怎麼理解
競爭,指的是在現有的客戶目標群內,或有限的地域內,甚至是兩個私人關系內同時出現多個爭取者。在商界叫這種情況叫
」紅海競爭「,一切都是在搶奪既有的資源。
創新,先由當前問題或需要著手,創造出能解決某問題或迎合某類需要的產品、服務,甚至是標准。這些創新都相應地產生了空缺且數量龐大的使用人群,因此財富的威力數十倍甚至是數百千倍之別,並且當中有很多同時帶來了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在商界把這種做法叫
」藍海創新「,一切都是
」頭啖湯「
(廣東方言形容湯永遠是第一口最爽的)。
故此,我們說創新標准肯定是超越了競爭的。」一流機構做標准,二流企業做服務,三流公司做產品「
也是與此相輝應啊。
⑹ 在羅傑斯的創新擴散模型中,創新成果擴散能否成為最關鍵的環節被稱為1平衡點
摘要 我覺得當然是可以成為這樣一個重要的環節的,我覺得只要他們有信心,肯定是沒有問題
⑺ 如何健全科研成果評價辦法,規范學術評價方法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標准中,創新思想是評價的核心指標,研究規范是評價的基礎指標,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則是評價的重要指標。研究規范是科研成果科學性的保障,研究方法規范化不代表成果的創新性。倘若我們的主要學術建構方式是引用別人的論述,那麼,加了注的引用與不加註的引用在學術效果上並不具有本質性的區別。加了注的引用依然是引用,其學術效果並不因為符合學術規范而獲得實質性的增強。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評價標准中,創新思想是評價的核心指標,研究規范是評價的基礎指標,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則是評價的重要指標。目前,這些基本上已經在我國學界取得了一定共識,因為,科學性、創新性與價值性基本上可以代表研究成果評價的三個維度。但是,具體到科研成果的科學性、創新性與價值性及其間關系的准確判斷,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處理過程。
⑻ 創新性成果的生產必須具備哪三個要素
人文社科成果是人們在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中,通過創造性勞動所取得的具有規律性認識或改造世界作用的成就或結果。對人文社科成果進行評價,是判斷成果價值和能否廣泛推廣實施的重要尺度,也是使成果獲得同行和社會承認,鼓勵學者開展學術研究的必要途徑。目前,中國人文社科學術成果評價以文獻計量為主,同行評議為輔,評價的標准、方法、指標和組織實施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以致出現了過度數量化、簡單化、形式化,甚至偏離評價目標等問題,影響了學術界和社會對人文社科成果的正確認知和學術創新的積極性,阻礙了人文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學術界廣泛認為,評價機制不完善是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誘因,尤其在諸多機制中,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管理控制機制的嚴重缺位和失效,更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2011 年《教育部關於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也指出: 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機制是建設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的重點任務之一。
⑼ 到底什麼是創新性成果具體寫些什麼
創新性成果,就是現在還沒有在本行業有應用,可自己有所突破或改變的成果,也可作為創新性成果。這個方面的材料挺多,至於新的發明與創造就更是了。
具體的寫法,標准,現狀,差距,改進的措施,具體的效果,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