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八大提出的共享發展理念是指什麼
堅持共享發展,關鍵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快建構和完善對實現共享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八個方面的部署,是共享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蘊涵了一系列關涉共享發展的制度建構與完善的內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堅持和鞏固,以及有利於推動公平正義的具體制度的建構和完善,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兩個關鍵著力點。
一、堅持和鞏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形態層面的制度因素不僅是影響社會發展速度和前景的決定性力量,也是左右能否真正實現共享發展的關鍵性條件。馬克思在分析英國對印度侵略所造成的後果時指出,印度人之所以失掉了他們的舊世界而沒有獲得新世界,使得他們現在所遭受的災難具有一種特殊的悲慘色彩,根本原因就在於社會制度。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如果離開經濟基礎談共享發展問題,是不可能獲得徹底正確的答案的。
只有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廣大勞動者才能夠不僅獲得創造財富的權利,更獲得平等享有勞動成果的權利,真正成為他們所創造的社會財富的主人。中國道路的探索尤其證明了這一點。近代以來中國只有在徹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最終選擇並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之後,才逐漸走上獨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逐漸走上共享發展的現實道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實際水平,逐步確立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
當前存在的社會貧富分化以及衍生出的一系列不平等現象,雖然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必須正視經濟基礎這個不可忽略的關鍵性因素。私人資本的大規模存在以及公有制經濟在實踐中出現的對社會主義原則的偏離現象,是分析這一問題起因兩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在實踐中體現共享發展的取向:
一方面,必須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同時,堅決拒絕大規模私有化的主張,切實防止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目標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實踐中淪為私有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必須在堅持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的同時,按照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對國有經濟做出一系列戰略調整,不斷提升國有經濟之於社會主義的意義與價值。
二、加快有利於公平正義的具體制度的建構與完善。
隨著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推進,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權利意識的持續增強,隨著勞資、干群等一些矛盾和問題的不斷出現,公平正義的問題已經上升為中國道路探索的關鍵性問題之一。推進共享發展的過程,則必然是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擴大和提升的過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和判斷,也許當前中國社會存在的不公正現象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但對此必須下大力氣進行解決,因為沒有公平正義,就沒有社會主義,更談不上社會主義的未來。維護和實現公正的制度化安排必須成為共享發展的主要著力點。要在建立和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務體系、階層利益表達機制、收入分配調節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等方面下大力氣,取得實質性和突破性進展。
加快完善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具有推動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基點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構築起共享發展的制度保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的實踐標識。需要著重強調的是,完善制度要遵循差異性原則,著力於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理論界在共享發展的實踐取向上存在著不同的看法。
應該看到,共享發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於對貧困人口、社會弱勢群體的特別關注。對於這部分群體而言,機會平等還遠遠沒有充分兌現,只有通過教育資源的均等化等一系列努力,才能逐步實現機會平等與事實平等的統一。這就決定了共享發展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在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於貧困人口、社會弱勢群體的安排,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提高低收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在共享發展的旗幟下,通過構建和完善保障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進一步鞏固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最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好根基鋪好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階段所要堅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務。
B. 共享發展理念的內涵之一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的什麼而言的
覆蓋面。
實現全民共享就是要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讓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更充分體現,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共享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
(2)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共享發展理念以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前提,以推進扶貧脫貧,縮小收入差距為抓手,以推進區域,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保障,以推進共同富裕為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民生得到了很大改善,人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這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基礎保障。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沒有充裕的可供分配的社會總產品,就不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C. 如何全面理解「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個提法中,其中「成果」、「人民」尤其是「共享」的含義都要仔細地分析。「成果」指的是包括經濟發展成果在內的各方面成果。發展成果首先是經濟成果,這是毫無疑義的。中國現代化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現代化成就最突出的是經濟方面,人民改善經濟生活的要求最為迫切。這一切說明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都處於非常突出的位置。但是,發展成果不僅僅限於經濟成果。中國的改革和發展是全方位的,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全方位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既要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上,也要體現在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上,以及不斷增進人民政治民主、社會公正等各方面權益上。當前的重點是提高低收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逐步完善廣大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體制機制;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逐步完善廣大群眾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體制機制;維護和保障公民合法權利,逐步完善廣大群眾共享民主法制建設成果的體制機制。從某種意義上,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比共同富裕的涵括更廣,因為共同富裕更側重於「富」,即經濟方面的內容;而發展成果包括「富」、但不限於「富」。「人民」指的是包括各階層在內的全體人民。人民有全體、大部分、小部分等限定語。發展決不能只顧一部分人的發展而不顧另一部分人的發展,不能只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損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更不能為了少數人的利益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些情況在剝削社會是常態,但與社會主義制度格格不入,與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格格不入,與馬克思主義理論格格不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是全體人民的事業,共建與共享是緊密關聯的。所以共享成果的人民,不能是部分人,必須是全體人民。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即使是絕大部分人受益、很少一部分人受損,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人民共享。
D. 把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途徑是什麼
把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途徑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科學發展的根本目專的是發展屬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學發展觀所強調的以人為本,本質和核心就是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E. 如何讓發展的成果由全體人民共享
從收入分配的角度看:
1、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回配製度,為實現發展成答果由人民共享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證;
2、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舉措;
3、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另一重要舉措。
(我認為 「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等同於「社會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所以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F. 怎樣理解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共享著眼於共同、公正的分享。
G. 共同發展理念的內涵之一是全民共享,這就是共享的什麼
共享發展理念的內涵之一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的覆蓋面而言的。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共享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提出,並強調「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是對我們黨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反映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升華,是新形勢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南。
(7)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擴展閱讀:
共建是共享的基礎和前提,人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人民群眾中不僅蘊藏著巨大的力量,而且蘊藏著無窮的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只有緊緊依靠人民共同建設,才能不斷發展進步。要調動人民共同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只有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匯聚民智,極大激發民力。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才能有效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
H. 怎樣理解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說明了群眾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主體。
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奮斗的堅定追求,是習近平同志民生思想的凝練表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止境,黨和政府對改善民生的追求也沒有止境。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民生問題的重要論述,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凝聚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奮斗的強大合力。民生工作關系國家、民族的興衰存亡。放眼世界,那些只重視經濟增長而忽視民生改善的國家,最終都會陷入經濟社會亂局。
(8)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擴展閱讀: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義:
共建與共享相輔相成。一方面,沒有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建設,就沒有可供共享的成果。「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費午餐,幸福不會從天而降。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於勞動和創造。」
因此,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讓人們共同擔負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另一方面,全體人民共同參與建設所取得的成果,歸根結底要由全體人民共享。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實現這三個「共同享有」,需要建立健全包括社會保障制度在內的一系列共享制度,更廣泛地實現社會公平、更普遍地改善民生。
I. 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發展成果人民共享三者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三者之間的聯系是人民利益原則,不同點以人民為中心是決策點,為人民服務是方法也是過程,發展成果人民共享是歸宿。
J. 黨章指出,______,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多選
黨章總綱第九自然段還增寫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