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上的一段話.出自誰的詩句
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不是誰的詩句,,就是結婚證上的
㈡ 覺得民國的結婚證書真好看 ,想用這個當模板做結婚請柬
我也好喜歡啊,樓主做成請柬沒有啊,求分享
㈢ 中國不同年代的結婚證,比現在的結婚證怎麼樣
以前的結婚證就像一張大獎狀一樣,紅紅的一張紙,後來改來一個證書樣式,但是手寫的,再後來變革成列印的證書。
㈣ 百年前的婚書長什麼樣子結婚證是如何演變的
在清朝的時候婚書就像是奏章一樣,裡面羅列了很多東西比如雙方的生辰八字還有家鄉籍貫這些簡單的信息,有的還會有女方陪嫁都會一一的寫的清清楚楚。後來再到民國時期婚書就像我們以前小時候那個獎狀一樣形式的,再到後來新中國成立以後結婚證是像團員證一樣,雙方的名字加上蓋章,後來漸漸的就成為了我們這個時期的兩個小紅本本。總體來說我覺得現在的結婚證是越來越能直觀的體現它的作用,以前的是更加註重那種形式和情懷。他們所表達的意思不同,帶來的效果不同,但是意思是一樣的。
㈤ 民國時期的結婚證的內容
這個是訂婚證吧
雙方姓名、地區、年齡、生辰。
今由XXX,XXX先生執柯並得雙方家長同意玉成佳偶締結良緣於民國XX年X月X日在上海XX路XX號訂婚喜今日赤繩系定珠聯璧合卜他年白頭永偕桂馥蘭馨此證
訂婚人、介紹人、主婚人、證明人
年月日
㈥ 中國哪幾年變更過結婚證書,就是哪幾年出過新版的結婚證
這個變得多了,數都數不過來,以前沒有全國統一制式這種概念,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結婚證,關鍵只看蓋的章而已。我國目前的結婚證式樣是04年起用的。
㈦ 抗戰時期結婚有證書嗎
二、五、八、團即男25歲以上、八年軍齡、八年黨齡、團職幹部、35歲以上營職幹部符合一項條件就行
㈧ 中國50年代至今不同時期結婚典禮有哪些變化
1951年,北京市第十四區農民袁榮和本區楊淑英在新婚姻法的保障下舉行了正式結婚典禮。1952年,湖南省醴陵縣白兔潭村農民全裕盛(中)和孫桂華(右)向區政府登記結婚,司法幹部把結婚證書遞給他們。1953年,北京西單區貫徹婚姻法委員會召開街道宣傳婚姻法群眾大會。這是和睦家庭中的許德貴老大爺對大家講他過去打罵子女的情形。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騎兵通訊班班長董世貴和河北省勞動模範高桂珍在朝鮮前線某地舉行結婚典禮。1957年,遼寧沈陽風動工具廠的工人鞠復海(新郎)和俞鳳仙(新娘)在婚禮儀式上接受朋友們的祝賀。1959年,北京一對青年工人的婚禮。他們收到的彩禮全是日用品。1975年,浙江省桐鄉縣壩橋大隊農民社員俞阿良送他的兒子俞新元到女方張建華家結婚安家。1979年,共青團武漢市委為59對青年男女舉行集體結婚典禮,並向他們贈送了紀念品。1981年,在首都的一輛公共汽車上,新娘吳樹潤在新郎李長樂陪同下,換乘三次公共汽車由女家到男家舉行婚禮。1990年,那個年代,用自行車接新娘曾經一度成為流行的結婚方式。2005年,北京的一對新人,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2017年一場婚禮現場,中國60年間結婚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能說哪個時代更好,只要有純純的幸福就是好的。
㈨ 五十多年前的結婚證書能查得到嗎
如果你說網上
那肯定查不到
不過戶籍地有信息登錄
戶口本也會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