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核能成果

核能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11 00:20:05

①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科研成果

2009年7月1日,值中核集團成立十周年之際,中核集團評選出了四項傑出科技成就和六項重大科技進展。四項傑出科技成就分別是:核動力設計研製技術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大型商用核電站實現四個自主、鈾濃縮技術實現重大跨越、鈾礦勘查采冶技術取得歷史性突破。六項重大科技進展分別是:中國實驗快堆為核能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鈾轉化工程滿足核電發展需求、乏燃料後處理中試廠標志核燃料閉合循環技術進入新階段、核技術應用關鍵技術取得重大進展、中國先進研究堆構建21世紀核科技平台、磁約束受控核聚變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基礎科研:我國建成世界先進質子迴旋加速器
2014年7月4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世界先進質子迴旋加速器首次調試出束,這標志著原子能院承建的國家重點科技工程——HI-13串列加速器升級工程的關鍵實驗設施建成。
此次建成的100兆電子伏質子迴旋加速器直徑6.16m,總重量為475t,可將質子加速至接近一半光速,是國際上最大的緊湊型強流質子迴旋加速器,也是中國目前自主創新、自行研製的能量最高的質子迴旋加速器,無論是經濟性還是實用性上而言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②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的成果貢獻

1964年,清華大學有關專業師生在此建成了自行設計的屏蔽試驗反應堆,完成了動力堆屏蔽實驗,此後又與有關部門合作,完成了溶劑萃取法核燃料後處理新技術研究,為中國核能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9年11月,核研院設計建設的5兆瓦低溫核供熱試驗反應堆建成並運行成功,它是世界上首座投入運行的「一體化自然循環殼式供熱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採用新型水力驅動控制棒的反應堆,至今已完成了核能熱電聯供、低溫製冷和海水淡化等一系列試驗。根據「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網站資料 ,中國第一座200兆瓦低溫核供熱工業示範堆的設計工作,已被國家批准立項由核研院承擔。
核研院負責承擔的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與發展計劃項目10兆瓦高溫氣冷實驗反應堆,於1995年6月開始動工興建,2000年12月建成達到臨界,2003年1月實現滿功率並網發電。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被國際核電界公認為21世紀新型核電站的首選堆型之一。這座先進反應堆的建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掌握了高溫氣冷堆技術的國家之一。
核研院已研究成功了國際領先的分離高放廢液的中國「TRPO流程」和國際首創的「鈷60集裝箱檢測系統」,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
根據「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網站資料 ,核研院完成了幾十項國家重點科研任務,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有160項成果獲部委級科技成果獎,18項成果獲國家級獎,139項專利獲權。1990年12月,核研院榮獲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命名的「全國高等學校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稱號。1992年4月,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命名的「全國先進集體」稱號。2001年7月,核研院黨委榮獲中組部命名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與此同時,核研院黨委還被中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核研院在科研的基礎上,利用本院優勢,努力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在功率電子器件和整機、核同位素工業儀表、精細陶瓷及新型材料、稀土分離與深度加工等方面先後開發了一批先進的高技術產品,為國民經濟做出了貢獻。

③ 居里夫婦一家的科研成果對核能的發展有何貢獻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國籍波蘭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④ 什麼是核能源

中文名稱:核能
英文名稱:nuclear energy
其他名稱:原子能
定義1:由於原子核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而釋放出的能量。
定義2:核反應或核躍遷時釋放的能量。例如重核裂變、輕核聚變時釋放的巨大能量。

核能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同時也可以叫它為原子能。這離不開早期西方科學家的探索發現,他們為核能的應用奠定了基礎。1902年 居里夫人經過4年的艱苦努力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質能轉換公式。20多年以後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用中子轟擊鈾原子核,發現了核裂變現象,核能源開始進入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領域。
在1945年之前,人類在能源利用領域只涉及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二戰時,原子彈誕生了。人類開始將核能運用於軍事、能源、工業、航天等領域。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日本、以色列等國相繼展開對核能應用前景的研究。 (上圖:鐳)

核能有以下幾個分類:
A.核裂變能
所謂核裂變能是通過一些重原子核(如鈾-235、鈾-238、鈈-239等)的裂變釋放出的能量
B.核聚變能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氫原子核(如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同時發生質量虧損釋放出巨大能量的反應叫做核聚變反應,其釋放出的能量稱為核聚變能。
C.核衰變
核衰變是一種自然的慢得多的裂變形式,因其能量釋放緩慢而難以加以利用

在漫長的核能源利用歷史中,我們不難發現:
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核裂變的研突破吸引到製造原子彈的工作中去。核能源的研究成果,不幸首先用於戰爭,危害人民。但二次大戰結束後、科技人員很快致力於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使它造福於人民。如1954年前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功率為5000kw。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不斷發展,核能源已經在各個領域普及,如培育農作物種子所需要的輻射技術等。

而且,核能的良好利用對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巨大的幫助
我們現在利用核能最廣泛的地方就是發電廠;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2.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沒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公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

5.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除此之外,核能的利用對於加強國防力量有著巨大作用。

我國對於核能的研究已經有了巨大的成果,如核動力和核能發電,核裂變反應堆研究,以及設計建造高溫冷氣堆,它的發現可用於高能發電,煉鋼,煤的氣化,氫氣生產等等。
現在,我國還在研究如何讓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減輕碳的排放,為環保做出貢獻。

在國際上,科學家們目前在研究海洋核能源的利用。從海水中大規模提取重水(核能反應堆的減速劑和傳熱介質)一旦實現,海洋就能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⑤ 對核能的研發和利用有哪些

核能俗稱原子能,它是指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質子)重新分配和組合時釋放出來的能量。

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千克鈾原子核全部裂變釋放出的能量,約等於2700噸標准煤燃燒時所放出的化學能。一座1核聚變會發出大量能量00萬千瓦的核電站,每年只需25~30噸低濃度鈾核燃料,而相同功率的煤電站,每年則需要有300多萬噸原煤,這些核燃料只需10輛卡車就能運到現場,而運輸300多萬噸煤炭,則需要1000列火車。核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更可貴。有人做過生動的比喻:1千克煤只能使一列火車開動8米,1千克鈾可使一列火車開動4萬千米,而1千克氚化鋰和氘比鋰的混合物,可使一列火車從地球開到月球,行程40萬千米。地球上蘊藏著數量可觀的鈾、釷等核裂變資源,如果把它們的裂變能充分地利用起來,可滿足人類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汪洋大海里,蘊藏著20萬億噸氘,它們的聚變能可頂幾萬億億噸煤,可滿足人類百億年的能源需求。

核能是人類最終解決能源問題的希望。核能技術的開發,對現代社會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核能的成就雖然首先被應用於軍事目的,但其後就實現了核能的和平利用,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是通過核電站來發電。

瑞士的核電站核電站已躋身電力工業行列,是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放出的核能來發電的裝置,通過核反應堆實現核能與熱能的轉換。核反應堆的種類,按引起裂變的中子能量分為熱中子反應堆和快中子反應堆。由於熱中子更容易引起鈾235的裂變,因此熱中子反應堆比較容易控制,大量運行的就是這種熱中子反應堆。這種反應堆需用慢化劑,通過它的原子核與快中子彈性碰撞,將快中子慢化成熱中子。

核能是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特別在世界能源結構從石油為主向非油能源過渡的時期,核能、煤炭和節能被認為是解決能源危機的主要希望。

核電站有許多優點: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2.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沒有其他的用途。4.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5.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然而核電站的安全性是被質疑的。因為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但如果用較小的量,並謹慎地加以控制,射線也可以為人類做許多事,如利用γ射線可以對機械設備進行探傷;可以使種子變異,培育出新的優良品種;還可以治療腫瘤等疾病。

核能是未來能源的希望。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統計,1999年,全世界正在運轉的核反應堆電站為436座,總發電能力為3.517億千瓦,發電量約佔世界一次能源構成的8%左右。這些核電站主要分布在美、法、日、英、俄等31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由於核電站運行的安全性、核廢料的處理和核不擴散等因素的影響,核能的發展在歐洲、北美洲和獨聯體國家出現了下降趨勢,但核能的發展在亞洲仍擁有強勁的勢頭。

為了促進核能的發展,許多國家在研究新一代快中子反應堆的同時,又加強了受控核聚變的研究,目前受控核聚變已在實驗室取得階段性的成果。按照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計劃,參與各方應在2013年前共同建造一個熱核反應堆,以證明和平利用熱核能源的可能性。按計劃,首個熱核反應堆已於2006年開工,總造價40億美元,這將是繼國際空間站之後最大的國際科學合作項目。

核聚變的原料是氫、氘和氚,據估計,浩瀚的海水中大約含有23.4萬億噸氘,足夠人類使用幾十億年。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如能在未來50年內開發成功,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目前世界能源格局,使人類今後將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

⑥ 核能與核武的距離有多遠

核能與核武距離很近。
民用核工業可以有助於發展核武器。這方面除了民用核工業可以成為訓練核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核技術基地外,民用核工業的核燃料循環系統中有三個敏感的技術對於生產核武器的潛力有很大影響。第一是鈾的濃縮技術。第二是反應堆輻射燃料(亦稱乏燃料)的後處理技術,即從反應堆中的乏燃料中提取有用的副產品裂變物質鈈(鈈是製造核武器的另一種主要的核材料)。第三是重水生產。有了重水就可以用重水堆生產鈈(即反應堆可以採用天然鈾而無需採用濃縮鈾作為核燃料)。由於上述三項技術是成為一個核武器國家的技術關鍵,因此多年來國際防核擴散體制始終對民用核技術和核材料轉為軍用,特別是對上述三項關鍵技術採取了極為嚴格的控制和防範措施。
就鈾濃縮而言,核電站所需的燃料一般為低濃鈾(鈾-235的豐度不超過20%)。而核武器所需的鈾則要求鈾-235的豐度在90%以上。也就是說,如果用離心機繼續提高低濃鈾的濃度,就能得到武器級的鈾。

⑦ 核能有哪些應用

在治理環境污染,保護大自然生態平衡方面,輻射技術也大顯身手。加速器電子束可以去除煤、石油、礦石等燃燒後排入大氣中的廢氣中的有毒成分,如氮、硫等。美國和日本在這些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用這種方法可以清除80%的有毒物質。1984年,日本荏原機械製造公司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建立了這種除廢氣裝置,據估計到2000年,以歐美國家為主,採用此方法的廢氣處理裝置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

輻射的電子射線等照射廢水、污泥可以使污染水源的污物得到清除,它能產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生化反應,破壞了病毒、病菌等微生物里生命攸關的核酸酶或蛋白質,導致代謝紊亂、繁殖受阻,最後死亡,達到消毒的目的。

1981年,法國召開了關於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工業應用的國際會議,專門成立了「輻射處理廢物及其回收使用」。對輻射技術的廣闊前景做了估計。

到了本世紀70年代,核能與核技術已在許多方面形成了新興的產業,在西方發達國家,核技術的應用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技術日趨成熟,並不斷取得新進展。

核能與核技術目前正處於成長和成熟時期,其主要標志是基礎核技術與核軍事技術已趨於成熟,形成產業,並且具有相當可觀的價值。而其他方面尚有大量的新領域正待開發,世界各國卻大量投入人力、物力進行開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激增。而且一些核研究人員和科學家估測目前核技術應用的開發僅為其最大技術潛力的30%—40%,核能與核技術強大的技術優勢決定了其強有力的生命力,是其他技術無法取代的。它在解決人類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如能源、環境、資源、人口和糧食等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於傳統行業的改造和促進新技術革命的到來將產生深遠影響。

⑧ 核能的和平利用

核能的和平利用及前景

一、核電產生及利用現狀
1951年美國首次在愛達荷國家反應堆試驗中心進行了核反應堆發電的嘗試,發出了100千瓦的核能電力,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邁出了第一步.此後不久,1954年6月,原蘇聯在莫斯科近郊粵布寧斯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向工業電網送電的核電站,但功率只有5000kW.1961年7月,美國建成了第一座商用核電站——楊基核電站.該核電站功率近300MW,發電成本降至9.2美厘/度,顯示出核電站強大生命力.今天,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與能源洪應的矛盾日趨突出,同時,傳統的能源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及溫室效應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因此,不僅缺乏常規能源的國家如法國、日本、義大利等發展核電站,而且常規能源煤、石油、水電等非常豐富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也在大力發展核電站.截止1995年全世界運轉的核電站總數達438座.其中美國運轉的核電站總數達109座,核發電量創下6730億千瓦小時的最高記錄,在美國電力生產中核電比例達22.5%.法國核發電量比前年增長4.9%,達3580億千瓦小時,運行中的56座核電站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76%,而且去年出口核電達700億千瓦小時.核電已成為法國第六大出口產品.日本,由於其常規能源資源短缺,對核電的開發大為重視,目前運轉中的51座核電站,供應全國28%的電力總需求,而且日本有關部門計劃到2000年將核電量提高33%.
二、核電的優越性
核電迅速發展,是由核電自身的優越性決定的.
核電是濃集、清潔、安全和經濟的能源.首先,核能是高度濃集的能源,核電站可建立在最需要用電的地方,不受燃料運輸的限制.l公斤鈾裂變產生的熱量相當於1公斤標准煤燃燒後產生熱量的270萬倍.因此,核電站特別適合於缺乏常規能源而又急需用電的地區,如我國的東南、華南地區.核能是後備儲量最豐富的能源,鈾在地球上的儲量相當豐富,等於有機燃料儲量的20倍.
核能是清潔的能源,有利於保護環境目前,世界上80%的電力來自燒煤或燒油的火力發電站,燃燒後的煙氣排放到大氣中嚴重污染環境.相同規模的火電站釋放出的放射性比核電站大幾倍.煤燃燒後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和苯並芘,容易形成酸性雨,使土壤酸化,水源酸度上升,對植物及水產資源造成有害影響,破壞生態平衡,苯並芘還是一種強致癌物質.一個成年人每天要呼吸約14公斤的空氣,火電站污染造成的死亡幾率是相同規模核電站的400倍.同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還導致大氣層的「溫室效應」.另外,煤和石油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燒掉十分不利於化學工業的發展,是十分可惜的浪費.
核能又是安全的能源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核電站已成為最安全的部門之一.我國核工業30多年的安全記錄就是良好的佐證.一座反應堆運行一年稱為一堆年,三里島事故之前,全世界商用核電站已運行了1400堆年.三里島事故後到1986年又安全運行2000堆年以上.三里島事故是鑒於設計、管理、操作與設備的缺陷交織在一起而造成的十分罕見的事故,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問題得到排除,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後果.事故後果也沒有輿論宣傳的那樣嚴重,事故中主要安全系統全都自動投入,有專家認為這從反面證實了核電站的安全性.1986年4月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又出現了重大事故,專家們認為原蘇聯核電站特別是早期的,安全設施較差,沒有安全殼.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於在進行某一試驗時違反操作規程,導致信號指示和控制系統沒有起作用.如今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各國的國家安全部門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規和准則,對核電站的安全進行了嚴格的管理.
特別指出的是,我國1989年11月建成的由清華大學核研院設計的5兆瓦低溫核供熱反應堆,是世界上第一座投入運行的核供熱堆,也是世界上第一堆採用新型水力驅動燃料控制棒系統的核反應堆.這種反應堆設計有壓力殼和安全殼.具有雙重安全屏障、安全可靠,已運行5個冬季,未發現任何事故.據監測,5兆瓦低溫堆向大氣中排放出的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危害,只相當於吸一支香煙所造成的危害的1/400,放射性污染是極其微小的.
核能也是經濟的能源.世界上已運行核電站的經驗證明,盡管它的造價比火電站高30—50%,但由於燃料費和運輸費較低,它的發電成本仍比火電約低30%,而且隨著核電站的技術不斷完善和提高,成本還將繼續降低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預測,至2010年日本的核電成本為8.9日元/千瓦小時,而煤電和油電成本分別為10.45日元/千瓦小時和13.06日元/千瓦小時因此,有專家們預計,在未來的城市集中供熱工程中,逐步採用低溫核供熱技術是必然趨勢。
三、核反應堆與核電站
能維持可控自持核裂變鏈式反應的裝置稱為核反應堆.
原子能工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展起來的.當時全力製造核武器以滿足軍事需要.50年代以來,原子能用於和平事業有了飛速發展,所以核反應堆類型和數量增多.按照核反應堆的用途分類,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1)生產堆.主要用於生產易裂變材料和其他材料,或用於工業規模的輻照,稱為生產堆.50年代建成的第一批石墨水冷堆和天然重水堆,都是生產軍用239Pu,也就是使天然鈾中大量的238U在堆內吸收中子轉化成239Pu.239Pu是一種易裂變物質,可用作核武器原料,此外,還可把Li放在堆內受中子輻照而產生氚(H),氚是氫彈的重要原料.
(2)試驗堆.主要是為取得設計或研製一座反應堆或一種堆型所需的堆物理或堆工程數據而運行的反應堆.例如用於核物理、放射化學、生物、醫學研究和放射性同位素生產等,也可以用於反應堆元件、結構材料考驗以及各種新型反應堆自身的靜、動態特性研究等等.
(3)用於生產動力(發電、推進、供熱)的反應堆稱為動力堆,如核電站、核供熱、核潛艇等所用的反應堆就是這種類型.目前常用的動力堆型分為四大類:
a.石墨氣冷堆——包括最早的鎂諾克斯堆,改進型氣冷堆及高溫氣冷堆.該反應堆是以石墨為慢化劑,氣體作冷卻劑的堆型.鎂諾克斯(Magnox)堆以天然鈾為燃料,燃料包殼是鎂諾克斯鎂合金,用二氧化碳冷卻.鎂諾克斯進一步發展為高溫氣冷堆(HTGR).它以氦為冷卻劑避免了CO2對石墨的腐蝕作用,取消了用金屬材料製成的燃料包殼,其燃料是碳化鈉及碳化針混合物的顆粒(100—400μm),燃料顆粒彌散在石墨中,製成燃料元件,裝入石墨砌塊的燃料孔道中.由於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子的經濟利用及運行溫度,致使高溫氣冷堆熱效率提高40%以上.此外高溫氣冷堆燃料中的釷是增殖原料,它可使反應堆獲得較高的轉換比目前我國清華大學核研院對高溫氣冷堆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b.輕水堆 輕水堆有兩種類型,一是沸水堆,一是壓水堆.兩者均用輕水作慢化劑兼冷卻劑;用低富集度二氧化鈾製成芯塊,裝入鋯合金包殼中作燃料,沸水堆不需另設蒸汽發生器、但由於蒸汽帶有一定的放射性,對汽輪機的廠房要屏蔽,同時對檢修增加了困難.據統計,當今核電站的80%為壓水堆.我國秦山一期和大亞灣核電站均屬此類.「九五」期間秦山二期工程、廣東核電站以及遼寧核電站也將採用壓水堆.
c.重水堆 重水堆是以天然鈾作燃料,以重水堆作慢化劑的堆型.它是加拿大重點發展的堆型,以坎都(CANQL)型為代表.由於它用數百根壓力管代替整體的壓力容器,壓力管可以成批生產,易於保證質量,在擴大堆容量時只須多加壓力管數,有利於標准化.壓力管內,可以實現不停堆裝卸料.這樣可控制各燃料棒束達到均勻的燃耗深度,有利於充分利用燃料,減少停堆時間,提高反應堆的有效利用率.而且重水堆採用天然鈾為燃料,無需設立濃縮鈾工廠,對分離能力不足的國家,發展此種堆型特別有利.我國「九五」期間,秦山核電三期工程將引進加拿大的重水堆.重水堆所用重水價格昂貴,防止泄漏及回收泄漏出的重水是一個特別棘手的問題.
d.鋼冷快堆鈉冷快堆就是鈉冷卻快中子堆在核能發電問題上,必須考慮增殖問題,否則對核燃料資源的利用是極為不利的.增殖堆的採用,可以將核燃料資源礦大數百倍快堆是利用中子實現核裂變及增殖.而前述石墨氣冷堆,輕水堆和重水堆,都是熱中子堆.對每次裂變而言,快堆的中子產額高於熱中子堆,且所有結構材料對快中子的吸收截面小於熱中子的吸收截面這就是實現增殖的原因.
鈉冷快堆用金屬鈉作冷卻劑.鈉在98℃時熔化;883℃時沸騰,具有高於大多數金屬的比熱和良好的導熱性能,而且價格較低,適合用作反應堆的冷卻劑.
國際快堆的發展已有較長的歷史,據報道,1995年8目29日,日本文殊28萬千瓦快堆以5%的額定功率——l.4萬千瓦並入電網.我國開發快堆技術始於60年代中後期,已取得豐碩成果.1987年底已將快堆納入「863」高技術研究計劃,計劃2015年建成並推廣單推功率100—150兆瓦的模塊式快堆電站到2025年建成和推廣增殖性能的1000—1500兆瓦的大型快堆.
不同類型的核反應堆,相應的核電站的系統和設備有較大的差異.以壓水堆為例,核電站是由核反應堆、一迴路系統、二迴路系統及其他輔助系統組成.核反應堆是核電站動力裝置的重要設備,同時,由於反應堆內進行的是裂變反應.因此它又是放射性的發源地.一迴路系統由反應堆、主循環泵、穩壓器、蒸汽發生器和相應的管道、閥門及其他輔助設備所組成,它形成一個密閉的循環迴路,將核裂變所釋放的熱量以水蒸汽形式帶出.二迴路系統是將蒸汽的熱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並在停機或事故情況下,保證核蒸汽系統的冷卻.輔助系統的主要作用是保證反應堆和迴路系統能正常運行,為一些重大事故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護及防止放射性物質擴散的措施.
我國的原子能科學技術,雖然起步晚,但經過30多年的努力,已具有雄厚的基礎.60年代以來,我國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彈、氫彈和研製成核潛艇.至今,原子能開發利用技術已達到一定的水平,它為核電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91年12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的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30萬千瓦壓水堆機組並網發電成功.1993年底,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已經成功運行.1995年,秦山核電站發電22億千瓦時,大亞灣核電站已超額完成了100億千瓦時的發電任務,這樣,我國在1995年核發電已達到122億千瓦時
四、壓水堆棒形核燃料元件
核反應堆堆芯結構是反應堆的核心構件,在這里實現核裂變反應,核能轉化為熱能;同時它又是強放射源.堆芯由核燃料組件、控制棒組件等組成.現代壓水反應堆的燃料是採用低濃鈾(鈾—235的濃縮度約為2一4%)作核燃料.
核燃料元件製造的第一大工藝過程是在比工車間里生產為滿足一定性能要求的二氧化鈾粉末.我國目前採用技術上較成熟的ADU(重鈾酸銨)法製取二氧化鈾粉末.主要過程是將六氟化鈾汽化,經水解生產成氟化鈾銑(UO2F2),在通有氨水的沉澱槽轉化為ADU粉末.經氫氣還原為二氧化鈾第二大工藝過程是將二氧化鈾粉末壓製成粗塊,經燒結、磨削成一定性能要求、一定尺寸和規格的圓柱形二氧化鈾芯塊.在經裝配車間把二氧化鈾芯塊和長棒形空鋯管裝配成核燃料元件棒,並且棒內充入一定量的氦氣,兩端密封;然後,按一定的排列方式排列成正方形或六角形的柵陣,中間用幾層彈簧夾型的定位格架將元件棒夾緊,上下兩端固定骨架構件上下管座,構成棒束型的燃料元件.
我國具有核元件的自行設計和製造能力,1994年,我國核工業總公司國營八一二廠成功地從法國傑馬公司引進了大型核燃料元件生產線秦山的首爐燃料、首爐換料和大亞灣核電站的首爐換料大部分由該廠生產.從它們運行的數據來看,國產元件質量是可靠的.
五、新科技及前景展望
人們對核電站使用的擔心集中在核安全問題上,如:核燃料的放射性,運行中的核事故,以及核廢料處理等1979美國的三里島核事故與1986年原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導致一些人對核電的恐懼心理,給和平利用核能蒙上陰影,經專家事後分析,三里島事故和切爾諾貝利事故都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核能技術發展至今,已進入成熟階段,尤其採用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既可提高核電站的安全系數,又較少產生核廢料,而且所產生核廢料較容易處理此外,這種反應堆還可少量處置老式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在燃燒過程中銷毀老式反應堆產生核廢料中放射性的鈈及錒系元素.有關專家認為.此種反應堆具有很高的運行可靠性和安全性,並是目前銷毀部分核廢料的最佳方法.目前,國際核能界正致力發展快中子增殖堆(簡稱快堆).此種反應堆運行時,一方面消耗核燃料,產生熱能而發電,另一方面產生新的核燃料鈈,並且產出大於消耗、這樣,天然鈾的單位消耗降低到原來的1/5—1/10.並保持核能的經濟性;同時最主要是依靠核燃料、冷卻劑、放射性廢物及核工藝的其他組份所固有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能和規律來消除事故,這將是人類「第二個核時代」的主要內涵.
目前世界上尚有14個國家在修建38座核電站.這一事實表明,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加劇,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利用清潔、安全的核能將是人類不可迴避的課題。

⑨ 我國在原子能利用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

初略介紹吧 目前中國在運行的核電站 為 第二代核電技術。 第二代核電站 代表作品是 秦山,大亞灣,陽光,等。世界上目前 中國 美國 法國 已經開發出第三代 AP1000 核電技術。目前中國在建的新型核電站 都是第三代的,估計最快2012年 運行。新型核電站非常安全,很難引發爆炸等嚴重事故,即使泄露核原料也不會對人 造成 致命打擊。 核電站是 核裂變技術。 中國另外一個核聚變技術的實驗項目 已經成功展開。 也就是 人造太陽工程 已經在合肥和成都 展開 並且取得 國際領先技術

⑩ 世界上和平利用核能的成就有哪些

核電站

閱讀全文

與核能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