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漢代賦壇成果最多的作家是誰
漢代賦壇成果最多的作家枚皋
枚皋,西漢辭賦家枚乘之子,17歲時上書梁共王,被召為郎。後因罪亡命長安。漢武帝聽說,請面試賦,拜為郎,曾使匈奴。後長期作武帝文學侍從。皋以文思敏捷著稱,武帝有感令侍從作賦,皋總最先作好。班固說他"為文疾,受詔則成,故所賦者多。"枚皋是多產作家,所作之賦有名的就有120多篇。
Ⅱ 成就跟成果有什麼區別
二者在含以、適復用范圍和出制處上不同。
一、含義不同
成就:事業上的成績,完成(某項事業)。
成果: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
二、適用范圍不同
成就:多用於指再某項研究上獲得了成就。
成果: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三、出處不同
成就:冰心 《庄鴻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個女子,我想我將來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
成果:徐遲 《生命之樹常綠》:「重大的科學研究成果,連接不斷地取得了一百多項。」
Ⅲ 成就和成果有什麼不同
<成就>
①取得的成績;業績:成就非凡|取得成就。 ②完成:倉卒之間,確難內成就|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容就。 ③成全:成就別人|條件所限,實難成就。 ◎ 成就 chéngjiù [achievement] 業績,事業上優良的成效。 一項重大的科學成就。 ◎ 成就 chéngjiù (1) [achieve;accomplish]∶完成;成功。 這樣的難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 (2) [help]∶造就;成全。 武父子亡功德,皆陛下所成就。——《漢書·李廣蘇建傳》 她也未嘗不願意,我看你還是成就了他們吧。 成就:天地中萬物,人倫中萬情,世界中萬事,以俗眼觀,紛紛各異,以道眼觀,種種是常,何須分別,何須取捨!
<成果>
【解釋】1.成全,成立。 2.收獲到的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 3. 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人名
成果一般是階段性的,某個階段。比如:XX在發動機研製上取得降低油耗的成果。
成就則是獨立的大項。比如:兩彈一星成就.
要選我
Ⅳ 成果、成績和成就有什麼區別
成績是指「成功的業績,成效」,成果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成就是指取得的成績。
Ⅳ 西漢後期最有成就的辭賦家是誰 是楊雄嗎 還是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是漢武帝時期的,所以說後期最有成就的是楊雄。
司馬相如是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是西漢盛世漢武帝時期的文學家、傑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聖」。同時,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將西南夷民族團結統一於大漢疆域,被稱之為「安邊功臣」,名垂青史。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不拘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婚姻的果敢行為,遠在公元前就演繹了自由戀愛的愛情經典,被譽為「世界十大經典愛情之首」,聞名中外。後人則根據他二人的愛情故事,譜得琴曲《鳳求凰》流傳至今。唐代詩人張祜則有《司馬相如琴歌》一首,曰:「鳳兮鳳兮非無凰,山重水闊不可量。梧桐結陰在朝陽,濯羽弱水鳴高翔。」
他是漢賦的奠基人,揚雄欣賞他的賦作,贊嘆說:「長卿賦不似從人間來,其神化所至邪!」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被林文軒、王應麟、王世貞等學者稱為「賦聖」。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把司馬相如和司馬遷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揚雄早年極其崇拜司馬相如,曾模仿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作《甘泉賦》、《羽獵賦》、《長楊賦》,為已處於崩潰前夕的漢王朝粉飾太平、歌功頌德。故後世有「揚馬」之稱。揚雄晚年對賦有了新的認識,在《法言·吾子》中認為作賦乃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並認為自己早年的賦和司馬相如的賦一樣,都是似諷而實勸。這種認識對後世關於賦的文學批評有一定的影響。揚雄早期以辭賦聞名,晚年對辭賦的看法卻有所轉變。他評論辭賦創作是欲諷反勸,認為作賦乃是「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另外還提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的看法,把楚辭和漢賦的優劣得失區別開來(《法言·吾子》)。揚雄關於賦的評論,對賦的發展和後世對賦的評價有一定影響。對於後來劉勰、韓愈的文論,頗有影響。
Ⅵ 漢朝有哪些成就
漢朝的科學技術成就:
1)確切誕生了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可能火葯的誕生也在漢朝;
2)瓷器也在漢朝誕生,這是中國對世界的禮物;各種手工藝品在漢朝發展很快;
3)紡織技術得到改良,絲綢等廣泛使用;
4)冶煉技術得到改良,冶鐵工藝已經非常發達(這要感謝張騫出使西域);
5)水利技術得到發展,漢朝治水比較成功,很少有水災;
6)醫學得到長途發展,出現了華佗,張仲景等名醫,中醫已經比較完備,也出現了「動手術」這樣的「西醫」,血液循環原理也被發現,這比歐洲早了將近1000年;
7)包括數學在內的自然科學有一定的發展,尤其是歷法和天文。
8)很多機械原理被廣泛應用,例如軸承,曲軸連桿,轉動變直線運動的裝置等等,這比歐洲早了至少500年;
9)建築學得到完善,據說有了具體的建築規范和標准,就好象現在的國標。
教育成就
西漢的教育,最突出的是漢武帝時代始興的儒學教化,它深刻地影響從此以後的中國教育和倫理。
前140年,漢武帝對講求事功的儒學大感興趣,即重用儒者趙綰、王臧等為公卿,變寡慾政治為多欲政治,提升儒教,壓抑黃老之學。大儒董仲舒乘機脫穎而出,援引「春秋大一統」之精義,提出著名的「天人三策」,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繼承儒家重教化的傳統,認為子孫長久安寧應歸功於禮樂教化,所以帝王必須以教化為大務。受其建議,武帝遂立大學、設庠序,罷黜秦朝所立各家博士,專立儒學之《詩》、《書》、《易》、《禮》、《春秋》五經博士,學術的道路從此限定只有經學一條了。武帝令丞相公孫弘等制定設立太學方案,規定五經博士教授的學生,每經10人,全國共50人。選擇18歲以上,儀狀端正者充之。期年後,可做文學掌故和郎中。這以後,太學規模不斷擴大,到成帝時,博士弟子增至三千之眾。
後來,西漢政府特許郡國縣官挑選少年入太學旁聽。同時在各地設庠序之學以「崇鄉里之化」。至西漢末,全國學校如林,庠序盈門。
尊儒興學,制度教化,將教育、考試和選官結合起來,是武帝時的大創造,此後,孔子「學而優則仕」的主張便作為正式的文官制度得以確立。道德教化為基礎的察舉、征壁與潛心攻經,成為入仕陞官的兩條途徑和中國封建社會超穩定結構的巨大支柱。
東漢時,太學有更大規模的發展,太學士多達3萬,《論語》、《孝經》是必修課,方式一是大班上課, 二是高年級輔導低年級,主要靠自學,年限不定,可兼習他經,鼓勵通材,有的學生如張衡、崔瑗還研習科學。靈帝時設鴻都學門,是一所國立文藝專科大學,僅習辭賦、小說、繪畫等技藝,為我國歷代專門學校創建開了先路。
此外,漢代民間私學興盛,學生多者上千。 有的相當於大學,稱「精舍」或「精廬」,有的相當於小學,稱「蒙館」或「書館」。教師中有不少古文經學派的著名學者,如馬融、鄭玄等,他們治學嚴謹,注重考據訓詁,成為後世所謂「漢學」的主要代表。
文學成就
在史學方面,司馬遷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為以後兩千年正史的編纂提供規范。全書分為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班固所編寫的《漢書》分為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全書體例仿效《史記》,惟改「書」為「紀」,廢「世家」入「列傳」,還開創了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藝文四志和《百官公卿表》。《漢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完整的斷代史。更是成為了以後歷代王朝撰寫本朝歷史的範本。而兩漢時期其他的史書還有《東觀漢書》、《漢紀》和《吳越春秋》等。很多西方學者認為,漢代的作家所開創的史學標准,直到18世紀都一直領先於世界。 漢代在立國時用無為而治之法,文景時期,又用道家黃老思想為主,並輔以儒家和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不僅強調無為,還注重禮與德的作用,既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又堅持約法省簡,務在安民。 而從漢武帝之後,統治者又確立儒家思想成為了正統思想,並輔之以法家思想為法制指導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輔」,即先用德禮教化,教化無效再施之以刑罰。這種剛柔相濟的治國之道,成為漢武大帝以後漢王朝法制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對後世歷代王朝的立法影響很大。漢宣帝曾有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便是這種思想的精闢闡述。由於秦始皇焚書坑儒所毀壞的很多文獻書籍,通過漢代學者的不懈努力和發掘記錄得以重現,包括五經當中的古文尚書,也是這時候發掘整理出來的。漢武大帝採納董仲舒、公孫弘等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經學成為學術主流。由於不同學者對經書的理解與記憶都有偏差,學術也被分為不同流派。宣帝時期,在太學中立學官的,《易》有三家,《書》有三家,《詩》有三家,《禮》有一家,《春秋》有兩家,共十二博士。東漢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到東漢晚期,古文經學走向發達,今文經學日益衰微。 漢政府設立樂府,搜集民間詩歌,即為樂府詩,後世的《樂府詩集》《古詩十九首》《玉台新詠》中便搜集了不少漢代樂府詩,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也是寫成於漢代末年。賦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張衡的《二京賦》等均為千古傳頌的文學名篇。漢代時期,隸書亦漸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寫字體,而隸書的出現則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這一時期,還出現了標點符號的雛形
漢初推行的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出現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局面,稱「文景之治」
劉武帝在政治、經濟、思想等領域推行了一些列新政策
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
頒布「推恩令」
漢武帝派遣張騫,開辟了「絲綢之路」
Ⅶ 兩漢文學成就最高的文學家是誰
司馬相如的作品代表最高成就。。司馬遷《史記》創立了紀傳體史書的新樣式
Ⅷ 東漢是誰建立的
劉秀 同它們都推動了社會的發展變化
異,規模上,影響上,一次革主要在英國,二革在歐美等國,
深度上一次革的產物是蒸汽機,二革是電,電動機。
一革靠的是經驗改造,二革靠的是科學技術創造
Ⅸ 成就和成果的區別
成就:業績,事業上優良的成效。如:一項重大的科學成就
成果: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如:成果顯著
成績:工作或學習的收獲或成就;成功的業績;有關的比賽結果;在一定階段內學生作業的數量和質量。
Ⅹ 誰知道漢代語言學研究的成果和歷史地位~~~~謝謝~~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會說漢語的人大約有16億,居世界人口數量使用語言第一(佔世界人口使用語言五分之一)、使用廣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語廣泛度第一,有5000多萬外國人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漢語是聯合國承認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語言之一。 毫無疑問,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世界上大約有1/5的人使用漢語作為日常交流語。而古漢語也曾對其周邊國家的語言文字產生過重要影響。例如日語、朝鮮語、越南語中都保留有大量的古漢語借詞以及古漢語書寫體系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