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軍隊現如今人才培養方面有什麼成果
學院從1999年開始承擔「合訓分流」人才培養任務。10多年來,我們堅決貫徹軍委、總部的決策指示,准確把握「合訓」學員知識能力素質標准,注重發揮學院工程技術教育底蘊和初級指揮學優勢,在著力打牢學員思想政治、科學文化、軍事素質和指揮管理等「四個基礎」方面,闖新路,出實招,用狠勁,探索了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著眼強化「紮根基層、獻身國防」的價值取向,著力夯實學員的思想政治基礎。政治合格是初級指揮人才培養的第一要求。學院始終把提高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全方位教育,多渠道引導,全過程激勵,切實打牢學員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根基,充分利用駐地紅色教育資源,堅定學員的政治信念,大力宣揚「國家名師」王雪琴、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錢立志、全軍優秀士官巨孝成等身邊典型,激發學員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的內在動力。著眼提高「文理兼備、底蘊厚實」的知識素養,著力夯實學員的科學文化基礎。寬厚扎實的科學文化是新型軍事人才一切素質的基礎,提高初級指揮人才科學文化水平是開展「合訓分流」組訓方式改革的基點。學院始終按照通識教育的思想和高起點、寬口徑、厚基礎的要求,科學設計、系統實施、嚴格考核文化基礎課教學,努力把學員培養成為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養的知識型軍人。著眼提高學員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依託創新實踐基地和人文實踐基地兩大平台,為學員開展數學建模、電子製作、演講辯論等活動提供了良好條件。著眼鍛造「技能精湛、身心強健」的過硬素質,著力夯實學員的軍事素質基礎。過硬的軍事基本技能和強健的身體心理素質是對指揮人才的特殊要求。多年來,學院堅持把打牢學員的軍事素質基礎,作為提升「合訓」質量的重中之重,努力在訓嚴、訓實、訓全面、訓到位上下功夫,使畢業學員到部隊後,敢叫向我看齊,敢做示範動作,奠定勝任第一任職的堅實基礎。圍繞提高學員軍事素養和指揮員意識,將軍事基礎理論課程分為基本、綜合和兵種基礎3個層次,開設了軍事地理、戰例分析、陸軍兵種基礎知識等課程,培養學員的軍事意識和指揮思維,為任職培訓提供扎實的理論儲備。著眼培養「能教會訓、善管會帶」的領導能力,著力夯實學員的指揮管理素質基礎。學院著眼基層任職崗位對指揮管理素質的內在要求,按照「走上台能講、拿起筆能寫、帶著兵能訓」的基本思路,在培養學員基礎任職能力上積極探索、主動作為。針對學員對部隊了解不深、實踐能力偏弱這一「短板」,採取專題講座、專項訓練、部隊實習等方式,幫助學員了解部隊基層管理工作的特點規律。依託學員旅,建立模擬旅機關,鍛煉學員總體籌劃、溝通應變和文字表達等能力。採取以老帶新的方法,選派高年級學員擔任新學員教練班長,提高其組織指揮能力。
『貳』 國防教育本質與人才培養的關系研究的論文
寫作思路:
以國防教育本質與人才培養的關系為主題,突出國防的重要性,結合現實,貼近生活。
正文:
學校在進行國防教育課程設計時,首先,在理論上對國防教育課程要有一個清晰的整體構架,不能將國防教育課程簡化為軍訓,為軍訓而軍訓。可以從整體上將國防教育課程的理論體系分為四個模塊進行有區別的設計,即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兩個基本模塊和鞏固養成與深化拓展兩個發展模塊。
在以往的國防教育課程教學中,我們對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部分內容主要在於為適應新情況而及時進行調整,而對於鞏固養成和深化拓展兩個發展模塊,是往往被學校忽視的兩個重要方面。
鞏固養成模塊是為了將前期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能學習的成果貫穿於學生學習生活各方面。學校可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引導,例如,可以將軍事課程學習中一些規章制度應用於學校的管理工作之中,督促學生加強學習養成;
還可以定期對於軍事課程的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等等,使學生在整個大學生生活階段都能體會到軍事課程學習的必要性。深化拓展模塊是對學生提高全面素質的重要手段,通過貫穿於大學生生活的軍事課程學習養成的培養,使學生最初的軍事課程的學習深化拓展到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上來。
『叄』 新中國國防建設取得了哪些偉大成就
兩彈一星、在人航天、現代化的軍隊、武器裝備的升級、國防工業的發展、軍事人才的培養等等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肆』 新中國國防建設的主要成就
1、國防後備力量的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
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制度和優良作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尤其是從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明確提出「精乾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是建設現代化國防的必由之路」這一基本指導方針之後,作為一支偉大戰略力量的我國國防後備力量,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
並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各級地方黨政領導關心後備力量建設,各級軍事機關狠抓後備力量建設,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後備力量建設的可喜局面。中國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經過一系列的調整改革,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2、形成了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科技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關懷和領導下。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建立起了包括電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門類齊全、綜合配套的科研實驗生產體系。
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現代化建設和切實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3、第三,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軍事法規體系
新中國成立伊始,如何建設國家,如何建設國家軍事,都沒有經驗,都是向蘇聯學習。在學習過程中,1952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政務院聯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兵組織暫行條例》,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同年,人民解放軍實行薪金制、軍銜制和義務兵役制三大制度。人民解放軍的一些規章,除《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是總結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經驗制定的外,其他基本是照搬或參照蘇聯紅軍的一些軍事規章。
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軍事建設貫徹「以我為主」的方針,從中國國情、軍情出發,編寫制定自己的條令、規章。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軍事法規建設明顯加快。
先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等。
至2005年底,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為龍頭,15部專門規范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181件軍事法規、88件軍事行政法規、3000多件軍事規章的法體系。
4、第四,全面展開了軍事人才隊伍建設
新中國成立時,人民解放軍隊伍中除有極少量知識分子和懂技術的幹部外,總體文化素質很低。據1951年底調查統計,全軍部隊戰士的文化程度,初小以下者約佔80%,其中識500字以下者佔30%左右;幹部中不及高小程度者約佔68%,其中初小以下者佔30%左右。
這與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強大國防軍的任務要求不相適應。1952年6月至1953年5月,全軍進行一年速成文化教育,部隊文化水平發生明顯變化,一大批文盲、半文盲語文達到高小畢業程度,初小以下文化程度者已從1951年的67.4%下降到30.2%,初小畢業以上者由16.4%上升到42.1%。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起,全軍即逐漸建立了正規的各級各類軍事指揮院校和專業軍事技術學校,培養軍事指揮和專業軍事技術幹部。改革開放後,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努力實現幹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
此後軍隊各級領導班子的歷次調整,嚴格按「四化」要求選配幹部。進入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依託普通高等院校教育培養軍隊幹部制度。
21世紀以來,中央軍委和總部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規,採取措施大力加強軍事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指揮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五支隊伍」為重點,造就大批適應信息化建設、勝任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任務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今天,人民解放軍各級領導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大專程度以上,碩士、博士學位的領導幹部所佔比例越來越大,五支隊伍建設已初具規模。同時,採取措施鼓勵全日制本科畢業生入伍當戰士。
5、國防法規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國防法規是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的基本法律依據,是調整國防領域中各種關系,堅持依法治軍,全面提高部隊戰鬥力的重要保證,也是做好戰爭准備,贏得戰爭勝利的根本保障。
幾十年來,新中國的國防法規建設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范圍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從已經頒發的國防法規來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等級:
一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頒發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法律以及有關法律問題的決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等;
二是由國務院、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行政法規,如《國防交通條例》、《徵兵工作條例》等;
三是由中央軍委制定的軍事法規,如《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等;
四是由各總部、各軍兵種、各軍區制定的軍事規章,如海軍頒發的《艦艇條例》、空軍頒發的《飛行條例》等;
五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如《關於加強人武部建設意見》、《國防教育條例》等。
『伍』 結合實際,談談對培養國防信息化人才的認識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人才是根本。要贏得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勝利必須高度重視國防和軍隊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未來作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1、要充分利用相對和平的有利時機,搞好軍事人才的需求與發展預測,對未來人才的需求規模、類別、結構及其變化規律、發展趨勢等作出科學的預測,制訂出中長期發展規劃,盡快使國防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層次、目標、體制、方法與國防和軍隊信息建設的新要求相適應起來。
2、在武器裝備發展更新、未來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爆發前做好必要的人才儲備,從而縮小與發達國家軍隊在人員素質上的差距,確保在未來的軍事斗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為適應國防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著力建設好以下幾支人才隊伍:要努力造就一大批政治過硬、作風過硬、業務過硬的高素質軍事科學特別是國防信息科學的研究人才,繁榮和發展我國的軍事科學、國防信息科學。
4、要培養和造就大批不同層次的國防信息專業人才。首先,要培養和造就一批既懂海、陸、空、天合同戰術,又懂信息技術和信息戰,能將「軟」、「硬」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指揮作戰,具有先進的軍事思想和良好戰斗作風的高級指揮人才。
5、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信息專業基礎知識扎實,才思敏捷,適應性強,具備信息戰知識的軍官,他們應是善於將技術和戰術緊密結合,將信息技術與其它技術緊密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6、要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掌握最新信息技術,跟蹤信息戰前沿,勇於攀登國防信息技術制高點的技術專家。從而完善與信息化戰爭要求相適應的國防信息人才的隊伍結構。在國防信息人才培養的渠道上,一方面,要依託地方加強信息化人才的雙向培養。
7、要在軍事院校的教學中加大信息化的比重,在部隊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水平,創造良好的信息化人才培養的信息環境和氛圍。
培養國防隊伍建設的意義:
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徹底打破了人類社會封閉半封閉狀態。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使人才競爭呈現「無邊界」、「零距離」的發展趨
。軍事活動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但軍隊教育和軍事人才的培養開發需要有更加自覺的開放觀念,與開放的時代相吻合。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是
一個全方位地對外開放的國際背景下進行的,我們應以世界的眼光和全球化的視野把握軍隊人才建設的發展趨勢,以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
展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需要,真正掌握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主動權。一要強化開放意識。應進一步解放思想。
主動強化開放意識。善於借
外國外軍人才建設的先進 經驗,自覺加強國內外、軍內外人才培養、交流,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為軍隊服務,充分利用國外先進教育資
,不斷加大選擇優秀軍隊人才到國外進行培養深造的力度。
『陸』 洋務運動的成就有軍事, 實業, 培養人才三方面, 你最欣賞哪方面的成就
人才。軍史培養了半天,北洋艦隊一下子就給日本人搞定了,實業搞了半天,也沒見得中國的百姓富起來,就是培養人才還行,出國留學了許多人,有蔣介石,還有鄧小平
『柒』 求論文,高素質軍事人才的培養。答好再加100
我發你
853250994 !
『捌』 我國國防的主要成就
我國的國防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公元前21世紀的夏朝至公元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國防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過程。古代的國防主要是從兵制、軍事政策、邊防建設、交通運輸業幾個方面發展的。而中國古代的「國防」並不是現代意義的對於國家主權、領土范圍的防禦,因為中國古代都是歷代中原王朝對於周圍少數民族的防禦。然而無論是哪一個少數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都是華夏炎黃子孫。而歷史發展到了近代因為當時的清朝統治階級的腐敗衰落、國防空虛,造成了外國列強的侵犯我國的主權。我國人民備受欺凌,從《南京條約》的割地賠款到強盜般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從八國聯軍的侵略到《辛丑條約》;從東北淪陷到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我國之所以遭到列強的侵略是因為綜合實力的下降、清政府的腐敗、國防的羸弱!因而清政府留給我們的教訓是: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是國防強大的關鍵。國防的發展需要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清明是國防鞏固的根本。國家的政策正確與否、制度是否進步,直接關繫到國防的興衰。
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之後,我國經過四年的解放戰爭在黨的領導下終於打敗了蔣介石領導下的國民黨,我國國防力量建設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日前,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已建成並且交付海軍使用。「遼寧號」的建成標志著我國國防建設又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其一航空母艦提高了我國海軍的資訊化水平。其二航母可以綜合中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力量,可以其為核心,建立航母戰斗群,大大提高我國海軍的作戰能力。其三航母可提高中國海軍的海上遠程攻擊能力。其四航母將提高中國海基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增強核的威脅能力。我國的國防軍事力量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為捍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中國的國防發展向外界展示了我國的雄厚實力,
增強了我國人民的信心。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發展的同時軍事力量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華巨龍騰空而起。正是因為有了祖國的國防事業發展,祖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才使我們能遠離戰爭,擁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然而,祖國當今的周邊環境仍然惡劣,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刻苦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為祖國的美好明天而奮斗。
祝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