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視距測量的觀測計算
施測時,如圖(3)所示,安置儀器於A點,量出儀器高i,轉動照準部瞄準B點視距尺,分別讀取上、下、中三絲的讀數M、N、V,計算視距間隔l=M-N。再使豎盤指標水準管氣泡居中(如為豎盤指標自動補償裝置的經緯儀則無此項操作),讀取豎盤讀數,並計算豎直角α。然後按公式(4)、(5)、(6)用計算器計算出視距、水平距離和高差。
『貳』 視距測量當視線傾斜時如何計算水平距離的高差它們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精度
摘要
『叄』 關於測量學的題目,如圖2.38所示,為一閉合水準路線的圖根水準測量觀測成果,試計算各水準點的高程。
『肆』 視距測量高程怎麼算
看圖示,視距測量的原理:
『伍』 當視線傾斜進行視距測量時,水平距離的計算公式是( )。 A.D=KL+C B.D=KLcosα C.D=KLcos2α
當視線傾斜進行視距測量時,水平距離的計算公式是(A)。 A.D=KL+C B.D=KLcosα C.D=KLcos2α
『陸』 經緯儀視距測量平距怎麼計算計算公式是什麼
經緯儀視距法測距
視距法測距所用的工具是經緯儀和視距尺.利用經緯儀望遠鏡中十字絲的上下兩根短橫絲,在視距尺上讀得的上下兩數之差以及其他一些數據,即可算出安置儀器點到立尺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
一、視距法測距原理
若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條邊和一個角為已知,就可以推算出另一條邊長,這便是視距法測距的簡單工作原理.
二、視距計算公式
(一)視准軸水平時的視距公式
如圖,為視距絲間隔,為定角,F為物鏡前焦點,f為焦距,s為物鏡離儀器中心的距離,為尺間隔,d』為焦點到視距尺的距離,D』為AB之間的水平距離.
由圖可以看出:≌,所以有:
,即
因,故有.設,則上式改寫為:
C——視距乘常數.製造儀器時,一般將C設計為100.
Q——視距加常數.對於內調焦望遠鏡,其加常數接近於0,可忽略不計.
(二)視准軸傾斜時的視距公式
1、水平距離公式
若兩點高差很大,則不可能用水平視線進行視距測量,必須把望遠鏡視准軸放在傾斜位置,如尺子仍豎直立著,則視准軸不與尺面垂直,上面推導的公式就不適用了.若要把視距尺與望遠鏡視准軸垂直,那是辦不到的.因此在推導水平距離的公式時,必須導入兩項改正:(1)對於視距尺不垂直於視准軸的改正;(2)視線傾斜的改正.水平距離公式為:
其中:δ為豎角.
2、高差公式
其中:i為儀器高,L為目標高.
三、視距法測距的作業方法
1、將經緯儀安置在測站上,對中、整平;
2、量儀器高i(量至厘米);
3、將視距尺立於待測點上,用望遠鏡瞄準視距尺,分別讀出上、下視距絲和中絲讀數,再讀取豎盤讀數,並將所有讀得的數據記入視距測量手簿中.
4、根據上、下絲視距讀數,算出尺間隔t,把豎盤讀數換算為豎角,再計算測站到測點的水平距離和高差.
『柒』 四等水準測量成果的計算方法
測量閉合後,對比測量高程與控制點高程的高差。
差值范圍:三等水準為±12√L,四等為±20√L,L為路線長,這里的限差都是指平原地區的。
從已知點A出發,固定點A、B、C中間設置若干個轉點。
每測站觀測程序為:
(1)後視黑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下、上絲讀數。
(2)前視黑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下、上絲讀數,
(3)前視紅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絲讀數,
(4)後視紅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絲讀數。
(7)下列為視距測量成果計算擴展閱讀:
水準觀測應在標石埋設穩定後進行。兩次觀測高差較大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時限值時,應取三次結果數的平均值數。
設備安裝過程中,測量時應注意:最好使用一個水準點作為高程起算點。當廠房較大時,可以增設水準點,但其觀測精度應提高。
水準測量所使用的儀器,水準儀視准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應符合規定。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應符合規定。
『捌』 工程測量題(試計算水準測量記錄成果,用高差法完成以下表格,並寫出計算過程)
儀高法是先求視線高程,高差法先求前視和後視的高程差水準測量的原則一、原理利用水準儀建立一條水平視線,並於立在A,B兩點的水準尺上截取讀數a,b,則兩點高差 。若A點高程已知,則 稱為後視讀數, ——前視讀數。二、高程計演算法 1、高差法利用高差計算高程的方法, 2、視線高程法利用視線高程計算高程的方法三、連續水準測量當A、B兩點高差較大的相距較遠時,安置一次儀器不能測定兩點間的高差,可在沿A到B的水準路線中間增設ZD,依次連續地在兩個立尺點中間安置水準儀來測定各點間的高差,最後取各個測點的代數和。轉點的概念定義:起傳遞高程作用的臨時立尺點特點:其上有兩個讀數臨時選點水準儀的使用 1、粗平:調腳螺旋使用水準氣泡居中,豎曲船直 2、氣泡在左手大拇指移動方向一致 2、瞄準目鏡對光 准量、照門、標尺三點一線 物鏡對象 3、精平 4、讀數 §2 水準測量的方法及成果整理一、水準點用水準測量的方法建立的高程式控制制點(BM)均勻分布在全國各地,起控制高程的作用長期保留設地面標志二、水準路線 1、閉合 2、附合 3、支水準三、水準測量的方法 1、觀測程序 2、表格記錄計算鉛筆記錄,不準塗改,不準橡皮檫,不準轉抄測站 測點 後視 前視 高差 1 A 1.625 0.628 2 1.784 0.997 0.573 3 0.660 1.211 -0.311 4 1.444 0.971 0.442 B 1.002 5.513 4.181 1.332 四、水準測量的校核 1、測站校核檢查一個測站的錯誤,一個測站只測一次高差,高差是否正確無法知道,對一個測站重復效差的測定, 。變更儀高法雙儀器雙面尺後紅=後黑+K 前丘=前黑+K h丘=h黑 2、計算校核用計算高差的總和檢驗各站高差計算是否正確。 3、成果校核是水準測量消除錯誤,提高最後成果精度的重要措施由於測量誤差的影響,使水準路線的實測效益與應有值不符,其差值稱閉合差。閉合差=觀測值-理論值(真值、高精度值)閉合: 附合: 支水準: 容許誤差:計算所得高差閉合差 應在規定的容許范圍內,認為精度合格, 普通水準測量
『玖』 視距測量
視距測量是根據幾何光學原理用簡便的方法間接測出兩點間的距離和高差。當視線水平時,視距測量測得的是水平距離;如果視線是傾斜的,為了求得水平距離,還應測出豎直角。有了豎直角,又可以求得測站至測點的高差。所以說,視距測量是一種能同時測得兩點之間的距離和高差的簡捷而受地形限制少的方法。其精度雖不及直接量距和其他較精密的量距方法,但能滿足測定碎部點的精度要求,因此廣泛應用於碎部測量中。
普通視距測量一般是應用望遠鏡上裝有視距絲的經緯儀、平板儀等配合視距尺來進行。
一、普通視距測量原理及公式
因目前使用的望遠鏡多為內調焦望遠鏡(即在封閉的鏡筒內增設了一個凹透鏡,調焦時只移動此凹透鏡便可),故以下討論的均以內調焦望遠鏡的視距公式為基本公式。
1.視准軸水平時的視距公式
對於內調焦望遠鏡,它的物鏡系統是由物鏡L1和調焦透鏡L2兩部分組成(圖8-1),當標尺R在不同的距離時,為使它的像落在十字絲平面上,必須移動L2。因此,物鏡系統的焦距是在發生變化的。下面就圖8-1所示的情況,即視准軸水平且與視距尺R垂直時的情況,討論內調焦望遠鏡的視距公式。
圖8-1 內調焦望遠鏡
圖8-1是其成像圖,凸透鏡L1為物鏡,F1為其焦點,凹透鏡L2是調焦透鏡,其焦點為F2,,L3為十字絲平面,儀器中心至視距尺的平距為D。則
D=Kl+c (8-1)
式中:l——兩視距絲在視距尺上的間隔;
K——為儀器設計時的乘常數,K=100;
c——為儀器設計時的加常數,c=0。
D=100l (8-2)
這便是視線水平時求平距的公式。
2.視准軸傾斜時的視距公式
圖8-2 斜視視距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地面是高低起伏的,所以往往要使視准軸傾斜才能讀取尺間隔,如圖8-2。由於視准軸不垂直於豎立的視距尺,故上述公式不適用。
設想通過尺子C點有一根傾斜尺子與傾斜視准軸相垂直,如圖8-2所示,兩視距絲在該尺上截於M′,N′,這樣,就可按公式(8-2)計算斜距D′,即
D′=kl′=100l′
式中:l′——兩視距絲在傾斜尺子上的尺間隔。
然後,再根據D′和豎直角算出平距D。但實際觀測的視距間隔是豎立的尺間隔l,而非l′,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找出l與l′間的關系。由於過視距絲的兩條光線的夾角φ很小,約為34′,故可把∠CM′M和∠CN′N視為直角,而∠M′CM=∠N′CN=a(a為豎角)。由圖可得
M′C=MCcosα
N′C=NCcosα
M′N′=M′C+N′C=MCcosα+NCcosα=MNcosα
而M′N′=l′,MN=l,故l′=lcos2α。
尺子M′N′是設想與傾斜視准軸相垂直的,因而有斜距D′為
D′=Kl′=Klcosα
D=D′cosα=Klcos2α (8-3)
這便是視准軸傾斜時求平距的公式。
3.視距法求高差的公式
從圖8-2知
h=h′+i-v
而
h′=D′sinα
用D′=Klcosα代入得
建築工程測量
故
建築工程測量
上式為視准軸傾斜時求高差的公式。
當α=0時,可得
h=i-v (8-6)
上式為視准軸水平時求高差的公式。
【例8-1】設i=1.42m,v=1.53m,l=1.38m,α=10°和α=-10°,求D,h。
解:根據公式(8-3)和(8-4),當α=-10°時,有
D=D′cosα=Klcos2α=100×1.38×cos210°=133.84m
建築工程測量
當α=-10°時,則
D=D′cosα=Klcos2α=100×1.38×cos210°=133.84m
建築工程測量
【例8-2】設i=v=1.42m,l=0.98m,α=4°30′,求D,h。
解:根據公式(8-3)和(8-4)
D=D′cosα=Klcos2α=100×0.98×cos24°30′=97.40m
建築工程測量
二、視距測量的觀測步驟
在測站上需要觀測i,v,l,α四個量。觀測步驟如下:
1)量i,測站上安置經緯儀(對中、整平),用皮尺量取儀器高i(儀器橫軸中心至地面樁頂的鉛垂距離),精度至cm;
2)對v,望遠鏡照準待測點豎立的標尺,使中絲對准i值,即i=v,也可以對准任一值;
3)求l,讀取下、上絲在標尺上的讀數,估讀至mm,兩數相減求出視距間隔值l;
4)算α,轉動豎盤水準管微動螺旋,使豎盤水準管氣泡居中,讀取豎盤讀數,計算α。
在同一個測站上,如果還需要觀測其他的點,則可重復上述2),3),4)步的觀測。
觀測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1)觀測前,應校正豎盤指標差不超過±1′;
2)照準時,嚴格消除視差;
3)視距絲讀數不宜過小,且快速讀出上下絲讀數,以減小標尺不穩和大氣折光的影響;
4)標尺應豎直,當視線的傾角為30°時,標尺傾斜2°,則所測距離的相對誤差僅為1/80,在山區測量時,最好使用裝有水準器的標尺;
5)選擇成像穩定、透明度高的天氣觀測;
6)觀測精度要求較高時,l,α應取盤左盤右觀測的平均值,並測定儀器的實際K值。
視距測量的計算方法,一般採用計算器直接按視距公式進行。也可採用按視距公式編制的視距表進行查算,用時可參照表中的有關說明。
『拾』 簡述視線傾斜時視距測量的計算公式,並說明公式各符號的含義
k是比例系數,通常是100,
a是十字絲上絲的讀數
b是十字絲下絲的讀數
α是仰角或者俯角
公式是L=K(a-b)cos²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