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指出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發展在現實中有哪些表現
所謂發展的不平衡,著重是從發展的空間結構而言,存在著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差距等;所謂發展的不充分,在目前階段上,這種不充分更多表現為公共物品公共服務供給的不充分。
「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這個判斷,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樣,是集中針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國的具體實際的。如地區差距和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拉大問題,教育、醫療、養老保障問題等等,歸根到底,都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首先,需要我們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發展必須正確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類社會發展最終要消滅階級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和差別,使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所有這些,都為我們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供了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其次,以新理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需要我們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思維,以發展新理念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2. 關於建國以來中國發展成就調研
第一階段:1953年至1957年。合作制階段這一時期正是建國初期,生產力低下,百廢待興。第二階段:1958年至1978年。人民公社所有制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我們國家「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受當時「左」的思想路線和錯誤政策的影響,農村信用社被三次下發地方基層政權,也就是先後下放到人民公社、生產大隊、貧下中農管理,農村信用社基本成為基層社隊的金融工具。第三階段, 1979-1996年,由農業銀行進行管理階段。在這個階段,國務院提出「農村信用社是集體所有制的金融組織,又是農業銀行的基層機構」,農村信用社走上了「官辦」的道路。 第四階段,1996至2003年。中國人民銀行託管階段 1996年8月,國務院出台了《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第五階段,2003至今。銀監會監管階段從2003年開始,農村信用社進入了一個新的改革和發展階段。這一年的6月27日,國務院下發了一個文件,就是《關於印發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國家適當扶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改革要求,由省政府對農村信用社實行間接、宏觀管理,銀監會依法行使對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監管職能,省聯社做為信用社的行業管理部門。2008年,農村信用社的改革還在進行。未來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方向,可以概括為一個方向,一個平台。 一個方向,就是股份制的改革方向;一個平台,就是建立建立農村信用社全國性服務平台。 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近期在赴浙江寧夏調研時,透露出了信用社將要最終實行股份制的改革方向。他表示,「要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要「加快提高股權集中度。」,按照「先發達地區、後欠發達地區,先城市、後農村,先符合條件機構、後不符合條件機構」的原則,爭取用2-3年時間,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對具備商業銀行組建條件的,引導組建商業銀行;對計劃組建統一法人社的,鼓勵其組建股份制的統一法人社;對不符合統一法人社組建條件的,要加強政策引導,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協助引入境內外其他投資者,盡快達標改制。過去我們所進行的改革,一直是圍繞恢復信用社的合作性質進行的。1984年,國務院提出把農村信用社辦成群眾性的合作金融組織;2003年,國務院提出的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也是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並存。一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定性為合作制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這是寫進社章的。 股份制和合作制,有三點相同,又有三點不同。三點相同,都採取:入股的方式籌集資金;民主的方式經營決策;分紅的方式成果分配。 三點不同:聯合的主體不同。合作制是勞動者的聯合,股份制是資本的聯合。經營的目的不同。合作制堅持為社員服務的宗旨,而股份制追求利潤最大化。管理的方式不同。合作制社員具有平等的權力,不管入股數額大小,合作社均實行一人一票表決權制度。股份制講究的是資本的平等權力,實行按股授權表決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程度化的提高,我們信用社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村信用社實行股份制經營,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利於增強農村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自求平衡,自我發展的能力,促進信用社搞活經營。按照股份制方向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是市場長期選擇的結果和要求,是解決農信社產權不清、職責不明的出路和路徑,也是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礎。那麼,我們搶過搶不過其他的同行?通過對轄區內客戶金融服務需求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在金融服務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一是非傳統業務不到位。調查的10戶貸戶中,持有農、工、中行的銀行卡取款、結算的佔到了100%,使用網上銀行的100%,而農村信用社目前還沒有自己的銀行卡和網上銀行業務。普遍存在企業客戶在信用社貸款,在其他銀行存款、結算的現象。現在各企業跨省交易、結算的現實十分普遍。我們僅限於省內的通存通兌,已不能適合企業的需要。二是服務不到位。信用社內外形象、職工素質、業務效率偏低;三是宣傳公關不到位。今年以來,我們農村信用社全省通存通兌業務、全國電子匯兌業務、「農民工銀行卡」業務、銀行承兌匯票及貼現業務相繼開通。但是,從調查的情況看,企業對這些業務的開辦不甚知曉和了解,更不用說到信用社具體經辦。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盡力去改變。實際上,我們的網點最多。全國各地,哪兒也有信用社。如果連起一張大網,就會大大增強市場競爭力,網到更多的大魚。
3. 在取得經濟社會發展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國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政治體制改革是解決一切棘手問題的基礎。
4. 今日中國發展變化,成就的資料
1、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中國的經濟奇跡是建立在中國耀眼的經濟發展成就基礎上的。從數量規模上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伊始,中國的經濟規模僅有3679億元人民幣;而到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已經高達82.7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12.2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17年的16%,僅次於美國。從經濟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均名義增速高達14.5%,刨除年均4.8%通脹率,年均實際增速仍高達9.3%。
按照經濟學家林毅夫所說,「以這么高的速度持續這么長時間的增長,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
從經濟結構的角度看,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結構日趨合理化,第三產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2017年,中國三產結構的比例分別為7.9%、40.5%和51.6%。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幅已經超過第一、第二產業,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2、政治方面的成就: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3、體育方面的成就。北京奧運。
4、科技成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說:「科研成果涌現,是多年來在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長期堅持研發取得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深化改革激發活力、加強政策引導激勵,以及科技創新投入、金融等協同推進的結果。」
5、軍事方面的成就。遼寧航母,大國霸權,東風21D,專打航母,中華神盾,數量佔世界第二。
1949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世界上任何一個重大事項不能沒有中國的參與,我國越來越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號」巨輪正在乘風破浪、穩健前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的腳步浩浩盪盪,身為一名中學生,對祖國的未來更加期待的同時也更要好好學習,以優異成績走出校門,全身心地加入到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強盛的洪流中來,為祖國奉獻青春、貢獻力量。
5.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
1、在大型建築方面,1957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我國長江第一橋;1968年建成南京長江大橋。
2、在核工業和核技術方面,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
3、在航天技術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成功發射了多種性能的人造地球衛星;1999年,我國第一艘「神舟」號宇宙實驗飛船安全返回;2003年10月,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將楊利偉送上太空,並安全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4、在生命科學方面,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獲得成功,21世紀又研究發現了SARS病原體。
5、在物理學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這是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納米技術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樞紐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壩工程全部建成;21世紀初三峽大壩水利樞紐工程也基本建成並開始並網發電。
7、在電腦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鍾能運算100億次的「銀河—III」型計算機研製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家之一。
8、在農業科學方面,1937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的國家,為緩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了貢獻。
6. 供銷社改革發展成果的感想
我是供銷社的子弟 我姥爺姥姥 爸爸媽媽 都是供銷社的 我最近很關注供銷社發展進展
一成果 目前我們還沒有真真實實 接觸到感覺到 。
二展望 我特別希望供銷事業能重新振興 現在假貨太多如果是供銷社出貨的話它要是假了或過期了有處投訴 不會像現在似的 商場推廠家 廠家售後~~
供銷社是離百姓最近的公僕為什麼不納入公務員?
三 四 我很小的時候供銷社就已經賣了 資不抵債 我現在只希望它能復興 重鎮輝煌
借您的話題 我插入我的一個呼籲 我在貓撲放了好幾天了每人看~你們好 阿姨叔叔 我們一家三代都是供銷社系統的人員 我代表我們全家想問問你們 我們邯鄲廣平縣的供銷社什麼時候能有眉頭? 這是我爺輩和父輩的奮斗青春的地方 我很想讓它重新復興起來
為什麼我們現在變成這樣了? 為什麼把供銷社所有的土地和貨物都賣了以後還不夠還銀行的貸款? 為什麼?
為什麼我爺輩和父輩他們為供銷社奮鬥了青春為什麼最後退休還要自己補交養老保險金?
為什麼我爸爸媽媽他們也是和我同學的父母一樣上班工作 為什麼我的父母退休沒有保障? 為什麼退休還要自己補交養老保險金? 為什麼他們付出了青春沒有得到回報? 為什麼? 為什麼我們供銷社子女就好像比人第一等? 為什麼 我們子女就享受不到一點待遇?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的媽媽她現在四十八到了退休時間沒有單位退休?
我看了 總社網上的視頻 我很興奮 我和我媽媽一起看的 她看到李成玉大爺講話時熱淚盈眶 她很興奮 她20歲就參加供銷社的工作 她的青春全部奉獻到了國家 為什麼國家最後不給與她工作的肯定? 現在春天到了 我相信供銷社是國家的毛細血管 是離老百姓最近的國家工作人員。
我是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 廣平鎮供銷社的子女 。
7.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首登月球暗面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造瀑布
人造瀑布是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烈變廣場的一個城市景觀,樓高121米,瀑布設計高度達到108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人造瀑布。
4、渤海之眼
「渤海之眼」摩天輪,位於山東濰坊,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無軸摩天輪。有別於傳統的有軸摩天輪,渤海之眼摩天輪中間沒有任何支撐,運行時輪盤不轉動,轎廂自帶行走機構,通過軌道沿輪盤轉動。
5、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是世界首個建造在廢石坑內的自然生態酒店。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跡」。
8. 發展是硬道理,社會公正也是硬道理,如何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一是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按規律辦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有重點分步驟地持續推進。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國家提出用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等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就是要保障公共健康和教育問題,幫扶弱勢人群獲得受教育、就醫和就業等平等機會。只有切實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抓緊抓好,為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創造一切有利條件。
二是力求公平公正。從理論上來說,不平等分三類:機會的不平等、過程參與不平等和結果的不平等。真正的平等在於賦予每個人機會的平等和過程的平等。讓他們可以有平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屬於自己的財富,讓他們可以在透明和公正的規則下,參與平等競爭。也就說,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是要解決越來越突出的收入分配不均和貧富差距等問題,根本措施是在繼續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偏重於大幅提高窮人的收入,「並使窮人的收入增長,能夠比整個國民經濟的平均收入增長,或者說比富人的收入增長更快。」
三是要完善分配體制。過去在初始分配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存在機會上的不均等,而這個機會不均等來自於權利的不平等,比如基本的就業權利很大程度上沒有充分體現。這樣會導致勞動收入的分配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另外,在再分配階段,涉及到政府公共財政政策,包括社會福利政策等等,也存在著制度上的區別對待,對部分人群的歧視,更多的財政資源用於城市而不是農村,更多的社會保障資源用於城市職工,而忽視了農民和農民工。如大量的外來人口或者農民工在城市裡工作,卻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不能同等地享有社會公共服務,造成他們與當地城市居民之間明顯的貧富差距。如果這些解決不好,它會長期地困擾我們的社會和政府。因此,要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就需要在初始分配過程及再次分配過程中堅持「效率與公平兼顧,更加註重公平」的原則。
四是要建設完全非政府保護的競爭化的市場,發展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和產品。要避免出現:一方面是很多失地農民得不到足夠補償,另一方面卻出現了很多人靠土地暴富等不正常現象。要明白:只有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以後,城鄉差距才能得到改善,地區差距才能得到改善,社會矛盾才可能減少。
總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家不能只靠轉移支付來救助窮人和弱勢群體,關鍵是要加快政府改革,以合理管理公共資金和資源。如果不能建立一套嚴格的,制度化的、透明的公共政策和公共資源的管理制度,社會收入分配差距勢將不斷擴大,很難逆轉。那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是一種奢望。
9. 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有什麼訴求和呼聲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新的發展目標。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共享發展充分體現了中國的性質和宗旨,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黨執政為民理念的嶄新表述,是黨和執政為民、服務於民的政策基點和時代命題。的實踐歷程,是踐行「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歷程。共享發展充分體現了「十三五」發展目標的重要特點,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追求發展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最終的受益者是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理念深刻闡釋了「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和發展成果的分配」等問題」,是與人民最廣泛最關切的利益訴求形成的共振和共鳴,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堅持共享式發展,是黨和在發展實踐中的自覺自醒,有利於破解社會發展的各類難題,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障礙,順應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黨中央提出以共享發展理念來帶動共同富裕,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表明了我們黨堅定不移地帶領全國人民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共享式發展道路的決心與信心。
當前,隨著轉型社會的深度推進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非均衡態勢不斷增強,如何實現公共產品和社會服務的有效供給,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成為黨和亟需解決好的課題。共享式發展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制度關懷和社會主義基本價值理念。作為戰略性的發展指導理念,在利益共享和共同富裕的整體價值觀的引導下,共享式發展有利於推進和整合多重利益的價值訴求,促進社會公平、公正、公開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讓社會大眾尤其是弱勢群體能夠有尊嚴地維護和實現自身的根本利益。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們黨的根本目的和宗旨,是我們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中的重要經驗總結。
馬克思指出:「社會也是由人生產的。活動和享受,無論就其內容或就其存在方式來說,都是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恩格斯指出「從人就他們是人而言的這種平等中引申出這樣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從人的社會性本質角度,揭示了社會活動應該由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的結果應該由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共享。人們在共同的發展中互為發展,共同享有社會發展的成果,是社會平等的必然要求。強調關注每個社會成員的價值和尊嚴,強調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每個人的發展而發展,釐清了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指出了全體社會成員應當具有平等的權利和地位,為我們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指導。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關於共享發展的基本原則,全會提出:按著人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重用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關於共享發展的具體舉措,全會提出: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分類扶持貧困家庭,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提高教育質量,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創業扶持政策。縮小收入差距,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管理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人口發展戰略。上述一系列戰略舉措,抓住了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害問題,對於建設全體人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會至關重要。
10. 從經濟角度分析如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體人民
一、加強國家宏觀調控
國家宏觀調控在構建「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二次分配方面應該發揮更大作用,通過發揮財稅政策的收入轉移作用,確保財政的公共性和滿足教育、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等有關方面的發展目標。
二、完善我國的分配製度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採取各種財政、經濟政策實現「調高」、「擴中」、「提低」。
「調高」就是要調節高收入階層的財富,讓高收入階層負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調高」的核心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消除行業壟斷。同時,對高收入行業和階層,要加大稅收的調節作用。
「擴中」就是要擴大中等收入階層的數量,讓其成為分配格局中最重要、所佔比例最大的一部分。我國應該擴大中等收入者隊伍,促進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分配格局,培育壯大我國中等收入階層的比重,為最終形成穩定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創造條件。
「提低」是「擴中」的主要途徑之一。提高低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利益,是社會穩定發現的需要,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國家必須要把「提低」的工作做好。
三、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補充:
十六大以來黨和政府更加關注民生,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保證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庄嚴承諾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