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取得了那些外交成就
194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了基本的勝利,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並開始了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及對中國建設的支援,是中國向社會主義過度的有利國際因素。當時國際的格局是兩大陣營尖銳對立,社會主義陣營呈現出比資本主義陣營明顯的優勢。一方面,戰後的蘇聯迅速恢復遭到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蘇聯的綜合國力在很短的時間里得到恢復和發展,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蘇聯從整體上支持新中國各方面的建設事業,在國際上支持新中國,這就使原本在革命戰爭年代就得到過蘇聯援助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蘇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和嚮往。另一方面,一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心中採取軍事上侵略威脅,經濟上封鎖禁運,並在國際事物中採取敵對立場。
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和中國的具體情況,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作為新中國外交工作的「三大政策」,以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建立起獨立自主的外交形象,並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建設爭取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
一、「另起爐灶」
是指新中國不繼承舊中國建立的外交關系,而要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另行建立外交關系。新中國不成熱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外交和外交國建立的外國政府,都必須符合一定的原則和條件,重新辦理建交事宜。
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是指不急於同西方大國建立外交關系,因為西方帝國主義長期敵視中國人民,不可能很快就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新中國,所以西方大國承認新中國、新中國和西方國家廣泛建交將會是較晚的事情。中國人民要充分利用未與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之前的這段時間,把帝國主義在中國100多年來的特權、勢力和影響徹底清除干凈,然後在新的基礎上與他們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三、「一邊倒」
就是新中國要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大消弱了歐洲的帝國主義國家,美帝國主義成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與此同時,在東歐出現了一大批新的人民民主國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世界形成一個全新的格局——世界社會主義和世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和對峙。面對兩大陣營尖銳對立的世界格局。
新中國外交工作「三大政策」的實現,盪滌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歷史舊貌,一個嶄新的中國屹立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從此,新中國將遵循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同一切平等待我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發展經濟文化友好往來,反對帝國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再次,要與周邊國家建立睦鄰友好夥伴關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有計劃,有步驟地與周邊國家解決有爭議的領土、領海問題;積極尋求對外交往途徑,開展亞太多邊外交,促使中國與鄰國之間的互相信任和共同發展,加強地區經濟和安全問題的溝通與協調。
三大政策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國際聲望不斷提高,中國已成為舉足輕生的力量,正在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表現為以下幾點:
(1)新中國成立後,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建國第一里就有25年國家承認了新中國,並同其中的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正式外交關系。
(2)周恩來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原則。
(3)1954年日內瓦國際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地位參加,並發揮了積極作用。
(4)1955年亞非國家在萬隆召開的國際會議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粉碎了帝國主義阻撓、破壞會議的陰謀,使亞非會議圓滿成功,中國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聯系。會後,更多的亞非國家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5)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包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恢復,中國從此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6)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打開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
(7)毛澤東提出的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在國際上被廣泛接受,特別是促進了第三世界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
中國暫居為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8%-9.5%/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在2004年的雅典[url/]奧運會上,奪得32塊金牌,位居獎牌榜第二位,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總之,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始終是我國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點,也是我國藉以發揮大國影響,推動多極化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與戰略選擇。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世界政治經濟舞台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關系,在未來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下具有戰略意義,這不僅有利於我們鞏固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友誼,促進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且有利於為我國開展國際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的發展,促進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繁榮。
❷ 建國初期,新中國的外交取得哪些成果
建國第一年,抄我國就與蘇襲聯、東歐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❸ 20世紀50-70年代新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在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權,中日建交,專中美建交。
從新中國成立屬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是新中國外交的奠基時期,打破了帝國主義孤立封鎖中國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
20世紀70年代,在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世界局勢的變化,主要有三點,一是美蘇爭霸出現蘇攻美守的態勢;二是西歐、日本成為美國的有力競爭對手;三是廣大亞非拉國家取得獨立並在國際事務中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外交,是新中國外交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時期.這一時期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兩大主題,中國適應新的形勢,對外交政策和國際戰略作出重大調整,為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人類共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❹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內的。1955年,於萬隆容會議,中國同印度、緬甸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五項原則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2、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3、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國堅決主張一切國家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來總理出訪亞洲、非洲和歐洲14個國家時,提出了中國經濟援助的八項原則,把五項原則擴展到經濟領域。
4、1974年,鄧小平同志在聯大特別會議上再次強調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1988年,鄧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確提出以五項原則為准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5、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❺ 新中國外交有哪些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多邊外交能力,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實踐: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作用:為恢復 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理解和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實踐:1、中美關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與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影響:我國外交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背景: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實踐:1、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3、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影響: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❻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1、建國第一年,與蘇聯等國建交。
2、積極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3、中國代表團在1954年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起了重要作用。
4、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復。
5、20世紀90年代,在新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加強了與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
6、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中日關系隨之也正常化。
新中國外交的特點:
這一時期的外交戰略可簡單地概括為「一邊倒」,即與蘇聯結成全面的政治、經濟、軍事同盟,同社會主義陣營的其他國家一道開展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陣營斗爭,這也決定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是學習蘇聯。
「一邊倒」戰略奠定了新中國外交第一個十年的基本格局,確定了這個時期中國在東西方冷戰中的地位與作用。「東方壓倒西風」的論斷,即世界主要矛盾是社會主義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影響著當時中國外交的整體走向。
❼ 近十年來中國取得的外交成就
二零零年:第27屆悉尼奧運 會,中國金牌數位居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
廈門特大版走私案首批案件一權審公開宣判。
2000年3月,「網路泡沫」破滅
二零零一年:中國北京 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 會主辦權。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二零零二年:上海市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
北京 網吧縱火慘案導致網吧被全面查禁。
二零零四年:我國在雅典奧運 會上獲得32枚金牌,63枚獎牌,實現歷史性突破。
禽流感肆虐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
二零零五年:人民幣採取彈性匯率機制。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二零零六年: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中國大陸農民離別有2600年歷史的「皇糧國稅」。
二零零七年:香港回歸10周年。
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改革實行近十年的「黃金周」休假制度。
二零零八年:北京 成功舉辦奧運 會,中國51金首登金牌榜首。
全國眾志成城抗凍災。
四川汶川5·12強烈地震。
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❽ 新中國成立以來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充分展現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多邊外交能力,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一、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政策: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實踐:1、建國的第一年,與蘇聯、東歐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作用:為恢復 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1)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原則。(2)1954 年,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3、1954年4——7月,參加日內瓦會議(瑞士)。作用: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打開新中國外交新局面發揮積極了作用。
4、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印度尼西亞)。影響: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首腦會議。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形成「萬隆精神」。
影響: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理解和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
二、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
背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實踐:1、中美關系的改善:(1)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總理會談。(2)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意義:中美兩國對抗結束,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2、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與許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
4、1971年10月25日,參加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恢復了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作用: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影響:我國外交工作出現了新局面。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背景:國際形勢的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的提高。
實踐:1、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五國元首在上海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協定。
2、2001年,中、俄、哈、吉、塔和烏茲別克六國元首,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影響:上海合作組織是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它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
3、2001年,中國成功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海APEC會議)會議主題:「新世紀、新挑戰:參與、合作,促進共同繁榮」。通過了《上海共識》。影響:上海APEC會議是中國迄今舉行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多邊外交活動。
4、2001年11月,在卡達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通過了中國加入這個組織的決定。影響:中國終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貿易組織的成員。我國的對外開放事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影響:我國外交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有哪些成就
第一,科學判斷形勢,從根本上調整外交戰略。鄧小平同志對國際形勢和時代主題作出新的科學判斷,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問題,世界大戰並非不可避免和迫在眉睫。這為我們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對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調整提供了條件。
第二,提出獨立自主和不結盟,改善和發展同各主要大國的關系。調整聯合一切力量制衡蘇聯的「一條線」戰略,不與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以意識形態定親疏。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兩國各領域交流與合作穩步發展。逐步緩和同蘇聯的關系,於1989年5月實現了中蘇關系正常化。同日本、西歐及東歐國家的務實合作有了長足發展。
第三,妥善處理同鄰國的歷史遺留問題,促進與周邊國家關系的改善和發展。調整對東南亞國家的政策,注意嚴格區分黨際關系與國家關系,使我國同東南亞國家的雙邊關系有了很大改善。提出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五點方針,同印度恢復高級互訪和邊界談判。
第四,推動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提出「平等互利、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經濟合作四原則,開展形式多樣的經濟合作,使我國與發展中國家關系有了更深厚的經濟基礎。
第五,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作用,擴大國際影響。積極參與柬埔寨問題的政治解決進程,為緩和東南亞地區緊張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阿富汗問題的解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第六,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1982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按「一國兩制」原則收回香港。經過艱苦談判,中國政府於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分別與英國和葡萄牙政府就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簽署聯合聲明。
(9)國與周邊國家外交取得了哪些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一,堅持黨對外交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外交工作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歷代中央領導集體英明決策、精心指揮的結果。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在外交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第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們在外交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成就,都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結果。
第四,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我們秉承外交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宗旨,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自覺從國內建設和發展需要出發開展外交工作,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互信協作的安全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
第五,堅持開展全方位外交。同發達國家加強對話,深化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相互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加強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積極開展區域合作。
參考資料:楊潔篪撰文論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成就與經驗-人民網
❿ 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
國慶到了,回想新中國成立版57年來的外交成就權,真的是令人矚目。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 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進一步樹立主持正義和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第二, 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合作關系全面發展。
第三, 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取得長足發展。
第四, 與西方發達國家關系呈現新的發展態勢。
第五, 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六, 開展睦鄰外交打破西方制裁。
第七, 和平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第八, 致力於發展新型大國關系。
第九, 穩定周邊,加強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第十, 積極拓展多邊外交樹立大國形象。
經過幾十年的外交努力,我國已基本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工作格局。我們堅信,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我國的外交事業將會取得更偉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