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工作取得成果

工作取得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9 12:25:47

1. 主要工作成果是什麼意思

一、主要工作成自果是完成起決定作用的工作後產生的成就。
二、工作成果是完成工作後產生的。能力越高,工作成果就越好。我們暫且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R=F(C.M)
R代表工作成果(Result),C代表能力(Capacity),M代表成熟度(Maturity)。F是它們之間的關系函數,每個人的關系函數應該都不一樣,但總體來說應該是工作成熟度M和能力C越高,工作成果越好。

2. 在工作中怎麼取得好成果

堅持是最起碼的! 讓領導發現也是必須的! 有時候也要適當的拍拍馬屁!

3. 工作成果怎麼寫

4. 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指標

1)通過對礦田形成的大地構造環境和成礦地質背景、礦體地質特徵的重新認識,確認畢力赫金礦區形成於安第斯型活動大陸邊緣,屬於晚古生代淺成低溫-斑岩成礦系統,次火山雜岩體是礦田成礦最主要的因素;查明礦區存在石英脈型、構造破碎帶蝕變岩型、爆破角礫岩型和斑岩型4種礦化類型,其中前3種受斷裂構造、角礫岩筒(脈)等火山機構及配套構造控制的(次)火山熱液型金礦化類型目前已經遭受比較強烈的剝蝕,斑岩型金礦化是礦田重點找礦方向;利用建立的礦田「菱形」格子狀構造格局「節點」控礦模型,結合地球化學、地球物理信息,預測重點找礦靶區4處。通過工程揭露,在新圈定的Ⅱ礦帶實現找礦重大突破,首次在華北陸塊北緣發現大型獨立斑岩型金礦,累計探明(122b)+(333)金資源量24t,預測遠景資源量50t。

2)對小秦嶺金礦田造山型金礦的認識,為深部找礦奠定理論基礎;提出「空間-物質」成礦預測新思路,優選出構造分析結合構造疊加暈地球化學方法開展成礦預測工作;具體分析了金礦區4個成礦階段斷裂構造活動方式及其控礦性,總結了以Q8號脈為代表的北西西走向、南傾組礦脈和以Q12號脈為代表的北東走向、南東傾組礦脈構造控礦模型;利用「斷面波形模擬預測」方法,結合構造疊加暈預測方法,Q8號脈預測Ⅰ級靶區(位)3處,Q12號脈預測7個Ⅰ級靶區和2個Ⅱ級靶區。通過工程驗證,在Q8號脈Ⅰ-1靶區勘查取得突破,探明金資源儲量6t,預測遠景資源量40t。根據預測結果編制的勘查規劃方案目前礦山正在實施。

3)確定堡子灣金礦屬於高硫型(明礬石-高嶺土型)淺成中低溫熱液型金礦床,是我國目前發現的一種特殊的線型隱爆角礫岩型金礦床。成礦與印支期二長花崗斑岩和石英二長斑岩(245Ma,39Ar/40Ar法)及其相關的隱爆角礫岩有關。就是目前礦區剝蝕程度的判斷成為礦區成礦預測最關鍵的因素。選擇找礦礦物學方法,利用礦物學表性特徵學說,建立礦區找礦礦物學模型。通過系統礦物學工作,結合其他找礦信息,綜合圈定找礦靶區4t。布置了生產探礦井巷工程和深部鑽探工程,對這些預測靶區進行了初步驗證,新增加(122b)+(333)級別金資源量約4t。通過礦物學標型特徵判斷,認為礦床剝蝕程度較大,深部金礦成礦潛力有限,但各種信息顯示深部或者外圍可能存在斑岩型Cu(Mo)礦化。

4)通過成岩、成礦機理研究,認識到尋找「峪耳崖式岩體」成為峪耳崖金礦接替資源找礦的關鍵;根據礦區已控制地段地質、礦化和地貌情況,選擇EH4連續電導率剖面測量和高密度電法測量這兩種各具優勢、又有互補性的地球物理方法和泡塑偏提取化探方法開展找礦工作;建立了礦區成礦預測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模型;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方法在礦區北部長河測區和南西部鎮礦測區實現找礦突破,預測靶區3處,查明資源量1.5t,預測遠景資源量10t。

5. 主管在上一年度工作中取得的工作成果有哪些

你的主管上一年工作年度取得的有工作成果,應該你最清楚的有一點應該是培養的像你這樣的優秀員工。

6. 研究工作進展及成果

2003~2006年,項目投入主要工作量有:1:5萬礦產地質填圖、1:5萬航空物探綜合編圖等各774km2,1:1萬~1:2千地質剖面測量70餘千米,1:1萬~1:5千地質草測計31km2,1:1萬岩石剖面測量150km,1:2.5萬高精度磁法測量150km2,1:1萬激電剖面20km,激電中梯測量1km2,探槽8000餘立方米,水系沉積物測量、地化和岩石基岩樣7700餘件;各類岩石礦石測試分析樣品計1300餘件,同位素年齡樣品5件(條)。

通過項目的實施和資料的綜合研究,特別是1:5萬航磁、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遙感技術綜合手段的運用,不但極大地提升了調查區地質研究工作程度和資源評價效益,而且也獲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和認識,包括調查區部分地層系統的重新釐定、岩漿岩石譜系建立、新的構造格局的劃分、一些重要礦產的發現和找礦模型的建立,以及重要致礦地物化異常和找礦靶區的選定等。最終項目成果經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評審,為優秀級,主要方麵包括:

1.部分地層釐定

(1)依據含紅山鐵礦層頂部與上覆寒武系西雙鷹山組之間普遍存在的一層厚度不大但十分穩定、分布廣的震旦系大理岩,並在該大理岩底部發育一層沉積礫岩,礫岩中存在磁鐵礦礫石,以及所見含鐵礦層下部的鎂質碳酸鹽岩建造,大體可與東部馬鬃山一帶含疊層石的薊縣系相對比,故將左國朝等(2005)釐定的青白口系大豁落群改為薊縣系平頭山組。

(2)原1:20萬牛圈子幅火石山地區的震旦系平頭山組,按其內部所夾片理化中基性火山岩,可與東部有U-Pb年齡為421.2Ma的中-上志留統公婆泉群岩性相對比,故從中部分解為中-上志留統公婆泉群。而其上以推覆體形式產出的厚層白雲質灰岩仍歸屬於薊縣系平頭山組。

2.構造-岩漿岩

(1)研究提出以廟廟井-雙鷹山斷裂為分界,以北歸屬於東天山古陸系統,以南為塔里木大陸系統的構造格局方案。其中的東天山古陸系統又以近東西向的火石山-牛圈子和北西向勒巴泉-野馬街早古生代三大裂谷系、火石山-牛圈子晚古生代坳拉槽及砂井-平頭山北西向帚狀構造體系為調查區北半部的Ⅲ級構造單元,南半部則為塔里木地塊北部陸緣的多旋迴裂谷帶。到二疊紀末,兩陸塊才通過陸陸碰撞連接為歐亞大陸的部分。按岩石類型組合、沉積建造、構造岩漿和熱變質事件的時間演化序列,提出兩古陸系統的成核和克拉通化完成主要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中-新元古代為活動陸緣初始裂解和陸殼增生階段,早古生代為大陸裂谷和陸殼廣泛生長期,晚古生代以岩漿底侵隆升造山為特徵,中新生代以陸內演化和大型走滑斷裂發育為標志。

(2)提出岩漿作用最早為新元古代南華紀的勒巴泉S型花崗閃長片麻岩套(766±47Ma);加里東期的岩漿作用事件主要以大陸裂谷伸張機制下的雙峰式火山構造組合為特徵。這既包括寒武-志留紀的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也包括准(同)時代的窯洞努如—野馬街一帶的石英閃長岩-英雲閃長岩-花崗閃長岩-二長花崗岩序列的中酸性侵入體;而華力西期的岩漿作用則明顯為一種隆升造山過程中由底侵的基性岩漿與地殼重熔型長英質岩漿共同構成的雙峰式火山構造組合,其中的怪石山含銅鎳礦化的基性、超基性雜岩體(404~386Ma)是這一模式底侵岩漿的典型代表,隸屬於塔里木古陸系統中的岩漿作用,在調查區范圍內一般不甚發育。除黑山含銅鎳礦基性、超基性雜岩體可能與加里東期塔里木陸緣裂谷作用有關外,主體以晚古生代大陸裂谷岩漿作用事件為特徵,典型的如泥盆紀墩墩山群的火山沉積建造和部分中酸性侵入體。

3.找礦及重要突破

(1)項目新發現礦產地12處,按工業類型分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和非金屬4類;按成礦類型包括岩漿型、沉積變質型、斑岩-矽卡岩型、熱液和構造蝕變型等。其中,岩漿型以新發現的怪石山基性、超基性岩體的岩漿型銅鎳礦化為代表。據地磁和激電剖面測量資料,深部有良好的激電異常存在,預測該礦化有成中型規模礦床的潛力條件。沉積變質礦床以新發現的岔路口鐵礦點位為代表,該礦點向北可與已知紅山鐵礦五礦區的磁異常和薊縣系含鐵岩系相連,向西同四、三、二礦區也同處於一成礦構造帶上。而且,據1:5萬航空磁測和γ測量成果揭示,在已知鐵礦區之北的砂井—營毛沱一帶還有高強度和大范圍航磁異常存在,其磁異常強度和特徵完全可與已知礦床相對比。按范圍和規模,有成超大型規模的資源遠景。斑岩-矽卡岩型礦化(點)以星海鎢礦為代表,經地物化和地表淺部工程揭露,有成中型礦床的遠景規模。熱液脈型和構造蝕變岩型以新發現的白石灘金銻礦化具有較好的找礦潛力。除上述外,新發現的礦點(化)還有拾金灘的銅金礦化和蝕變帶、三道梁的鐵鋅礦化點、一口井銀鉛鋅多金屬礦化和鐵帽帶、獨山東銅鎢多金屬礦化蝕變花崗岩體等。從地表勘查和物化探測量來分析,都具有一定的找礦前景,分別建立了它們的找礦模型並進行了資源量預測。

(2)在調查區,共圈定航磁異常22處、γ能譜異常4處,其中與鐵礦有關的異常有14處、化探綜合異常15處,包括甲類異常5處、乙類異常3處、丙類異常7處,其內屬致礦異常有8處。按異常元素組合,以火石山和交瑞口布兩斷裂為界,可將調查區化探異常分為北、中、南3帶。其中火石山以北的北帶主要是以長城系古硐井群的綠片岩相變質碎屑岩、中-上志留統公婆泉群的火山沉積岩系和華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為背景的Au,Ag,As,Sb,Hg,Cu,Pb,Zn,W,Mo組合的綜合異常帶;中帶為火石山-交瑞口布兩斷裂帶間以寒武-奧陶系沉積碎屑岩系為背景的Au,Cu為主,Zn,Mo,Pb,Sb綜合異常帶;南帶位於交瑞口布南,以青白口系、震旦系和寒武-奧陶系的碳酸鹽岩、碎屑岩和一套黑色岩系為背景的Zn,Cu為主,伴生有Mo,As,Sb,W,Sn,Ni,Co等的綜合異常帶。

(3)確定了Fe,Au,W,Ni(Cu)為調查區的優勢礦種,次為Ag,Pb,Zn,Mn等。鐵礦以砂井地區薊縣系平頭山組的紅山式沉積變質鐵礦具有極大找礦潛力;金以白石灘和拾金灘構造-蝕變岩型和石英脈型礦化為主要找礦靶區;鎢以星海鎢礦有較好發展前景;銅鎳以怪石山與基性、超基性岩有關的岩漿型銅鎳礦化最具找礦遠景;銀鉛鋅以一口井銀鉛鋅礦化鐵帽有較好的成礦和找礦條件;錳以大紅山一帶的沉積和構造熱液型錳礦具有發現新礦床的潛在條件。

(4)總結提出調查區主要有3種成礦系列的礦產,即同生沉積-變質型的鐵、錳、磷、釩、鈾和重晶石系列,與基性、超基性岩漿作用有關的岩漿型Cu、Ni系列,與中酸性岩漿作用有關的雲英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構造熱液蝕變型的貴金屬-多金屬成礦系列等。在成礦時空演化上,主要發生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3個時段內。其中,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成礦作用明顯是以沉積-變質黑色岩系型鐵、錳、鈾、釩、磷和重晶石類礦產為特色,可能還包括花牛山類型鉛鋅銀礦。晚古生代基本以內生型成礦系列為特色,包括岩漿型銅鎳礦、斑岩-矽卡岩-熱液蝕變型的鎢、銅、金、鉛鋅礦化等。地域上,沉積變質型主要集中分布於火石山斷裂帶以南的地帶,而內生型則普遍同晚古生代或華力西期構造岩漿作用事件密切相關。

7. 李惕碚的工作成果

在高能物理和天體物理兩個學科及其交叉領域,在實驗觀測、數據分析和理論模型研究三方面都有工作經驗和重要成果,曾主持中國科學院重點科研項目「宇宙線高能天體物理研究」(1987-1990)以及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天體高能過程的空間觀測與研究」(1992-1995)和「天體高能輻射的物理過程」(1998-2001),擔任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太陽活動和宇宙活動天體的研究」(1988-1991)學術領導小組成員、子課題負責人。
(1)從1963年開始,參加雲南高山站大雲霧室系統的安裝及調試,並在雲南高山站進行了多年宇宙線研究,負責大雲室機電系統和高山宇宙線電磁簇射研究項目及重質量粒子事例的數據分析,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2)從70年代開始倡議並組織開展了中國宇宙線天體物理和高能天體物理的實驗研究,領導建設高能天體物理實驗室,主持研製球載大型硬X射線望遠鏡並進行對天體高能輻射的空間觀測,1988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世界上首次用準直調制望遠鏡實現了對硬X射線天體的高精度成像。
(3)80年代初建立了銀河gamma射線的統計模型,首次給出對宇宙線與星際介質作用產生高能gamma射線的定量估計,指出歐洲gamma天文衛星COS-B數據分析方法中的錯誤,並明確斷定2CG星表上的gamma射線源約有一半並非真實的分立源,而是星際分子雲。經過多年爭論後,這一模型及其結論的正確性被空間和地面觀測證實。
(4)在發展數據分析方法中取得重要成果:為解決稀有事例的准確處理問題建立了置信分布方法;指出高能天文中通行數據分析方法的錯誤,和馬宇倩合作建立了估計對象-背景觀測結果統計顯著性的正確方法,被稱為李-馬准則,已在宇宙線和高能天體實驗研究中廣泛應用;同吳枚合作建立了對象重建的直接解調方法,顯著提高了對低信噪比、低統計和低分辨數據解調及成像的靈敏度和分辨能力;建立了在時域上進行時間分析的一套演算法。專著《實驗的數學處理》獲1977-1981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
(5)在建設高能天體物理資料庫及分析系統的基礎上,在數據分析和天體高能輻射模型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如首次獲得天鵝座X-3的高能gamma射線像,首次揭示黑洞雙星高頻時變特徵,發現gamma射線暴參量的長期變化現象,建立了gamma射線暴的等離子體放電模型等。
(6)任中國(973)基礎科學前沿項目「天體高能輻射的空間觀測與研究」首席科學家,並獲得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的支持。該項目將建造一台世界最高靈敏度和最高分辨本領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HXMT,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硬X射線成像巡天和對活動星系核、黑洞雙星等高能天體的高靈敏度定向觀測,發現一批新天體和天體高能輻射新現象,推進人類對天體極端物理條件下高能過程的了解。

8. 工作成效怎麼寫

一、基本情況概述

首先要概述工作內容、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環境等。

雖然這些與業績的取得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顯然如果你處於不利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也甚是惡劣的話,無疑能夠使你所取得的業績大放光彩。

比如說,你的工作是處理客戶投訴,這一工作的環境顯然不是十分優越的,它要求員工能夠忍受客戶的抱怨,甚至是謾罵、侮辱。

環境本身的特殊性實際上是業績的一部分,因此應該把工作環境陳述出來,以使自己的業績有所依託。

當然,在陳述不利條件和環境時,千萬不要理直氣壯,不管怎麼說,這是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接受了這份工作就必須接受它所帶來的特殊的工作環境。

二、陳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 陳述自己的成績是業績報告的重點。撰寫業績報告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突出自己的貢獻,從而為公司考核和晉升提供參考。

在撰寫業績報告之前應認真思考,盡可能把自己所取得的所有業績都列出來,然後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在陳述時,首先要清楚地表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有哪些,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取得的,每項成績的分量有多大,對企業有多大的貢獻。

在陳述時,一定要注意有條有理,突出重點,千萬不能把各種成績堆在一起,讓人事經理去挑。第一,基本情況概述 首先要概述工作內容、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工作環境等。

雖然這些與業績的取得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顯然如果你處於不利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也甚是惡劣的話,無疑能夠使你所取得的業績大放光彩。

比如說,你的工作是處理客戶投訴,這一工作的環境顯然不是十分優越的,它要求員工能夠忍受客戶的抱怨,甚至是謾罵、侮辱。

環境本身的特殊性實際上是業績的一部分,因此應該把工作環境陳述出來,以使自己的業績有所依託。當然,在陳述不利條件和環境時,千萬不要理直氣壯,不管怎麼說,這是工作性質所決定的,接受了這份工作就必須接受它所帶來的特殊的工作環境。

三、陳述自己所取得的成績 陳述自己的成績是業績報告的重點。撰寫業績報告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突出自己的貢獻,從而為公司考核和晉升提供參考。

(8)工作取得成果擴展閱讀:

工作績效定義的第三個方面是估價。有系統地對完成目標的進展程度進行估價,可以促使雇員們不斷地注意提高工作績效。如果管理班子花費大量的時間識別出可以估量的目標,而此後卻沒有對他們進行估價,那他們就是在自找麻煩。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果不對完成目標的工作績效進行估價,那麼,這些目標就不能夠激勵雇員們去改善自己的工作績效,只能給關心管理班子在完成目標方面許下的諾言的那些雇員帶來消極的影響。

另一方面,模糊的、草率的工作績效評價幾乎是具有破壞性的。它反映了管理質量的低劣,同時也會產生關於個人工作績效和組織工作績效的錯誤信息。這種錯誤信息又會造成不能對工作績效進行正確獎勵的後果,這樣,就會削弱整個獎勵系統對雇員的刺激潛力。

9. 主要工作進展與成果

近年來,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渤海灣盆地系統開展了古岩溶儲層研究與對比工作。先後開展了14項科技攻關項目,研究內容包括兩大方面:第一,以古岩溶形成機制與油氣聚集關系為切入點,建立油氣田古岩溶識別方法體系,研究油氣田古岩溶型儲層形成機制;第二,識別古岩溶形成演化類型,建立古岩溶發育結構模式和地球物理響應模式,預測油氣聚集有利發育區,指導勘探開發部署。

所開展的主要科研項目如下: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專題「鄂爾多斯盆地中東部奧陶系風化殼儲層溶蝕孔洞研究」(96—110—04—02—01),1996~1997;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專題「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古岩溶特徵研究」(96—110—03—02—02), 1998~2000;

中國石油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課題「黃驊坳陷周邊奧陶系岩溶發育模式及坳陷區岩溶儲層研究」,1999~2000;

「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專題「塔里木盆地輪南潛山碳酸鹽岩縫洞預測及其連通性模擬研究」(96—111—03—01),2000~2001;

中國石油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課題「塔里木盆地縫洞系統特徵研究」,2002~2003;

中國石油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課題「鄂爾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奧陶系古地貌與古岩溶特徵研究」,2003~20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碳酸鹽岩儲層古岩溶模式及其對油氣藏的控制機制研究」(40272068), 2003~2005;

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碳酸鹽岩縫洞系統模式及成因研究」(2006CB202401),2006~2010;

中國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輪古潛山奧陶系古岩溶特徵研究」,2007~2008;

地質調查項目課題「雪峰山西側地區海相岩溶儲層形成和分布規律研究」,2008~2010;

中國石化西北公司科技攻關項目「塔河油田主體區碳酸鹽岩縫洞型油藏古岩溶儲集體發育特徵研究」,2009~2010;

中國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輪南—哈拉哈塘地區奧陶系岩溶地貌特徵及岩溶儲層綜合評價」,2009~2010;

中國石油塔里木公司科技攻關項目「買蓋提奧陶系岩溶地貌特徵及岩溶儲層綜合評價」,2011~2012;

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碳酸鹽岩縫洞型油藏縫洞單元形成機制及模式研究」(2011 CB201001), 2010~2014。

其中,2010年完成的國家「973」計劃項目課題「碳酸鹽岩縫洞系統模式及成因研究」(2006CB202401),通過塔北和南方野外露頭區岩溶縫洞系統調查與對比研究、典型露頭區地球物理探測、塔河油田試驗區碳酸鹽岩縫洞系統地質識別與縫洞系統地質模式研究,解決了「海相碳酸鹽岩縫洞系統形成機制」這一關鍵科學問題;建立了油氣田古岩溶識別方法體系,為揭示縫洞儲集體儲集規律提供了依據;闡明了塔河油田碳酸鹽岩古岩溶縫洞系統形成機制,為油藏地質建模提供了基礎支撐;研究了塔河油田古岩溶平面分布規律和垂向分帶特徵,為油氣勘探部署提供了靶區;建立了塔河油田10種典型縫洞系統結構模式和地球物理響應模式,為儲層評價預測提供了依據。

閱讀全文

與工作取得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