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

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9 06:17:06

⑴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怎麼樣

1987年,校址還河北省邯鄲市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是水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也就是在這一年,學校為了更好的發展,決定搬遷。正當這時,河南省主動找到部里,希望華北水院能搬遷到河南省,可能是河南省痛失中國科技大學、江漢石油學院的緣故吧,河南省表現的很積極,部里聽說後很贊同,因為中國兩大河流——長江和黃河,在長江流域有兩個水利高校——河海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而黃河邊上正好空缺,再加上副部級流域機構——黃河水利委員會在鄭州,對於兄弟單位也是個照應,所以部里同意,而河南省的態度也打動了華北水院,所有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正是同意將校址搬遷到河南省鄭州市。這樣就行成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又一個史無前例的辦學格局,地跨兩省一市(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一校四址的辦學創舉,分別是:北京有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研究生部;河北省邯鄲市有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大專部;河北省磁縣有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成教部及培訓中心;河南省鄭州市有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本部。2001年,由於國家教育模式的調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遭到重創——一分為四,這在當年中國大學合並更名大潮中,又是絕無僅有的一家,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獨立,成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後一部分合並給北京工業大學);河北省邯鄲市的大專部與河北建築科技學院合並組建河北工程大學;磁縣岳城水庫教學點轉交給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只保留了鄭州本部;在這次分離中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損失了一大批教授和知名學者,一批部、北京市、河北省重點實驗室和設施;在這種情況下鄭州大學想合並華北水院的水利專業,被華北水院拒絕。

水利工程學科評級為B,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評級為B-,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評級為C+,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學科評級為C,數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農業工程學科評級為C

就業的話,推薦國家電網、工程局、設計院都挺好進去的。

⑵ 長春師范大學怎麼樣

簡介:長春師范大學坐落在美麗的北國春城——長春,是吉林省重要的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師資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基地,是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師范大學。學校始建於1958年,時名長春師范專科學校,1963年易名為長春師范學校,1981年更名為長春師范學院,1986年起隸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1998年起按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吉林省管理為主的機制運行,2013年更名為長春師范大學。 學校現有67個本科專業,擁有文、理、史、教育、管、法、工、藝術等八個學科門類;有20個教學單位,教職工1400餘人,全日制在校生19000餘人,目前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近三屆本科畢業生年底平均就業率達到95%以上。學校圖書館館藏豐富,擁有1個多功能體育館和1個高標准運動場,校園網設施先進,網上教學資源豐富,能夠為教學、科研和管理提供良好服務。 學校現有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6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學科被評為吉林省「十二五」優勢特色重點立項建設學科;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有11個吉林省特色專業;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吉林省精品課程、42門吉林省優秀課程;擁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省級教學團隊;建有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基地,3個吉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6項。學校獲得教育部「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並被教育部確定為「東北三省區域性技術教育教師培訓基地」;學校還是「吉林省教師培訓基地」、「吉林省支援新疆西藏教育培訓基地」、「學前與小學教師教育省市共建基地」。 2011年,在教育部「授予博士學位的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申報工作中,學校「東北民族與邊疆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項目」獲國家批准,2013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近期,學校與8家科研院所、高校、地方政府共同參與了「2011協同創新計劃」,將為東北少數民族歷史與文化的傳承提供科研和人才智力服務。 學校現有3個國家級科研平台,7個省級科研平台,「東北民族與疆域重點研究基地」被評為「吉林省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研究基地」,「東北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薩滿文化與東北民族研究中心」被評為首批吉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十一五以來,學校獲批各級科研項目102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項,社科基金6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5項;科研經費達3881.84萬元;建成省級科研平台9個;發表學術論文5214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三大檢索論文1685篇;出版專著、教材、工具書246部;)獲得國家專利30項、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百餘項。2007年和2010年我校學報兩次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優秀社科期刊」,學報2010年的影響因子、文章轉載率等主要指標,已排在全國地方高師院校首位。 學校現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8人、曾憲梓教育基金獲得者9人、吉林省高級專家4人、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9人、吉林省優秀人才1人,吉林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19人、吉林省教學名師5人、省部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3人、吉林省優秀教師6人、長春市第四批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長春市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長春市優秀人才1人、長春市師德標兵5人。學校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103人。 學校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方法,學生工作成果顯著。十一五以來,學生獲得國際獎項19項,國家級獎項733項,省級獎項1072項。2011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在吉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工作中被評為「優秀」;榮獲吉林省學生工作創新獎;連續兩年榮獲吉林省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先後獲得省市獎勵6項。學校在吉林省組織的4次高師院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中榮獲總冠軍3次、亞軍1次;2008年、2011年,我校女子排球隊兩次獲得中國大學生女子排球甲級聯賽全國冠軍;2009年,我校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實現了全國「挑戰杯」科技作品大賽獎牌零的突破。2012年承辦全國第十二屆冬季運動會開幕式文藝演出,成為第一個獨家承辦全國性體育賽事開幕式整場演出的省屬高校,並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貢獻獎; 學生就業率始終居於省屬高校前列,學校於2010年獲評「吉林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在第二屆中國大學生創意創業大賽中,學校獲得團體一等獎,我校大學生創業園被評為首批「吉林省省級大學生創業園」。 對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學校與澳大利亞、俄羅斯、西班牙、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十幾個國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關系。在西班牙建立了孔子學院,與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高校開展本科生聯合培養,實行學分互認、學位互授。「十一五」以來,我校派遣近400名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出國留學、進行學術交流及考察訪問;選派近1200名學生赴境外留學。作為牽頭單位,學校多次舉辦吉台兩地「高等學校教育發展論壇」,每年派往台灣地區交流學習的學生150人左右,學校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建校半個世紀以來,學校共培養了7萬多名基礎教育師資及其他各類專門人才,其中全國中小學「十傑」教師、全國勞動模範、「竭誠奉獻農村教育事業的好教師」李元昌,全國十佳優秀教師李金華,中央電視台著名導演孟欣,全國「三八」紅旗手王春麗等,是學校優秀畢業生中的傑出代表。 經過半個世紀的建設與發展,長春師范大學的辦學實力明顯增強,校園面貌日新月異,社會聲譽顯著提升,學校各項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學校成功更名的歷史新起點上,2014年5月學校召開了中國共產黨長春師范大學第一次代表大會,為全校黨員和師生員工繪制出了學校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前進的號角。相信在學校新一屆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學科帶動、特色突顯、內涵發展、創新驅動的戰略思路,全校師生團結一心,銳意進取,一定能夠早日實現「把長春師范大學建成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教學型、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的遠大目標,為國家基礎教育事業和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⑶ 綏化學院怎麼樣

綏化學院還不錯,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813人,其中專任教師533人。博士、碩士學位人員566人,外籍教師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廣大教師艱苦奮斗、無私奉獻、敬業愛生,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2、合作交流

與俄羅斯皮亞季戈爾斯克國立大學、阿穆爾國立人文師范大學,日本東亞學院、九州外國語學院,泰國西那瓦大學,韓國水原大學,馬來西亞理工大學,義大利那不勒斯美術學院,菲律賓遠東大學等國家高校開展校際交流合作,互派留學生。

英語、俄語、日語等專業都有外籍教師授課,形成了寒地黑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的教育教學特色。

綏化學院所獲榮譽:

學校1989年獲全國普通高校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998年被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單位」;2003年獲得「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的稱號;2009年獲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0年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1年榮獲「國家級文明單位」稱號,全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12年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2015年榮獲省五一勞動獎狀;2016年獲第三次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2019年被評為「全省文明校園」、全省特色應用型本科示範(培育)高校。

⑷ 綏化學院

⑸ 重慶三峽學院的學術研究

學校是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重慶市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基地、重慶市科普基地和「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三峽移民與經濟發展研究會等2個市級學會,化工與生物、地質災害、三峽藝術等24個校級科研所為代表的一批為庫區經濟服務的特色科研機構;市級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團隊和培育團隊各1個。
2007年至2012年來,全校教學科研人員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佔40%以上;出版學術專著200餘部;被SCI、EI等權威文獻檢錄500餘篇;學校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6項,承擔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680餘項,科研經費6000多萬元。科研成果先後獲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重慶市科技進步及社科優秀成果獎25項。
2012年12月14日,中國知網(CNKI)公布了2011年全國各類期刊的期刊評價指標數據,《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的期刊綜合影響因子首次達到0.333,在全國662家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類期刊中排名第98位,在重慶市屬高校學報中排名前列。
2013年,中國知網公布,2013年《重慶三峽學院學報》綜合影響因子0.368,比2012年期刊綜合影響因子0.333增加了10.5%;2013年復合影響因子0.531,在中國662家綜合性人文、社科學報排名中,繼2012年首次進入百強後再次躋身前百強,躍升到第90位,在重慶市屬高校學報中排名前列。
2014年,教育部「春暉計劃」資助中國留瑞學人回國服務團到重慶三峽學院開展學術交流、合作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服務活動,與重慶三峽學院教學科研人員進行了合作科研項目對接。經教育部專家評審,楊季冬教授等主持的10個項目獲准「春暉計劃」合作科研項目經費資助立項。 市級學科基地: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三峽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三峽庫區水環境演變與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校級學科基地:信號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非線性科學與系統結構重點實驗室、西南民族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三峽美術研究與創作中心。 重慶三峽學院開設有涵蓋9個學科門類的54個本科專業,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已形成了以文學、工學為主,理學、管理學、藝術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農學等協調發展的學科結構和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學生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數據截止2014年3月)
本科專業
二級學院專業名稱層次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師范類) 本科漢語言文學(高級文秘方向)本科漢語言文學(文秘與行政管理方向)本科小學教育(全科教師·免費師范生)本科語文教育3+2高師專科 傳媒學院 廣播電視學本科廣告學本科外國語學院 英語(商務英語方向) 本科英語(翻譯方向)本科英語(師范類)本科日語本科英語教育3+2高師專科公共管理學院 民族學(經濟與管理)本科勞動與社會保障 本科文化產業管理本科法學本科少數民族本科預科(文、理)本科預科財經學院 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經濟學本科經濟統計學本科會計學本科會計學(財經商貿類)對口高職本科工商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本科旅遊管理本科酒店管理本科市場營銷本科旅遊管理(旅遊服務類)對口高職本科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師范類)本科體育與健康學院 體育教育(師范類)本科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與健康)本科數學與統計學院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類) 本科統計學本科信息與計算科學本科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系統工程設計)本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本科軟體工程(軟體測試)本科軟體工程(軟體設計)本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企業信息化)本科物聯網工程本科物聯網工程(信息技術類·計算機類)對口高職本科電子信息與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統)本科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與通信) 本科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本科物理學(師范類)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供配電)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本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電網)本科電子信息工程(信息技術類·電子類)對口高職本科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設計自動化)本科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現代製造)本科機械電子工程(機電系統設計)本科機械電子工程(數控加工)本科汽車服務工程(汽車檢測與維修)本科汽車服務工程(汽車營銷與評估)本科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加工製造類)對口高職本科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 本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環境科學本科過程裝備及控制工程本科化學(師范類)本科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 生物技術(生物制葯) 本科生物科學(師范類)本科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資源開發)本科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園藝(景觀規劃與設計) 本科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建築工程)本科土木工程(道路橋梁)本科土木工程(工程造價)本科安全工程(建築工程)本科美術學院 美術學(師范類)本科環境設計本科視覺傳達設計 本科動 畫本科服裝與服飾設計本科 碩士專業
學術型碩士 學院專業名稱研究方向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電路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機電系統電子技術、非線性電子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公共管理學院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本專業雖然是屬於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的自設學科,但是依託公共管理學院招生)民俗文化、民間文學專業型碩士
學校現有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兩個專業碩士授權點,教育碩士涵蓋語文、數學、英語、生物、美術、體育學科教學等6個領域,農業推廣碩士涵蓋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農業信息化等3個領域。兩個授權點將於2015年開始招生。 重點專業

重慶市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區域經濟學;
校級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應用經濟學、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美術學、體育教育與訓練。
碩士學科
學術碩士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
專業碩士學科: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
立項申碩學科:應用經濟學、數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 重慶三峽學院有沙龍、百安兩個校區,佔地達到2000畝,建築面積50餘萬平方米,藏書129餘萬冊,電子圖書146萬余種,儀器設備總值近1億元,日制在校學生19000餘人。
重慶三峽學院緊密圍繞重慶市和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優化結構,加大學科專業建設力度。截止2012年底,有市級重點建設學科1個、市級重點立項建設學科2個、校級重點學科9個,教育部財政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重慶市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市級精品課程9門;市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市級教學團隊6個。 (數據截止2014年3月) 教學成果
學校先後獲得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 和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園林式單位、重慶市教育質量管理年先進集體、重慶市語言文字示範學校及先進集體、重慶市輿情信息工作先進單位、重慶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國家二級檔案目標管理單位、重慶市引進國外智力示範單位、全國來華留學生保險推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模範職工之家等榮譽稱號。
截止2012年底,在校學生連續獲得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活動「挑戰杯」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省級獎20餘項;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省級以上獎近40項;全國、省市級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國大學生創業設計競賽獎共計70餘項;2001年以來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授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全國大中專學生自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等稱號;先後兩次被團中央、教育部、國家環保總局等八部委評為「保護母親河先進集體」。
學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為統攬,積極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和能力建設,「三成」教育成果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自辦學以來,學生成功申請專利9項,公開發表論文470餘篇。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專業競賽獲國家級獎370項,省部級獎223項;其中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重慶三峽學院廣播電視專業余常海同學的攝影作品《一輩子難以忘記的是您這個眼神》獲2010年度全國高校校報好新聞作品新聞攝影類一等獎 ,政法學院教師王航的《你會是冷漠的路人嗎》獲2012年度言論類一等獎 ;藝術設計專業張舒同學參加2011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獲全國一等獎。 圖書館
重慶三峽學院圖書館於1994年由萬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和萬縣教育學院圖書館合並,組建成四川三峽學院圖書館,2000年更名重慶三峽學院圖書館。館舍面積17431平方米,閱覽座位2000多座。館藏紙質文獻121萬冊,電子圖書146萬種,中外文現刊1500多種。期刊資料庫有CNKI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資料庫、萬方資料庫、EBSCO資料庫、 FAJS 外文期刊資料庫等。同時,還有10餘種試用的電子資源和資料庫。
圖書館館藏內容涵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個學科。收藏有《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叢書集成》《中國西南文獻叢書》《中國少數民族古籍集成》《永樂大典》《四部叢刊》《古今圖書集成》《明實錄》《清實錄》《敦煌寶藏》等大型古籍叢書、類書3.5萬多冊,善本1300餘冊,其中有《四聲韻譜》孤本一套。被《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和《四川省高校圖書館古籍善本聯合目錄》收入的善本達45種,共計585冊,居重慶市高校圖書館第三位。2010年,圖書館入選「第一批重慶市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共有64種古籍入選「第一批重慶市珍貴古籍名錄」。
重慶三峽學院設有三峽庫區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資料信息中心、三峽文獻信息中心),自建三峽資料資料庫,負責收藏反映三峽歷史、地理、文化、文學、旅遊、社會生活及三峽庫區人物著作和傳記等各種文獻、圖片、視聽資料4萬多冊。(數據截止至2013年12月)

⑹ 宋煥斌的學術成果

宋煥斌在雷鋒精神的學術研究與宣傳實踐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著有《雷鋒精神探索與實踐》《雷鋒精神教程》《雷鋒精神與先進文化》《責任―與企業員工談雷鋒精神》等專著。學術論文20餘篇。主持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20餘項,獲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優秀成果一等獎,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他所主管的領域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省宣傳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省統戰工作先進單位、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等榮譽稱號,其本人榮獲遼寧五四榮譽獎章、共青團良師益友、優秀黨務工作者、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⑺ 北京師范大學校訓的含義

北京師范大學的校訓是「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范」。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後學的師表。

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行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中的模範。他指出,校訓沒有任何人執行考試、考察、判分、評選,實踐校訓關鍵在於師生的自覺性。

所學能否真正成為師表,並不是「職稱」、「級別」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為模範,也不待旁人選舉出來,而是要隨時捫心自問,有沒有可慚愧的思想行動。

學校的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1908年改稱京師優級師范學堂,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為北京高等師范學校。

1923年學校更名為北京師范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後並入北京師范大學。

毛主席為北京師范大學親筆題寫校名。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北京師范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

(7)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擴展閱讀:

一、學校標志

1、校名

1950年8月30日,在迎接新中國誕生一周年之際,北京師范大學打算改換校徽,校長林礪儒給毛主席寫信:「我校擬更換徽章,隨函附呈徽章式樣一枚,恭請惠題『北京師范大學』六字,藉光黌宇,永寶紀念」,並隨信給毛主席送上宣紙一張。

不久,北京師范大學就收到了毛主席的題字。凡三行。右上角有毛主席寫的「送師大校長」字樣,並在其中一行字後畫一圓圈,寫上「一般用」,也就是說,毛主席滿意的是畫圓圈的這一行字。

由毛澤東題寫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名,可以用「超凡脫俗,狂放不羈」來形容。其具有自己特異的風貌,而又不受歷代書家的思想鉗制,自信、果敢一覽無遺,以無法而求有法。

在毛澤東題寫的各個大學校名中,「北京師范大學」是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挺」。

毛澤東的書法力道沉穩,字形又如昂首挺拔的戰士,中宮緊收,舒展有致,開闔向背之間彷彿置身唐法宋意之間。

此六字,三疏三密,對比自然天成,點畫輕重徐疾與用筆的跳躍感十足,由此來說,稱這幅作品作為毛澤東最具代表性的大學校名題名便實至名歸。

2、校標

校徽標志物為一木鐸,「鐸」出現於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古代用以木為舌的木鐸宣布政令,後來木鐸就成了教師的指謂。

《論語》記載:「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後人將此說法擴展,稱老師為執掌木鐸的人,「木鐸」是以一直作為北師大的校徽標志物。

二、校園文化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校園文化以文化節、學術節、體育節和藝術節為主要格局,以文體競賽、創新創業、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為主要內容,打造了一批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需求的精品活動。

在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2005年,心理健康者協會獲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標兵」稱號;2007年,「5·25 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獲一等獎。

2010年,「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實踐育人的探索」獲特等獎;2007年,北國劇社《棗樹》獲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11年,《最後的小丑》獲北京市大學生戲劇節四項大獎;2012年,北國劇社和學生轎廂管樂團雙雙獲「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團」稱號。

⑻ 教育部思政司關於公布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結果的通知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獲獎名單

一等獎(共4名)
(排名不分先後,下同)
湖南大學:《發揮影視文化的育人功能 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與文化素質》
南京理工大學:《凝煉國防教育文化特點 營造創新和諧育人氛圍》
中國海洋大學:《飛翔的海鷗——海鷗劇社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
南京曉庄學院:《「國旗下講話」:曉庄獨特的文化景觀》
二等獎(共10名)
北京師范大學:《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記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湘潭大學:《突出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構築校園文化建設的立體工程》
浙江大學:《樹育人理念 創特色文化——宿舍文化建設成果》
武漢大學:《項目運作激發活力 品牌戰略帶來繁榮——武漢大學「校園文化活動超市」》
華南理工大學:《弘揚高雅藝術 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
西南財經大學:《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精神培養並舉 構建財經特色的文化素質教育體系》
長安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天津工業大學:《鑄造校魂 培育英才——天津工業大學以弘揚學校精神為主題建設高品質校園文化》
西北師范大學:《以學分制的方式扎實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
湛江師范學院:《推崇名師 追求學術——「學術人生」系列訪談節目的策劃與效應》
三等獎(共20名)
東北大學:《以愛國愛校教育為主線,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東華大學:《魅力校園 人生講壇》
復旦大學:《復旦的學生傳媒:從一種現象到一種文化》
中南大學:《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載體、機制、內容與方法的全面創新》
電子科技大學:《充分發揮「成電講壇」育人功能 深入開展大學生素質教育》
東南大學:《全員參與 多空間展示 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人文素質平台》
天津大學:《多彩校園文化交融科學殿堂》
華中科技大學:《推進三大融合 構建開放式立體化的校園文化體系》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構築地學特色校園文化 弘揚艱苦奮斗大學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弘揚北航精神 創新文化育人機制 建設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
天津商學院:《突出抓好藝術教育 提升校園文化品味》
中州大學:《培養畢業生愛校意識 形成母校情結 升華感恩情懷》
南京師范大學:《澆樹要澆根 成人先誠心——南京師范大學開展本科生誠信教育特色活動》
山東濱州職業學院:《高揚「文化興院」旗幟 搭建「文化育人」平台 全面實施校園文化建設「七大工程」》
武漢科技大學:《系統開展感動教育工程 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武漢工業學院:《打造校園科技文化活動品牌 提高學生創新素質和實踐能力》
雲南民族大學:《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各族青年團結進步》
甘肅農業大學:《發揮宿舍潛在教育功能 努力推進公寓文化建設》
新疆大學:《打造綠色大學的綠色使者——新疆大學環保公益活動蓬勃開展》
新疆醫科大學:《用特色文化打造魅力校園》
優秀獎(共30名)
中央財經大學:《銘榜樣之精神 繪五彩之青春》
東北師范大學:《走進「雙百論壇」 感悟學術人生》
同濟大學:《繁榮以高雅藝術為主的多元校園文化 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全面提高》
山東大學:《以項目化運作方式全面扎實推進大學文化建設》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 開拓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南京農業大學:《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基地建設展「魅力校園」新風采》
中國礦業大學:《切實加強學生社團建設 構建校園文化建設新載體》
合肥工業大學:《突出亮點,彰顯特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華中師范大學:《利用資源 打造精品 促進校園文化健康發展》
華中農業大學:《一批綠色使者的綠之夢——綠色協會推動綠色文化建設紀實》
天津財經大學:《強化主題實踐 提高學生素質》
天津醫科大學:《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培養德高醫粹醫學人才》
太原科技大學:《樹科學工作思路,創一流校園文化》
內蒙古大學:《弘揚社會主義旋律 構建清新校園文化》
浙江師范大學:《實施「三化」運作 搭建四大平台 促進學子成長》
寧波大學:《凝煉精神 打造品牌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福建師范大學:《構建校園文化特色服務體系 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集美大學:《發揮學校歷史傳統優勢 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揚老區精神 育時代新人——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深入開展老區精神教育活動》
湖北美術學院:《美育與德育相結合 人文與藝術相輝映》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全麵塑內涵 以創新求發展 以專業為根本——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側影》
四川警察學院:《創建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
西昌學院:《創新校園文化 建設魅力校園 培育優秀人才》
雲南財經大學:《大力開展校園活動 推動校園文化蓬勃發展》
雲南農業大學:《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貴州師范大學:《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西藏大學:《圍繞育人目標 開展豐富活動 營造良好氛圍》
西藏民族學院:《締造魅力民族校園 營造溫馨公寓文化》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京劇為突破口 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塔里木大學:《胡楊深處驚現青春幾縷亮色 大漠邊陲昭顯風景這邊獨好》

⑼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2020年報考政策解讀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山東農業工程學院2020年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山東省教育廳及省招生主管部門有關2020年招生政策規定,結合學校招生工作具體情況,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本章程適用於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錄取工作。

第三條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招生工作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德、智、體全面考核、綜合評價、擇優錄取」的原則。

第四條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新聞媒體、考生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章 學校概要

第五條 學校全稱: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校代碼:14439。

第六條 辦學性質及類型:公辦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第七條 辦學層次:本科,同時舉辦專科教育。

第八條 學校地址:

濟南校區:濟南市歷城區農干院路866號,郵編:250100。

北校區:德州市齊河縣齊晏大街699號,郵編:251100。

淄博校區: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魯泰大道西路6666號,郵編:255000。

第九條 學校概況: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是經 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公辦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學校前身是1971年6月組建的山東省「五七」幹部學校,歷經山東省省級機關「五七」幹部學校、山東省農林幹部學校、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2013年4月改建為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建校近五十年來,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設有15個教學院部,45個本專科招生專業,涵蓋工學、農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藝術學6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學為主體,農業工程為特色,以服務現代農業為主線,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2600餘人,專任教師541人,其中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163人,碩士以上學位教師429人,特聘工程院院士2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名,省農業領域「653工程」專家1名,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名。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92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627餘萬元,建有83個實驗室和實訓中心,擁有實習教學基地109個。

學校高度重視質量工程建設,深入推進「新工科」、「新農科」改革,大力實施「三名工程」,建設與改革成效突出,現有省級一流專業4個,省級以上教改試點、特色專業、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等12個,建有2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3個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6門省級一流課程、22門省級精品課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9項。學校有2個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019年與山東省山東水控發展集團公司共建「朱玉賢院士工作站」;近五年來,學校承擔國家級課題8項、省部級課題94項,制定國家或地方標准26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全國商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8項。學生在大學生數學建模等國家級和省級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430餘人次,學生社團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84項。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工作。擁有一百多個遍布全省各地的校外就業基地和創新創業教育基地,設有就業指導中心,負責指導、聯系、推薦就業,每年定期舉辦招聘會、雙選會、企業座談會等,年均180餘場,近年來學生就業率、考研率保持較高水平。

第三章 組織機構

第十條 學校成立由校領導及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招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專科招生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監督,並對重大事宜做出決策。

第十一條 學校招生辦公室是組織實施招生及相關工作的常設機構,具體負責學校日常的招生工作。

第十二條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紀委(監察專員辦公室)對招生工作進行全程監督。

第四章 招生計劃

第十三條 學校按照山東省教育廳核定的2020年度招生規模,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辦學條件,結合往年的招生錄取、專業培養、就業等情況,科學合理地編制本年度的招生計劃。

第十四條 學校招生計劃經主管部門審批後,通過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學校招生簡章、學校招生網站等形式向考生和社會公布。具體分專業招生計劃以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公布的為准。

第五章 錄取規則

第十五條 學校招生錄取規則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和山東省招生委員會、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十六條 錄取批次以專業計劃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的學校各專業錄取批次為准。

第十七條 按照教育部及各招生省份有關文件精神,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高考成績為依據,德智體美全面衡量,擇優錄取。

第十八條 專業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各專業志願間不設分數級差。在未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錄取時,對進檔考生,優先錄取分數較高考生所填報的第一專業志願,若第一專業志願分數不能滿足時,安排第二專業志願,依此類推,對於所有專業志願均不能滿足且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按分數從高到低調劑到計劃未滿的專業,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予以退檔;在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錄取時,各專業按照選考科目要求,根據考生的專業志願、高考成績、各專業招生計劃數對進檔考生依次錄取。不符合國家及各省級招生主管部門規定錄取資格的進檔考生予以退檔。學校在招生錄取和安排專業時,成績相同時將參考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相關科目成績進行擇優錄取考生。

第十九條 藝術類專業報考及錄取:按照《山東省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實施方案》《山東農業工程學院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藝術類招生章程》及省相關招生政策執行,學校美術類專業使用省級統考成績,進檔考生按綜合成績(綜合分數按照專業成績占 70%、文化成績占 30%計算)確定錄取專業。

第二十條 語種:學校本科商務英語專業、專科商務英語專業外語語種須為英語,其它專業外語語種不限,但學校公共外語科目為英語(入學後,除語言類專業外,其他專業小語種錄取的學生不單獨授課)。

第二十一條 男女比例:各專業男女比例不限。

第二十二條 學校同意並執行各省(區、市)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有關在教育部規定的項目范圍內出台的加分或降分投檔的政策規定。

第二十三條 錄取結果的查詢與公布:山東省教育招生考生院網站查詢;學校招生網站查詢;寄發錄取通知書等形式。

第二十四條 身體健康狀況要求:執行國家教育部和衛生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

第六章 收費退費及資助政策

第二十五條 收費標准:按照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批準的收費標准執行。

退費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高等學校收費管理辦法的通知》(魯政辦字[2018]98號)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資助政策:根據《山東省普通高校國家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山東省普通高校省政府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山東省普通高校國家勵志獎學金管理實施辦法》《山東省普通高校國家助學金管理實施辦法》等文件精神,學校建立了融多種形式於一體的學生獎勵資助體系,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省政府獎學金、省政府勵志獎學金以及國家助學金、校助學金、企業助學金等不同等級的助學金,構建了以國家獎助學金為依託、以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以勤工助學為輔助、以「綠色通道」等其他措施為補充的學生資助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第七章 資格審查及證書頒發

第二十七條 新生入學後,學校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入學體檢和新生入學資格審查,若發現不符合錄取條件的學生,取消其入學資格。

第二十八條 頒發證書: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修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規定的課程,成績合格,頒發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學歷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標準的本科畢業生,授予相應的學士學位。

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九條 學校聯系方式

招生咨詢電話:(0531)88913864(0531)85593864

傳真:(0531)88913864

郵編:250100

學校網址:http://www.sdaeu.e.cn

第三十條 學校不委託任何機構和個人辦理招生相關事宜,不收取國家規定之外的任何費用。對以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名義進行非法招生宣傳等活動的個人或機構,學校保留依法追究其責任的權利。

第三十一條 本章程若有與國家有關政策不一致之處,以國家有關政策為准;未盡事宜,按上級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本章程由山東農業工程學院負責解釋。

⑽ 北京師范大學的文化傳統

校名
1950年8月30日,在迎接新中國誕生一周年之際,北京師范大學打算改換校徽,校長林礪儒給毛主席寫信:「我校擬更換徽章,隨函附呈徽章式樣一枚,恭請惠題『北京師范大學』六字,藉光黌宇,永寶紀念」,並隨信給毛主席送上宣紙一張。不久,北京師范大學就收到了毛主席的題字。凡三行。右上角有毛主席寫的「送師大校長」字樣,並在其中一行字後畫一圓圈,寫上「一般用」,也就是說,毛主席滿意的是畫圓圈的這一行字。
由毛澤東題寫的「北京師范大學」校名,可以用「超凡脫俗,狂放不羈」來形容。其具有自己特異的風貌,而又不受歷代書家的思想鉗制,自信、果敢一覽無遺,以無法而求有法。在毛澤東題寫的各個大學校名中,「北京師范大學」是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挺」。毛澤東的書法力道沉穩,字形又如昂首挺拔的戰士,中宮緊收,舒展有致,開闔向背之間彷彿置身唐法宋意之間。
此六字,三疏三密,對比自然天成,點畫輕重徐疾與用筆的跳躍感十足,由此來說,稱這幅作品作為毛澤東最具代表性的大學校名題名便實至名歸。 校標 校標含義:校徽標志物為一木鐸,「鐸」出現於夏商,是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古代用以木為舌的木鐸宣布政令,後來木鐸就成了教師的指謂。《論語》記載:「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後人將此說法擴展,稱老師為執掌木鐸的人,「木鐸」是以一直作為北師大的校徽標志物。 校訓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校訓內涵:校訓為著名史學家啟功所擬。「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是中國知識分子人格修養的標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啟功70多年從教生涯中的一個感悟。
啟功闡釋它最基本的含義就是「所學要為世人之師,所行應為世人之范」。學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學問、知識和技能,學為人師,就是要使「學」能成為後學的師表。行是指每位師生應具有的品行,行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時時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夠成為社會中的模範。他指出,校訓沒有任何人執行考試、考察、判分、評選,實踐校訓關鍵在於師生的自覺性。所學能否真正成為師表,並不是「職稱」、「級別」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為模範,也不待旁人選舉出來,而是要隨時捫心自問,有沒有可慚愧的思想行動。 校歌 《北京師范大學校歌》詞:梁振華、王林晚 曲:馮廣映

木鐸金聲世所崇,
學為人師,教化從容;行為世范,砥礪無窮。
國運昌,民智弘,育人興邦肩任重。
巍巍師大,巍巍師大,兼濟天下氣如虹。
巍巍師大,巍巍師大,育人興邦肩任重。
育才宏基千秋頌,
學為人師,教化從容;行為世范,砥礪無窮。
立天地,展鯤鵬,薪火相傳志恢弘。
巍巍師大,巍巍師大,治學修身樂為公。
巍巍師大,巍巍師大,薪火相傳志恢弘。
薪火相傳志恢弘。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學校校園文化以文化節、學術節、體育節和藝術節為主要格局,以文體競賽、創新創業、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為主要內容,打造了一批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需求的精品活動。
在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2005年,心理健康者協會獲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標兵」稱號;2007年,「5·25 大學生心理健康節」獲一等獎;2010年,「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實踐育人的探索」獲特等獎;2007年,北國劇社《棗樹》獲共青團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1年,《最後的小丑》獲北京市大學生戲劇節四項大獎;2012年,北國劇社和學生轎廂管樂團雙雙獲「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團」稱號。

閱讀全文

與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