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學院科研成果

學院科研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8 23:27:42

『壹』 如何讓科研成果在學校見成效

學校是培養人的場所,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學校領導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和管理規律,實施科學地管人、理財、用物、處事,提高學校管理的綜合效益。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如何發揮人的管理效能,確實是全面實現學校工作目標的直接因素。學校管理工作千頭萬緒,關鍵是搞好對教師的管理。教師中蘊藏著極大的工作熱情,只要學校領導善於調動它,就能成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巨大力量。下面就如何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問題談兩點看法。
一、運用激勵機制是途徑。
人文的管理理論告訴我們:管理不僅要以組織為基礎,更重要的是要以組織中的人為基礎,要研究人,重視人的需要、動機、行為等。學校管理的核心就是人的管理,工作的績效主要取決於人的因素,其中人的積極性又是關鍵之中的關鍵。通過激勵,可以創設一種良性的競爭機制,使每一位教師充分發揮其才能,激發其潛力;通過激勵,可能使校園充滿活動,使教師的革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學校要充分運用各種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1、獎賞激勵機制。這是一種通過獎勵為實現學校目標而努力工作並做出成績的先進分子,以引導教師努力奮進的導向性激勵機制。它包含物質獎賞和精神獎勵兩種。具體要求:①建立教師獎勵制度,獎勵在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績的老師。可設有先進班主任獎、教學進步獎、優秀課獎、先進教研組獎、最佳服務獎等,並在每年教師節進行頒獎;②健全教師評優評先制度。要堅持標准,依照程序,由下而上逐步推薦並公示,廣泛聽取意見;③在學校經費緊缺情況下,獎勵應以精神獎勵為主、物質獎勵為輔;④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意氣用事,對人不能有新疏之分,對事不能有抑揚之嫌。
2、情感激勵機制。具體要求學校管理者:①要以情感人,關心每一位教師的冷暖,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②要經常了解教師的思想,開展經常性的談心活動;③要創設條件,盡量滿足教師的合理要求;④對一些弱勢者、受挫者要及時給予更多的關懷,讓他感到集體有情,產生歸屬感、依附感,從而調整心態,激發熱情。
3、目標激勵機制。目標是一種期望,是人的各項活動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在主觀上的超前反映,它將使教師在工作中表現出高度自覺的積極性,而每一個目標的實現,又能給人以某種需要的滿足,激勵人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運用目標激勵機制,具體要:①學校要制定明確、合理、有吸引力的集體目標;②要通過教育、宣傳、引導教師把個人利益和目標與學校集體目標和諧統一起來;③實行嚴格的教育教學目標管理,推行教育教學的科學評價工作,充分發揮其導向功能、激勵功能。
另外,必須強調的是在運用激勵機制時,這種「激」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要調控教師過「激」的競爭意識、進取意識,還要構建控制系統,充分發揮制度他控和道德自控功能。 ①對可能出現的違規現象要有具體的懲處條例。如在競爭中有弄虛作假行為等;②要倡導和培育「寬松、和諧、務實、進取」的學校精神;③要推選教師行為准則。
二、凝聚人心所向是關鍵。
效能管理理論要求我們:人心向背是效能建設的關鍵所在。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要不斷強化人心所向的凝聚力,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
1、領導表率是凝聚人心的關鍵。
①校長應當永遠當好公僕。一位好校長,對等教師應以誠相見,對待自己要嚴格要求,以身作則。在工作上能實事求是,開拓創新。這樣的「師者之師」的校長,在教師面前才有威信,教師才會心悅誠服,學校就能產生積極的心理環境,形成團結、寬松、和諧的人際關系。相反,如果校長把自己視為教師控制者,缺乏愛心關心,沒有人情味;在工作上沒有長遠打算,任人唯新,在這樣的校長帶領的學校必定派別林立,勾心鬥角,正氣不足,學校就缺乏凝聚力,更談不上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②校長在注重不斷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要致力於建設支團結務實高效的領導班子。一方面,校長要注意分析和授權給班子成員,充分發揮班子成員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才能;另一方面,班子每一位成員要尊重、信任和理解廣大教師職工,把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激發起來,並善於接受他們的監督。這樣,才能把廣大教師凝聚在以校長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周圍。
③校長要不斷強化民主意識,要認識到教師是學校的主人,要不斷完善教師代表大會制度,切實推行校務公開制度,讓教師真正參與學校管理,民主決策,要認真聽取教師的意見和建設,要定期召開教代會,每學期向教代會作工作報告,並由教代會制定通過各項規章制度。這樣,不僅能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而且能使校園人際關系更加融洽,才有利於積極性的提高。
2、思想工作是凝聚人心的動力。要不斷加強師德教育,實施「樹我形象,鑄我師魂」工程。要通過學習素質教育理論,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要注意聯系實際,對教師關心的熱和難點問題,組織進行討論,並加以正確的引導。
3、幫困解難辦實事,這也是凝聚人心所向的重要工作。要開源節支,積極籌措資金,逐步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和居住條件,恰當滿足教師的合理需要,還應利用節假日組織活動,春節走家慰問,日常看望慰問病號,及時幫困解難,為教師辦實事,這樣才能大大增強教師隊伍的凝聚力。
總之,辦好一所學校的根本和關鍵都在於都教師。學校管理者只有千方百計地把教師積極性調協起來,把教師身上蘊藏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才能實現學校的管理目標。

『貳』 韶關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校教師主持、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含子項目)53項,省部級265項,市廳級57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市級以上科技獎50項,中國發明專利博覽會金獎2項,國家專利140項;出版專著、主(參)編教材300多部。與國家科研機構、韶關各縣(市、區)政府,以及省內多個大型企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共建「新興產業研究院」「動物疫病診斷中心聯合實驗室」「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室」「現代農業孵化基地」「文化藝術孵化基地」「汽車軸承聯合研發中心」等創新平台。建立韶文化研究基地、張九齡研究中心等省級重點研究基地。韶文化研究基地入選首批「廣東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依託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為粵北地區基礎教育服務。「十二五」以來共獲得與韶關經濟社會密切相關的橫向應用研究(技術咨詢及服務)項目近330項,協議經費3,000多萬元,為韶關相關企業增加產值與利潤提供了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叄』 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的科研成果展示

主要獲獎成果: 成果名稱 獲獎情況 負責人 200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CD-300BG型工業CT機研製及應用 王 珏 2001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蔬菜栽培農業專家系統開發框架 黃席樾 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智能化農業信息處理與專家系統應用研究 黃席樾 2003年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基於GIS的通信光纜故障定位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柴 毅 2003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小波變換在火箭測量數據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黃席樾 2004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運載火箭漏電故障診斷系統 黃席樾 2005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工程—重慶示範區 柴 毅 2006年重慶市自然二等獎 基於動覺智能圖式的仿人智能控制理論研究 李祖樞 2006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嵌入式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與開發平台及產業化 石為人 2006年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GIS支持下的衛星發射、飛行安全控制應急保障系統 柴 毅 1. 985創新平台「多目標測控與高精度測控研究中心」
2. 自動化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省級)
3. 重慶大學自動控制研究所
4. 重慶大學智能自動化研究所
5. 重慶大學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6. 重慶大學系統工程與導航制導研究所
7. 重慶大學機器人創新基地
8. 重慶大學海雲天影像技術研究中心 唐立新,男,四川成都人。重慶大學計算機及自動化系81級校友,研究生學歷。現任新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唐賢明,原國家載人航天辦公室主任
李尚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唐小我,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
吳朋,重慶川儀公司總經理
劉紅旗,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副院長
鄧智尤,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
黃強,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副院長

『肆』 武漢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三大獎72項,SCI論文數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均位列全國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數居全國高校前三位,
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教育部社科課題均居全國高校前列,並有數十項成果獲得國家「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
學校連續十餘次榮獲深圳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優秀產品獎(成交獎)和優秀組織獎。
武漢大學積極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方式,與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共同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平台,聯合創辦了7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促進了學校的發展。
學校參與了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西電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建設,在南北極科學考察、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關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馬協型、紅蓮型雜交稻、高頻地波監測雷達、GPS全球衛星定位與導航、高性能混合動力電池等應用型科技成果不僅具有重大的科學理論價值,還產生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人文社會科學的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積極探索關系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

『伍』 梧州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梧州學院科研工作服務地方成效明顯。「十二五」期間,學校累計獲得科研項目550多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部級63項。獲得發明專利3項、軟體著作權4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7項。目前,學校立項建設有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學位支撐學科、 1個廣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廣西工程研究中心、4個廣西重點學科、 3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1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培育基地。圍繞地方需求,學校完成了多項區、市重大招標課題,為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以及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成果。學校成功研發(開發)了10多個(套)應用軟體和設備,系列人工寶石智能加工設備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長洲水利樞紐船閘調度管理信息系統」填補了西江水道智能化船閘調度的空白,「360度全景成像處理系統」已經遠銷歐美市場。

『陸』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的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科技部、商務部、建設部、交通部、財政部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科技攻關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 20 多項,獲省部級獎勵 12 項,在《中國管理科學》、《管理科學學報》、《管理工程學報》、《管理世界》、《科研管理》、《會計研究》等權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 60 多篇, SCI 、 EI 、 ISTP 三大索引和《新華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40 余篇,出版學術著作 10 余部。

『柒』 中山大學科研成果有哪些

2001年-2013年,中山大學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973計劃(包括國際重大科學計劃)15項,主持國家863計劃資助項目共18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類項目58項,理工醫科領域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7項,其中,7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0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7項研究分別獲中華醫學科學獎一、二、三等獎。

2006年至2013年,中山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2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項目重點及一般項目189項。2011年,學校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41項,立項數在全國高校並列*9。「十一五」以來,全校文科共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勵210項,其中,2006年獲第四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成果獎16項,2007年獲廣東省2004-2005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1項;2009年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8項,廣東省2006-2007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3項;2011年獲廣東省2008-2009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5項;2013年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15項,獲廣東省2010-2011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7項。

『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哪些科研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建校以來,學校累計獲得各類科技成果6000餘項,獲獎成果1800餘項。
培育出了世界累計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小麥品種「碧螞1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遠緣雜交小麥良種「小偃6號」,我國自主培育和推廣面積最大的優良蘋果品種「秦冠」等重要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直接經濟效益累計超過3000億元。
合校以來,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44項,其中主持完成15項;主持完成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87項;獲陝西省科技進步最高成就獎1項。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529件;審定動植物新品種594個。發表SCI、EI、SSCI論文26020篇,其中2019年第一署名單位SCI、EI、SSCI論文3317篇。現有8家農、林、水專業陝西省一級學會掛靠學校,編輯出版20種學術期刊,建有大學出版社。
學校面向國家和區域主導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示範推廣和產業化工作。在國內率先探索實踐以大學為依託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全國首批建設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與500多個地方政府或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在區域主導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28個、示範基地46個,構建了大學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累計創造直接經濟效益800多億元。學校科技園暨留學人員創業園進入首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玖』 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科研成果

歷屆學院抄學生在讀期間,科研與襲學術成果卓著。如2000、2001級學生在校期間,累計發表論文40篇,有部分論文在IEEE上發表;在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挑戰杯」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4個、省級獎項14個;2003至2005年期間,在國際、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上,獲得國際特等獎3人次、國際一等獎9人次、國際二等獎27人次。畢業生前景廣闊。讀研率達80%以上,其中出國讀研率在20%以上,一大批畢業生已在其研究或工作領域嶄露頭角。
部分獲獎情況
浙江大學學生工作創新獎二等獎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獲團系統組織工作獎
第五屆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彭伊莎(05理科班,理學院)
國際數學建模競賽:
潘姚華(05混合班)、趙心怡(05文科班)等三支隊伍9位同學獲得國際一等獎,占浙江大學所獲一等獎的75%
浙江省「網新國際杯」程序設計競賽:
歐陽嘉林(06工科平台)等五位同學獲得一等獎
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吳昊(05混合班)、朱暘(05混合班)、劉澤(07混合班)等多位同學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被SCI, EI或ISTP收錄)。

閱讀全文

與學院科研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