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文科科技成果

文科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8 20:37:05

❶ 徐家玲的科研成果

論文目錄:
1、日本的拜占庭研究 《西學研究》 第2 輯(張緒山主編) 2006年 商務印書館
2、Notices of Roman-Byzantine world in ancient Chinese sources,ByzantineNarrative , Papers in Honour of Roger Scott((澳大利亞拜占庭研究促進會論文集)2006。
3、重引進 厚基礎 甘為學科輔路石——郭守田先生學術和教育思想綜述,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4、圭恰爾迪尼在歷史編纂學中的地位
5、文明與社會轉型梳論 貴州社會科學 2005.5
6、談宗教團體在統戰工作中的地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統一戰線》2005年
長春出版社, 獲長春市委統戰部頒發的全市統戰理論研究優秀論文獎,2005年。
7、「論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內外環境」(獨撰),載孟廣林主編《比較研究的新視野》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8、「奧斯曼帝國軍事封建制解析」(獨撰),載《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9、 西歐中世紀社會經濟史研究狀況,載侯建新主編《經濟-社會史,歷研究的新方向》,商務印書館,北京,2002年
10、 第20屆世界拜占庭大會在巴黎召開,《世界歷史》2002年第3期
11、 民族、宗教與中世紀東歐封建政治(歐洲中世紀政治筆談會之七)《人大報刊復印》轉載2002年第6期(原《河南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12、Byzantine Studies in China (中國的拜占庭研究), 《全英拜占庭研究促進會年鑒》The Bulletin of British Byzantine Studies(BBBS),倫敦,2002 年(此文系2001年參加巴黎國際拜占庭大會提交大會理事會的報告)
13、論拜占庭滅亡的原因《人大報刊復印》轉載2002年第2期(原《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第6期)
14、論拜占庭與西歐的文化聯系《河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15、婦女與宗教教育《婦女理論研究》2001年第4期
16、論土耳其近代化改革的特點載自《2000年環球回顧》(國家一級學會國際會議論文集)2001年1月
17、論早期拜占庭的宗教爭論問題《史學集刊》2000年第2期
18、世界宗教與女性教育載張明芸主編《世紀之交的中國女性教育》,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長春,2000年
19、拜占庭歷史的分期和早期拜占庭《人大報刊復印》轉載2000年第2期(原《東北師大學報》1999年第6期)
1999年以前的主要論文(除特殊標記外,均為第一作者):
1. 拜占庭與中世紀商業復興《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世界史》1997年11期轉載(《求是學刊》1997 年第5期)
2. 論4 -6 世紀拜占庭的經濟復甦和轉軌 1997 年10 月世界中世紀史學會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歷史教學》1999年,第4期
3. 比較宗教學的史前史追述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宗教》1997 年第 1 期轉載。(《東北師大學報》1996 年 第 6 期)
4. 中國絲織技術西行考-從君士坦丁堡到里昂《高校文科學報文獻》1996年第2 期摘要輯錄。(原《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第6 期)
5. 早期拜占庭政教關系與查士丁尼的宗教政策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世界史》1994年第 1 期轉載(《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 年第 6 期)
6. 查士丁尼與早期拜占庭王權 國家社會科學院九五重點項目成果之一,刊《古代王權與專制主義》,專論集,施治生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年10 月
7. 12-13世紀法國南部異端運動的派別及其綱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轉載。(《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8. 12-13世紀法國南部異端運動產生的社會條件《世界歷史》1991年,第3期
9. 12-13世紀法國南部異端運動的派別及其綱領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世界史》1992年第4期轉載(原《東北師大學報》1992年第2期)
10.應該重視對拜占庭的研究,《世界歷史》,1986年第11期
11.論拜占庭文化在西歐和東地中海文化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二作者)《歷史教學》,1986年第8 期
12.拜占庭研究在希臘,《未定稿》(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內參),1986年,第4期
13.早期拜占庭財稅制度尋蹤《東師史學》第2 輯,1996年
14.查士丁尼與拜占庭專制王權 《東師史學》第1 輯,1994年
15.試論米蘭敕令的誤區 《世界中世紀史新探》,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會1996年 10 月,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16.論阿爾比戰爭《史學月刊》(全國歷史核心期刊)1996年第 3 期;山東大學出版社,《史學研究新視野》(世界史·史學理論分冊)1997 年轉載
17.論第四次十字軍改變方向的必然性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1995 年 3 期
學術著作或教材、譯著
1. 《世界歷史文化之謎,千古疑案》(續)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年 主編
2. 《封建社會》,譯著,商務印書館,2004年10月
3. 《千古疑案-世界歷史文化之謎》,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長春,2003年
4. 《走進拜占庭文明》,專著,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北京,2001
5. 《2000年環球回顧-社會轉型問題天津國際學術會議論叢》主編第三位,(國家一級學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長春,2001年
6. 徐家玲等5人主譯:《人類文明史圖鑒》系列叢書譯著(全25卷),吉林人民出版社,長春,2000年
7.《人類文明史圖鑒·殖民時代》,譯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長春,2000年
8.《人類文明史圖鑒·諾曼狂飆》,譯著,吉林人民出版社,長春,2000年
9.《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時代研究》,專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長春,1998年
1999年以前的主要著作和譯著:
1. 《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主譯),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主譯,商務印書館,北京,1992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
2. 《世界三大宗教史綱》(主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長春,1994年
3. 《古代王權與專制主義》(參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93年
4. 《世界戰爭通鑒》(特約編審),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94年
5. 《中國大網路全書·軍事卷》(參編),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北京,1989年
6. 《中國大網路全書·軍事卷》(參編),軍事科學出版社,北京,1989年
7. 《美國國際防務與軍事網路全書》(參譯),軍事科學出版社,北京,1999年
8. 《世界中古史》(函授教材)(參編),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長春,1993年
主要著作有:《早期拜占庭和查干丁尼時代研究》(專著)、《中世紀晚期歐洲經濟社會史》(商務漢譯學術名著版,主譯第一人);《世界三大宗教史綱》等;參與編寫《中國大網路全書·軍事卷》、《中國軍事網路全書》、《世界戰爭通鑒》;參與組織翻譯和校訂《人類文明史圖鑒》、《美國國防和軍事網路全書》等十餘種教材、辭書和歷史普及讀物等。多年來,主持和參與6項國家及省部級社會科學項目研究,發表數十篇涉及世界中世紀史、拜占庭史、世界宗教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論文。

❷ 張榮翼的科研成果

1、論文藝與經濟基礎的關系 論文 13000字 陝西師大學報1985年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5年2期轉摘)
2、世界觀指導創作說質疑 論文 4000字 廣西師院學報1985年3期 3、藝術進步的觀念 論文 9500字 當代文藝思潮1986年6期
4、論藝術的生產性質 論文 7000字 廣西師院學報1986年4期 5、文藝研究的危機 論文 10000字 文藝評論1987年3期
6、藝術創新的觀念 論文 9500字 當代文藝探索1987年5期
7、批評:多種模式的選擇 論文 4000字 批評家1987年5期
8、文藝理論的位置 論文 10000字 文藝評論1987年6期(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1988年1期轉摘) 9、批評視野與「二度創作」 論文 8000字 當代文壇報1988年8--9期合刊
10、批評:第十個繆斯 論文 8500字 批評家1988年3期 11、自由的開拓 書評 1000字 文論報1989年6月5日
12、誤解的歷史與歷史的誤解 論文 7000字 批評家1989年3期
13、現象學文學批評等4篇 譯文 13000字 《本世紀文論述評》雲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4、嬗遞的標准與標準的嬗遞 論文 8000字 當代文壇報1990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0年7期轉摘)
15、文學的後事 論文 7500字 文藝評論1990年2期(新華文摘1990年8期轉摘) 16、文學概論輔導3篇 文章 14000字 四川自考1991年1、3、5期連栽
17、文學理論的兩種循環 論文 8000字 文藝評論1991年4期
18、流行藝術特徵論析 論文 11000字 文藝研究1991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1年10期轉載)
19、文藝理論正位論 論文 11000字 浙江學刊1991年6期 20、文學與循環 論文 6000字 社會科學家1992年2期
21、文學批評標準的三重異質因素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2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2年6期轉載)
22、文學原理教程(參編) 教材 25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獲國家教委1996年高教教材一等獎)
23、預見性——文藝理論的反思盲點 論文 12000字 文藝評論1992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2年9期轉載)
24、四川省第15次高教成人自考音樂、美術專業考題評估報告 4000字 1992年年底通過四川省教委鑒定 25、外國文學流派辭典(參編) 工具書32000字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6、善的缺失與文學中的原型 論文 120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3年1期
27、女性文學批評與女權主義文學批評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3年1期
28、文學史研究二題 論文 9000字 文藝評論1993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3年7期轉載)
29、批評中二元對立模式的潛妄 論文 75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3年3期
30、文學與循環 論文 8000字 隹木斯師專學報1993年3期
31、批評活動的美學定位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3年4期
32、文學批評中的他律、自律 論文 7500字 學術研究1993年4期(學術月刊1994年2期的學術綜述上介紹)
33、電視文學對文學的觀念再構 論文 7500字 社會科學1993年11期
34、差別之中見同一 短論 1000字 文藝報1993年11月13日 35、論「文學虛構」的幾層含義 論文 11000字 廣東社會科學1994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5期轉載)
36、邊緣、中心、東方、西方 筆談(5人) 1500字 讀書1994年1期
37、文學的本源、本質和本體 論文 9000字 江海學刊1994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6期轉載)
38、大眾審美文化的「價值」問題 筆談 2000字 東方論壇1994年1期(此文是在京學者沙龍中主講的發言稿,整理成文後發表)
39、商品化與文學 論文 70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2期
40、晨思夜話---關於符號的思考 論文 4500字 青年思想家1994年2期
41、在教育者和探索者的交點上 論文 11000字 文藝評論1994年3期
42、文學氛圍中的文學流變 論文 9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4年4期
43、「氣」的美學---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美學含蘊 論文 175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中華美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 <<東方叢刊>>總第9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
44、兩種文學,兩種價值 論文 5500字 呼蘭師專學報1994年4期
45、深刻的淺薄與淺薄的深刻 論文 7000字 佳木斯師專學報1994年4期
46、文學史與文學歷史 論文 9000字 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6期(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入)
47、文學「共鳴說」體現的理論視點 論文 7500字 求索1994年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4年11期轉載)
48、文學批評中的「二律背反」 困窘 論文 10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4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3期轉載及<<文摘報>>1995年1期轉摘)
49、文學批評的闡釋效度 論文 9000字 北京師大學報1994年增刊
50、文學批評學論稿 專著 220000字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5年第二次印刷) 51、關於文學史研究的哲學思考 論文 15000字 中州學刊1995年1期
52、文學史,延續與斷裂的雙重構造 論文 9000字 龍江社會科學1995年1期
53、電視,一種文化霸權 論文 14000字 青年思想家1995年2期
54、論文藝理論當代視點的建構 論文 10000字 學習與探索1995年2期(中國「八五」科技成果選入)
55、批評的孛論與反思 論文 6000字 貴州師大學報1995年2期
56、史詩的三次衰亡 論文 9500字 人文雜志1995年3期
57、迴避的時代 ?---論當前的一種文藝精神 論文 9000字 齊魯學刊1995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4期轉摘)
58、第三世界文學與「他者編碼」 論文 10000字 文史哲1995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5年10期及《外國文學研究》1995年10期轉載)
59、藝術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 ? 論文 8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3期
60、批評活動的文化慣例 論文 9000字 貴州大學學報1995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1995年11期轉載)獲重慶市社科成果論文獎
61、闡釋效度,文學批評的哲學 論文 8000字 學術交流1995年3期
62、文學的詩性表達及其變革 論文 13000字 黃岡師專學報1995年4期
63、詞.曲.小說——中國文學中邊緣文體的中心化與知識分子的話語轉型 論文 19000字 中華美學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東方叢刊》總第12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64、試析流行藝術與民間藝術的差異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5年4期
65、文學理論的「用」 論文 10500字 佳木斯師專學報1995年3期
66、文學研究的外部規律與深度模式——論20世紀文論的走向 論文 8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5年6期 67、宦鳥書魚——清代奇儒紀昀 評傳 75000字 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68、文學理論的有效性與文學對象的變遷 論文 75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1期
69、文學史:延續與斷裂的雙重構造 論文 6000字 學術研究1996年1期 (人大復印資料<<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6年5期轉載)
70、從邊緣到中心——中國文學文體論 論文 20000字 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96年9期,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1998年)
71、文學與文化語境 論文 9000字 平頂山師專學報1996年1期
72、文學傳播的批評意義 論文 90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6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1996年8期轉載)
73、論文藝理論的思維支點 論文 75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6年教改增刊
74、「說法」與「活法」——文學中人的表達與其存在矛盾的論析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2期
75、論文學史的可能性框架 論文 9000字 求索1996年3期
76、從供求關系來看文學的內部差異 論文 8500字 學術論叢1995年5期
77、批評的精神 論文 4500字 江海學刊1996年2期
78、「伯利克」與文學創作 論文 7500字 浙江社會科學1996年2期
79、體壇驕子與藝壇明星等6篇 短論 12000字 重慶日報「文化叢林」專欄2月至10月
80、文學發展中的「遺忘機制」 論文 10500字 齊齊哈爾師院學報1996年4期
81、在「進化」圖式中的文學 論文 9000字 吉首大學學報1996年2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5期轉載)
82、電視,第三種話語 論文 9000字 藝術廣角1996年4期
83、中國美學在他者「話語權勢」中的錯位 論文 15000字 中華美學學會,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東方叢刊>>總第16輯,廣西師大出版社1996年6月版(人大復印資料《美學》96年1期轉載)
84、為「平面化」一辯等兩篇 論文 15000字 文藝界1996年3、4期
85、現代藝術:由創作論向批評論的轉型 論文 14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6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2期轉載)
86、文學經典機制的失落與後文學經典機制的崛起 論文 12000字 四川大學學報1996年3期(《高校文科學報文摘》96年6期轉載)
87、文學批評中的話題和問題 論文 10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6年6期
88、論文學研究的規則問題 論文 80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6年4期
89、需求與慾望 短論 1500字 南方文壇1996年6期
90、思想線索:文學史研究的核心議題 論文 12000字 洛陽師專學報1996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4期轉載) 91、剩餘意義的美學價值 論文 11000字 浙江社會科學1997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8期轉載)
92、詩意美感彈向適意美感——文藝美感的變遷描述 論文 11000字 藝術廣角1997年1期
93、文學史的時間坐標和哲學性 論文 13500字 浙江大學學報1997年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7期轉載)
94、重建人文精神嗎? 論文 4000字 唐都學刊1997年第1期
95、文學閱讀與讀者境遇 論文 8500字 新批評文叢第一輯(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版)
96、文學中理想境遇的三種類型 論文 8100字 當代文壇報1997年2期
97、藝術獨創探幽 論文 90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7年2期
98、從批評的三條途徑來看其限度和可能 論文 8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7年2期
99、文學史、本文及其它因素的參照作用 論文 11000字 求是學刊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9期轉載)
100、視覺文化與破碎的文學話語 論文 10000字 當代文壇報1997年3期
101、文學史、文學經典化的歷史 論文 11000字 河北學刊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9期轉載)中國文學年鑒——1996-1997年文藝理論研究
102、文學潛本文的論析 論文 11000字 社會科學家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2期轉載)
103、文學批評的守望意識 論文 11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7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1期轉載)
104、當代西方文藝理論 教材(參編) 30000字 華東師大出版社1997年6月版
105、「看不見的手」與文學創作 論文 10000字 黃岡師專學報1997年3期
106、文藝理論阿基米德點的尋求 論文 11000字 海南大學學報1997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7年12期轉載)
107、看清要點,抓住關鍵,廓清關系,理順環節 論文 7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7年增刊
108、元批評話語與批評導向 論文 9000字 求索1997年5期
109、中國傳統建築美學批判三題 論文 11000字 東方叢刊總第21輯1997年3期
110、90年代:中國文學話語的八大特徵 論文 13300字 延邊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年1期
111、文學:在對話框架中呈現的狀貌 論文 10500字 廣西師范學院1997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8年3期轉載)
112、似曾相識燕歸來 論文 4300字 中外文化與文論1997年4期——本文批評與中國文論傳統
113、新時期文學批評模式研究 教材(參編) 40000字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97年12月版 114、文學與文化語境 論文 9000字 吉首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期(人大復印資《文藝理論》99年2期轉載)
115、走向「被看」的美學 論文 13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8年1期
116、文學批評中的幾種話語權力關系 論文 11000字 咸寧師專學報1998年1期
117、文學批評與文化語境 論文 110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8年1期
118、文學史中的述史機制 論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1期
119、創作「成功」的砝碼 論文 11000字 青海社會科學1998年2期——文學評價時間維度向空間維度的轉換
120、論文學史研究中的輔助線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8年2期
121、反對解釋的受眾 論文 4000字 文藝評論1998年3期
122、作者偶像的失落與重生 論文 9500字 河南大學學報1998年4期
123、文學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經典和進化 論文 10000字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4期
124、論文學中詩性的基本形態 論文 9000字 四川大學學報1998年4期
125、文學中創作水準退化的積極意義 論文 11000字 求索1998年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99年1期)
126、在文化碰撞中的文學選擇 專著(主編) 40000字(全書210000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127、不斷歷史化——文學批評的歷史因素 論文 8500字 學術交流1999年1期
128、文學史的述史秩序 論文 8000字 齊魯學刊 1999年1期
129、文藝理論不是X 論文 14100字 青海師專學報1999年1期
130、誤解:文學史的述錄機制 論文 8700字 吉首大學學報1999年1期
131、三峽文化與重慶文化發展戰略的幾個問題 論文 7200字 涪陵師專學報1999年2期
132、過時與再生——論一種文學機制 論文 10000字 求索1999年3期
133、文學在當前市場運作中的幾個境遇轉向 論文 12000字 藝術廣角1999年3期
134、論文學批評的歷史因素 論文 9000字 四川三峽學院學報1999年3期
135、鑄造、燭照、逐潮、觸騷——論文學創作的四種意識 論文 10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1999年2期
136、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 教參 10000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137、論審美文化中的當代情結 論文 12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1999年3期
138、論文學本文的話語性質定位與闡釋定位 論文 6000字 延邊大學學報1999年4期
139、文學史中的三種價值評判 論文 12100字 社會科學輯刊1999年4期 140、重慶文學史研究的意義 主持人語 3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0年1期
141、文藝與商品經濟 論文 6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0年1期
142、文學接受中「後閱讀」現象的描述與分析 論文 10000字 求是學刊2000年1期(輯入杜桂萍主編的論文集《原創性與文學、美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
143、全球文化語境與漢語批評 論文 75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4、漢語批評的語境分析 筆談 1000字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145、流行藝術研究 專著 180000字 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8月版
146、當代大眾審美文化與受眾的理想幻景 論文 5500字 社會科學2000年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0年 11期)
147、文藝規律在當代的若干轉換 論文 10000字 《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5期
148、異質性研究的現實資源 論文 3000字 《文學評論》2000年6期 149、闡釋的魅力 專著 269000字 重慶出版社2001年1月版
150、三峽文學研究中面對的幾對 矛盾 論文 8000字 《重慶師院學報》2001年1期
151、 文學閱讀與歷史維度 論文 13000字 《涪陵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第5期)
152、關於文藝研究中「中華性」 論文 8000字 《人文雜志》2001年第3期的學理思考
153、當前文學研究的視點及問題 論文 10000字 《學習與探索》2001年第3期
154、論文學理論現代性問題 論文 7500字 《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
155、教授關於流行文化的對話 筆談(5人) 400字 《深圳特區報》2001年8月6日
156、漢語批評的語境分析 筆談(5人) 1000字 《求索》2001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1年第11期)
157、關於當代流行文化特徵的思考 論文 7000字 《文藝研究》2001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1期)
158、文藝學概論 教育部項目教材 73000字(全書360000字,主編之一)「面向二十一世紀高師漢語言文學專業主幹課程改革叢書」 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159、比較文學學科理論研究(參編) 專著 22000字 巴蜀書社2001年9月版「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規劃項目」 160、高新科技背景下文藝功能的變遷 論文 6200字 《文藝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6期)
161、全球化語境中的漢語批評 論文 9400字 《學術交流》2002年第1期
162、關於普適性文學理論的思考 論文 8100字 《求索》2002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2年第5期
163、文藝功能變遷的四個方面 論文 4000字 《江漢論壇》2002年第5期
164、文化批評:理論與方法 論文 7000字 《社會科學戰線》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2年第10期
165、中國傳統文論的當代價值 論文 14000字 《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66、在數字化與圖象化之間或之外——當前人文學科研究的境遇與策略 論文 7500字 《文史哲》2002年第四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10期
167、文藝闡釋的語境問題分析 論文 8000字 《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168、全球化語境中的漢語批評 論文 7000字 《東方叢刊》2002.4 169、中國傳統文論的「拼接」方法 論文 10000字 《雲南社會科學》2003年第1期
170、試析文學史的自律論模式 論文 10000字 《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1期
171、當前文化語境中的中國文學研究 論文 13000字 《社會科學戰線》2003年第1期
172、藝術史的終結?——關於藝術發展問題的提出與思考 論文 6500字 《深圳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73、論文學史研究中的幾組「二元對立」關系 論文 11000字 河北學刊2003年2期
174、文學,一種在對話中實現的現實 論文 110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3年5期
175、文學發展中的記憶機制 論文 8000字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2期
176、中國文論重建的可能性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和必要性 論文 7000字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3年第8期
177、文藝問題—文藝之外 的問題 論文 11000字 思想戰線2003年第5期
178、生成的鏡像:港劇與大陸觀眾 論文 5000字 涪陵師院學報2003年6期
179、文學傳播中的當代問題 論文 9000字 社會科學輯刊2003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2期
180、文藝學規則的學理依據 論文 80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第6期 181、文學史的對話關系與比較文學 論文 56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1期
182、文藝闡釋方法論芻議 論文 9200字 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183、「言」與「思」——關於媒體方式與文藝話語關系的一種解讀 論文 10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4年創刊號
184、日常生活中的意識形態 論文 4000字 文藝爭鳴2004年第2期
185、論文學本文的社會定位問題 論文 127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2期
186、文學批評價值論:共鳴的低落與震驚的興起 論文 10700字 寧夏大學學報2004年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4年第8期
187、大眾文化導論 教材 20000字(全書30萬字,擔任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88、面對西方文論的學科策略 論文 論文7000字 河北學刊2004年第5期
189、關於文學傳統的類型分析 論文 9200字 江漢論壇2004年第6期
190、試論邊緣學科生長點
191、對文學研究的意義 論文 14000字 長江學術2004年第1期(總第6期) 192、關於兩種文學史線索觀的思考 論文 6000字 江海學刊2005年第1期
193、從視覺文化角度對電影的解讀 論文 7500字 襄樊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94、對文藝活動體制化的三重批判 論文 10500字 珞珈藝術評論第1輯(武漢出版社2004年12月)
195、對文藝活動體制化的三重批判 論文 10500字 鄖陽師專學報2005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第9期
196、沖突與重建 專著 268000字 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
197、文學史研究中體現的幾種對話關系 論文 求索2005年第8期
198、文學批評導引 教材 45000字(參編其中一章「文化批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198、文藝心理學闡釋的兩極:創作與接受 論文 6000字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199、三種套路的解讀——文學批評的歷史分析 論文 7000字 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期 200、意義蛻蝕與經典化 論文 8000字 三峽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201、好萊塢電影跨種族性愛模式分析 論文 10000字 民族藝術研究2006年第1期
202、文學接受的多重維度 論文 6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203、文學闡釋的問題意識 論文 11000字 陝西師大學報2006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6年第8期
204、現代性·對話性·異質性——中國當代文論的內在關鍵詞 論文 14000字 湘潭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205、文學研究中的未來意識 論文 11500字 深圳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6年第10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2期
206、文學理論中統和視點的罅隙 論文 110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第4期
207、作為文藝原型的中國鏡像的變化 論文 6000字 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第12期 中國文學的後發現代性語境 論文 9000字 《學術月刊》2007年第1期
圖像時代的美學管窺 論文 10500字 《文藝理論研究》2007年第1期
放逐自我:文學的一種可能方式 論文 10000字 《廣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3期
論詩的不可能性 論文 10000字 《河北學刊》2007年第3期 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7年第8期
時代變遷中的中國古今文論——試析古今文論的五種區別 論文 8800字 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第7期
兩種文學經典的夾縫中——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文化語境 論文 11500字 清華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

❸ 韓陳其的科研成果

韓陳其教授,善於融會貫通,古今比較,研究內容涵容古今漢語的各個領域:羨餘現象論;語義結構論;音義關系論;文字訓詁論;語法詞彙論;《史記》語言論;《馬氏文通》論;中國語學論;中國語史論;語言研究方法論。國學大師徐復教授《中國古漢語學·序》評曰:韓陳其「於語言文字各部門,均所擅長,凡有所陳,無不愜心貴當,卓然有所樹立」 。
韓陳其教授目前在主持國家語言文字「十五」規劃項目《中國當代社會流行語綜合研究》(2002年12月—2005年12月)。
(一)科研概況(語言學類成果共約830萬字)
[1]、韓陳其《古代漢語教程》上中下三冊以及與其配套的韓陳其編寫的《古代漢語練習》一冊和《古代漢語練習參考答案》一冊(凡共五冊)作為徐州師范學院內部使用出版的文科教材——約100餘萬字。
[2]、韓陳其主編《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第七輯,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分別於1995、1997、1999、2000年出版,共約150萬字。
[3]、主編(及主要撰稿人)《古代漢語自學指導》,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撰寫其中20萬字。
[4]、至2009年發表語言學論文112篇,其中1.6萬-7萬的單篇論文約10餘篇,共約為100萬字。
[5]、古籍整理,約為100餘萬字。
[6]、正式出版獨力專著七部(約310萬字):
八十年代一部——韓陳其《古代漢語自學練習》,廖序東《序》,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統一書號:7346·498 ;字數26萬字。
九十年代以來六部,書名詳下,共約為284萬字。
(二)九十年代以來的獨力語言學專著六部(約284萬字)
[1]、韓陳其《中國古漢語學》(上下冊),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版——約82萬字
書號:ISBN 957-17-1386-4(一套:精裝)
ISBN 957-17-1387-2(上冊:精裝)
ISBN 957-17-1388-0(下冊:精裝)
ISBN 957-17-1389-9(一套:平裝)
ISBN 957-17-1390-2(上冊:平裝)
ISBN 957-17-1391-0(下冊:平裝)
[2]、韓陳其《漢語借代義詞典》,徐復《序》,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
版——實際約66萬字 。書號:ISBN 7-5406-3201-1(精裝、平裝)
[3]、韓陳其《中國語言論》,徐復《序》,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版——約50萬字。書號:ISBN 957-17-1628-6(精裝),ISBN 957-17-1629-4(平裝)
[4]、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研究》,徐復《序》,許惟賢《代序》,齊魯書社2001年版—約22萬字
書號:ISBN 7-5333-0991-X
[5]、韓陳其《漢語詞彙論稿》,徐復《序》,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實際約43萬字
書號:ISBN 7-80643-732-0/H27
[6]、韓陳其《語言是小河》,於根元《序》,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實際約21萬字
書號:ISBN 7-5017-6700-9/G1243
(三)八十年代以來的單篇語言學論文112篇(約100萬字)
1981年
1-A.韓陳其《詞的借代義》,《徐州師院學報》1981年第2期;《江海學刊》1982年第2期有評介
2-B.韓陳其《現代漢語詞語中的古義》,《教學與進修》198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1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C. 韓陳其《報刊病句評改》,《語文教學之友》1981年第6期
4-D. 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詞的活用與詞義變化》,《語文教學園地》1981年第4期
1982年
5-A. 韓陳其《「境壤界」是一個詞嗎》,《天津師院學報》1982年第3期
6-B.韓陳其《試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中國語文通訊》1982年第4期
7-C.韓陳其《〈說文解字〉義訓條例舉隅》,《鹽城師專學報》1982年第2期
1983年
8-A.韓陳其《〈史記〉中字序對換的雙音詞》,《中國語文》1983年第3期
9-B.韓陳其《〈漢語成語詞典〉讀後》,《徐州師院學報》1983年第2期;《新華文摘》1983年第10期全文轉載
10-C. 韓陳其《從〈史記〉看介詞「於」在古漢語補語中的有無》,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
1984年
11-A.韓陳其《幾種「所」字結構之間的層次關系分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3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5期全文轉載
12-B. 韓陳其《再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1期
13-C.韓陳其《談談古漢語中的分數表示法》,《中國語文通訊》1984年第2 期
14-D.韓陳其《談漢語成語中的數詞》,《教學與進修》1984年第3期
15-E.韓陳其《古今同形的雙音形式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9期
16-F 韓陳其《淺談古代漢語同義詞的辨析》,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11期
17-G.韓陳其《漢字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一》,《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8-H.韓陳其《探求詞的古義途徑》,《語文教學》,1984年第6期
19-I. 韓陳其《論「修飾成分+人稱代詞」》,《內蒙古師范大學》1984年第4期
20-J.韓陳其《關於〈史記〉名詞性補語的句子特點及其影響》,《徐州師院學報》1984年第4期,
1985年.
21-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被動句的結構層次》,《徐州師院學報》198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5期全文轉載
1986年.
22-A.韓陳其《三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漢語學習》,1986年第1期
23-B. 韓陳其《漢語詞彙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三》,《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6年第5期
24-C.韓陳其《典型的望文生義》,《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1期
25-D. 韓陳其《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大學文科園地》,1986年第1期
26-E.韓陳其《試論介詞「於」字在〈史記〉名詞性補語中的分布規律》,《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7-F. 韓陳其《是芭蕉,還是蠟燭》,《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2期
28-G. 韓陳其《古漢語單音假設連詞之間的音韻關系》,《中國語文》1986年第5期
29-H. 韓陳其《錯誤百出的〈語言文字理論新探〉》,《徐州師院學報》1986年第3期
30-I. 韓陳其《古代漢語單音假設連詞的形式特徵》,《贛南師院學報》1985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6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987年.
31-A. 韓陳其《〈上古音與通假字〉質疑》,《中文自修》,1987年第2期
32-B. 韓陳其《論古代漢語中與「月亮」同義的語詞系列》,《新疆師范大學》,1987年第1期
33-C 韓陳其《四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87年第1期
34-D.韓陳其《語文隨筆三則》,《漢語學習》1987年第3期
35-E.韓陳其《漢語語法的羨餘現象—漢語羨餘現象的綜合研究之六》,《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36-F.韓陳其《百期紀念,讀者評刊》,北京《中學語文教學》1987年第10期
37-G.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述略》,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研究》1987年九總第九期
1988年.
38-A.韓陳其《論古代漢語同義詞的源類辨證》,《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88年第6期全文轉載
39-B.韓陳其《訓詁零札兩則》,《訓詁教學與研究》1988年第1期
40-C.韓陳其《古漢語單音程度副詞之間的音義關系》,《徐州師院學報》1988年第4期
41-D.韓陳其《試論漢語語詞的訛變現象》,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教學研究》,1988年第4期
1989年.
42-A. 韓陳其《從「所」字結構看語言發展的本質特徵和言語使用的經濟原則之關系---漢語羨餘現象綜合研究之八》,《雲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3-B. 韓陳其《試論文言名詞充當動詞性謂語時的語義結構程式和語言環境形式》,《徐州師院學報》1989年第2期
44-C. 韓陳其《漢語羨餘現象綜論》,袁曉園主編《中國語言學發展方向》,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12月
45-D. 韓陳其《話是如何被「砍」出來的》,香港《普通話》1989年第2期
1990年
46-A. 韓陳其《從香港故娘說開去——街頭語法站談之一》,香港《普通話》1990年第2期
47- B.韓陳其《論文言今譯的科學原則和基本方法及現狀》,《徐州師院學報》199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1991年第1期全文轉載
1991年
48-A. 韓陳其《我的他:他是誰?——街頭語法站談之二》,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1期
49-B. 韓陳其《佳麗的家族》,香港《普通話》1991年第2期
50-C. 韓陳其《論<說文>會意字》,《徐州師院學報》1991年第4期
51-D.韓陳其《論文言判斷句的歷時層次》,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7月號
52-E.韓陳其《以今通古掌握詞義》,《中文自學指導》1991年第11期
53-F.韓陳其《比較<劉氏語通>與申小龍「新說」》,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1年第32期
1992年
54-A.韓陳其《說「老」道「子」——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1期
55-B.韓陳其《蘋果樹、女人街及其他——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2年第2期
56-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色彩》,《語言文字應用》1992年第4期
57-D.韓陳其《論<史記>復音詞的意義特點》,《語文研究集刊》第一輯,語文出版社1992年
58-E.韓陳其《對文的比照和詞義的推求》,《中文自學指導》1992第2期
59-F.韓陳其《五論「名名」結構的內部修飾義》,《徐州師院學報》1992年第1期
1993年
60-A.韓陳其《男驢?女驢?——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1-B.韓陳其《牛奶與情話之類——語法小議》,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1期
62-C.韓陳其《數字的文化意義》,香港《普通話》1993年第2期
63-D.韓陳其《試論古代漢語同義句式繁化的規律性傾向——漢語羨余現象綜合研究之十四》,《徐州師院學報》1993年第3期
1994年
64-A.韓陳其《漢字的男女文化》,《學習》(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期
65-B.韓陳其《新婚賀語的文化隨想》,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66-C.韓陳其《論連語的演變》,《南京師大學報》1994年第1期
67-D.韓陳其《透過古音洞察文言虛詞》,《語文之友》1994年第3期
68-E.韓陳其《人名與文化——漢語專名文化要覽之一》,香港《普通話》1994年第1期
1995年
69-A.韓陳其《論「所」字結構》,《語言研究集刊》第四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70-B.韓陳其《同名互指的歷史文化義蘊》,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1期
71-C.韓陳其《街名與文化》,香港《普通話》1995年第2期,1996年第1期
合刊
1996年
72-A.韓陳其《論語片語合關系歷時變化的理據》,《南京師大學報》1996年第3期
1997年
73-A.韓陳其《街名與文化》(署名:曉丹)《語言研究集刊》第五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
1999年
74-A.韓陳其《初讀<馬氏文通>》,《鎮江師專學報》1999年第1期(第33——47頁)
75-B.韓陳其《試論漢語詞義:結構單位選擇性》,香港《語文建設通訊》1999年總第59期
76-C.韓陳其《〈經義述聞〉平議》,《語言研究集刊》第六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587——642頁)
2000年
77-A.韓陳其《論〈馬氏文通〉語法觀--〈文通〉百年,鄉人評說》,載《〈馬氏文通〉與漢語語法學》,商務印書館2000年(第54——83頁)
78-B.韓陳其《〈經義述聞〉評介》,載《中國典籍精華從書語文名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122——187頁)
79-C.韓陳其《〈馬氏文通〉與中國語言學》,載《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77頁)
2001年
80-A.韓陳其《論〈史記〉統括性范圍副詞》,載《中國語言學報》第十期,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3期(第197——206頁)
81-B.韓陳其《漢語詞彙學引論》,《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第65——76頁)
2002年
82-A.韓陳其《漢語詞綴新論》,《揚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學》2002年第10期
2003年
83-A.韓陳其《論循境求義》,《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
84-B.韓陳其《論匯比求義和文本詮釋》,《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5期
85-C.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義觀》,《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86-D.韓陳其《關於漢語史研究現狀的若干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徐州師大學報》2003年第3期
87-E.韓陳其《論〈經義述聞〉的語法觀》,《揚州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88-F.韓陳其《漢語四方方位詞的成詞理據》,《南通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
2004年
89-A.韓陳其《論漢語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原則和釋讀途徑》,《徐州師大學報》2004年第2期
90-B.韓陳其《論因聲求義》,《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91-C 韓陳其《論比喻義和借代義的釋義》,《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第3期
2005年
92-A.韓陳其《論詩歌語詞的語義關系和語義關系網路——「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新釋》,中國人民大會中文系編《語言研究的務實與創新——慶祝胡明揚教授八十華誕學術論文集》,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年3月版
93-B.韓陳其《淺談「 幾乎」類語詞的形式聯系和語義強度》,《漢語學習》2005年第5期
2006年
94-A.韓陳其《中國詩歌語言的語學釋讀欣賞系列研究蘇軾詞釋讀欣賞(之一)》,《文教資料》2006年第31期
2007年
95-A.韓陳其《韓中語言文化比較漫談——2004年11月韓國湖西大學大學院演講稿》,《慶祝廖序東教授九十華誕紀念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0月
96-B.韓陳其《論中國詩歌語言的詞彙-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以蘇詞為例》,《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97-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 語義的視聽類具象和感知—— 從語言學的視角研究蘇軾詞之一》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7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5月
98-D. 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7 年總第13期;又載韓國《漢語教學與研究》總第8期,首爾出版社2007年10月
99-E. 韓陳其《語言人視域內的關於韓中語言文化教育內省和外思的若干感性比較認識和理性認同思考綱要》,韓中建交15周年紀念, 第9次韓中文化論壇2007年8月
2008年
100-F.韓陳其 立紅《論中國古代詩歌的語學釋讀》,韓國漢陽大學主辦《第一屆中國地域文化與語言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韓國】李光哲 吳秀琴主編《中國北方文學與文化》,第131---180頁,韓國文化社2008年2月19日第一版
101-A.韓陳其《關於20世紀以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的若干反思和正思》,《新鄉學院學報》2008 年第3期;又載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9年第2期【說明:本文與韓國版同名文章, 同名異實】
102-B韓陳其.《爾雅》名義考論新說:爾雅=明義,《辭書研究》2008年6期
103-C.韓陳其《論漢語詞典編寫的理論原則和規范條例》,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5期
104-D.韓陳其《中華漢族鼠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8 年總第17期
105-E.韓陳其《同義對稱結構四字格所映射的詞化現象》,《漢語學習》2008年1期
106-F.韓陳其《視野高而邃發掘深而精<文通>真知音---序劉永華博士<馬氏文通>研究》,載劉永華《馬氏文通研究》,巴蜀書社,2008年3月
107-G.韓陳其《關於<爾雅>研究的後瞻與前瞻的若干反思與正思》,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語文論集》(第5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9月
2009年
108-A.韓陳其《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關於《華夏文明的牛文化研究》作者的啟事,刊韓國《韓中語言文化研究》2009 年總第20期】
109-B.韓陳其《古詩文言意傳輸的最新最佳的嘗試-----序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載仲濟民等《高中古詩文新課標導學》,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110-C.韓陳其《論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觸覺類、味覺類具象及其感知》,《三峽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111-D.韓陳其《蘇軾詞的詞彙—語義的聯覺具象和感知及其變化和轉移》,《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112-E.韓陳其《中國現行教育的「度」、「量」、「衡」》,《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四)九十年代以來的其它語言學成果(約120萬字)
[1]、《古代漢語常識百問百答》(約20萬字),載《古代漢語自學指導》(韓陳其主編之一),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2]、《全唐文》點校本第794卷——900卷審訂(約100餘萬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五)九十年代以來的語言學成果以外的部分散文創作
[1]、韓陳其《人:男人·女人》
[2]、韓陳其《花·人·街》
[3]、韓陳其《文身——圖騰文化的映現》
[4]、韓陳其《服色與身份》
[5]、 韓陳其《壬申雙春喜話猴》
[6]、韓陳其《漢字中的男女文化》
[7]、韓陳其《鄉音的魅力和語言的勢利》
[8]、韓陳其《花名與名花》
[9]、韓陳其《雞:人化、神化和文化》
[10]、韓陳其《雞子·孩子·君子》
[11]、韓陳其《山水詠嘆調》(託名)
[12]、韓陳其《讀書耦談》
[13]、韓陳其《父母眼中的子女》
[14]、韓陳其《我的老師》
[15]、 韓陳其《人名與民風》
[16]、韓陳其《景名與游興》
[17]、韓陳其《酒名與詩歌》
[18]、韓陳其《店名與社會》
[19]、 韓陳其《姓氏——古老文化的大廈》
[20]、韓陳其《新婚賀語隨想》
[21]、 韓陳其《三「韓」緣——游韓詠嘆調》
[22]、韓陳其《淑明「美」思——游韓詠嘆調》
[23]、 韓陳其《韓國教育觀「花」 ——游韓詠嘆調》
[24]、韓陳其《韓中女子名異同談趣——游韓詠嘆調》
[25]、韓陳其《秋色賦——游韓詠嘆調》
[26]、 韓陳其《千禧之愛——游韓詠嘆調》
[27]、 韓陳其《夢溪鄉思》
[28]、 韓陳其《狗頭狗腦----狗年的遐思和祝福》
[29]、 韓陳其《鄉人賽珍珠墓前的祭思》
[30]、 韓陳其《華盛頓的櫻花世界》
[31]、 韓陳其《三游美國費城》
[32]、 韓陳其《美國「牛友」麥樂尼》
[33]、 韓陳其《游祭美國葛底斯堡古戰場》

❹ 楊向榮的科研成果

一.專著
1.《現代性和距離:文化社會學視域中的齊美爾美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2.《詩學話語中的陌生化》,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二.參著
1.《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王傑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參著)。
2.《文學理論導引》(季水河主編),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參著)。
3.《西方文論關鍵詞》(趙一凡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參著)。
4.《文化現代性與美學問題》(周憲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參著)。
三.譯著
1.尼采:《權力意志》,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譯著)。
2.培根:《論人生》,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譯著)。 一.CSSCI論文(均為獨撰或第一作者,共34篇)
2012年
1.《從詩學的審美訴求到批判的社會規劃:馬爾庫塞對俄國形式主義的反思與批判》,《俄羅斯文藝》2012年第2期。 2.《藝術的自主性》,《外國文學》2012年第2期(湘潭大學認定二類期刊)。 3.《當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變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2011年1.《文化社會學:學科抑或理論浮現》,《思想戰線》2011年第6期。
2.《邊界游離中的知識建構:新世紀文藝學知識建構的反思與檢討》,《聊城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1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3.《時尚、眼球與名牌的追逐:後現代文化視野下男性服飾的審美轉變》,《求是學刊》2011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美學》2011年第7期全文轉載)。 4.《語言的牢籠及其突圍:詹姆遜的形式主義美學解讀》,《文學評論叢刊》2010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11年第6期全文轉載)。 2010年1.《俄國形式主義之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反思與檢討》,《江蘇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12期轉載)
2.《生態學視域下的中國新時期報告文學》,《文藝理論與批評》2010年第3期。
3.《文化悲劇與現代性貨幣》,《湖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4.《距離》,《外國文學》2010年第2期。
5.《從康德到鮑德里亞:基於「審美距離」的多維解讀》,《求是學刊》2010年第2期。
6.《文化社會學:文藝理論研究的新範式》,《湘潭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7.《政治與情感的復調變奏:毛澤東「魯迅論」的悖論》,《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10年第2期。
2009年
1.《模仿與再現新讀》,《雲南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2.《陌生化與非亞里士多德式戲劇:布萊希特對亞里士多德式戲劇的批判與超越》,《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3.《陌生化重讀:俄國形式主義的反思與檢討》,《當代外國文學》2009年第3期。
4.《現代性、游戲與審美:齊美爾的游戲理論解讀》,《東方叢刊》2009年第3期。
5.《齊美爾論現代性體驗》,《湘潭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9年第三期摘載)。
6.《齊美爾的現代性批判路徑》,《社會理論論叢》2009年,總第4輯。
2008年
1.《文化社會學視域下的齊美爾貨幣哲學思想解讀》,《雲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5期。
2.《齊美爾現代性美學批判》,《湘潭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3.《跨越邊界,填平鴻溝:後現代主義藝術的一種思考》,《文藝理論研究》2008年第3期(《中國美術館》2008年第4期摘載)。
4.《距離的生成與消隱: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當代外國文學》2008年第3期。
5.《審美幻象抑或審美救贖:阿多諾藝術自主性的悖論》,《學術月刊》2008年第2期。
6.《文化社會學視域中的齊美爾與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8第12輯(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9年第7期全文轉載)。
7.《陌生化詩學的價值維度建構》,《文學評論叢刊》2008年第11卷第1期。
8.《文化社會學視域中的和諧美》,《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8年第1期全文轉載)。
2003年-2007年
1.《距離:現代主義的一種思考》,《文藝理論研究》2005年第4期。2.《悖論中的張力美》,《俄羅斯文藝》200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摘載)。
3.《陌生化》,《外國文學》2005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全文轉載)。
4.《齊美爾距離的現代性解讀》,《河北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5.《齊美爾論現代性體驗中的冒險》,《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第10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全文轉載)。
6.《取消前在性》,《外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文藝理論》全文轉載)。
二.部分其他論文(均為獨撰或第一作者,共52篇)
2012年
1.《五四啟蒙話語的反思與批判》,《聊城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2.《循著齊美爾的思想軌跡:時尚及其審美意義建構》,《社科文庫·人文》,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官網2012年1月5日。 3.《波希米亞精神的產生及其內涵解讀》,《藝術設計研究》2012年第1期。4.《〈講話〉與20世紀中國文論》,《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2011年1.《〈迷途〉之「迷」在何方》,《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2.《從〈新華日報〉重大節慶報導看黨報影響力的創新建構》,《傳媒觀察》2011年第9期。(中文核心)
3.《〈講話〉與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文論》,《君子蓮》2011年第3期。
4.《毛澤東文藝美學研究的新開拓》,《中國文化報》2011年8月4日。
5.《文學文本與政治文本的對話:魯迅與毛澤東文藝批評思想對讀》,《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摘載)。
2010年
1.《童年的影像記憶:談談「80後」的集體懷舊情結》,《中國政協報》2010年10月25日。
2.《文藝學知識建構的反思》,《文藝報》2010年10月15日。
3.《當下文學與圖像關系的學理思考》,《文藝報》2010年8月3日。
4.《意識形態的突圍:阿爾都塞對布萊希特的批判與超越》,《馬列文化研究》第15輯,2010年9月,湘潭大學出版社。
5.《意識形態的崇高主體》,《武陵學刊》2010年第3期。
6.《主體性的缺席與在場:模仿與再現對讀》,《外國語文》2010年第2期(CSSCI擴展版)。
7.《毛澤東文藝批評思想溯源》,《聊城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8.《意識形態詩學的主體向度》,《武陵學刊》2010年第3期。
9.《政治巨人與文化巨人的情感橋梁:毛澤東的魯迅情結解讀,《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10.《政治文化視野下小說創作的批判性反思》,《理論與創作》2010年第1期(CSSCI擴展版)。
2009年
1.《傳媒時代的文化轉型與知識分子的角色轉變》,《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
2.《邊界位移中的知識建構與反思:60年文藝學的發展走向》,《理論與創作》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
3.《山寨文化解讀:兼及文藝學研究的文化社會學路徑》,《理論與創作》2009年第3期(中文核心)。
4.《陌生化與語言的牢籠:詹姆遜對俄國形式主義的批判與超越》,《探求》2009年第3期。
5.《風格與距離:齊美爾藝術思想解讀》,《聊城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2006年-2008年
1.《現代性視域下的中國當代文學認同話語建構》,《湖南工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12期。
2.《齊美爾藝術形式的現代性解讀》,《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中文核心)。
3.《齊美爾藝術距離的現代性解讀》,《藝術百家》2008年第1期。(中文核心)
4.《文化社會學視域下和諧美》,《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5期。(中文核心)
5.《陌生化與非人化》,《聊城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6.《奧爾特加與藝術的非人化》,《文景》2006年第12期。
7.《現代生活的中斷與救贖》,《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
8.《貨幣與現代生活風格》,《文景》2006年第7期。
9.《時尚的文化社會學思考》,《文景》2006年第4期。
2003年-2005年
1.《「陌生化」與「新奇」》,《文學評論叢刊》,第8卷第2期,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中文核心)
2.《現代性視域下的藝術自律》,《藝術百家》2005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
3.《弗萊神話理論的文化學解讀》,《英語研究》2005年第2期。 4.《〈挪威的森林〉中的「性」與「死亡」》,《學術前沿》2004年第4期。 5.《西方陌生化詩學縱讀》,《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6.《論藝術創作中的缺失性體驗》,《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7.《說韻》,澳洲《漢聲》2003年第9、10期。8.《詩學話語中的陌生化》,《天中學刊》2003年第3期。
9.《陌生與熟悉》,《欽洲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
10.《論「韻」的流變與內涵》,《株洲師專學報》2002年第4期。
11.《論文學性與陌生化》,《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三.教改論文(均為獨撰或第一作者,共4篇)
1.《文藝學研究範式的新變》,《質量的風(二)》,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
1.《漢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第8期。2.《〈美學〉課程改革與建設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1輯,湘潭大學出版社,2008年。
3.《〈文學理論〉課程改革與優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2輯,湘潭大學出版社,2009年。

❺ 苗菊的科研成果

1.專著
《探索翻譯過程與譯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Investiga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he Translator
《翻譯教學與翻譯能力發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Through Translation Instruction
2.論文
1. 學習的主動者 未來的開拓人,《英語學習》1999年
2. 更新教材 改革教法 創新課程,《天津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
3. 翻譯過程中影響譯者的諸多因素,《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0年
4. 英語泛讀課教學法新論,《外語與外語教學學術論叢》2000年
5. 神形兼備,意形兼得,《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
入選2004年4月出版《中國當代思想寶庫》
6. 翻譯研究學派的發展實力,《南開學報》2000年
7.The Limitations of Equivalent Effect (等效原則之局限)
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otology Volume 8:3, 2000
國際翻譯學刊:《視角:翻譯學研究》2000年
8. 翻譯准則---圖瑞翻譯理論的核心,《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11期
轉載入2002年第一期總第10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
2002年獲新時期全國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9. 有聲思維---翻譯內在過程探索,《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6期
2005年為香港現代教育研究會、世界學術期刊協會核心期刊
《教育成果研究》、《社科研究》錄用
10. 西方翻譯實證研究二十年,《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年5期
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入選優秀論文獎,入編《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科學文化卷》
11. 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的基礎,《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4期
2007年獲南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徵文評比一等獎
12. 本地化與本地化翻譯人才的培養,《中國翻譯》2008年5期
13.構建翻譯專業教學模式---術語學的借鑒意義,《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8年10期
14.Process-Orientation in Translation Instruction(翻譯教學的過程教學法),
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論文集,外文出版社2008年12月
15.認知視角下的翻譯思維與翻譯教學研究,《外語教學》2010年1期
16. 構建MTI教育特色課程---技術寫作的理念與內容,《中國翻譯》2010年2期
17.萊比錫學派的理論淵源及其貢獻,《外國語文》2010年4期
18. 翻譯實證研究---理論、方法與發展,2009 年青島翻譯學學科理論系統構建高層論壇論文,《中國外語》2010年6期, 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語言文字學》2011年1期全文轉載
19. 翻譯行業的職業趨向對翻譯碩士專業(MTI)教育的啟示,《外語與外語教學》 2010年3期
20.現代技術與應用翻譯人才培養,《商務外語研究》2010年1期
21. 實施案例教學,培養職業譯者---MTI筆譯教學模式探索,《山東外語教學》,2009年6期
22. 多語種網站建設與翻譯---語言服務行業主體業務透析,《中國翻譯》2013年1期
23.從概念整合理論視角試析翻譯准則,《中國外語》2014年1期
24. 崇尚質量,追求卓越---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CIUTI)的翻譯教育理念,《語言教育》2014年3期
3.譯著
《大求索》南開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 (英譯漢)
4.其它(合編參編編譯等)
《當代西方翻譯理論選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年3月出版

❻ 彭建武的科研成果

在CSSCI 核心期刊《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外國語》、《外語學刊》、《外語界》、《外語教學》以及各類刊物、雜志上發表論文80餘篇,有的論文被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全文轉載和教育部辦《中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摘發。出版《認知語言學研究》等專著3部,著作、教材等近20部。
三、科研項目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
主持: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
主持:國家留學基金項目
主持:山東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項目
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基礎學科課程建設項目
主持: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
主持: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
主持: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子項目
主持: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
主持:全國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資助金項目子課題
四、主要獲獎
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山東省外語專業教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與應用優秀作品獎
山東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山東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三等獎
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
泰安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泰安市「十佳社科人才」
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
青島開發區青年學術工程技術帶頭人
青島開發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❼ 你認為科技的進步靠文科生多點,還是理科生多點

我的觀點是科技的進步靠理科生多一點。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此話雖有偏頗,但是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數理化在科技層面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最大的諾貝爾獎獎項設置方面就可以看出來,自然科學方面有醫學(生物)、物理等好幾個獎項,文學獎就一個。

❽ 楊俊蕾的科研成果

專著:
《中國當代文論話語轉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新學人」文叢,2003 年10月出版
《詩學經典的在體化面向》,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
譯著:
《十八世紀法國室內藝術》,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藝術廣場」叢書,2003年12月出版《小爵爺方特羅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版
隨筆集:
《祥雲飄在五台山上》,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版
論文:
2007年
《國產大片的「文化斜視」》,《文匯報》,文藝百家版, 2007年1月7日 全文轉載:《馬克思主義文摘》2007年第2期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當代發展》,《文學評論》,2007年06期
《「英雄」什麼最讓人惦記》,《文匯報》,2007-08-04
《文化研究關鍵詞》,編纂詞條「零度寫作」「交往理性」「狂歡」,2007年1月出版《誰的痛苦與你無關》,《新民周刊》2007-5-4~17 日,第18~19期
《因為美麗而獲罪》,《新民周刊》2007.06.15第24期,總441期
2006年
《影像記憶中的歷史和個體》《杭州師范學院院報》2006年第1期
History and Indivial in the Image Memory 《愛情生活》《新民周刊》,2006年第1 期(1月6日~12日)
《海岩品牌的配方》《新民周刊》,2006年第11期(3月17日~23日
The Formula of Hai Yan Brand 《無「時」之尚:當代時尚透視》《上海文化》,2006年第2期
Perspective of Contemporary Fashion 《關鍵詞:狂歡-狂歡節化》
《國外理論動態》2006年第4期
Keyword: Carnival and Carnivalization 《paralogism由誰推斷,如何展開:談<詩學>第二十四章中的一個譯注》(9373字),《外國文學》2006年第3期
轉載: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6年第10期全文轉載
Who deced the paralogism & How to make it: about the annotation of the chapter 24 of Poetics 《王後,還是奶媽》《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8月18日
Empress or Nurse, about the annotation of the chapter 24 of Poetics
《追逐理想的生命傳奇》《文匯報》2006年8月19日 影視A專刊
The Legend of Life: to Chase after the Dream 《寫在傳奇邊上》
《新民周刊》2006年第33期 影視
At the Edge of Legend 《人類學影像的紀實與虛構》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硯之道》,《新民周刊》2006年第37期 影視
The Logos of Ink-stone 《<越人歌>的寂寞》《文匯讀書周報》書人茶話版2006年11月3日
《<夜宴>的寂寞》《珠海特區報》11月22日
《論中國當代寫作中的少年敘述》《文藝研究》2006年第11期
《十年偏鋒 一朝失陷——韓國故事片<時間>的風格化失誤》《文匯報》2006-12-10文藝百家
《「補丁」太多 難以藏拙》《新民晚報》2006年11月7日
2005年
《迎合與拒斥:後殖民寫作中的身份與身位》《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第1期
Humor or Reject: The Consciousness of Bodily Status in the Post-colonial Context
轉載: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文藝理論》2005年第4期全文轉載
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2期轉載
《當代中國文論轉型的研究方向》在《陝西教育學院報》2005年第1期
The Research Aspe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ory
《打破文藝研究僵局,探索理論轉型可能》《文學評論》2005年第3期
《打左燈,向右轉》《文匯報》,2005年4月16日
About the World Directed by Jia Zhangke 《尋找流行讀物中的文學經典原型》
《語文學習》,2005年第6期
《飄的舞蹈,飄的美學:評賈樟柯<世界>》《大眾電影》2005年第10期
Fluttering: The Dance and Aesthetics 《從十七到十九的青澀旅程》
《中國藝術報》, 2005年6月17日
《大學問,真性情,薪火相傳承》《社會科學報》,2005年7月28日
《韓劇「箱底」不值得翻》《新民晚報》2005-10-07
《韓國人眼中的大長今》《她他周刊》 2005年9月16日
《看賈樟柯的「世界」》《每日商報》2005年4月8日
《掏空林語堂的口袋》《新民周刊》2005年11月30日
《續沒續上,改沒改好》《新民晚報》2005年12月20日
2004年
《當代後殖民文本中的族群記憶和身份認同》,《嶺南大學學報》(韓國),2004年第1期
《續寫新時代的鄉土文學》,《人民日報》,2004年4月13日
The Native Novel in the New Era
《新銳寫作中的歷史意識缺失》《人民日報》,2004年9月26日
The Lack of Historic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Generation Writing
《當代意義危機和精神價值重建》《當代中國:發展·安全·價值》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The Crisis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nd Re-build the Spirit Value
《有關買<島>與偶像同游海南事件的看法》《海南日報》「讀書」版2004年12月5日
2003年
《類像時代中的寫作策略》:《山花》,2003年第4期
《傳統文論話語的知識型改寫》:《文學評論叢刊》2003年第2期
《現代敘事危機中的古文論轉化》:《東方叢刊》2003年第4期
《晴月攬星,微風行船》(遲子建小說創作談):《上海文學》2003年第10期
《當代文論轉型中的危機表現》:《上海市社會科學界03年度學術年會文集》,2003年12月
Love with Regret: Reading about the Prehistory of Maturity
《獻給梵谷》《長江文藝》2003年第8期Comments about Chi Zijian, a Great Female Writer
《後殖民文本中的東方問題:身位考察與話語權確立》《問題》,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年1月
2002年
《文化研究在當代中國》:《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轉載)
《尋找本真的卡夫卡》:《鄭州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文化全球化中的民族話語權》:《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文化研究》2002年第9期全文轉載)
《新新人類寫作的文化精神》:《求是學刊》2002年第2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文摘卡2002年第8期選登)
《關於德里達和他的論文字學》《學園》:2002年第2期
《全球化語境中的文化自救之途》:《社會科學》,2002年8期
《網路寫作的交往可能與局限》:《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3期
《從權力、性別到整體的人》:《外國文學》2002年第5期
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外國文學》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後殖民文本中的東方問題:身位考察和話語權確立》:《問題》,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12月
《風入心》:《紅岩》2002年第3 期
To Accept the Post-modernism and Understand the Modernity
《遺憾地愛著:關於成長史前史的閱讀》《文匯讀書周報》2002年8月23日
The Crisi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ory
《接受後現代與理解現代性》《社會科學報》2002年9月19日
2001年
《論作品的場式存在》:《鄭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卡片存目)
《精神絕望與價值關懷》:《馬克思美學研究》2001年第5輯
《試讀福柯:文本也癲狂?》:《中華讀書報》2001/8/1
《圖文結合的形式再造》《文藝報》2001/11/23
1999年
《追光:中西繪畫的美學精神》:《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論文翻譯
《《山石之音在藝術中的回響》:《東方叢刊》2001年第2期
藝術評論
《嘗試結緣:攝影文學中的圖文關系》:《文藝報》2001、4/27
《獻給梵谷》:《長江文藝》,2003年第4期
學術時評
《境中之鏡與像外之想》:《文藝報》2001/8/14
《問題批判與價值重建》:《二十一世紀》(香港),2002年第2期
《為學之道,魂魄精誠》:《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學術推進與范型新建》:《婦女研究論叢》2001年第2期
《整合獨創,返本開新》:《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
《《個人成長的本真敘述》:《北京大學校報》2001/2/20
《遺憾地愛著:讀池莉<水與火的纏綿> 》:《文匯讀書周刊》,2002年8月23日
《接受後現代與理解現代性》:《上海社會科學報》2002年9月19日
小說散文
《酥皮兒餅》(外一題《聲聲寂靜》):《山花》20015期
這兩篇小說被收入《2001年大學生最佳小說選》,灕江出版社,2002年版。
《春日的空中花籃》:《綠色家園》2001年第4期
文論教程與文學讀物編寫
《歌德談話錄賞析》、《審美書簡賞析》,《名著導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十章:論女權主義》、《第二十二章:論解構主義》,國家教委高等學校教材,《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主編散文集《人生至真》,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❾ 肖北庚的科研成果

論文
自1994年以來共發表論文100餘篇,現摘其要者如下:1. 《論協商民主在行政決策機制中的引入》,《新華文摘》2010年3期詳摘(8000字),《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0年第2期轉摘2.《法律保留實質是權利保留》,《現代法學》,2008年第2期。3.《論我國私有財產權行政法限制之「依據法律規定」》,《政治與法律》,2008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8年第6期復印)4.《政府采購國際規制之規律及我國因應》,《環球法律評論》,2005年第6期。5.《控權與護權的統一:現代憲政發展新趨勢》,《現代法學》,2001年第1期。6.《WTO政府采購協定之實施機制》,《現代法學》,2002年第6期。7.《憲法實施之評價》,《法學評論》,2001年第3期。8.《法治社會――中國法治進程的最終目標》,《法學》,1998年第1期。9.《法治文明是現代精神文明的最高體現》,《浙江社會科學》,1999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精神文明》2000年第2期復印。10.《公民財產權保障之行政法完善》,《法令月刊》(台灣地區),2004年10號。11.《論政府采購合同的法律性質》,《當代法學》,2005年第4期。12.《政府采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之缺失的規范與實證分析》,《行政法研究》,2005年第4期。13.《法治政府的理論解讀》,《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綜合版)》,2005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7期復印,《新華文摘》2005年第17期論點摘編。)14.《完善外商投資企業法的法理思考》,《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4期。1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法制現代化趨向》,《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法學》1995年第3期復印。16.《法學視野中的身份平等》,《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5年第1期。《新華文摘》1995年第4期論點摘編。17.《平等與效率及其關系的法律審視》,《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6年第1期。18.《國有企業經營者行為法律監控比較研究》,《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經濟法·勞動法》2000年第6期復印。19.《美國政府采購法制價值演進之路》,《中國財經報》,2006年7月19日。2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其意識供給》,《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政治經濟學》1993年第9期復印。21.《歷史偶然性及其成因》,《湖南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哲學原理》1994年第7期復印。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4年第9期。22.《締約國於《WTO政府采購協定》之義務及我國因應》,《環球法律評論》,2008年第4期。23.《深化對法治政府的認識》,《光明日報》,2005年1月27日。24.《論法治進程中的中國政府采購立法模式及變遷趨勢》,《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憲法與行政法學》2009年第9期復印。25.《我國政府采購法制之根本症結及其改造》《環球法律評論》2010年3期26.《政府采購法制之發展路徑:補正還是重構》《現代法學》2010年2期27. 《法律秩序的概念分析》,《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28.《政府采購協定成員國次級中央實體出價規律與我國對策》,《政治與法律》,2011年第1期。29.《中國協商民主 憲法依據與制度實踐》,《湘潭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術文摘2014年第2期)。30.《行政決策法治化的范圍與立法技術》,《河北法學》2013年第6期。(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術文摘2013年第5期)31.《法治社會 法治演進的邏輯必然》,《法制與社會發展》,2013年第5期。
著作
1.《憲政法律秩序論》,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2.《國際組織政府采購規則比較研究》,方正出版社2003年3月版。3.《政府采購之國際規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10月版。4.《走向法治政府》,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年12月版。5.《電子政務背景下政府治理結構研究》,海南出版社2008年12月版。6.《WTO政府采購協定與我國因應研究》,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年1月版。

❿ 董恩林的主要科研成果

1.《唐代老學:重玄思辯中的理身理國之道》,被收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編的《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2.《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
3.《隋唐韜略》,長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1.主編《中國傳統文獻學概論》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版。
2.副主編《中國歷史文選》(鄭鐵鉅主編)中央民院出版社1993年版。
3.主編《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主編《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第一輯),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6月版。
5.主編《中小學生標點符號手冊》,湖北崇文書局2005年版。 1.《張居正集校注》(張舜徽主編),荊楚書社1987年第一版。
2.《中華掌故類編》(朱祖延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三國志辭典》(張舜徽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後漢書辭典》(張舜徽主編) ,山東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資治通鑒全譯》(張舜徽主編),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爾雅詁林》(朱祖延主編)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版。
7.《二十四史全譯·魏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版。 (一) 古籍整理與歷史文獻學方面
1.論傳統文獻學內涵、范圍、體系諸問題 《史學理論研究》2008年第3期
2.窳寙辯正 中華書局《文史》2001年第1期;
3.《舊五代史》考證 中華書局《文史》2002年第1期;
4.文獻之我見——兼與單柳溪同志商榷 《文獻》1986年第4期
5.爾雅郭注版本考 《文獻》2000年第1期;
6.求真去故 心裁別識――章學誠國際學術討論會述評 《光明日報》2004年1月13日
7.歷史編纂學論綱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4期;
8.《史記·天官書》與星象學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6年增刊
9.博觀約取 推陳出新--評張舜徽先生《清儒學記》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增刊
10.一代宗師 風范永存--紀念張舜徽先生逝世五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98年第1期
11.傳統文獻學幾個理論問題再探討 《陝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12.簡論古籍整理的方式與方向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6期
13.《舊五代史》校讀札記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6期
14.論王念孫父子的治學特點與影響 《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7年第3期
15.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16.簡述汪中的經學成就 《歷史文獻研究》2007年第26輯
17.張舜徽與清代揚州學派研究 《張舜徽學術研究》第一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18.簡論王念孫《史記雜志》-兼與《史記志疑》、《史記考異》比較 載《逐鹿中原――史記論叢》第三集 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19.《爾雅》研究述評 《湖北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20.《爾雅》及其研究 《圖書館與讀者》1986年第2期
21.采眾家之長 繪一方麗色——全國民族院校專用教材《中國歷史文選》編後瑣語 《西北第二民院學報》1994年第2期
(二)道家道教經典研究方面
1.論唐代老學的理論特色 《哲學研究》2004年第1期
2.葛洪道論辨析:諸家道論比較 《哲學研究》 2006年第5期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2006年第8期
3.《道藏》四卷本《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經疏》辨誤 《宗教學研究》2005年第1期
4.論郭象與成玄英獨化思想的異同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5.試論重玄學的內涵與源流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哲學》2002年第10期;
6.成玄英的道論 《歷史文化研究論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
7.唐代《老子》詮釋文獻述論 《歷史文獻與文化研究》湖北辭書出版社2002年5月版;
8.簡論唐代《老子》詮釋文獻的文化價值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2年第4期;
9.論成玄英的庄學思想 《歷史文獻學論集》崇文書局2003年版
10.論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詮釋宗旨 《歷史文獻研究》第22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11.唐玄宗《老子註疏》特點簡析 《歷史文獻研究》2001年第20輯
(三)史學理論、古代史及其他
1.試論歷史正統觀的起源與內涵 《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
人大復印資料《歷史學》2005年第8期
2.秦始皇與隋文帝比較研究 《江漢論壇》2002年第5期;
3.周代分封制與國家統一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98-5;《新華文摘》98-12摘轉
4.五代中央財政體制考 《湖北大學學報》1986年第2期
5.五代樞密院考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二)1988年
6.五代政治體制考略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
《高校文科學報文摘》1989年第6期轉載
7.《五代史話》評介 《山東濟寧師專學報》1989年第1期
8.近代國計外侮錄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2期
9.華工出國與近代國情 《湖北社會科學》1990年第3期
10.歸有光水利思想初探 《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11.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初探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1990年第6期
《學術研究動態》1991年第1期轉載
12.檔案學概論二題 《檔案學通訊》1992年第3期
13.馬士英簡論 《貴州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簡論井岡山道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聯系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人民日報》2005年6月24日第15版「學術動態」摘轉
15.簡論以德治國的內涵與途徑 《山東煙台師院學報》2002年第3期;
16.以戰求和:唐代邊塞詩的主旋律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並收入《中國文學與地域風情》,學苑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7.黃石天主堂隨訪 《中國宗教》2006年第2期
18.制度之良與運作之失――歷代科舉制演變檢討《「科舉制與科舉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中師大出版社2006年版

閱讀全文

與文科科技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