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哪個時期的基本成果

哪個時期的基本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8 16:46:32

Ⅰ 1956年至1976年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取得的成就和探索成果

1、培育了良好社會風氣,社會進步舉世矚目。

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滌盪了舊社會遺留下的污泥濁水,培育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在懲治貪腐、反對封建迷信、掃除文盲、發揚社會主義新道德、計劃生育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

一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是反映這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社會進步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65歲。而印度1952年人均預期壽命41歲,直到2011年人均預期壽命才達到65歲,比中國晚了整整35年。

2、在外交上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區別不同國家對我國的不同態度,同世界各國建立新型外交關系,極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1964年中法建交,打破了西方國家封鎖中國的鏈條。

1971年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年促使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打開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大門。到1976年,在當時世界上獨立的130多個國家中,同我國建交的達到110個。在國際上樹立了我國獨立自主的尊嚴形象,贏得了朋友,贏得了聲譽。

3、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到1966年,建成並投產的限額以上大中型項目1198項,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興建了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我國的電子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原子能工業等,大多是在這個時期打下基礎的,填補了我國工業的許多空白。

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內地和邊疆地區都建起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和現代交通運輸業,基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工業畸形發展的局面。

4、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初見規模,效果明顯。

農業技術改造的積極開展,為農業生產持續增長打下了基礎。在糧食、棉花增長幅度較大的同時,經濟作物也獲得一定的增長。這期間依靠農村集體力量修建了840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庫,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灌溉、發電、攔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重建了新型的社會主義法律秩序。

任何一場劇烈的社會革命運動,要實現其預定目標,不僅要從根本上改變舊的政治與法律制度的本質與結構,而且要建立一種新的政治與法律制度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穩定的社會與法律秩序。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幾年裡,國家生活的重心就是要在逐步實現國家制度根本性變革的基礎上重建社會與法律秩序。

這一時期先後開展的土地改革運動、鎮壓反革命運動、貫徹婚姻法運動、「三反」「五反」運動、司法改革運動以及「一化三改」等以群眾運動方式推進的一系列重大社會變革運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展開較大規模的法律創制活動。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人重視加強人民民主法制建設,注重運用法律與政策相結合的方式治理國家與社會,藉以適應新的社會經濟政治情況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1949年到1956年間,新中國的法律創制工作大致經歷了兩個前後相繼的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以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基礎的法律創制,其特點是運用立法手段,鞏固革命勝利成果,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社會與法律秩序,保障各項社會民主改革運動的順利進行。

第二個階段則是以「五四憲法」為基礎,加快國家立法進程,推動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全面構建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基礎,促進國家的工業化進程。立法亦開始啟動。

Ⅱ 1956—1966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就

1、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到1966年,建成並投產的限額以上大中型項目1198項,初步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興建了一批新興的工業部門,我國的電子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原子能工業等,大多是在這個時期打下基礎的,填補了我國工業的許多空白。

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內地和邊疆地區都建起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和現代交通運輸業,基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工業畸形發展的局面。

2、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初見規模,效果明顯。

農業技術改造的積極開展,為農業生產持續增長打下了基礎。在糧食、棉花增長幅度較大的同時,經濟作物也獲得一定的增長。這期間依靠農村集體力量修建了840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庫,至今仍在農業生產中發揮灌溉、發電、攔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現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我國航天技術,就是從1956年起步的。

對於這個時期以「兩彈一星」為標志的科技進步,鄧小平明確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

4、培育了良好社會風氣,社會進步舉世矚目。

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滌盪了舊社會遺留下的污泥濁水,培育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在懲治貪腐、反對封建迷信、掃除文盲、發揚社會主義新道德、計劃生育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

一個國家的人均預期壽命,是反映這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社會進步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提高到65歲。而印度1952年人均預期壽命41歲,直到2011年人均預期壽命才達到65歲,比中國晚了整整35年。

5、在外交上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中國一貫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區別不同國家對我國的不同態度,同世界各國建立新型外交關系,極大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1964年中法建交,打破了西方國家封鎖中國的鏈條。

1971年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1972年促使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打開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大門。到1976年,在當時世界上獨立的130多個國家中,同我國建交的達到110個。在國際上樹立了我國獨立自主的尊嚴形象,贏得了朋友,贏得了聲譽。

(2)哪個時期的基本成果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航天成就

196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枚運載火箭。

1964年10月和1965年5月,我國先後兩次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從而打破了國際上的核壟斷。

1966年10月,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

1967年6月,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潛艇建成並試航成功。

Ⅲ 哪段時間稱之為「大革命」「大革命」時期取得的巨大成果是什麼

有很多大革命,比如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請問你問哪種??

Ⅳ 國民革命時期,即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起止時間是主要成果有失敗的標志是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成果: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宣傳共產黨的綱領,擴大黨在群眾中的影響;黨開始掌握部分革命武裝;廣大人民群眾受到一次革命洗禮,為中國革命繼續前進奠定了基礎。
失敗的標志:
1927年,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

Ⅳ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及個個時期的文明成果

送你一首中國歷代興衰四字歌:
炎黃子孫,歷史悠長。三皇五帝,傳位禪讓。

夏禹開始,建立家邦。湯滅夏桀,國號殷商。

武王伐紂。西周辟疆。幽王貪色,身死國喪。

平王遷都,東周洛陽。春秋五霸,齊桓楚庄。

秦穆晉之,還有宋襄。戰國七雄,各據一方。

秦楚齊燕,韓趙魏梁。嬴政統一,自稱始皇。

反抗暴政,陳勝吳廣。楚漢相爭,劉邦勝利。

西漢開國,長安稱帝。新莽篡位,綠林赤眉。

劉秀興兵,滅莽殺敵。再造東漢,洛陽登基。

黃巾起義,分崩離析。曹魏蜀吳,三國鼎立。

西晉代魏,司馬為帝。五胡亂華,干戈不息。

永嘉南渡,東晉是繼。南朝北朝,隔江峙立。

宋齊梁陳,南方更替。北十六國,分別割據。

續有北魏,北周北齊。楊堅創隋,南北統一。

滅隋建唐,高祖李淵。黃巢造反,天下又亂。

五代十國,分裂再現。匡胤篡周,北宋是建。

遼夏女真,窺視中原。金襲汴梁,靖康國難。

南宋高宗,遷都臨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時,滅宋建元。政治腐敗,百姓積怨。

洪武起兵,興明滅元。成祖永樂,改都順天。

明帝崇禎,自縊煤山。闖王稱帝,四十二天。

三桂請兵,清帝入關。道光以後,列強侵犯。

武昌起義,領袖中山。建立共和,宣統交權。

老袁竊國,軍閥混戰。工農革命,搗毀封建。

各族人民,同掌政權。中華文明,史稱五千。
文明成果范圍太廣 可查相關歷史書籍

祝你愉快:D

Ⅵ 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成就有:

一、文學

在義大利,文藝復興前期出現「文學三傑」。但丁一生寫下許多學術著作和詩歌,其中著名的是《新生》和《神曲》。彼特拉克是人文主義的鼻祖,被譽為「人文主義之父」。他第一個發出復興古典文化的號召,提出以「人學」反對「神學」。

二、美術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畫家主要有喬托·迪·邦多納、馬薩喬、保羅·烏切洛、多米尼哥·基蘭達奧、桑德羅·波提切利、列奧納多·達芬奇、拉斐爾·桑齊奧、提香·維切利和米開朗琪羅。

喬托·迪·邦多納(Giotto di Bondone,約1267年-1337年1月8日)是義大利畫家與建築師,被認定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其代表畫作有《猶大之吻》、《最後審判》和《哀悼基督》。

三、音樂

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音樂作品主要在西元1400年到1600年產生。這個時期的結束比開始有更為明確的定義,不像其他的藝術類別。在15世紀初的音樂表現上沒有明顯變革,因此可以說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特點是逐漸變化的。

可以確定的是,早期文藝復興音樂作品主要是對第三間隔的依靠作為和音。從12世紀開始的復調音樂在整個14世紀變得更為細致而不依靠聲音的表述。15世紀初的音樂趨向簡單,聲音致力於平滑。

到15世紀末,復調宗教音樂又開始變得復雜起來,在某種意義上和當時發展極致的繪畫有所關連;接下來到16世紀早期,音樂又開始簡單化了。

在16世紀晚期的音樂,尤其是小曲,趨向於更加復雜和半音音階的趨奉。此時在佛羅倫斯,音樂家也開始轉向古典流派,他們試圖通過輓詩的形式恢復古希臘的夢幻化的音樂形式。

四、天文學

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1543年出版了《天體運行論》,在其中提出了與托勒密的地心說體系不同的日心說體系。義大利思想家布魯諾在《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論原因、本原和統一》等書中宣稱,宇宙在空間與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太陽只是太陽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五、數學

代數學在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重要發展,三、四次方程的解法被發現。義大利人卡爾達諾在他的著作《大術》中發表了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但這一公式的發現實應歸功於另一學者塔塔利亞。

四次方程的解法由卡爾達諾的學生費拉里發現,在《大術》中也有記載。邦貝利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三次方程不可約的情形,並使用了虛數,還改進了當時流行的代數符號。

六、物理學

在物理學方面,伽利略通過多次實驗發現了自由落體、拋物體和振擺三大定律,使人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他的學生托里拆利經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壓力,發明了水銀柱氣壓計;法國科學家帕斯卡發現液體和氣體中壓力的傳播定律;英國科學家波義耳發現氣體壓力定律。

七、生理學和醫學

比利時醫生維薩留斯發表《人體結構》一書,對蓋倫的「三位一體」學說提出挑戰。西班牙醫生塞爾維特發現血液的小循環系統,證明血液從右心室流向肺部,通過曲折路線到達左心室。

八、地理學

航海技術產生了一次革命性地飛躍,葡萄牙、西班牙、義大利的探險家們開始了一系列遠程航海活動。哥倫布和麥哲倫等人在地理方面的發現,為地圓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九、建築

文藝復興建築是在公元14世紀在義大利隨著文藝復興這個文化運動而誕生的建築風格。基於對中世紀神權至上的批判和對人道主義的肯定,建築師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來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會的協調秩序。

十、心理學

文藝復興時期過後,17世紀,原本被遺忘的心理學繼續發展。19世紀(1879年),「現代心理學之父」馮特創立心理學。從此,心理學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發展起來。

(6)哪個時期的基本成果擴展閱讀:

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三傑」:

一、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生物學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

他認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對象是人體,人體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畫家應以人為繪畫對象的核心。美術只不過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並沒有占據他的全部時間和精力,但他在這一領域內卻獲得了驚人成就。

把自然科學知識引人美術,是15世紀義大利人的重大貢獻,達·芬奇繼承了這種傳統並大大完善了它。

二、米開朗琪羅

西方最偉大的雕刻家。在致力於領悟古人成就時,也致力於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量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的美術家之一。

不同於充滿深遂智慧之美的達·芬奇的藝術,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或許,他是一位最接近貝多芬境界的美術家。

三、拉斐爾

作品一直被人們視為古典美術精神最完美的體現。安格爾稱他是繪畫之神。拉斐爾是西方美術史上最擅長塑造聖母形象的大師。他那一系列聖母像,把感性美與精神美和諧無間地統一起來,從而傳達出人類的美好願望和永恆感情。

平易近人、親切自然是拉斐爾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筆下,深刻的知識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線條構成的輕松自如的藝術世界中,一切都彷彿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籟之聲。純真優美、莊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諧簡潔,這些古典美術最推重的品質,在拉斐爾身上獲得了最鮮明的體現。

拉斐爾的藝術被後世稱為 「 古典主義 」 ,不僅啟發了巴羅克風格,也對 17 世紀法國的古典學派產生深遠影響。就美術史的角度而言,拉斐爾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更為後世開啟一扇創作黃范的新窗。

三巨匠的繪畫有其共同特點,不僅重視形似,而且重視傳神,在肖像畫,壁畫,紀念畫,雕塑中取得了很高成就。

Ⅶ 請按照中國歷史的發展順序,說一說各個時期的文明成果..

朝代 公元紀年
夏以前、夏、商、西周 ——公元前771年

原始社會時,我國已有了農、牧業和原始手工業。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由於奴隸階級的辛勤勞動,農牧業和手工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商代時,在農牧業生產的推動下,開始了對天文和數學的研究,制定了較好的歷法,並已使用十進位記數法。商代青銅的冶煉和鑄造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由於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統治,嚴重地阻礙了奴隸社會後期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春秋、戰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以來,隨著冶鐵手工業的發展和鐵制工具的使用,社會生產力迅速提高。奴隸階級反對奴隸主的殘酷剝削和統治,不斷舉行起義,沉重地打擊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推動著社會的變革。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李悝(kui)、商鞅等人先後在魏、秦等諸侯國實行變法。
戰國時期,封建制生產關系在許多諸候國逐漸代替奴隸制生產關系並日益發展,我國社會面貌發生巨大的變化。農業、牧業、水利、采礦、冶鐵以及其他手工業等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出現了生氣勃勃的發展局面。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的基礎;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為我國農業生產的進一步提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冶煉、鑄造和機械製造技術的發展對生產力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以《內經》為代表的我國醫學理論體系初步形成;天文學、地學、數學、物理學等方面也有很大發展;許多思想家、科學家得出了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著名的思想家荀況提出"明於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輝思想,給了奴隸主階級的天命論以沉重的打擊

秦、漢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漢時期由於農業生產的需要,天文、歷法、數學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氾勝之書》,《周髀算經》、《九章算術》、《傷寒雜病論》等著作標志了我國農學、天文學、數學、醫學等達到了新的水平。紡織、機械、冶金、建築、造船等技術也有了較大的發展。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貢獻。

魏、晉、南北朝 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著名科學家賈思勰(xie)重視實踐,系統地總結了勞動人民的生產經驗,對我國農業科學作出了重大貢獻。祖沖之勇於創新,在天文歷法和數學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地學、醫葯學、冶煉、化學等也有重要進展。我國科學技術在斗爭中繼續前進。

隋、唐、五代 公元589年——公元960年

隋唐的建立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長期分裂的局面,社會生產力得到一定的恢復和發展。大運河的開鑿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隋末農民大起義又一次打擊了豪強地主階級,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阻力。在農民起義的推動下,唐朝的社會生產有了較大發展,經濟和文化出現了繁榮的局面,隨著海陸空交通的發達,與各國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唐朝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文明發達的、強盛的國家。隋唐的科學技術有很大發展,天文學、歷法、地理學、醫葯學等方面以及農業、紡織、陶瓷、建築、航海等技術都有了不少新的成就。火葯和印刷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重大成就,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也做出了貢獻。唯物主義思想家柳宗元、劉禹錫等人批判了有神論和天命論,發展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宋、遼、金、元 公元前960年——公元1368年
北宋中期,王安石實行變法。新法中的若干措施如農田水利法等,有助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條件。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和火葯武器的發明,是宋代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重大貢獻。進步科學家沈括在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宋代在建築、機械、礦冶、造船、紡織、制瓷技術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醫葯學的發展出現了新的局面。

明、清(鴉片戰爭以前) 公元前1368年——公元1840年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在世界上曾經長期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進入明代中葉之後卻逐漸落後了。
明清時期紡織、冶煉、制瓷、製糖、造紙、印刷、造船等手工業的規模和技術都有相當程度的發展。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著作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手工業技術以及醫葯學、生物學等方面的重要成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明代中葉以後,西方自然科學知識開始傳入我國。

Ⅷ 十二銅表法是哪個時期 的成果

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公元前五世紀時,羅馬的法律還是習慣法,它的解釋權操在貴族法官手裡。法官利用這個權利為貴族謀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經過長期的斗爭,於公元前449年逼使貴族成立十人委員會(十人團)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這個文法刻在十二塊牌子(銅表)上而得名。十二銅表法基本上仍是按舊有習慣法制定,還是維護貴族奴隸主的利益,但它對奴隸主私有制、家長制、繼承、債務和刑法、訴訟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規定,限制了貴族法官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的權力。十二銅表法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和奴隸主階級國家的形成過程。

Ⅸ 第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蒸汽機,火車,輪船。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電力,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有線電報,電話。

時間: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96年,古利埃爾莫·馬可尼發明了一台不用導線就能發射和接收信息的機器。20世紀初,是設計出「流水線」。亨利·福特因為發明了能將汽車零件運送到裝配工人所需要的地點的環形傳送帶,獲得了名聲和大量財產。

第三次工業革命成果:原子能,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計算機。

時間: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9)哪個時期的基本成果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從此,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機器生產越來越多,原有的動力如,蓄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業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工房,安置機器雇傭工人集中生產,這樣,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

工廠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機器生產的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革新,為了快捷便利地運送貨物、原料,人們想方設計地改造交通工具。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製成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Ⅹ 哪個時期的基本成果,構成現在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

初等數學時期 前6世紀——公元16世紀 也稱常量數學時期,這期間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的主要分支:算術、幾何、代數、三角 。該時期的基本成果,構成現在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

閱讀全文

與哪個時期的基本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