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林業科技成果轉化

林業科技成果轉化

發布時間:2022-01-08 11:00:28

『壹』 清流縣林業局局長羅向中被抓了嗎

應該是出問題了吧!他是最黑的小官,黑白通吃,下一步中央最集中力量處理的一類!

『貳』 廣東省林業廳的內設機構

省林業廳設11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與直屬機關黨委辦公室合署)。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等工作;協調應急、維穩、宣傳、建議提案辦理等工作;指導直屬單位的安全生產;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黨群和計劃生育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提出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綜合性政策建議;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林業行政執法監督、規范性文件審核;承擔林業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聽證及法律咨詢工作;監督林業行政許可工作;組織開展林業普法教育。
(三)計劃財務處。
擬訂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建立和實施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生態補償制度;參與編制部門預算並組織實施,提出林業財政性資金安排意見;參與編制政策性森林保險、林業專項貸款計劃;監督管理省級林業國有資產、林業基金和林業行政事業性收費工作;負責林業統計、項目績效評價和內部審計;指導森林資源資產流轉工作。
(四)營林處(省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省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和以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組織、指導和監督全省造林綠化、生態公益林建設和效益補償工作;組織、指導公益林和商品林培育工作,指導、監督林木種苗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工作;指導、監督全民義務植樹、城鄉綠化、部門綠化工作;指導城市林業的建設;承擔省綠化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五)林政處。
組織開展森林資源調查、動態監測與評估,統一發布相關信息;編制和實施森林經營方案,組織編制森林採伐限額,指導、監督林木採伐、運輸管理,承擔出省木材運輸證的核發工作;監督林地保護開發利用,承擔征佔用林地的審核工作;指導基層林業工作機構和木材檢查機構的建設與管理。
(六)林業改革發展處。
承擔推進林業改革和發展工作;擬訂集體林權制度、國有林場等重大林業改革意見並組織監督實施;負責林地林木權屬及其流轉管理工作;監督指導林區公路建設和維護管理。
(七)產業處。
擬訂林業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林木種苗、木本花卉、林產品經營加工和森林公園、森林生態旅遊的開發、建設、管理;組織協調用材林、經濟林基地建設以及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八)森林防火辦公室(省森林防火指揮部辦公室)。
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森林防撲火工作,組織開展森林防火安全檢查和宣傳教育;指導森林消防隊伍建設;制定森林防火應急預案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較大以上森林火災撲救工作,配合查處森林火災案件;承擔省森林防火指揮部的日常工作。
(九)林權爭議調處處(省人民政府山林權屬爭議調處辦公室)。
擬訂林地、林木權屬爭議調處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監督、檢查林權爭議調處工作;負責跨省、跨市以及重大林權爭議案件調查調解並提出處理意見。
(十)科技與交流合作處。
擬訂林業科技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林業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承擔林業標准化、林業技術監督、林產品質量監督、林業知識產權保護、林業科技體系建等工作;開展林業對外交流與合作。
(十一)人事處(與離退休人員服務處合署)。
負責機關和指導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教育培訓、勞動工資、社會保障、離退休人員服務等工作;擬訂林業人才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協助開展林業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工作,指導林業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工作。

『叄』 江蘇林業科技是不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請專業人士回答~謝謝

省級普通期刊。
《江蘇林業科技》(雙月刊)創刊於1974年,定名為《林業科技資料》。該刊立足於江蘇,面向全國,是體現江蘇及華東地區其他省市林業科研和生產的一個重要形象窗口,是聯系林業科研和生產的橋梁。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主要刊登林木良種選育、育苗造林、園林綠化、林副特產、森林經營、森林保護、調查設計、林業機械、野生動物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科研報告、經驗總結,以及新成果、新技術,具有較強的指導性、技術性、實用性,是林業科研、教學工作者、管理部門及廣大林業戰線職工必不少的參考資料。

『肆』 中國林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算不算國家級的獎

應該不能算吧,林科院是林業局直屬的頂多也就算個省部級吧。

『伍』 王曉江的成就

王曉江先生先後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和自治區「七五」至「十一五」科技攻關課題、成果轉化項目、科技支撐項目、「863」和「948」項目、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課題等15項。參與完成的項目曾獲國家林業科技進步三等獎、內蒙古科技進步三等獎、內蒙古林業廳科技貢獻二等獎、1998年被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授予「深入生產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科技人員二等獎」稱號、2000年被內蒙古林業廳和林學會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屆林業青年科技獎」、被自治區共青團、科技廳等六單位聯合授予「全區青年科技標兵」。
王曉江先生主持的科研項目有:國家林業局良種區域化試驗專項「優良生態灌木新品種區試」和「沙生灌木良種區域化試驗」;自治區發改委項目「內蒙古京津風沙源區生態綜合治理及資源可持續利用示範區建設」;自治區林業廳項目「鄂爾多斯飛播林地植被演替規律和主導驅動因素調查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疏林—草原模式構建技術研究」;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引導獎勵資金項目「內蒙古退化植被恢復技術與定向經濟型植物產業化種植基地建設與示範」等。出版專著一部,發表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35篇。

『陸』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是集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多學科、綜合性、公益型研究機構。成立於1978年9月14日,隸屬於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是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唯一的綜合性林業科研單位,以推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科技進步為宗旨,承擔著為林區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提供科技支撐的光榮任務。
注冊資本:674萬人民幣

『柒』 求一篇林木種苗工3000字的論文

隨著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生態建設和林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對林木種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種苗建設正處在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性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種苗工作,在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進程中,尤其是當前生態建設。「治理與破壞相持的關鍵階段」,要優先發展種苗,要賦予種苗建設以重要的基礎地位。

1 林木種苗業存在的幾個問題

1.1 種苗總量嚴重供過於求,結構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國國有苗圃已達到9000多個,從事苗木生產的個人和企業超過了30萬戶,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總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需求量。根據國家林業局場圃總站2005年雨季林木種苗供需情況通報,今年雨季種苗的剩餘比例為70%:種子方面,雨季直播造林和育苗共需林木種子486萬公斤,可供林木種子761萬公斤,剩餘種子200萬公斤左右;苗木方面,雨季植苗造林共需苗木18億株,實際可供應苗木70多億株,剩餘苗木50多億株,大部分主要造林樹種苗木均有剩餘。
同時,由於苗木結構品種與生產需求不對路,以及苗木生產區域結構的不合理,種苗供需的結構性矛盾顯得尤為突出。原因主要是服務體系不健全,信息不暢,種苗生產的盲目性依然很大,不能與市場需求很好地銜接。
1.2 生產單位經營運行機制缺乏效率,信息化建設緩慢
目前我國大部分苗圃沒有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系統,仍然沿用舊的管理模式,工作效率低,增加了苗木和管理難度,縮小了苗木利潤空間。目前,集成的苗圃管理信息系統還沒有一個苗圃能實現,即便是入庫和銷售以及相關數據處理大部分也是用手工或半手工來處理或進行帳本登記。隨著苗圃生產能力的提高,種苗品種增加和交易量增大所產生的大量數據給傳統處理方式提出了巨大挑戰。
1.3 科技研發與經濟建設脫節,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據國外資料,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60%是依靠科技進步取得的。而在我國每年取得的500多項林業科技成果中,能夠得到推廣應用的不足10%,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水平相當低。現在仍有相當數量的科技工作者脫離生產實際搞科研,使得許多科技成果僅能夠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根據去年的統計數字,我國林木種苗的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為37%和43%,今年春季全國調度數據顯示,大部分省區良種使用率偏低,個別省區僅為2%。
「科技鏈與產業鏈沒有很好的結合」,取得的科技成果一直以來主要是靠主管部門通過手段進行推廣應用,科研部門重研究輕推廣,主動與生產單位結合的少。科研工作不能面向生產和市場需求,市場觀念和商品意識淡薄,很難形成市場-科研-開發-市場的良性循環。

『捌』 林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林區總體發展方向定位

1、黨中央國務院對林業進行了科學定位。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林業發展,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賦予了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賦予了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賦予了林業以基礎地位;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賦予了林業以主要地位。這就明確了林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為新時期林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林區生態作用不可替代。大興安嶺林區是全國最大的國有林區之一,也是我國天然林主要分布區之一,有林地面積653.2萬公頃, 占黑龍江省的37.1%, 佔全國的4.1%。大興安嶺山脈及其森林抵禦著西伯利亞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風的侵襲,是東北松嫩平原和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天然屏障。大興安嶺是黑龍江、嫩江的發源地,兩大集水區內的大小河流500多條,年徑流量149億立方米,為流域內的廣大地區提供著寶貴的生產生活用水,維系著「兩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同時,大興安嶺林區又是我國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寒溫帶生物基因庫, 區內有各類植物966種,各類動物325種,其中國家一、二類保護動物54種,珍貴植物38種, 區內還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7個省部級自然保護區,保存著完整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

3、資源狀況呈明顯惡化趨勢。經過近40年的開發建設,我區活立木總蓄積由開發初期的7.3億立方米減至5.2億立方米,減少27.4%;可采蓄積由4.6億立方米減至1.3億立方米,下降68.5%。其中,商品林區內的成過熟林蓄積僅有3,334萬立方米;開發初期的南部林緣已向北退縮140公里,在東南部形成了大面積的無庇護的三角形乾旱、半乾旱地帶;寒溫帶針葉林濕地也由開發初期的80多萬公頃減至41萬公頃。洪水、沙塵、大風等災害性天氣次數呈上升趨勢。同時, 由於森林資源的減少, 區內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種類銳減,生物多樣性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特別是由於我區氣候寒冷,林地生產力低,林木生長周期長,森林資源破壞容易,恢復十分困難。

4、堅持建設生態林區的定位。重要的生態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區在維持區域生態平衡和國土生態安全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我區可采資源銳減、林木生長緩慢、森林質量下降的情況下,要順應國家對林業主導需求的轉變,及時調整和明確我區林業發展方向,把大興安嶺的未來發展定位在建設生態型林區上,這是我區現實的、必然的選擇。這一定位對於我區維護國土生態安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決定》,充分利用國家關於林業發展的政策,加快經濟發展,實現林區的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意義。

5、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按照生態林區建設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天保工程實施方案,逐步擴大公益林保護區面積,爭取把大興安嶺林區全部劃為生態公益林區,實行嚴格保護、積極培育、保育結合、休養生息,盡快扭轉森林資源逆向演替的局面。通過森林分類,調整林業資源經營方向,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積極調減木材產量,直至全面停止主伐生產,使森林資源得以休養生息乙建立以家庭管護、機動巡護和木材檢查站為主的「三道防線」, 嚴厲打擊偷拉私運、濫砍盜伐的不法行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長效治本機制,避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6、抓好植被恢復工程。對採金採煤礦體、荒山荒地、岩石裸露地、退耕地、火燒跡地、採伐跡地等無林地,按照適地適樹、見縫插針的原則,採取人工促進為主、人工更新為輔等方式,大力營造生態公益林,爭取用10年的時間完成跡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務,盡快恢復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蓋率,遏制寒溫帶明亮針葉林林緣退縮。

7、抓好森林質量優化工程。科學、合理經營天然中幼林和人工幼林,通過及時撫育等人為措施,努力優化和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和生長量,恢復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功能。對一般限伐區的森林,以培育為目的進行更新和撫育採伐,在促進森林恢復的同時,生產一定數量的木材產品。生產時要依法、依規程作業,保證伐區作業質量。

8、抓好「兩江」源頭生態建設工程。對「兩江」源頭內生態功能低下的無林地、疏林地、護岸林、國防林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切實搞好綜合治理,建設護岸生態體系,保障國土安全。對重點區位的濕地資源進行有效的保護,遏制「兩江」源頭植被的破壞,使其充分發揮調節氣候、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社會功能。

9.抓好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按照依託現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帶動省部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重點發展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思路,在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充分發揮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馴養繁殖、保護、監測站點的作用,抓緊搶救瀕危珍稀物種,修復典型生態系統,擴大森林生態保護區、濕地生態保護區、珍貴動植物保護區面積,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在提高已批復的9個國家和省(部)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嫩江源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同時增加物種引進、野生動植物物種的馴養與合理利用項目。建立以森林、濕地、河流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為主體,集保護、旅遊、科研、生態建設於一體,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具有自養能力的自然保護網路。

10、抓好城鄉綠化及綠色通道建設工程。要把城鎮鄉村綠化美化與增強生態功能結合起來,與城鎮周邊的荒山 造林結合起來,逐步提高綠化質量和檔次。要對道路建設與綠色通道建設統籌規劃,做到道路建設和改造到哪裡,就綠化到哪裡,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提高林區的生態文明程度。在城鎮綠化和綠色通道建設工程中,要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不斷豐富和完善義務植樹形—式,鼓勵軍隊、社會團體、機關、學校以及企事業單位以各種形式參與社會造林,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城鎮和鄉村、各單位和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義務植樹責任體系,使義務植樹成為林區人民的自覺行動。

『玖』 經濟林的森林轉化率是多少蘋果樹、核桃樹、棗樹分別是多少。

你好!
有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及它對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你可以依照
產能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拾』 成果庫更新規則

摘要 第一條為加強林業科技成果科學管理,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8號)和《財政部 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16〕196號),制定本辦法。

閱讀全文

與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