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已經轉讓的工程,如何行使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
由此可見,所謂「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是針對承包人對於發包人而言的,其他工程建設參與方沒有這一權利、義務。如果發包人轉讓建設工程前已經出現逾期不支付的情形,發包人將建設工程的全部債權債務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需要履行原發包人的義務,承包人可以向受讓人行使這一權利。否則,承包人只能向原發包人追償欠款。如果是承包人轉讓,轉讓前的全部債權債務由受讓人取得,原承包人已經取得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也一並轉移給受讓人。如果是承包人轉讓之後出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情形,這方面的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當然屬於受讓人。
㈡ 在轉讓工程款債券的同時,優先受償權是否一並轉讓
引言:在承包商承包工程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會無法支付全款,於是會對一些公司發行債券。比如說有一些房企就會這么干,不過這個債券拿在手上又換不來錢,所以有一些人就想把這個工程款債券轉讓,那麼在轉讓的時候優先受償權是否可以一並轉讓呢?
其實很多經濟活動都是自發出現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要理解合作方以外,也要進行適當的控制。如果發現對方有財務危機的話,就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工程款債券。
㈢ 工程款是否可以債權轉讓
根據民法通則,可以進行債權轉讓。
㈣ 原施工合同約定不得轉讓工程款債權,債權轉讓是否有效
《民法典》第545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債權的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當事人約定非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當事人約定金錢債權不得轉讓的,不得對抗第三人。」
建永律師認為,工程款債權的性質為金錢債權,不屬於根據債權性質不得轉讓的債權,這也是目前的司法判例體現出的主流觀點。因此,只要債權不存在法律規定禁止轉讓的情形(如被法院採取查封、凍結、扣押等強制執行措施),即使原施工合同約定工程款債權不得轉讓,根據《民法典》第545條之規定,債務人均不得以債權人違反禁止轉讓條款對抗第三人,且無論第三人是否為善意。因此,即使原施工合同雙方約定不得轉讓工程款債權,債權轉讓協議仍然有效。
㈤ 建設工程承包人轉讓其工程款債權,受讓人對該建設工程是否享有優先受償權
建設工程債權轉讓後,受讓人也應享有優先受償權。建設工程承包人轉讓其在施工中形成的債權,受讓人基於債權的轉讓而取得工程款債權,因而其應當享有該工程款的優先受償權。
法定優先權屬於擔保物權,具有一定的追及效力,其功能是擔保工程款優先支付,該權利依附於所擔保的工程而存在,即使被擔保的工程發生轉讓,也不影響承包人優先受償權的行使。
註:去 律師咨詢吧【http://tieba..com/f?kw=%C2%C9%CA%A6%D7%C9%D1%AF&fr=index】可以進一步的 具體 尋律師 去問下 弄清楚與確定哦。
㈥ 原施工合同約定不得轉讓工程款債權,再和別人簽訂債權轉讓協議是否無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相信很多朋友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讓自己非常困惑的問題,比如說當自己和原施工合同約定不能夠轉讓工程款債權的時候,在和別人簽訂在在權轉讓協議是不是沒有作用的?實際上,如果雙方已經提前簽訂過相關的工程款債權相關協議的話,那麼如果在簽訂就是沒有效果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如果雙方已經原先簽訂過不得轉讓工程款債權的話,哪怕後面再和別人簽約,這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畢竟先前已經有過相關的協議,而且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這將是作為自己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法律的用具。
㈦ 工程款轉讓後是否還具有優先受償
工程款作為債權進行轉讓之後,接受債權的一方依然享受原工程款享受的優先受償權。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
《合同法》
第八十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第八十一條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第二百八十六條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設工程的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
㈧ 建築工程可以債權債務轉讓嗎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債權不得轉讓。理由是:(1)建築行業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我國法律對建築施工單位的資質作了嚴格限定,未取得建築行業資質的單位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禁止工程轉包,如果允許債權轉讓,對確保工程質量是不利的。(2)此類合同關系具有特殊性。發包人對承包人的特殊信賴才將工程發包給承包人,這種信賴並不完全取決於承包人的資質,合同的轉讓無疑會破壞這種信賴關系,影響工程質量和發包人的合法利益。(3)本案工程尚未竣工,工程款尚未進行結算,債權尚未確定,不具備轉讓條件。第二種觀點認為,本案合同債權轉讓並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或者禁止性規定,涉案合同依法可以轉讓,應認定債權轉讓有效。本案一、二審判決均認為涉案合同債權可以轉讓。筆者贊同第二種觀點。理由是:
第一,轉讓涉案合同債權符合法律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轉讓效力應區別對待。
合同轉讓分為債權讓與、債務承擔和代替履行。法律對承包人的債權讓與沒有特別限制,故與一般債權讓與沒有本質區別。而債務承擔則往往涉及工程審批、承包人的資質和發包人對受讓人的信賴等限制條件,《建築法》規定工程禁止轉包,故不得隨意轉讓合同義務。代替履行是指債權債務一並轉讓,即由合同的受讓人履行全部合同義務,這也會涉及轉讓合同義務的問題,因此,債權債務一並轉讓也不允許。本案債權讓與的內容並不涉及債務承擔問題,依法應當准許。
第二,本案債權轉讓不損害發包人的利益。通常情況下,債權人既有權要求債務人直接清償債務,也有權指定債務人向第三人清償債務。對債務人而言,向第三人清償債務等於向債權人清償債務,其法律後果都是消滅債務。本案的訴訟標的主要是工程款,屬於勞務報酬的性質。承包人依約完成了工程的土建和主體結構並經驗收合格,有權取得相應的工程款。此時合法的債權已經形成,至於將工程款交給承包人還是受讓人,本質上並無區別。在雙方對工程款數額存有爭議的情況下,應以法院委託的鑒定機構確認的數額作為債權數額。合同解除後未履行部分不再履行,如果等到工程全部竣工後再付工程款,對於受讓人將是極不公平的。
第三,承包人就債權轉讓通知了發包人,合同債權轉讓符合法定條件。依照《合同法》第80條的規定,債權人轉讓合同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本案中,承包人已經履行了通知義務,債權轉讓已經生效。
㈨ 工程款未結算能單獨轉讓嗎
工程款未結算能轉讓。法律規定,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支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數個承包人。因此工程款未結算能轉讓。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一條
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支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數個承包人。
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經發包人同意,可以將自己承包的部分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第三人就其完成的工作成果與總承包人或者勘察、設計、施工承包人向發包人承擔連帶責任。承包人不得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轉包給第三人或者將其承包的全部建設工程支解以後以分包的名義分別轉包給第三人。
禁止承包人將工程分包給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單位。禁止分包單位將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的施工必須由承包人自行完成。
㈩ 工程款債權轉讓,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是否一並轉讓
最高院認為,工程款債權本質上是可流通轉讓的財產權,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具有附屬工程款債權的擔保權利。允許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隨主債權一並轉讓,有利於加速主債權人通過流轉的方式實現權利,得到清償,從根本上有利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設立的目的,保障工程款債權人的利益。
雖然學界對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的性質尚存在爭議,但對於其屬於工程款債權的從權利並無分歧。根據最高院的案例,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可隨主債權一並轉讓,即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並非承包人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