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

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7 13:24:28

㈠ 2020年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

一、輝煌成就——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二、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屬

三、符合預期——「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四、共商國是——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將審議民法典草案

五、人口發展——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六、主場外交——聯合國第二屆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首屆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大會召開

七、再鑄輝煌——迎戰東京奧運會、北京舉辦世界體育大會

八、科技強國——北斗全球導航建成、發射火星探測器

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十、氣勢恢宏——故宮建成600周年

(1)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擴展閱讀: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增長率先實現由負轉正,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進展,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這張殊為不易的中國答卷,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所具有的無比堅強的領導力,彰顯了中國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撓的意志力,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具有的顯著優勢!

㈡ 中共十九大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期

中共十九大指出,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期

㈢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說一說我國怎樣奔向全面小康社會。初三

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全面奔向小康社會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宏觀政策要強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穩定總需求。

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有什麼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經濟運行總體平穩。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6%,穩居世界第二位。2016—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6.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201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穩居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社會生產力水平進一步提高。2016—2019年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2020年預計也將超過6.5億噸,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0年居世界首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2019年,全員勞動生產率比2015年提高29.1%。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高。2016—2019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近30%,繼續擔當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顯現。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0.8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42.4%。2016—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61.9%,高於資本形成總額23.1個百分點。重點領域投資持續較快增長。2016—2019年,高技術產業投資、農業投資、社會領域投資年均分別增長16%、15.2%和15.4%。產業結構優化升級。2019年,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2.5%和14.4%,比2015年提高0.7和2.6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平台經濟蓬勃興起,第三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比2015年提高3.1個百分點。區域協調發展呈現新格局。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聯動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落實。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到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6%,比2015年提高4.5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到2019年末,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4萬公里,比2015年增長15.7%,其中高速鐵路達3.5萬公里,增長78.4%,佔世界高鐵總量60%以上。高速公路里程達15萬公里,增長21.1%。2019年,固定互聯網寬頻接入用戶44928萬戶,比2015年增長73.2%。發電裝機容量20.1億千瓦,增長31.8%。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10億畝,「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大部分已開工。
科技創新作用凸顯。研發投入持續擴大。2019年,我國研發(R&D)經費支出22144億元,比2015年增長56.3%;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2.23%,比2015年提高0.17個百分點,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在一些基礎和前沿領域取得一大批標志性成果,若干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躍升;知識產權產出居世界前列,2019年受理境內外專利申請438萬件,比2015年增長56.5%。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茁壯成長。2016—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4%。2019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85239億元,比2015年增長1.6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20.7%。2019年,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十四位,保持上升勢頭。教育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5年的10.23年提高至2019年的10.72年,基礎教育鞏固發展,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
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5—2019年,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653元增加到11567元,2016—2019年年均增長8.5%,比同期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9個百分點。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頻比例達到98%。到2019年末,已累計支持733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加快。地方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退耕還林還草建設顯著加強,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基本公共服務日益完善,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天然氣、水電、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23.4%,比2015年提高5.6個百分點;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3.2%。污染防治力度加大。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2%,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平均濃度4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3.1%,地表水達到或好於三類水體比例為74.9%,比2015年提高8.9個百分點。生態保護修復全面加強。到2019年末,全國共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2016—2019年,累計完成造林面積29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2.96%,比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9—2013年)提高1.33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若干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產權保護法治體系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深化,市場化價格機制基本建立;國資國企改革體系基本形成,民營企業等多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財稅會計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2016—2020年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7年的第七十八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三十一位。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到2020年8月底,我國已與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0份;外商投資法出台實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全面實行,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全國目錄從2017年版的100條大幅減少為2020年版的33條;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已建立21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穩步推進;我國商品關稅平均水平已降至6.5%。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733元,比2015年實際增長28.6%,2016—2019年年均增長6.5%,快於同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居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2019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8.2%,比2015年下降2.4個百分點;吃穿用有餘,家電全面普及,汽車快速進入尋常百姓家。居民消費較快增長。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9886元,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45.9%,比2015年提高4.8個百分點。旅遊消費持續升溫。2019年,國內旅遊人數達到60.1億人次,比2015年增長50.2%。健康中國建設扎實推進。到2019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0.8萬個,比2015年增長2.4%;衛生技術人員1015.4萬人,增長26.8%;居民平均預期壽命由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建成。到2019年末,參加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比2015年末增加68826萬人、10921萬人、3217萬人、4046萬人、3646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住房供給保障體系逐步健全。2019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316萬套,基本建成254萬套,全國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63.8萬戶。居民居住條件顯著改善。2019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為39.8平方米和48.9平方米,分別比2015年增加4平方米和5平方米。
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加快普及。2019年,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數量分別達3196個、5132個,分別比2015年增加57個、1280個;全國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4%,比2015年提高0.6個百分點。文化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41171億元,比2015年名義增長51.2%;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4.48%,比2015年提高0.53個百分點。體育事業持續進步。2019年有近4億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2016—2019年我國運動員共獲得459個世界冠軍。文化軟實力日益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中華文化影響力持續擴大。
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完善。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明顯提高。截至2019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達到9191.4萬名,基層黨組織數468.1萬個。社會主義民主不斷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不斷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優越性充分發揮,愛國統一戰線更加鞏固,社會治理方式不斷創新。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86.6萬個,比2015年增加20.4萬個。依法治國實踐得到深化。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快,權力清單制度、政務公開制度逐步完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法典。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大幅提升,軍隊組織形態實現重大變革。國家安全全面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㈤ 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涵和意義.

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面」首先體現在內容上,是指構成小康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而不是經濟領域的單方面發展。「全面」還指小康社會要惠及全體人民。

允許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但是這個方針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全國人民和各個地區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社會主義不僅要發展生產力,而且要實現共同富裕,沒有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是不完整的。

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中國夢大格局具有里程碑意義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中國夢大格局,具有里程碑意義。

所以,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這就明確了闡述了「十三五」時期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任務。

(5)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擴展閱讀:

「小康社會」的由來: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

㈥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到的標準是什麼。是人均收入增加到多少嗎

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恩格爾系數低於40%;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城鎮化率達到50%;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大學入學率20%;每千人醫生數2.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6)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擴展閱讀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

「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基本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㈦ 黨的19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兩步走是什麼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㈧ 為什麼2019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之年

因為,共原計劃在2000年實現小康社會,但是在2000年,社會經濟發展並不高,所以當時說我們實現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然後又做了計劃,預計到2020總體達到小康社會。所以,2019是計劃的最後一年

㈨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已基本完成了嗎

「全面小康」目標已基本實現。

改革開放以來,小康目標內涵不斷豐富,小康社會建設持續加強。經過不懈奮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已經基本實現。

經濟實力大幅躍升、結構逐步優化。經濟實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物質基礎,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276美元,穩居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與高收入國家差距進一步縮小。

(9)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擴展閱讀:

加快補短板

一是剩餘貧困人口攻堅任務艱巨。截至2020年2月底,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尚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客觀存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均位於中西部,貧困人口較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2019年末,按現行農村貧困標准測算,超過90%的農村貧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後於東部地區。

㈩ 到多少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中華民族致力於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歷史性重大成果,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建設的新高地。

是近14億人口大國創造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時代偉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2018年圓滿完成了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總量突破90萬億元,僅增量部分在全球經濟體經濟總量排名中就列第15位。

(10)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擴展閱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面臨嚴峻的挑戰。2019年和2020年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的沖刺階段,沖刺階段尤為艱難,需要提氣加油,更需要努力抵禦各種干擾。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動盪源和風險點增多,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多變。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新老矛盾交織,周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

閱讀全文

與201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