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白局研究成果

白局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7 06:56:33

㈠ 南京博物院簡介

南京博物院是我國第一座由國家興建的國立大型綜合博物館,它坐落於南京市紫金山南麓、中山門內北側。

院內草木蔥蘢,各種石刻文物點綴其間,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

南京博物院有各類藏品類之多,其中新石器時代的「玉串飾」,戰國時期的「錯金銀銅壺」、錯銀飾青銅牛燈」,東漢的「鎏金鑲嵌神獸銅硯盒」,西晉的「青瓷神獸尊」,南朝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模印磚畫,明代的「釉里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等10件藏品為國寶級文物。

(1)白局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南京博物院也是眾多學校、駐寧部隊的素質教育基地,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我們的節日」、「南博元素,我的靈感」等主題活動每年舉辦近百場;兒童趣味體驗室、國內首家殘疾人數字體驗館滿足了特殊群體的參觀需求;

定期邀請金陵剪紙、揚州雕版印刷、宜興紫砂、秦淮燈彩、南京金箔等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非遺魅力;小劇場和老茶館安排有木偶劇、雜技、南京白局、蘇州評彈等展演。

所有服務或活動均注重對博物館及藏品的宣傳以及公眾文物保護意識的提升,讓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在互動中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精髓。

㈡ 南京的地方傳統戲劇有哪些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區唯一的地方傳統戲劇。

南京白局始自明代織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調、民歌以自娛,逐步發南京白局展成為曲藝曲種。因演唱者不取報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

表演特點:白局的表演有說、唱,偶爾加上身體動作,使用的是地道南京方言,稱為「新聞腔」或「數板」。由於新移民的湧入和方言的變遷,有些詞和現在通行的南京話也不一樣。

比如說「鴨子」讀作「呦子」,「大媽」讀作「多嬤」。尾音兒化重,跟京味兒化音的區別在於連讀而且上揚,象「碟子、碗」,讀起來就是很快「的兒窩兒」……用文字來轉化語言藝術,太難了。

形成歷史:

1、起源農村。

白局是南京地區民間的方言說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種,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白局形同相聲,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說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韻味淳樸,生動詼諧,是一種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

2、搶救扶植。

解放後,政府對白局進行了搶救扶植,1960年成立了「南京白局劇團」,文革期間解散。1985年由原白局團演員徐春華又重新聯絡,將一些原白局團的演員、演奏員及社會上的白局票友老藝人,參加省、市、區的匯演活動,所到之處,深受群眾喜愛。

3、流入市區。

當百曲從鄉村流入市區時,南京擁有20萬之眾的織錦工人,他們首先接納了百曲,傳統織造雲錦為兩人一台機器,在辛勤的勞動之中,一個坐在織機上面拽花,一個在織機下面機坎里摔梭開織。

兩人一唱一和,說身邊的生活,講稀奇古怪的事物,談金陵四十八景,也唱江南江北和周邊地區的小調,傾吐心中的郁悶,抒發情感,宣洩對封建統治的不滿,用土語描摹痛苦的生活。

後來織錦工人這種每唱一次稱作「擺一局」的白局,因南京味兒特足,很快贏得了廣大市民的青睞,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有的便登上大雅之堂,有的傳入澡堂、茶館各服務行業,分出不取報酬、只享招待的「白局」,和收酬金的職業班「紅局」,百曲因其諧音,而被白局所代替。

(2)白局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南京白局的傳承意義

南京白局主要流傳於江南一帶,群眾基礎大,歷史悠久,因此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南京白局是南京方言的藝術升華,南京方言的精髓都貫穿在白局的說唱藝術之中。

某種程度上是傳承南京古方言和古漢語的文化載體,對於現代人學習古漢語的發音、語法具有獨特的作用。

南京白局在古代某種程度扮演著當代新聞媒體的作用,甚至其影響要比現代媒體還要深遠廣泛,是人民了解南京的風俗文化和歷史社會的研究的重要信息載體。

第三,白局由於在發展演變中借鑒吸取了揚州清曲和明清俗曲的風格,因此對於研究其他戲曲的文化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白局涉及金陵美景、秦淮美食、歷史傳說、節慶民俗、方言俚語等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具金陵地方特色,被譽為南京民間文化網路全書

㈢ 北京有「京劇」,那麼南京有什麼本土曲藝嗎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藝術,例如山東的快書、安徽的黃梅戲,北京的京劇,那麼,南京有什麼本土的曲藝呢?

南京的藝術形式很多,也很好,如果你逛孔夫子廟的時候,你會看到的,你喜歡南京的曲藝形式嗎?你還知道南京的哪些曲藝形式呢?

㈣ 南京白局的藝術搶救

1949年後,人民政府對南京白局進行了搶救扶植。在南京市委關懷下,1960年由市總工會主席夏冰流組織成立了南京白局劇團,意圖推陳出新,重新將南京白局搬上舞台。同時把一些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南京白局老藝人請來,一是對傳統曲目進行整理,二是請有50多年織齡的老藝人紀鑫山一字一句教徒弟,讓白局後繼有人,三是從生活出發,編寫一些現代題材的新白局曲目。當時白局劇團在原有的「金舵子」、「迥龍」、「數蓮花」、「梳妝台」、「滿江紅」等曲調基礎上進行改進豐富,在樂器上又增添撞鈴、七星鑼等,使得白局器樂更為多采,還創作了《機房苦》、《毛老頭配茶壺把兒》、《巧相逢》、《友誼頌》、《母女會》等一批觀眾喜歡的白局曲目。從1960—1966年,南京白局進入建國後的輝煌時期。香港《三笑》劇組就是在此期間採集到白局的《誇誇調》、《道情調》進行再創作的,片中的大部分曲調都出自南京白局。
1980年代初,南京市秦淮區文化館召開了一次會議,試圖搶救南京白局這一古老劇種,邀請了五位六七十歲高齡的白局藝人(嚴洪亮、左幫運、吳鴻祥、梁漢成、聶少庭),為他們錄音、記譜,隨後組織南京白局老藝人專場演出。
1985年由原南京白局劇團演員徐春華又重新聯絡,將一些原白局團的演員、演奏員及社會上的白局票友老藝人組織起來,參加省、市、區的匯演活動,所到之處,深受群眾喜愛。
2003年,政府文化部門邀請了多位南京白局的老藝人在甘家大院進行了為期15天、連續30場的演出。
2004年,南京白局成為「江蘇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2007年進入江蘇省首批非遺保護名錄,又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中屬於「口頭表述傳統和表現形式」這一類。
2010年起,徐春華和周慧琴、黃玲玲、何沛四位南京白局當代老藝人虎老雄心在,在南京老城南甘熙故居南京民俗館進行義演,同時開設南京白局傳習學校,由南京白局當代老藝人接收年輕人做徒弟,進行南京白局曲藝的傳習傳承工作。
近年來,南京市對南京白局的保護傳承做了大量工作,成立南京白局研究會、組建白局演出隊,逐步收集和整理南京白局的文史資料等。截至2014年,南京市共有白局省級傳承人4名、市級傳承人3名、區級傳承人9名,南京雲錦研究所、秦淮區文化館、北京東路小學分校紅太陽小學被確立為白局傳習基地。南京市已制定《「南京白局」四年中期(2014—2017)保護與傳承實施方案》,將啟動南京白局數字化採集保護試點和傳承基地建設、傳承人培訓等工作。

㈤ 南京的歷史

南京歷史悠久。50萬年前,今東郊湯山葫蘆洞一帶已有被後世稱為「南京人」的原始先民活動。3000多年前,沿江河一帶已相當密集地分布著被後世稱為「湖熟文化」的青銅器時代的居民聚落。公元前571年,楚國在今六合區境設棠邑,置棠邑大夫,是南京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地方建置。

1、公元前541年,吳國在今高淳區境建瀨渚夷,因城池堅固,又名「固城」。公元前495年前後,吳國在今主城朝天宮一帶開辦冶鑄銅器的手工作坊,稱「冶城」。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翌年築城於秦淮河口,後世稱「越城」,是為南京主城區建城之始。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大敗越國,占其地建金陵邑,築城於石頭山(今市內清涼山),為南京主城區政區治所建置之始,南京自此得名「金陵」。

2、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改金陵邑為秣陵縣。212年,孫權在楚國金陵邑故址石頭山築城,作為駐軍和屯糧之所,稱石頭城;改秣陵為建業,寓意「建立帝王大業」。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後於229年10月遷都建業,是為南京建都之始。1368年,朱元璋在此(時稱應天府)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實行南北兩京制,於應天府置南京,是為南京地名之始。

3、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3日,廢江寧縣、上元縣,置南京府。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定南京為首都,改江寧縣主城部分為南京市。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1952年9月,南京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並成立江蘇省,南京為省會。1990年,南京市為計劃單列市,被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3年,中央撤銷省會城市計劃單列。1994年2月,中央明確南京為副省級城市。

(5)白局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上,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代於此立都,後又經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建都,南京成為融南北風情於一體的全國性大城市,被譽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1842年,清政府在南京下關江面英國軍艦「康華麗」號上與英國政府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南京條約》)。1937年12月,侵華日軍侵佔南京,進行長達6個多星期的血腥大屠殺,被害軍民30萬人以上,牢記歷史,勿忘恥辱。

㈥ 南京的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國父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歷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禍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氣度不凡的風水佳境,過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災,但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整繁華。且在中原被異族所佔領,漢民族即將遭受滅頂之災時,通常漢民族都會選擇南京休養生息,立志北伐,恢復華夏。大明、民國二次北伐成功;東晉、蕭梁、劉宋三番北伐功敗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議以建康為都以顯匡復中原之圖,惜宋高宗無意北伐而定行在於杭州,但迫於輿論仍定金陵為行都。即使太平天國以南京為都,亦以驅除異族統治為動員基礎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視為漢族的復興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價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較了長安、洛陽、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後,言「此四都之中,文學之昌盛,人物之俊彥,山川之靈秀,氣象之宏偉,以及與民族患難相共,休戚相關之密切,尤以金陵為最。」

科教文衛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和教育基地。現有中科院、高等院校、自然科學研究和開發機構近600家,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各大門類,科研設施先進,科研開發實力雄厚。擁有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依託、代表國家一流學術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百餘個,其中國家實驗室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擁有體系完善、功能齊全的科技服務網路,其中科技推廣、科技信息、科技服務機構百餘家。各類科技協會、學會400餘個,其中省、市級學會200個。南京擁有科技人員近40萬人,在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87人。

㈦ 麻煩介紹下南京的現有環境

去工作的話,要能吃苦的,外地人找工作不容易啊! 准備自己創業要能承受壓力的 好玩的地方個人觀點:中山陵、大屠殺紀念館、博物館這些地方 南京的外地人做生意都很厲害的,大都是小本生意 個人看法,呵呵

㈧ 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一、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江蘇省南京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工序繁雜,經過「裝造掏范、障口、掏邊、找斷頭、接頭、拽花、搖緯、練梭、拋梭、挖花過管、妝花配色、織造打緯」等十多個步驟,超過百道工序,耗時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四五年最終織造出南京雲錦。

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3。2018年5月15日,該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秦淮燈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白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剪紙

㈨ 有研究南京都市民俗文化的老師嗎想請教一下研究南京夫子廟廟會,該怎樣研究從那幾點著手啊。

告訴你吧,南京夫子廟根本就沒有廟會活動。

閱讀全文

與白局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