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何毅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與時俱進推進理論創新,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活力的重要保證。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科學發展觀體現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發展新要求,具有強烈的時代性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取決於理論滿足需要的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以億萬人民群眾為主體,具有一往無前的創造性,總是在前進中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科學發展觀就是在深刻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和新的階段性特徵,深刻分析國際形勢、順應世界發展趨勢、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進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日益突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體制機制弊端日益顯現,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形勢嚴峻,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質量、低效益的粗放發展方式難以為繼。抓緊解決這些問題,走出一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之路,呼喚新的理論指導。科學發展觀以全新的視野,對當代中國發展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作出科學回答。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新活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循環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並促進這「四化」同步發展,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強調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等等。這些科學發展觀所蘊涵的新的發展理念,對於把握發展規律,破解當代中國發展難題,無疑是至關重要和十分及時的。
新世紀以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全球和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當代中國同世界各國關系發生歷史性變化,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前所未有,但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經濟形勢出現兩個明顯趨勢:一個是,全球經濟正進入深度調整和轉型期。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力圖搶占發展實體經濟的制高點。發展中國家也加大科技投入,加速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和技術,謀求實現跨越式發展。美歐日等西方發達國家試圖重塑國際貿易更高標准與投資新規則,以應對新興經濟體的挑戰。這其中既隱藏著合作機遇,又蘊含著競爭壓力。另一個是,一些國家發展模式出現這樣那樣問題,其中既有一些發達國家過度消費、過度虛擬、過度杠桿化,最終導致房地產泡沫破滅的教訓,也有一些拉美國家收入分配兩極分化、社會矛盾加劇,最終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警示。深刻認識國際形勢發展變化給我國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在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中贏得主動,在借鑒別國經驗教訓基礎上贏得優勢,需要有新的視野、新的戰略。科學發展觀以寬闊的世界眼光對這些重大問題進行科學闡述,強調必須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握好國內產業和國際產業分工,促進我國發展和各國共同發展的良性互動;強調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強調必須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轉變。凡此等等,這些重要論述,對於准確把握當今世界發展大勢,在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中實現我國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發展觀順應人民群眾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具有鮮明的人民性
科學理論的生命力不僅在於准確把握規律,而且在於運用規律去廣泛掌握群眾。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面臨的首要根本問題,而堅持以人為本則是對這個根本問題的最深刻最響亮回答,也是貫穿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先後實現溫飽和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現在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進。在這一過程中,人們物質文化需求日益豐富,利益訴求日益增多,對高質量生活方式、幸福指數的追求日益強烈。同時,不同地區和部門、不同群體和個人在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方面差距拉大,部分群眾生活還有不少困難,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利益關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新的思路、新的辦法。科學發展觀著眼於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明確提出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出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把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無窮偉力充分發掘出來,使全社會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提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提出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提出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等等。這些重要思想,無不體現科學發展觀以人為主體、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的價值追求。
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依靠什麼執政理念來贏得人民群眾最廣泛最持久的支持呢?科學發展觀強調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強調共產黨員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准,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辦群眾之所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強調決策要體現民意,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吸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強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人民監督權力,確保權力行使的過程成為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的過程,等等。這些重要思想,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
科學發展觀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新的理論回答,具有獨特的創造性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都是緊緊圍繞回答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展開和深化的,都是在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篇大文章。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這篇大文章中的精彩篇章,科學發展觀則是續寫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不懈探索基礎上,繼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必然結論。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根據新的實踐和時代發展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發展觀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面對著共同的時代課題、面臨著共同的歷史任務,在理論主題、思想基礎、政治理想、根本立場上一以貫之。同時科學發展觀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比如,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提出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這些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的系統科學理論,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取得的新成果,把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黨的十八大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其根據和道理就在這里。(作者為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5日 11 版)
㈡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於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歷史回顧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 1、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始於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時候,毛澤東提出,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找到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毛澤東的這種探索進行得斷斷續續而且艱難曲折,但卻取得了一些積極的思想成果,其中尤以《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論著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最為突出。 1957年下半年,在國際國內出現的一些復雜形勢和重大事件的沖擊,再加上對新生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缺乏充分的認識和把握,毛澤東對國內階級斗爭形勢作出了與客觀實際日益相悖的錯誤估計,在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偏離,使他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離開了正確的方向:在1958年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在1966年發動「文化大革命」。但毛澤東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艱辛探索,為中國共產黨在以後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了前提。 2、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面對十年「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危難局面,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首先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沖破「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改革開放,在領導中國黨和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賦予中國社會主義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以新的起點與動力。 鄧小平理論包含有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而首要的基本問題,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有哪些
主要有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中國夢理論!
㈣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之一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從中國夢
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是民族的夢、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內涵,中國夢有著一以貫之的群眾性和科學性。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夢與每個人都有關系,每個人的小夢想匯聚而成的大夢想,正是當今中國要為之奮斗的目標。中國夢的踐行者和締造者正是人民群眾。
中國夢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摸得著、看得見。我們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好理解,那麼中國夢的表述就更為生動、鮮活。中國夢就是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內涵,這一內涵不停留在文字之中,不停留在理論體系,而是實實在在存在於人民群眾的生活之中。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人生出彩,夢想成真,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以及由他們的夢想匯聚而成的中國夢,就是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發展變化的直接體現。
中國夢繼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的獨特理論品格。「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與各國人民美好夢想是相通的。」中國夢,開創了國家夢與人民夢的共同表述;繼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貫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實踐了理論創新和理論武裝的新方法;同時,保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時俱進的開放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緊緊圍繞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三大基本問題展開,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體現了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
中國夢是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和進展過程中所提出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正是不斷地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原則下提出創新、進行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中發展進步的。
中國夢的提出,為中國和中國人民提出了實踐過程中的指導思想和行動原則。無疑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
㈤ 如何認識中國特色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這里抄有篇文章可以參考: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309/c148980-26661686.html,重點就是四個全面。打開網址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我的回答。
㈥ 什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對這個問題的深入理解,要注意把握以下三個要點。
一、要從新時期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創新成果准確鮮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學綜合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富於理論創造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期29年來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實踐中,相繼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地綜合了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並第一次闡明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這「三個一」,就成為鮮明的、貫通的、完整的統一體。
二、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期三個方面的新的偉大覺醒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新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三、要從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心血,從一以貫之的創造性和連貫性的有機結合及其所體現的規律性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
㈦ 為什麼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對這個問題的深入理解,要注意把握以下三個要點.
一是要從新時期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創新成果准確鮮明而又富有新意的科學綜合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富於理論創造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期29年來波瀾壯闊的改革創新實踐中,相繼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報告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科學地綜合了這些重大理論創新成果,並第一次闡明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樣,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面旗幟、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這「三個一」,就成為鮮明的、貫通的、完整的統一體.
二是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時期三個方面的新的偉大覺醒的角度,來認識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在新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就表明,黨在新時期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是通過思想理論上三個方面了不起的偉大覺醒實現的.
三是要從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智慧和心血,從一以貫之的創造性和連貫性的有機結合及其所體現的規律性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問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又說:「《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近一百六十年的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只有與本國國情相結合、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這就告訴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既是從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智慧和心血的結晶這個角度來說的,又是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繼往開來、承前啟後中所體現的創造性和連貫性的有機結合及其所體現的規律性這個角度來說的,更重要的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在新的實踐中所體現的巨大威力這個角度來說的.因此,毫無疑問,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
中國特色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襲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鄧小平理論的主題: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科學發展觀的主題: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