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比於城鎮總體規劃,城鎮控制性詳細規劃增加了哪些具體的規定
增加了保護花草樹木,樹立衛生環境檢測性能,多植樹造林。
B. 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內容包括哪些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十七條規定:城市總體規劃、專鎮總體規劃的內容屬應當包括:城市、鎮的發展布局,功能分區,用地布局,綜合交通體系,禁止、限制和適宜建設的地域范圍,各類專項規劃等。 規劃范圍、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農田和綠化用地、環境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以及防災減災等內容,應當作為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C. 旅遊總體規劃的成果要求
1、規劃文本。
2、圖件,包括旅遊區區點陣圖、綜合現狀圖、旅遊市場分析圖、旅遊資源評價圖、總體規劃圖、道路交通規劃圖、功能分區圖等其他專業規劃圖、近期建設規劃圖等。
3、附件,包括規劃說明和其他基礎資料等。
4、圖紙比例,可根據功能需要與可能確定。
D. 城鎮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有哪些
《城市規劃強制性內容暫行規定》建設部建規[2002]218號文件第六條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包括:
(一)市域內必須控制開發的地域。包括:風景名勝區,濕地、水源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地下礦產資源分布地區。
(二)城市建設用地。包括:規劃期限內城市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發展方向,根據建設用地評價確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規定;城市各類園林和綠地的具體布局。
(三)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城市主幹道的走向、城市軌道交通的線路走向、大型停車場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護區范圍、給水和排水主管網的布局;電廠位置、大型變電站位置、燃氣儲氣罐站位置;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
(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包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的具體控制指標和規定;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建築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區的具體位置和界線。
(五)城市防災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標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與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設施布局;地質災害防護規定。
(六)近期建設規劃。包括: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近期建設用地的具體位置和范圍;近期內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風景資源的具體措施。
E.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公告的內容和形式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鄉(鎮)上地利用總體規劃公告專的內容包括規劃目屬標、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地塊用途、批准機關和批准日期。各地還可以結合實際,增加有關內容,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關於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違反規劃的法律責任等規定,以及土地用途分區管制規則等。國家對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公告的形式尚未作統一規定。各地的做法多樣,主要形式有:
(1)在鄉(鎮)政府或村民委員會辦公室設公告欄,張貼規劃圖及有關規定。
(2)在鄉(鎮)醒目位置(交通要道旁、村鎮公共中心等)設固定公告牌。
(3)將規劃成果印製成小冊子,按戶分發。
(4)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公告規劃主要內容。
F. 廣東省對市、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成果的要求
根據《廣東省來市、源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技術指引(試行)》要求,市、縣級規劃成果有如下要求:
(1)規劃文本及說明。在大綱文本及說明基礎上,編制規劃文本及說明,並按有關部門要求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2)規劃成果圖件。對規劃大綱成果圖件進行修改、完善,編制並提交如下圖件成果:①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調整圖;②中心城市控制范圍圖;③建設用地二次開發利用規劃圖;④其他專題分析或示意圖件,包括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分析圖,補充耕地潛力分析圖、重大建設項目分布圖、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規劃圖等。
(3)縣級規劃資料庫成果。在大綱數據要求基礎上,縣級規劃應根據《廣東省縣(市)土地利用規劃資料庫標准》建立規劃資料庫(市級、鎮級規劃參照執行)。縣級規劃資料庫存成果包括資料庫建設工作方案、技術方案、工作報告、技術報告、元數據等。
G. 村鎮規劃編制辦法的第三章 村鎮總體規劃的編制
第十二條 村鎮總體規劃是對鄉(鎮) 域范圍內村鎮體系及重要建設項目的整體部署。
第十三條 在編制村鎮總體規劃前可以先制定村鎮總體規劃綱要,作為編制村鎮總體規劃的依據。
第十四條 村鎮總體規劃綱要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⒈根據縣(市)域規劃,特別是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所提出的要求,確定鄉(鎮)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⒉根據對鄉(鎮)本身發展優勢、潛力與局限性的分析,評價其發展條件,明確長遠發展目標;
⒊根據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提出調整村莊布局的建議,原則確定村鎮體系的結構與布局;
⒋預測人口的規模與結構變化,重點是農業富餘勞動力空間轉移的速度、流向與城鎮化水平;⒌提出各項基礎設施與主要公共建築的配置建議;
⒍原則確定建設用地標准與主要用地指標,選擇建設發展用地,提出鎮區的規劃范圍和用地的大體布局。
第十五條 村鎮總體規劃綱要應當經鄉(鎮) 人民政府批准後,方可作為編制村鎮總體規劃的依據。
第十六條 村鎮總體規劃的主要任務是: 綜合評價鄉(鎮)發展條件;確定鄉(鎮)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預測鄉(鎮)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規模和結構;擬定所轄各村鎮的性質與規模;布置基礎設施和主要公共建築;指導鎮區和村莊建設規劃的編制。
第十七條 村鎮總體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⒈對現有居民點與生產基地進行布局調整,明確各自在村鎮體系中的地位;
⒉確定各個主要居民點與生產基地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明確它們在村鎮體系中的職能分工;
⒊確定鄉(鎮)域及規劃范圍內主要居民點的人口發展規模和建設用地規模;
人口發展規模的確定:用人口的自然增長加機械增長的方法計算出規劃期末鄉(鎮)域的總人口。在計算人口的機械增長時,應當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分別計算出從事一、二、三產業所需要的人口數,估算規劃期內有可能進入和遷出規劃范圍的人口數,預測人口的空間分布。
建設用地規模的確定:根據現狀用地分析,土地資源總量以及建設發展的需要,按照《村鎮規劃標准》確定人均建設用地標准。結合人口的空間分布,確定各主要居民點與生產基地的用地規模和大致范圍。
⒋安排交通、供水、排水、供電、電訊等基礎設施,確定工程管網走向和技術選型等;
⒌安排衛生院、學校、文化站、商店、農業生產服務中心等對全鄉(鎮)域有重要影響的主要公共建築;
⒍提出實施規劃的政策措施。
第十八條 村鎮總體規劃的期限一般為十年至二十年。
第十九條 村鎮總體規劃的成果應當包括圖紙與文字資料兩部分。
圖紙應當包括:
⑴鄉(鎮) 域現狀分析圖(比例尺1:10000,根據規模大小可在1:5000-1:25000之間選擇);
⑵村鎮總體規劃圖(比例尺必須與鄉(鎮)域現狀分析圖一致)
文字資料應當包括:
⑴規劃文本,主要對規劃的各項目標和內容提出規定性要求;
⑵經批準的規劃綱要;
⑶規劃說明書,主要說明規劃的指導思想、內容、重要指標選取的依據,以及在實施中要注意的事項;
⑷基礎資料匯編。
H. 城市(鎮)總體規劃修改的條件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四章 城鄉規劃的修改 第四十七條 對修改的條件有如下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組織編制機關方可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
(一)上級人民政府制定的城鄉規劃發生變更,提出修改規劃要求的;
(二)行政區劃調整確需修改規劃的;
(三)因國務院批准重大建設工程確需修改規劃的;
(四)經評估確需修改規劃的;
(五)城鄉規劃的審批機關認為應當修改規劃的其他情形。
修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前,組織編制機關應當對原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總結,並向原審批機關報告;修改涉及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強制性內容的,應當先向原審批機關提出專題報告,經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方案。
按照法律要求,只有符合以上五條的,才可以啟動總體規劃修改程序。
無論是部門還是單位提出修改規劃,都應當上報當地的規劃管理部門,規劃部門認為你的修改理由符合上面五條,就會要求你委託專業機構編制修改專題報告,也就是你要修改哪裡?為什麼要修改?修改之後對城市的公共利益,對環境、經濟等等因素有何影響等內容?然後由規劃部門上報原總體規劃審批機關。一般城市上報當地市政府,副省級城市和直轄市上報國務院,經其同意後,方可編制修改方案,修改後的方案還要按照原來審批程序報批後,才算正式修改完成。
I. 判斷旅遊規劃成果的基本標准有哪些
旅遊規劃不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開發商、投資商花大價錢要的不是一堆精美的圖紙和方案,而是實實在在的具有操作性、可落地建造的旅遊開發指南。
以落地為目標,為客戶謀求長期最大化利益的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判斷旅遊規劃成果的基本標准有4條:
1.體系完整,深度達到
旅遊規劃是指導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景區旅遊發展的指南和方針。內容應該全面,顧及到旅遊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可以抓大放小但不能顧此失彼。旅遊規劃在掌握全局體系完整的基礎上,還應重點突出,重要節點、重要方面要深度達到。
2.內容創新,科學合理
旅遊規劃是最講究創新創意的。內容創新,才能起點高有賣點;科學合理才能保證方案能夠被執行實施。海森旅遊規劃公司認為,好的旅遊規劃方案應當內容創新、布局合理、項目恰當、規模適宜。
3.市場明確,賣點突出
市場是檢驗旅遊規劃的重要標准。看一個項目能否成功,關鍵要看其市場是否明確,賣點是否突出。市場明確、賣點突出 營銷推廣有針對性,遊客會雲集而來。
4.注重環保,多方獲益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旅遊業的前提和基礎。大力發展旅遊業,的的確確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福音,促進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較大程度上改善了他們的生活。但發展旅遊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對老百姓而言,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好的旅遊規劃,要兼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要保障投資方、經營方、政府、當地百姓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