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輝的學術成果
主要從事災害監測監控和預測預警,及把防災減災的工程技術與應急管理方法結合。結合災變機理、快速模擬與感測探測理論和技術,實現了災變過程的快速預測預警,研究成果已被集成到國務院應急平台中,並獲得實際的應用和檢驗。
發表論文250多篇,其中SCI收錄100多篇,Ei收錄180多篇,SCI引用近1000次。
研究多相態多組分非平衡相變動力學原理、跨尺度復雜熱物理問題數值模擬方法、及基於動力學分析、實驗與模擬的復雜熱物理過程式控制制與優化方法。所提出的過程和系統控制的理論方法,被公認為國際首創性的一流研究成果,並被採納進入教科書,受邀在國際重要學術會議上做特邀和大會報告。
在美期間,張輝共獲得美國科學基金會、美國國防部、美國能源部等32項國家級重要項目資助。一直從事工程熱物理、晶體生長、熱噴塗及公共安全領域相關的研究,曾是美國空軍部晶體生長多大學研究中心、美國海軍部氮化物光電材料制備多大學研究中心,以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熱噴塗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之一。
重點關注四類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廣泛應用背景的熱物理問題:晶體生長、太陽能硅材料定向凝固、熱噴塗過程、及火爆毒災害。致力於研究上述問題中存在的非線性演化、過程穩定性、及非平衡相變等復雜耦合原理及系統控制方法。
近年來專注於公共安全科技研究,作為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學術帶頭人,在大尺度復雜災害的模擬模擬與綜合分析、跨學科的災害監測監控與預測預警等方面開展了出色的研究工作,將災害動力學機理和數值模擬方法的研究與信息領域的感測器網路與數據融合方法等相結合,開展學科交叉型的災害模擬基礎理論與方法研究。建立了實時監測與模擬預測相結合的動態反饋修正式災害模擬方法和監測預警原型系統。
⑵ 柯映林的成果介紹
「飛機數字化裝配若干關鍵技術和裝備」項目 ,獲201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完成人員:柯映林 李江雄 蔣君俠 方強 董輝躍 劉剛),該項目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1)原創性解決了飛機裝配柔性定位、裝配變形控制、大尺度空間測量場優化等一系列復雜數學、力學和工藝問題,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飛機數字化裝配理論和方法。(2)提出了數控定位器適度剛度設計理論,系統掌握了數控定位器的系列化、模塊化設計方法,成功開發了一系列數控定位器產品,為獨立自主發展我國飛機數字化裝配技術提供了重要的裝備保障。(3)建立了一整套飛機數字化裝配核心技術體系和規范,開發了開放式、網路化、組件化飛機數字化裝配大系統集成框架,為我國飛機數字化裝配系統的創新設計提供了先進、可靠的軟體平台。
該項目獲國家發明專利35項,發表SCI、EI論文120多篇。成功研製了多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飛機數字化裝配系統,大幅度提高了飛機裝配質量和裝配效率,為我國重點型號機型研製做出了貢獻,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壟斷,創導了我國飛機裝配技術的嶄新發展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⑶ 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這么大尺度都能過審,是不是中央借這部電視劇放釋放出什麼信號
展示反腐倡廉的成果和長抓不懈的決心
⑷ 我國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專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屬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4)大尺度成果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⑸ 李召良的科研成果
研究領域和方向:定量熱紅外遙感的基礎理論和應用;區域地表蒸散發的遙感反演方法;大尺度下地表過程遙感模型參數化方法;尺度轉換。 學術成就:共發表科技論文80餘篇。率先在國際上開展熱紅外領域尺度效應的研究,為定量反演地表溫度、探索多尺度轉換規律奠定了理論基礎。系統地從理論上證明了用分裂窗技術反演陸地表面溫度的可行性,提出了局部分裂窗技術的新概念,發展了以遙感信息為主體准確提取地表溫度的反演理論。提出的獨立於溫度的熱紅外波譜指數(TISI)分解原理,成功地解決了利用熱紅外多光譜數據進行波譜分析所必須消除地表溫度影響的難題,在定量熱紅外反演理論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榮獲歐洲遙感協會1990年度最佳論文獎。提出了一種地表溫度和地表比輻射率兩要素同步反演機理,和美國萬正明研究員一起建立了利用白天和晚上兩套MODIS數據來同步提取地表比輻射率和地表溫度的演算法,這一成果被美國宇航局MODIS數據組採納,與局部分裂窗技術一起作為從MODIS數據中提取陸面溫度和比輻射率的唯一切實可行的運行處理方法
⑹ 為什麼成果早期會有個別所謂「大尺度」寫真
不是大尺度,只不過是一些寫真,現在都21世紀了,不要太封建。現在的女孩穿著小裙子,小吊帶都很正常的,這在過去只能自己的老公看的。
她很容易因為粉絲或者路人一些難聽的話心情不好,睡眠不好,食慾不好。慶幸的是,最後她總會自己調節好,過程多艱難只有她自己知道,旁人永遠無法感同身受。所以如果有人不理解她,不了解她,也就不必對她指指點點,更不要抓住別人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在那裡說別人不好。
而且成果拍的也只是漏了一下肩膀,就被極小部分網友抓住不放,說是大尺度。就算是現在女孩穿比基尼拍照也很正常了,每年旅遊季節全世界的沙灘上有多少女孩穿著比基尼,如果漏肩膀是大尺度,那穿比基尼去海灘是不是犯罪呀。
再加上很多明星出名了也會拍寫真的,成果一個女孩子不管出道前還是出道後,過節了想拍幾套寫真,漏漏大腿和肩膀,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如果哪天有人爆出來成果談過戀愛,還會有極小部分人說成果不好好學習,只顧著談戀愛。
這部分人就喜歡挑毛病,沒有毛病就會硬找,所謂雞蛋里挑骨頭,說的就是這部分網友了。
⑺ CMB的COBE的成果
根據1989年11月升空的微波背景探測衛星(COBE,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測量到的結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譜非常精確地符合溫度為 2.726±0.010K 的黑體輻射譜,證實了銀河系相對於背景輻射有一個相對的運動速度,並且還驗證,扣除掉這個速度對測量結果帶來的影響,以及銀河系內物質輻射的干擾,宇宙背景輻射具有高度各向同性,溫度漲落的幅度只有大約百萬分之五。公認的理論認為,溫度漲落起源於宇宙在暴漲期間的量子漲落,後者隨著宇宙的暴漲而放大到宇宙學的尺度上,造成了宇宙最早期輻射(我們今天所測量到的CMB的溫度)的不均勻和物質(包括普通重子物質和暗物質)分布的不均勻性。而物質的不均勻最終得以形成恆星,星系,乃至星系團等大尺度結構。
⑻ 孟佳新專輯封面半裸涉嫌抄襲,這么大尺度的封面被吐槽,你們能接受嗎
是我老了嗎,仍是這種其實也是美的一面,針對新歌封面抄襲國外著作一事工作室抱歉,稱會不遺餘力溝通到創造原著作的相關人員,親自向對方致歉並參議賠償計劃。被抄襲圖片中的模特發文,稱盡管她的郵箱是揭露的,但孟佳團隊並沒有聯系她和攝影師。兩個小時後,她再發文稱已收到郵件。
我信任對於大部分音樂人來說,音樂著作就像他們的孩子,誰會主動通過「抄襲」來博取重視?不是說負面營銷不存在,但不代表人人都沒底線。其實僅有需要留意的便是,互聯網年代,國際是平的,抄襲很難逃過觀眾的法眼,尊重知識產權也是尊重。
⑼ 黃菲的學術成就
近幾年主要從事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的基礎理論研究,在如下幾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一:
就中緯度阻塞過程及其與中-低緯度大氣環流相互作用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首次給出了氣候平均意義下北太平洋冬季阻塞的環流結構和演變特徵,發現了與阻塞環流異常所對應的北太平洋中-低緯度大氣緯向、經向環流異常的基本特徵及其間的關系;研究了北太平洋冬季阻塞活動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規律,並揭示了其在年際尺度上與熱帶海-氣系統年際變化的最強信號——ENSO所存在的密切關系,探討了其可能的正、負反饋機制;揭示了阻塞異常與風暴路徑、大氣遙相關的關系;首次統計了阻塞發展的先期條件等觀測事實,並與包絡ROSSBY孤立子理論及數值求解相結合,揭示了阻塞的生命周期演變特徵;研究了大氣阻塞的變化特徵與中國降水的關系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有四篇文章被SCI收錄。這些研究,對於認識大氣環流變異以及短期氣候預測都有重要意義。
二:
在南海區域性海-氣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中,提出了南海存在一季風型的區域性海-氣耦合系統,並研究了該耦合系統的時空分布特徵;在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研究方面,主要關注亞澳季風區越赤道行星季風對兩半球熱量質量交換的影響,以及相關連的東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和連接這世界上唯一的貫穿熱帶兩大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貫穿流的變異等相關問題,首次從50年的長時間序列資料重構了印度尼西亞貫穿流的質量和熱量通量序列,發現了印尼貫穿流的年際變異特徵滯後熱帶太平洋ENSO信號約8-9個月的滯後相關關系,反映了兩大洋的熱量動量交換對ENSO在年際尺度上的響應,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上氣象專業影響因子最高的SCI核心期刊Journal of Climate上,這對於理解年際變化尺度上熱帶大洋間的質量和熱量交換對熱帶太平洋海-氣相互作用的響應及其氣候效應有重要意義。
三:
在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的研究領域,非線性動力學問題是當前國際的前沿問題,黃菲在該領域積極探索,不懈求證,首次推導出了准地轉正壓渦度方程的廣義ROSSBY波解和環狀及破裂孤波解等解析解形式,這對於海洋大氣非線性過程和機理的認識是重要的,該方面已有兩篇論文被SCI收錄。
四:
對海洋上事件的發現與觀測,遙感技術是不可缺少的;黃菲還從事於海洋遙感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主持一項國家科技部青年863基金「海上能見度的遙感反演技術研究」,針對NOAA/AVHRR和TERRA/MODIS衛星遙感資料不同通道的光譜特性,成功地定量反演了台灣海峽及其毗鄰海域的海上能見度分布,該項成果已申請一項國家發明專利並已通過初步審查。該成果對於沿海航海、航空及軍事上都有重要應用價值。
⑽ 舉出我國近年來取得重大科技成就。
1、嫦娥三號登陸月球、神舟十號飛船和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嫦娥三號」攜帶的「玉兔」月球車在月球開始工作,標志著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成功。這也是人類時隔37年再次在月球表面展開探測工作。
作為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探月任務成為中國科技工業綜合實力的一次完美展現。准時發射,精確入軌,穩定落月,創新探索,嫦娥三號的每一步都代表著中國航天新的進步。探月工程副總指揮許達哲說:「美國和前蘇聯達到這樣一個目標,都經過了20次以上的任務,我們是用三次就實現這樣一個目標。」
2013年夏天,執行我國第五次載人航天任務的「神舟十號」飛船實現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應用性飛行,實施了我國首次航天器繞飛交會試驗,這標志著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對接技術已經成熟,我國將就此進入空間站建設階段。
2、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2013年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稱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現既是理論物理領域的突破,又具有極高的商用價值。量子霍爾效應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我們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計算機發熱、能量損耗、速度變慢等問題。這是因為常態下晶元中的電子運動沒有特定的軌道、相互碰撞從而發生能量損耗。而量子霍爾效應則可以對電子的運動制定一個規則,讓它們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無前
3、使用小分子化學物質誘導多能幹細胞,逆轉生命時鍾
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領導的團隊2013年成功使用4種小分子化學物質,將小鼠的皮膚細胞誘導成全能幹細胞並克隆出後代。與克隆羊「多莉」的技術相比,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是更簡便和徹底的克隆方式。
傳統觀點認為,哺乳動物細胞只有在胚胎的早期發育階段具有分化為各種類型組織和器官的「多潛能性」,而隨著生長發育分化成為成體細胞之後會逐漸喪失這一特性。人類一直在尋找方法讓已分化的成體細胞逆轉(脫分化),使之重新獲得類似胚胎發育早期的「多潛能性」,並將其重新定向分化成為有功能的細胞或器官,應用於治療多種重大疾病。通過藉助卵母細胞進行細胞核移植(傳統克隆)或者使用特定物質誘導(iPS)的方法,體細胞被證明可以被進行「重編程」獲得「多潛能性」。日本人山中伸彌曾以病毒誘導法獲得iPS細胞,獲得2012年諾獎。而鄧宏魁團隊使用小分子化學物質替代病毒,大大提高了技術安全性,具有革命性意義。
4、艾滋病感染粘膜疫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清華大學張林琦、香港大學陳志偉和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陳凌的研究團隊三方合作,於2013年完成了艾滋病感染黏膜疫苗在恆河猴體內的臨床前試驗研究,看清了預防艾滋病的「攀登珠峰之路」。
該團隊發現這種黏膜疫苗可以大大提高針對艾滋病病毒的T和B淋巴細胞的免疫能力,從而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體內的復制與傳播。
艾滋病被發現的30多年以來,已導致2500萬人死亡,至今全球仍有3300萬感染者人體內的各類粘膜是艾滋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該疫苗如能最終進入臨床試驗並證實有效,將對阻斷和減緩艾滋病毒通過
粘膜途徑感染(性接觸)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
5、中科大測出量子糾纏速度下限(光速的10000倍)
相距遙遠的兩個量子會呈現關聯性,影響其中一個粒子時,另一個也會發生反應,這就是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超距作用」的量子糾纏。我們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光速是物質傳播的最大速度,而中科大70後青年物理學家潘建偉院士的團隊測出,量子糾纏的速度下限比光速高四個數量級(可理解為30億公里每秒)。
這一成果標志著我國在自由空間量子物理實驗領域繼續保持著國際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為未來基於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進行大尺度量子理論基礎檢驗、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論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奠定了必要的技術基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是國際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他12年前回國組建實驗室,為中國在該領域迅速走到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貢獻,並培養了一批科技英才。潘建偉院士與他所在的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導專項協同創新團隊,2013年還實現了單個量子高維度存儲、星地量子通信地面驗證等,繼續向著建立實用的全球性量子通信網路穩步邁進,幫助中國在「絕對保密」的量子通信這個未來戰略性領域繼續領跑全球。
量子糾纏現象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般超距作用」,是量子通信的理論基礎。
6、成功研發世界第一個半浮柵晶體管(SFGT)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張衛教授團隊研發出世界第一個半浮柵晶體管(SFGT),這是我國微電子器件領域首次領跑世界。半浮柵晶體管(SFGT)作為一種新型的微電子基礎器件,它的成功研製將有助於我國掌握集成電路的核心技術,從而在晶元設計與製造上逐漸獲得更多話語權。2013年8月9日出版的《科學》雜志(Science)刊發了張衛團隊關於半浮柵晶體管(SFGT,Semi-Floating-Gate Transistor)的科研論文。
新型晶體管可在三大領域應用 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作為一種新型的基礎器件半浮柵晶體管(SFGT)可應用於不同的集成電路、還可以應用於DRAM領域以及主動式圖像感測器芯(APS)。
7、世界首個存儲單光子量子存儲器,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前進了一大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的史保森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攜帶軌道角動量、具有空間結構的單光子脈沖在冷原子系綜中的存儲與釋放,證明了建立高維量子存儲單元的可行性,邁出了基於高維量子中繼器實現遠距離大信息量量子信息傳輸的關鍵一步。
這是量子計算機的基礎。量子計算機的研發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8、天河2號世界超級計算機頭名
2013年6月,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中國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的浮點運算速度,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並且比第二名快了近一倍。繼2010年「天河一號」首次奪冠之後,我國「天河」系列計算機再次登上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首。在11月份的排名中,天河2號再次蟬聯冠軍!
天河二號服務陣列採用了國產的新一代「飛騰-1500」CPU,這是當前國內主頻最高的自主高性能通用CPU
9、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能把中國空間測控能力由地球同步軌道延伸至太陽系外緣,將深空通訊數據下行速率提高100倍。
脈沖星到達時間測量精度由120納秒提高至30納秒,成為國際上最精確的脈沖星計時陣,為自主導航這一前瞻性研究製作脈沖星鍾。
進行高解析度微波巡視,以1HZ的分辯率診斷識別微弱的空間訊號,作為被動戰略雷達為國家安全服務。
基於FAST的強大功能,如果銀河系(直徑約為15萬光年)內存在外星人,他們的信息就很可能被發現。國際科研項目「搜尋外星人計劃」(SETI)的首席科學家丹·沃西默最近向中方提出,希望在FAST加裝設備,可合作搜索外星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