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中國取得的豐碩成果

中國取得的豐碩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6 17:17:15

① 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道路初步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得益於哪些方面

社會主義道路初步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得益於科學理論和中國實際的相結合,得益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得益於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

② 中國對外關系的豐碩成果

1.先後同日本,美國等大國建交,現在同我國建交的國家已有190多個.
2.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
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4.中國承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5.中國舉辦中非合作論壇.

③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新成就是什麼

1、堅定不復移貫徹新發展制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2、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

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

4、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

5、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

6、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

7、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

8、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

9、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

④ 中國近年來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首登月球暗面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此次任務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首次月背與地球的中繼通信,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

2、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開通運營。

3、人造瀑布

人造瀑布是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烈變廣場的一個城市景觀,樓高121米,瀑布設計高度達到108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人造瀑布。

4、渤海之眼

「渤海之眼」摩天輪,位於山東濰坊,是當今世界上最高的無軸摩天輪。有別於傳統的有軸摩天輪,渤海之眼摩天輪中間沒有任何支撐,運行時輪盤不轉動,轎廂自帶行走機構,通過軌道沿輪盤轉動。

5、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是世界首個建造在廢石坑內的自然生態酒店。被美國國家地理譽為「世界建築奇跡」。

⑤ 2011-2012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

2012年 倫敦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 金牌榜 (最新)
NO 1 共35枚金牌

1 女子10米氣步槍 易思玲
2 男子400米自由泳 孫楊
3 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 葉詩文
4 女子舉重48kg 王明娟
5 女子10米氣手槍 郭文珺
6 女子雙人3米跳板 何姿/吳敏霞
7 男子雙人10米跳台 曹緣/張雁全
8 女子舉重58kg 李雪英
9 男子體操團體 陳一冰/馮喆/郭偉陽/張成龍/鄒凱
10 女子雙人10米跳台 陳若琳/汪皓
11 男子舉重69kg 林清峰
12 女子200米個人混合泳 葉詩文
13 男子花劍個人 雷聲
14 男子雙人3米跳板 羅玉通/秦凱
15 女子乒乓球單打 李曉霞
16 男子舉重77kg 呂小軍
17 女子200米蝶泳 焦劉洋
18 男子乒乓球單打 張繼科
19 男子蹦床 董棟
20 羽毛球混合雙打 張楠/趙芸蕾
21 羽毛球女子單打 李雪芮
22 羽毛球女子雙打 田卿/趙芸蕾
23 男子20公里競走 陳定
24 男子1500米自由泳 孫楊
25 女子重劍團體 李娜/駱曉娟/孫玉潔/許安琪
26 羽毛球男子單打 林丹
27 男子自由體操 鄒凱
28 羽毛球男子雙打 蔡贇/傅海峰
29 女子舉重75kg以上級 周璐璐
30 女子單人3米跳板 吳敏霞
31 女子帆船帆板激光鐳迪爾級 徐莉佳
32 男子雙杠 馮喆
33 女子平衡木 鄧琳琳
34 女子乒乓球團體 丁寧/郭躍/李曉霞
35 男子乒乓球團體 張繼科/王浩/馬龍
36 女子跆拳道49kg 吳靜鈺

2012年 倫敦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 銀牌榜 (最新)
共22枚金牌

1 女子飛碟雙向 魏寧
2 女子100米蝶泳 陸瀅
3 男子舉重56kg 吳景彪
4 女子射箭團體 程明 方玉婷 徐晶
5 男子200米自由泳 孫楊
6 女子舉重63kg 徐麗麗
7 女子乒乓球單打 丁寧
8 女子25米手槍 陳穎
9 男子舉重77kg 陸浩傑
10 男子乒乓球單打 王皓
11 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爭先賽 宮金傑 郭爽
12 羽毛球混合雙打 徐晨 馬晉
13 場地自行車女子凱林賽 郭爽
14 女子羽毛球單打 王儀涵
15 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 徐東香 黃文儀
16 女子蹦床 黃珊汕
17 女子單人3米跳板 何姿
18 男子體操吊環 陳一冰
19 女子體操高低杠 何可欣
20 女子平衡木 眭祿
21 男子單人3米跳板 秦凱
22 女子自由式摔跤63kg 景瑞雪

2012年 倫敦奧運會 中國代表團 銅牌榜 (最新)
共19枚金牌

1 女子10米氣步槍 喻丹
2 女子400米個人混合泳 李玄旭
3 女子重劍個人 孫玉潔
4 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 郝運 李昀琦 蔣海琦 孫楊 呂志武 戴駿
5 女子100米自由泳 唐奕
6 男子25米手槍速射 丁峰
7 女子+78kg柔道 佟文
8 男子蹦床 陸春龍
9 男子射箭個人 戴小祥
10 女子蹦床 何雯娜
11 男子20公里競走 王鎮
12 女子鐵餅 李艷鳳
13 男子50米手槍 王智偉
14 羽毛球男子單打 諶龍
15 男子單杠 鄒凱
16 女子花樣游泳雙人 黃雪辰/劉鷗
17 女子爭先賽 郭爽
18 男子單人3米跳板 何沖
19 女子拳擊中量級(75kg) 李金子

⑥ 20世紀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實現國家富強進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結合所學知識及下列圖式

(1)A: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分)E: 澳門回歸(2分)
(2)作用: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
國;頒布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8分)
(3)原因:全民族抗戰或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2分)
影響: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民族自
尊心和自信心;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8分)
(4)成果:建立了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分)
(5)關系:民族獨立是國家富強的前提;國家富強是民族獨立的有力保障。(4分)

⑦ 建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
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
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制
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
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
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
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
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
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
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
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
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
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
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
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
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
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
很大成績。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
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
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
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
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
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
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
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
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五、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
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
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
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
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
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
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
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
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
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
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六、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
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
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
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
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
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
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
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
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
,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
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
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
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
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
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
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
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六
、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
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
,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
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5)
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
、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 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
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
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6)
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
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
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
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
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9)
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
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 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
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
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
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
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⑧ 十八大以來中國有哪些成就

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的成就斐然: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城鎮化率年均提高一點二個百分點,八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成效顯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

與中國取得的豐碩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 Arrange www.jhzxd.com 2006-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