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王小波作品詳細資料
1 《唐人秘傳故事》:包括《立新街甲一號與昆侖奴》《紅線盜盒》《紅拂夜奔》《夜行記》和《舅舅情人》5篇故事。
2 《王二風流史》:這是短篇小說,無小標題
3 《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我為什麼要寫作——《時代三部曲》總序
黃金時代
三十而立
似水流年
革命時期的愛情
我的陰陽兩界
後記
附錄
《白銀時代》:白銀時代
未來世界
二0一五
《青銅時代》:序:我的師承
萬壽寺
紅拂夜奔
尋找無雙
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家
4 《我的精神家園》:我為什麼要寫作
我的師承
用一生來學習藝術
我的精神家園
小說的藝術
從《黃金時代》談小說藝術
卡爾維諾與未來的一千年
蓋茨的緊身衣
關於文體
關於格調
關於幽閉型小說
文明與反諷
關於「媚雅」
長蟲·草帽·細高挑
卡拉OK和驢鳴鎮
從Internet說起
奸近殺
外國電影里的幽默
電影·韭菜·舊報紙
商業片與藝術片
我對國產片的看法
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幻片
電腦特技與異化
舊片重漫
為什麼要老片新拍
欣賞經典
好人電影
都市言情劇里的愛情
有關愛情片
《祝你平安》與音樂電視
承認的勇氣
明星與癲狂
另一種文化
藝術與關懷弱勢群體
電視與電腦病毒
在美國左派家做客
門前空地
賣唱的人們
打工經歷
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北京風情
文化的園地
環境問題
個人尊嚴
君子尊嚴
居住環境與尊嚴
飲食衛生與尊嚴
有關貧窮
有關「偉大一族」
有關「給點氣氛」
生活和小說
我看老三屆
蘇東坡與東坡肉
驢和人的新寓言
愚人節有感
工作與人生
5 《沉默的大多數》:沉默的大多數
思維的樂趣
中國知識分子與中古遺風
知識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問題
積極的結論
跳出手掌心
道德墮落與知識分子
論戰與道德
道德保護主義及其他
我看文化熱
文化之爭
「行貨感」與文化相對主義
極端體驗
洋鬼子與辜鴻銘
我看國學
智慧與國學
理想國與哲人王
救世情結與白日夢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狹隘民族主義的蠱惑宣傳
對中國文化的布羅代爾式考證
人性的逆轉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關天圓地方
優越感種種
東西方快樂觀區別之我見
肚子里的戰爭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椰子樹與平等
思想和害臊
體驗生活
皇帝做習題
拒絕恭維
關於崇高
謙卑學習班
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
京片子與民族自信心
高考經歷
盛裝舞步
有關「錯誤的故事」
迷信與邪門書
科學與邪道
科學的美好
生命科學與騙術
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者
6 《黑鐵時代》:黑鐵時代
南瓜豆腐
夜裡兩點鍾
茫茫黑夜漫遊
櫻桃紅
似水柔情
7 《地久天長》:綠毛水怪
地久天長
馬悲鳴憶王小波
歸了我好久,不知道對不對哈
② 你怎樣理解王小波的小說創作
俄國一位文學評論家說真的才是美的,王小波針鋒相對地指出美的一定不是真的。
我以為這句話可以作為理解王小波小說創作的立足點。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在他的小說中看到荒誕不經和由此孳生的荒謬之美。王小波不執著於現實存在的到底是什麼形象,而是關注這種形象可以怎樣經由天馬行空的想像型構進入審美的視域。在這里也能看出他的小說追求和雜文追求的分異。有人說他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我對此很有保留。小說取材於現實生活,內中隱含了對現實的批判是很正常的事,但這是否是王小波小說主要欲求的東西,就很可商榷了。以《黃金時代》為例,文革是故事的大背景,你不妨對照國內其他作家的同類作品(很多的),看看小波的和他們的寫法有何區別。小波的文章干凈凝練,流暢優美,沒有憤怒,沒有控訴,沒有嫉恨,沒有傷痕,沒有哭哭啼啼,沒有憂愁憂思............有的只是男女親密歡合的「偉大友誼」這樣最為純真的人性圖騰。是不是文革不值得我們憤怒,或不應該被控訴,當然不是。我私揣小波的意圖,以為文革的事實(或真相)已經悲慘異常,不能再寫成傷痕文學或批判文學那樣沉重。這需要怎樣的平常心啊。。沒有這樣的平常心是絕難收到「舉重若輕」的效果的。
王小波生前好友,中山大學中文系艾曉明女士十分激賞王小波文學中的趣味主義取向。艾君的眼光是很准確。 的確,有趣是王小波最為欣賞的文學價值之一。聯系作家的生平來看,作者曾經在集權政治的前兩個時期生活過,即烏托邦時期和人間地獄時期,一個充斥著呆板一個充斥著恐怖,共同點是毫無趣味可言。那時的王小波既不能體會生命的樂趣更不能體會思想的樂趣,對天才型的人物而言這樣的環境除了收獲無限絕望什麼都得不到。然而,慶幸的是作家並未並環境同化,成為數以千萬計的庸俗而無趣的芸芸眾生之一,而是以更其不息的強烈慾望和得至天賦的創作才華在文學的花園辛勤耕耘,勢要開辟屬於自己也屬於同樣渴求有趣的讀者諸君的精神家園,勢要與世俗生活和緊貼這種生活的文學劃清界線。以《紅拂夜奔》為例可以看出作家的這種價值取向。在這里現實的邏輯是被打破了的,歷史時空是可以隨意組接的,思想和性愛是不能分割的,春宮圖和費爾馬定理是一起流傳的…………如果用看經典文學的眼光看這種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除了犯傻就什麼也得不到。
王小波這個人是特立獨行的典範,他的文(包括小說和雜文)也是特立獨行的典範。討論他的創作的話題可以寫成一篇學術論文甚至是一本專著,上面的三言兩語也只是即時想到的,可能什麼也說明不了。建議樓主看看王小波本人的文論,就是他評論自己的作品和對文學的看法的相關文章。這可能是最為便捷的理解王小波創作的途徑。當然也可以參考別人評論王小波的文章,比如艾曉明,李銀河,秦暉,戴錦華等人。現在國內研究王小波的論文數量不算多,但也有不少清晰獨到的認識觀點。
③ 王小波的寫作特點
王小波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時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至於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分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命運。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並變換多種視角。表達手法方面,他擅於用江洋恣肆的筆觸描繪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動人美麗場景及勢不可擋的威力。其成名作《黃金時代》,文學界的評譽甚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更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他的小說其實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為文章中的性描寫。其實這些文字不如賈平凹等人的小腳文學來的露骨,也不如其它人如莫言寫的一樣媚俗,只是比較直率罷了。在新時期文學領域中,性禁忌依然存在,這原因涉及到中國人的文化傳統、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一些更深的層面。
拋開以上熱點不談,從沒有看到有人用這樣的筆法寫作。在王的小說中,你可以看到,歷來文學所謂真實性的規則全都被從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辭方式來寫小說,大量的即興發揮、錯位的角色語體,寓庄於諧,寓文雅於粗野。讀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像力。
王大多數以第一人稱敘事,而這個人總是個生活中不順心、受委屈的傢伙。他幽默機敏,理性清澈,在內心狀態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離於主流的個體知識分子,這種性格的敘事者,也有易於辨識的語言風格。王本身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曾是個知識青年(我最佩服的一代),上山下鄉過,赴美深造過——他的本職是個名牌大學數學講師,寫這一手好文不輸任何敢稱大師的人,這種角色在中國文壇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④ 王小波的寫作特點 幫幫我啊!
王小波一生酷愛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價值、自由的寫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他的寫作特點最大的特點自由,他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幻想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
滿意請好評哦,不滿意歡迎繼續追問
⑤ 請問王小波寫了那麼多的書,到底要表達個什麼意思
我倒覺得他樂在其中。我沒讀過王小波的寫實小說,我讀的都是他把所謂事實給升華了的,就是站在真理的半山腰上瞎扯淡。
⑥ 王小波的作品有什麼特色
王小波的作品,他的寫作手法常常以“觀察員”的身份出現,他關注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狀態,他是一個推崇自由自在,他的創意是天馬行空的與無限的想像力,為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小波的作品的特色就像一隻翰翔在天空的雄鷹,在展翅高飛,無羈絆無框框,是敢於面對現實生活的勇士,敢於直面社會問題,這也需要勇氣。
王小波的作品是弱勢群體的“代言人”有些普通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的事情,通過他的作品可以完整再現,從書中事件了解來龍去脈。
⑦ 王小波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王小波在自己幾乎每一篇小說之中都有「王二「這樣一個敘述者,王二身上又灌注了作者王小波身上的某些特徵,這樣就會造成讀者對於王二和王小波的等價認同的一種閱讀狀態。
在《萬壽寺》中,王小波寫到王二是因為不願做領導交代的事而進行小說創作,在最初就強調了一切敘述的虛假性,王二的玩世不恭讓讀者想到王小波的敘事姿態,這樣 便不再期待從王小波的敘述中獲得一種意義,而是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虛無感,因為在最初就規定了一種必然走向虛無的結局。
在《黑鐵時代》中,王二本身就參與了「黑鐵公寓」的管理,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王小波自己與世俗的合謀。這樣,最初的強烈的心理沖擊就得到緩和,敘述者變得不再可信,敘述者的話語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一種符號的堆砌,這樣荒誕感就誕生了。
(7)王小波寫作成果擴展閱讀:
作品主題
王小波的《白銀時代》、《黑鐵時代》, 這些反烏托邦小說都凸顯出作家對國人生存狀態的關懷。張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以及人的自然本性的人本主義思想。人權意識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反烏托邦小說所揭示的正是「個人」的危機。
王小波以這個文革這個特殊的時代為突破口揭示出了 民族傳統文化中存在的荒謬的生存體驗,作者對這段荒唐歷史進行了反思與批判。
作品思想
羅素的自由主義思想對王小波的思想和行文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王小波在文本中追求與張揚的即是這種自由主義的精神,他以自由主義思想來書寫文本,以自由主義思想來統領文本中的歷史世界。
以自由主義思想來與筆下人物和已逝歷史進行對話,以自由主義思想對—切非自由、非理性的存在進行抨擊與反諷。因此王小波筆下的歷史又都是自由主義思想史。
⑧ 作家王小波的簡歷和作品風格
王小波的簡歷:
王小波(1952-1997),當代著名學者、作家。
1952年5月13日 出生於北京。
1968~1970年 雲南農場知青。
1971~1972年 山東牟平插隊;後擔任民辦教師。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工人。
1978~1982年 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學生。
1982~1984年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師。
1984~1988年 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1991~1992年 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逝世於北京。
作品風格:
王小波的文學創作獨特,富於想像力之餘,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時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慾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至於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並變換多種視角。
他的代表作品有《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黑鐵時代》等。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他的唯一一部電影劇本《東宮西宮》獲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並且入圍1997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
⑨ 馮唐的文學成就是什麼水平有哪些代表作
說到作家這個職業,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我們旁觀者看來,這個職業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當然這個職業也是很多人所嚮往的,能夠通過一支筆就能夠養家糊口,這樣的工作估計是很多人都很羨慕的。
如果我們非要從文學成就這個角度去考量的話,王小波自然是要高於馮唐,兩人同樣是雜文比較出眾。在眾多的雜文集中,我們能夠看到王小波的論證以及他的黑色幽默。
很多人將王小波稱之為中國的卡夫卡,當然這樣的一個稱謂好像有些過譽,不過通過這樣的一個評價,我們也能夠看出他在讀者心中的影響力,作為讀者,你是如何看待這兩位作家的?你又是如何評價他們的作品的呢?
⑩ 王小波什麼時候就成為作家
王小波(1952~1997年)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漢族。l952年5月13日生於北京,l968年去雲南插隊,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商品學專業。1984年至l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後回國,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後辭職專事寫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區第八區。王小波無論為人、為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其寫作標榜「智慧」、「自然的人性愛」「有趣」,別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師承穆旦(查良錚)。 【生平】 1952年5月13日 出生於北京。 1968~1970年 雲南農場知青。 1971~1972年 山東牟平插隊;後擔任民辦教師。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工人。 1978~1982年 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系學生。 1982~1984年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師。 1984~1988年 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1991~1992年 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北京。終年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