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簡介
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國家將土地資源在各產業部門進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農業與非農業之間進行配置,其次在農業與農業內部進行配置,如在農業內部的種植業、林業、牧業之間配置。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還明確規定:國家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定土地用途,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控制建設用地總量,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因此,使用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屬於宏觀土地利用規劃,是各級人民政府依法組織對轄區內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開發、整治、保護所作的綜合部署和統籌安排。根據我國行政區劃,規劃分為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縣(市)和鄉(鎮)五級,即五個層次。上下級規劃必須緊密銜接,上一級規劃是下級規劃的依據,並指導下一級規劃,下級規劃是上級規劃的基礎和落實。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成果包括規劃文件、規劃圖件及相應的附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行分級審批制度。
❷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詳細介紹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指在各級行政區域內,根據土地資源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對今後一段時期內(通常為15年)土地利用的總安排。其實質是對有限的土地資源在國民經濟部門間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資源的部門間的時空分配(數量、質量、區位),具體藉助於土地利用結構加以實現。
土地資源配置是指對土地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部門之間(用途之間)數量、質量、區位的分布狀態。時間、空間、用途和數量是構成土地資源配置的四項基本要素。
土地利用結構是指國民經濟各部門佔地的比重及其相互關系的總和。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一章第四條和第三章的規定,我國從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到省、市、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分別由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城鄉建設、土地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是落實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據,是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項基本手段。
所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從全局的和長遠的利益出發,以區域內全部土地為對象,對土地利用、開發、整治、保護等方面所作的統籌安排。
圈內:即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大多數建設項目必須使用圈內土地。
圈外:即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土地,能源、交通、水利、軍事項目可以使用圈外土地。 1.是否充分體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生態綜合效益的要求。
2.上級規劃下達的各項土地利用控制指標是否落實。
3.各類用地協調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結果調整依據是否充分,調控措施是否可行。
4.土地利用分區是否科學,合理。
5.非農建設用地指標分解與各類非農建設用地規模控制是否緊密銜接,控制到位。
6.耕地佔補平衡掛鉤措施是否得到落實。
7.規劃文本,說明和專題研究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
8.規劃圖內容是否全面,編繪方法是否正確,圖面是否清晰。
9採用基礎資料是否准確,可靠。 (一)現行規劃實施情況評估;
(二)規劃背景與土地供需形勢分析;
(三)土地利用戰略;
(四)規劃主要目標的確定,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建設用地總規模、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安排等;
(五)土地利用結構、布局、分區、建設用地管制和節約集約用地的優化方案;
(六)土地利用的差別化政策;
(七)規劃實施的責任與保障措施。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簡化前款規定的內容。 1)總目標
區域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即三個效益的統一。
2)具體目標
是總體目標下的子目標,是總目標的具體體現。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目標:在土地利用結構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對土地資源的需求、土地資源的供給狀況、土地的人口承載潛力和土地利用戰略的研究成果,提出規劃年所應實現的土地利用目標。 1.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2.土地供給量預測
3.土地需求量預測
4.確定規劃目標和任務
5.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調整
6.土地利用分區
7.確定實施規劃的措施。 ①土地利用的宏觀調控:是土地利用宏觀管理體系的重要基礎,是土地利用宏觀控制的組要依據。
②土地利用的合理組織:通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時空上對各類用地進行合理布局,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引導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以保證充分、合理、科學、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防止對土地資源的盲目開發。
③土地利用的規范監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具有法律效力,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隨意變更規劃方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監督各部門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據。
❸ 土地利用規劃需要的資料
土地利用規劃是指在土地利用的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對各類用地的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或配置的長期計劃。
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上、時間上所作的總體的戰略性布局和統籌安排。它是從全局和長遠利益出發,以區域內全部土地為對象,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以利用為中心,對土地開發、利用、整治、保護等方面做統籌安排和長遠規劃。目的在於加強土地利用的宏觀控制和計劃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土地利用規劃是實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據。土地利用規劃的編製程序是:編制規劃的准備工作;調查研究,提出問題報告書和土地利用戰略研究報告,編制土地利用規劃方案;規劃的協調論證;規劃的評審和報批。土地利用規劃報告是土地利用規劃主要成果的文字說明部分,包括土地利用規劃方案和方案說明。編制土地利用規劃方案是在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資源分析、土地利用戰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規劃目標和任務而進行的。規劃方案的主要內容有:導言、土地利用現狀和存在問題;土地利用目標和任務;各部門用地需求量的預測、地域和用地區的劃分;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的調整;實施規劃的政策和措施。規劃方案說明的主要內容包括:規劃方案的編制過程;編制規劃的目的和依據;規劃主要內容的說明;規劃方案事實的可行性論證等。
編制土地利用規劃要遵循以下原則: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農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佔用耕地與開發復墾耕地相平衡。各級人民政府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整治和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土地供給能力以及各項建設對土地的需求,組織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全國和省級土地利用規劃為宏觀控制性規劃,主要任務是在確保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前提下,統籌安排各類用地,控制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縣鄉土地利用規劃為實施性規劃,特別是鄉鎮土地利用規劃,要具體確定每一塊土地的用途,並通過報紙公告、張貼布告、設立公告牌等方式向社會公告,公告的內容包括規劃目標、規劃期限、規劃范圍、地塊用途和批准機關及批准日期。土地利用規劃實行分級審批,由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二級審批,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批准,未經批准不得改變土地利用規劃確定的用途。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規劃經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報上級批准,作為地方性法規,由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執行;土地利用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並由政府制訂配套的實施條例,對有關問題做出具體規定;理順土地產權關系,啟動發展土地市場,通過經濟手段促使規劃的實施;逐年落實規劃的各項控制指標,開展土地利用動態監測,監督保證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通過建立領導責任制、公告制度、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制和監督檢查制等管理制度來實施規劃。
❹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成果是什麼
調查的資本內容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以縣為單位進行的,其任務是分縣查清各內村和各權屬單位的土地總面積容和分類面積及其分布狀況,為建立土地登記、統計制度和科學管理土地提供依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資本單位,農區到村(行政村),林區和牧區到鄉,並按全國統一的土地分類標准進行分類。調查所使用的基礎圖件,在農區是近期1:10000、重點林區以及相應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圖。通過野外調繪和補測,將地類界、行政和權屬界、以及變化了的地物界線轉繪到地形或影象地圖上。以修繪後的地圖作為工作底圖,量算出各類土地面積,並自下而上逐級統計匯總出各權屬單位及各行政轄區的土地總面積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繪制各行政轄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圖及其他相關圖件。 調查的主要成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工作結束後,應提交如下成果資料:
❺ 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哪些數據
1、需要收集土地性質、土地紅線指標、土地所擁有資源等
2、需要收集土地村鎮信息
3、需要分析土地資源
❻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整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土地利用現來狀調查成果整理是源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過程中的土地面積匯總統計,土地利用現狀圖、權屬界線圖的編制及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或說明書的編寫等工作。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結束後,整理的主要成果資料有:
(1)縣、鄉、村各類土地面積統計表和以土地權屬單位劃分的土地面積統計表。
(2)縣、鄉土地利用現狀圖和分幅的土地權屬界線圖。
(3)縣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報告,鄉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說明書。
(4)縣、鄉土地邊界接合圖表。
(5)土地權屬界線協議書和爭議原由書。
❼ 土地利用規劃修篇需要收集哪些資料
項目基本情況
現場調查
當地自然經濟等基本情況
圖件
等等
❽ 土地利用規劃的介紹
土地利用規劃亦稱土地規劃。是指在土地利用的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對各類用地的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或配置的長期計劃。是根據土地開發利用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歷史基礎和現狀特點,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等,對一定地區范圍內的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的組織利用和經營管理的一項綜合性的技術經濟措施。
❾ 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需要收集哪些資料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資料收集清單一、兩縣兩區國土局 1)兩縣兩區及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 (文本、說明、圖件〉 2)兩縣兩區及各鄉鎮土地利用專項規劃(1997-2010) (文本、說明、圖件〉3)兩縣兩區及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1997-2010)調整文本、說明、圖件4)兩縣兩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表 5)兩縣兩區2007年建設用地項目匯總表〈包括:使用的指標類型(計劃指標、折抵指標)、佔用各類用地的面積、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等)6)兩縣兩區及各鄉鎮2004年土地更新調查數 7)兩縣兩區各鄉鎮開發區(園區) 2007年用地情況匯總表8)兩縣兩區土地利用詳查圖(l: 5000或1: 1萬)(2007) (電子〉9)兩縣兩區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統計 10)兩縣兩區國土資源管理年度報告11)兩縣兩區"四查清,四對照"成果 12)兩縣兩區2007年轉用徵用土地統計表 13)兩縣兩區2007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狀況(調整的面積、調整的原因、規劃的項目等〉 14)兩縣兩區國土資源局2007年度規劃、耕保、監察各科室工作總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耕地保護工作總結 15)兩縣兩區2007年度補充耕地〈儲備〉項目驗收情況統計表(包括:項目區名稱、地點、項目區面積、新增耕地面積等〉 16)兩縣兩區2007年建設用地項目匯總表(包括:使用的指標類型、佔用各類用地的面積、新增佔用耕地面積等〉 17)兩縣兩區土地定級估價及地價應用研究(分等定級報告、基準地價技術報告、圖件〉18)兩縣兩區土地出讓補償標准f徵用土地補償安置辦法 19)兩縣兩區土地誌〈最新版本〉 20)兩縣兩區礦產資源規劃 21)兩縣兩區地質災害調查與防治規劃報告 二、兩縣兩區發改委 1)兩縣兩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及其前期研究成果2)兩縣兩區工業發展和布局"十一五"規劃3)兩縣兩區水利〈水務) "十一五"規劃4)兩縣兩區人口現狀資料5)兩縣兩區"十一五"交通發展重點專項規劃6)兩縣兩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7)兩縣兩區城市電網"十一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8)兩縣兩區衛生事業"十一五"及中遠期規劃9)兩縣兩區"十一五"服務業布局規劃 10)兩縣兩區能源保障"十一五"規劃及中遠期規劃思路11)兩縣兩區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12)兩縣兩區產業發展規劃成果 13)兩縣兩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匯總14)兩縣兩區重大項目實施情況匯總表15)兩縣兩區發展計劃局工作報告16)兩縣兩區經濟普查成果 17)兩縣兩區1996-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18)兩縣兩區工業企業分布情況(圖及匯總表) 19)
❿ 土地利用規劃的內容是什麼
僅供參考: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
規劃文本的主要內容包括:
a) 前言;
b) 規劃背景;
c) 規劃目標;
d) 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調整。闡述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調整的原則、各類用地調整的方向和數量、土地利用的總體布局等;
e) 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闡述控制耕地減少和加大補充耕地力度的措施,基本農田數量保護、質量建設和管護的措施;
f) 建設用地調控。闡述城鎮村用地規模安排和空間布局調控的措施,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分區及管制措施,基礎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用地規模、布局及時序安排等;
g) 土地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闡述各類基礎性生態用地的規模和布局,生態屏障建設用地安排,保護和改善土地生態環境的其他措施;
h) 土地整治安排。闡述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廢棄地復墾和後備土地資源開發的規模、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工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模和項目區安排,資金、技術、管理等保障措施;
i) 土地用途分區管制。闡述各類土地用途區的面積、分布及分區管制規則;
j) 鄉(鎮)土地利用調控。闡述各鄉(鎮)土地利用的方向和重點,主要用地調控指標和要求。
k) 近期規劃。闡述縣域和各鄉鎮主要用地的近期規劃指標,耕地保護、節約集約用地和土地整治的近期任務。
l) 規劃實施措施。闡明實施規劃的行政、經濟、技術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