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京津冀治理成果70條

京津冀治理成果70條

發布時間:2022-01-05 17:39:43

㈠ 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是什麼

除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之外,《貫徹意見》還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將率先突破三大領域: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

加快建立「網路化、低碳化、安全化」的區域交通運輸體系,提升天津、石家莊等中心城市的客貨運樞紐地位,與北京共同構築國際門戶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促進京津冀地區各機場之間的分工協作,立足北京新機場建設服務於區域的立體交通運輸體系與國際物流基地。著重完善互聯互通的城際軌道網。

堅持區域一體、協同發展的原則,謀求城鎮體系、區域空間、重大基礎設施的協同發展與布局。促進城鎮功能合理分工,優化城鎮規模結構,著力培育區域次中心城市和沿海新開發地區。強化京津高端服務功能合作對接,京津冀共同構築面向國際的開放平台。

㈡ 京津冀治理大氣污染,體現了什麼生態文明理念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㈢ 京津冀各地是如何治理環境的

工業、燃煤、機動車排放是京津冀及周邊區域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但各地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大氣十條」實施近5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治理從「眉毛鬍子一把抓」向精細化轉變。

「天津是一個傳統工業城市,能源結構又偏煤,加上冬季的時候,採暖是剛性需求,所以煤炭清潔化始終是大氣治理的重點任務。」天津市環保局局長溫武瑞表示,2017年,天津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清潔取暖年度任務,今年提出要「溫暖」相搭「藍天」,力爭「煤改氣」全部完成。

不僅治理重點明晰、措施推進有序,京津冀大氣環境質量提升目標管理也在邁向精細化。以北京為例,《北京市藍天保衛戰2018年行動計劃》已將全年污染物濃度控制指標分解到各區縣,在實施工程減排的同時,向管理要效益,突出精治法治共治。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㈣ 京津冀一體化重大戰略包括哪些內容

筆者認為,應該將北京的國企總部盡可能轉移到外地,不僅是轉移到津冀,而且范圍應該更廣。國外跨國公司總部都在企業發源地,而非集中在大城市,目的就是保有企業文化的根。北京央企集中,更多出於政治因素。一個更好辦法是,將央企分類轉移到產業相關集中地區,如將中石油遷到大慶,將中石化遷到蘭州,讓他們保留石油企業根脈,也帶動中西部經濟發展。央企總部搬遷,應該作為經濟戰略來探討,不能局限於京津冀區域發展。當然,在目前情況下,將合適企業集中到天津,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因為天津產業鏈齊全,且有港口。將天津真正打造為環渤海地區製造業中心,這是比京津冀協調發展更高的戰略布局。

京津冀協調發展,是改善北京環境,乃至治理華北污染的重要一步,更可以促進這一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目前京津兩地負責人都是外來幹部,沒有過去老京津幫的過深根基,因而利於中央進行利益分配,但阻礙區域發展的觀念依舊存在,而這是天津和河北的大問題。沒有觀念更新,京津冀協調發展並不會順利,而這需要時間。
++++++++++ yin行咔+80551766

㈤ 京津冀治霾成效如何

京津冀治霾已見成效 藍天保衛戰仍需攻堅

今年是國務院確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在環保部日前舉行的發布會上,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負責人都表示,5年治霾成效可見,但要打贏藍天保衛戰還有攻堅任務。

北京市環保局局長方力說,監測數據顯示,今年3月20日~10月25日,北京市持續220天無PM2.5重污染日,創下近年來最好紀錄。

方力介紹說,截至10月29日,北京市空氣中PM2.5平均濃度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較2013年同期下降34.1%。達標天數174天,同比增加4天;空氣重污染19天,同比減少兩天。特別是3月~8月連續6個月PM2.5濃度均為近5年同期最好水平。

空氣中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也是《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劃定的北京市2017年收官目標,這意味著,北京市已站在完成治霾任務的門檻。

方力說,如遇不利氣象條件,北京市要著力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加強督查和執法檢查力度,最大限度減輕重污染影響。

溫武瑞說,雖然天津市完成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7年的目標,但與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准相比,空氣質量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秋冬季的污染仍是突出問題,重污染天氣要減少的任務還很重。當前,天津市治霾的重任就是應對重污染天氣,對工業企業全面實行「一廠一策」,削減污染峰值。

高建民說,雖然河北完成了減排目標,但是大氣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距離,河北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任務仍相當重。

京津冀治霾已見成效 ,說明當下治理方法是有效的正確的。

㈥ 京津冀大氣治理方案由哪些部門聯合發布

由環保部、發改委、公安部等10部門以及北京、天津等6省市人民政府共同制定的,迄今為止最嚴格、最具可操作性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今天發布。

不僅如此,《行動方案》還要求2017年10月底前,「2+26」城市所有327個區縣全部建成包含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六項參數在內的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並要實時對外發布信息,監測權全部上收到省級環境監測部門。

《行動方案》指出,將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公正性和權威性。一經發現干擾監測數據的,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㈦ 京津冀一體化提出的時間和七個要求

早在2001年,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就提出大北京規劃,引起眾多反響;2004年,國家發改委組織京津冀有關城市負責人,就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一些原則問題達成「廊坊共識」;2005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京津冀應在多方面協作;2006年,「十一五」規劃中收入了京津冀區域發展問題,國家發改委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規劃的編制;2011年3月,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發布,提出「打造首都經濟圈」。
一是要著力加強頂層設計,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
二是要著力加大對協同發展的推動,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充分發揮環渤海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
三是要著力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機制,對接產業規劃,不搞同構性、同質化發展。
四是要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提高其綜合承載能力和內涵發展水平
五是要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
六是要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路。
七是要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產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望採納!!

㈧ 中國治理京津冀霧霾做出了哪些切實舉措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的主要重工業區之一(尤其是北京周邊的河北各市),而北京市人口密度大,車流量大,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和人們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廢氣中的固體懸浮顆粒,氣體與空氣中水結合形成的水滴在空中持續懸浮,便形成了霧霾。華北地區雖然臨海,但是氣候依舊乾旱少雨,尤其是冬季。霧霾中的懸浮顆粒不能與空氣中水分結合形成較大的液滴是便很難沉降,這就是為什麼華北地區冬季霧霾多發的原因。西伯利亞冷空氣南下,遇到華北地區較暖空氣是容易形成強對流天氣或者雨雪天氣,這是霧霾回降下去,隨著寒潮一過,霧霾可能會再次來臨。治理工業污染,限制汽車排放是治理霧霾的重中之重

㈨ 京津冀將進一步治理環境污染嗎

據報道,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召開執法聯動機制第5次聯席會,共商2018-2019年區域環境執法聯動重點工作,並啟動了大清河、白洋淀流域水環境聯合執法。

據悉,今明兩年,京津冀三地環保部門會繼續深化區域污染聯防聯控,開展聯動執法,共同排查、處置跨區域、跨流域的環境污染問題和環境違法案件,加大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的執法檢查力度。

㈩ 京津冀一體化具體內容

據2019年最新半年報統計,京津冀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河北建設與發展形勢大好,GDP高達17700億元,比2018年上半年漲了7.1%,高出全國平均值0.8%,北京GDP總量15212.5億元,增速6.3%,和全國平均增速持平,而天津盡管上半年首超萬億元,但增速只有4.6%,幾乎是全國最低建設與發展速度。

京津冀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資源優勢十分明顯,但經濟活躍程度卻和兩者相比差別很大。那麼,究竟如何促進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才能翻盤,趕上長三角、珠三角的步伐呢?

實際上,在京津冀區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兩極分化現象還很嚴重,中型城市的聯系和支持相對薄弱,特大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中小城市的建設與發展滯後。因此,建設與發展中等城市是提高京津冀區域城市群建設與發展質量、優化城市群結構的重點和關鍵。

6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區域協同建設與發展的壁壘,形成開放建設與發展格局

要解決整個地區經濟建設與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就必須支持形成經濟協調建設與發展的協同作用和動力的機制和體系。在京津冀協調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機制和體制不協調的現象。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是激發各地區建設與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重要保障。

加快區域的開放融合建設與發展,協同建設自貿區,協同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加強合作建設與發展相關機構和機制的建設。建立產業轉移與合作利益共享機制,構建法治條件下的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商業機會制度。尤其要推動市場一體化和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促進要素資源的充分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閱讀全文

與京津冀治理成果70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