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來中國科學界各領域最接近諾貝爾獎的學術成果是什麼
可是這些成果根本比不上一個定律的發現吧,你們根本就不知道,牛一定律就是一個參照系,以它為參照系,多質點的牛頓第一定律的封閉系統就會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向牛二轉化,此時整個系統的勢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牛二最終會轉換為牛三,此時整個系統的內能是一個增量。這就是能量相對性原理,簡稱1+1=3原理。其定義為:在一宇觀封閉系統中,由於空間和時間的無限延續,離散質點(離散平衡態)間會發生萬有引力的相互作用(非平衡態),此時整個系統的勢能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直至集聚成一個結合體(集聚平衡態)後,整個系統的內能是一個增量。定義式不好打在此略。由於質點間的空間距離的改變,萬有引力的相互作用是從無到有的,那它的勢能也是從無到有產生出來的,這部分產生出來的勢能就是宇宙的暗能量,因為質點間沒發生萬有引力之前,這部分新產生出來的勢能在宇宙中根本無從查找,只有質點間發生了萬有引力作用之後,這部分能量才在宇宙中體現出來了,所以這部分能量才是宇宙真正的暗能量。暗能量是明能量的來源,我們現在地球內的能量來源於無數隕石隕塵的堆積發生這個過程後而得來的,因為地球的初始形成於這些隕石隕塵的堆積。能量相對性原理解釋了宇宙的暗能量,也闡明了能量守恆定律初始能量的來源,沒有這個原理產生地球的內能,科學家拿屁討論能量守恆定律?!能量相對性原理給能量守恆定律為基礎的建立起來的機械能守恆定律.熱力學第零.第一定律等界定了一定的使用范圍,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推翻了能量守恆定律。難道這樣的理論不接近諾獎?
2. 諾貝爾獎包括哪幾個獎項
主要設置的獎項: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個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
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該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人們習慣上稱這個額外的獎項為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就是說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不在諾貝爾遺囑之列。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獎勵系統,獲獎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類科學研究 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但相對於科學成果的匯聚,諾貝爾獎更應該是一種象徵,其意義更在於激勵人類在智力探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斷創新。
3. 有關近幾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成就和故事
1、多麗絲·萊辛
多麗絲·萊辛生於1919年10月22日,英國女作家,代表作有《青草在歌唱》《金色筆記》《特別的貓》等,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後最偉大的女性作家,屢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及多個世界級文學獎項,並在2007年終獲諾貝爾文學獎。
她是迄今為止獲獎時最年長的女性諾貝爾獲獎者。此外她是歷來第三十四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據英國《衛報》、BBC消息,英國女作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於2013年11月17日去世,終年94歲。她先後從事過保姆、電話接線員、辦公室工作人員、速記員和記者等職業。
但她始終沒有停止過閱讀。多麗絲的童年幾乎在孤寂中度過,孤獨之中,她與19世紀的文學大師們結下了不解之緣。一開始她並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名小說家。第一次婚姻失敗後,多麗絲開始涉足反種族歧視的激進的政治生活。1945年她再婚,但緊接著就是又一次婚變。
二戰後的歲月是艱辛的,萊辛說她幾乎生活在夢魘里,經濟狀況一度陷入窘迫。1950年,萊辛的第一部小說《青草在歌唱》在倫敦出版,為她贏得了聲譽,登上了英國文壇。
2、勒·克萊齊奧
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新起點、詩歌冒險和感官迷幻類文學的作家,是在現代文明之外對於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訴訟筆錄》、《金魚》、《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 《戰爭》(2008年獲獎作品)、《烏拉尼亞》等。
勒·克萊齊奧從小就顯示出文學方面的天賦,他年僅7歲,在隨母親去與父親團聚的輪船上,寫成小說《漫長的旅程》和《黑色的奧拉迪》在為期一月的行程期間,開始了自己的文學生涯,他在尼斯文科大學學習之後,繼續在倫敦大學、布里斯托爾大學學習文學。
23歲的勒·克萊齊奧進修碩士學位期間,在克洛德·伽利瑪的幫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當年即入圍法國文學最高獎「龔古爾」獎,並成功獲得法國重要文學獎「勒諾多」獎,從而一舉成名。
3、赫塔·米勒
羅馬尼亞裔的德國女性小說家、詩人、散文家。授予她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專注於詩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寫了失業人群的生活圖景」。代表作品:《心獸》、《狐狸那時已是獵人》、《低地》、《今天我不願面對自己》、《呼吸鞦韆》(2009年獲獎作品)等。
作為赫塔·米勒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低地》帶有明顯的自傳成分。本書講述了巴納特施瓦本地區艱苦的農村生活。作者運用一種獨白的聲音,訴說她在這片灰暗鄉間成長的經歷,以孩子的視角反映了人們精神的狹隘和日常生活的殘酷。
長篇小說《今天我不願面對自己》講述了發生在一名年輕的制衣廠女工身上的故事。與書名截然相反,主人公一直在赴一個審問自己的「約」。於步步緊逼的質問中,主人公越發清晰的思路慢慢堆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時代對小人物的迫害於質問間躍然紙上。
4、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表彰略薩對權力結構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對個人的抵抗、反抗和失敗給予了犀利的敘述。《城市與狗》是略薩的成名作,也是標志著拉丁美洲「文學爆炸」展開的四部里程碑小說之一。他的主要代表作品還有,《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城市與狗》《酒吧長談》(獲獎作品)。
1937年1歲多時跟媽媽1家人移居玻利維亞的科恰邦巴,1946年回到祖國秘魯的皮烏拉省,省政府所在地皮烏拉市,在薩萊西諾學校讀書,1950年到1952年就讀位於利馬的萊昂西奧·普拉多軍事學校,後來在秘魯皮烏拉市的皮烏拉省國立聖米蓋爾中學完成中學學業。
巴爾加斯·略薩曾在英國劍橋大學擔任教職(1977年獲聘),也曾在英國倫敦大學(1967年和196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1992年)等校客座教職。
5、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
1931年出生,1954年發表詩集《17首詩》,先後共出版《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見黑暗》《小路》《為生者和死者》《悲哀貢多拉》等10部詩集。1990年患腦溢血致半身癱瘓後,仍堅持寫作純詩。
1966年獲貝爾曼詩歌獎,1979年獲瑞典文學獎,1982年獲文學促進大獎。1990年患腦溢血致半身癱瘓後,仍堅持寫作純詩。201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活道路很簡單,直至退休,一直是少管所和社會福利機構的一名心理學家。旅行和寫作幾乎構成了他全部的業餘生活。
4. 免疫學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及其主要成果
免疫學領域的諾貝爾獎
免疫學研究在醫學領域具有特殊地位,20世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對它的褒獎達18次之多:首屆諾貝爾獎就授予免疫學成就;70年代之後,免疫學每10年都有3次獲獎。
免疫是指機體的免疫系統識別「自己」與「非己」成分,並排斥異體物質的生理功能;免疫學則是一門研究免疫反應規律性的科學;而B細胞產生的免疫球蛋白即抗體,是產生體液免疫反應的關鍵物質,T細胞則是執行細胞吞噬功能的主體細胞。
筆者認為,免疫學在20世紀取得的最大成就,莫過於查清B細胞和T細胞免疫的隱秘。
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人類免疫實踐的創始者、英國醫生琴納發現牛痘疫苗以來,免疫接種實踐日漸豐富;自近代微生物學奠基人、法國學者巴斯德發現病原菌以後,傳染性免疫現象的研究獲得了長足進展。到20世紀初,從理論上解釋免疫機理的要求日感迫切,這時樸素的免疫學理論應時而生。1908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頒發給俄國人梅奇尼柯夫提出的第一個細胞免疫理論——細胞吞噬學說,以及德國人艾利希提出的第一個體液免疫理論「側鏈說」(即「受體說」),這是醫學家探索現代免疫理論的開端。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曾2次頒發給探索各種免疫反應奧秘的免疫生物學研究領域。
法國人里歇1907年將致敏動物的血液注入正常動物體內,發現其對過敏原呈現過敏狀態,從而發現了一種與免疫現象相反的現象——過敏反應,為該項研究奠定了基礎,榮獲了1913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比利時人博爾德特1895年發現動物血清中,存在一種能促進病原菌溶解的物質即補體。1900年,他又發現,在補體存在的條件下,紅細胞才會被溶血素溶解。將這兩個發現結合起來,他又創立了補體結合試驗。博爾德特因為發現補體而獲取了1919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變態反應又稱超敏反應,是指抗原刺激引起的免疫應答,以及由此導致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引起變態反應的抗原稱為變應原,可以是外源性抗原,或者是自身抗原。接觸變應原的人群約有20%發生變態反應,一般多有家族史,是一種常染色體的顯性遺傳。
變態反應有4個類型:I型即速發型變態反應,通稱過敏反應,如支氣管哮喘、青黴素休克、血清過敏性休克、過敏性胃腸炎和蕁麻疹等;Ⅱ型即溶細胞反應,如葯物變態反應性白細胞減少症、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新生兒溶血及輸血反應;Ⅲ型即抗原體復合症,如感染性腎小球腎炎、血清病、全身性紅斑狼瘡和類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Ⅳ型即遲發型變態反應,如傳染性變態反應、接觸性皮炎及同種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等。
免疫活性細胞是生物體內對抗原物質敏感並對之發生反應的淋巴細胞的統稱,可分為胸腺依賴細胞(T細胞)和骨髓依賴細胞(B細胞),分別負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免疫系統受抗原刺激後,B細胞轉化為漿細胞,由漿細胞產生能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球蛋白,這類免疫球蛋白稱為抗體。
B細胞怎樣行使免疫功能?這是免疫學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20世紀50年代後,抗體的Y型結構和功能被闡明——英國人波特和美國人埃德爾曼,因這項研究獲197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當時,醫學界探究「抗體是怎樣產生的」這一課題形成高潮。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3次頒發,圓滿地解決了這一免疫學的重大課題:克隆選擇學說的提出(1960年,澳大利亞人伯內特和英國人梅達沃);天然選擇學說及免疫系統「網」學說的建立(1984年,丹麥人傑尼)闡明了抗體產生的機理;1987年,諾貝爾獎獎勵日本人利根川進,因為他弄清了產生抗體多樣性的遺傳機制。
人體免疫系統由1萬億個淋巴細胞及1億倍於此數的抗體分子組成。抗原物質進入體內,先被吞噬細胞吞噬,經過消化和處理後,將抗原遞交給B細胞,再經過多次的繁殖和分化,最後形成抗體生成細胞——漿細胞。因為每一種B細胞只產生一種相應的抗體,而人體內至少有100萬種不同特徵的B細胞,因此人體內至少能產生100萬種不同的抗體。這就是所謂的抗體多樣性,是由抗體分子可變區中各具特色的氨基酸排列次序造成的。
5. 求歷屆諾貝爾獎項得主的成就分別都是什麼
年12月10日第29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弗蘭克·B·凱洛格(Frank Billings Kellogg 1856-1937)美國在簽定《凱洛格·白里安公約》的工作 化學獎奧伊勒歇爾平(Hans Karl August Simon von Euler-Chelpin 1873-1964)瑞典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研究 化學獎哈登(Sir Arthur Harden 1865-1940)英國有關糖的發酵和酶在發酵中作用研究 生理學或醫學獎霍普金斯(Sir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 1861-1947)英國發現促進生命生長的維生素 生理學或醫學獎艾克曼(Christiaan Eijkman 1858-1930)荷蘭發現防治腳氣病的維生素B1 文學獎托馬斯·曼(Thomas Mann 1875-1955)德國《布登勃洛克一家》 物理學獎德布羅意(Prince Louis-Victor Pierre Raymond de Broglie 1892-1987)法國提出粒子具有波粒二項性
1930年12月10日第30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納特漢·瑟德布洛姆(Nathan Soderblom 1866-1931)瑞典努力謀求世界和平 化學獎費歇爾(Hans Fischer 1881-1945)德國研究血紅素和葉綠素,合成血紅素 生理學或醫學獎蘭斯坦納(Karl Landsteiner 1868-1943)美國研究人體血型分類、並發現四種主要血型 文學獎劉易斯(Sinclair Lewis 1885-1951)美國《大街》《巴比特》 物理學獎拉曼(Sir 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 1888-1970)印度研究光的散射,發現拉曼效應
1931年12月10日第30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珍妮·亞當斯 (Jane Addams 1860-1935)美國爭取婦女黑人移居的權利 化學獎伯吉龍斯(Friedrich Karl Rudolf Bergius 1884-1949)德國在高壓化學合成技術上的貢獻 化學獎博施(Carl Bosch 1874-1940)德國在高壓化學合成技術上的貢獻 生理學或醫學獎瓦爾堡(Otto Heinrich Warburg 1883-1970)德國發現呼吸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 文學獎卡爾費爾特(Erik Axel Karlfeldt 1864-1931)瑞典詩集《荒原和愛情之歌》
1932年12月10日第32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 未頒獎化學獎朗繆爾(Irving Langmuir 1881-1957)美國提出並研究表面化學 生理學或醫學獎謝靈頓(Sir 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1857-1952)英國發現中樞神經反射活動的規律 生理學或醫學獎艾德里安(Edgar Douglas Adrian 1889-1977)英國發現神經元的功能 文學獎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 1867-1933)英國長篇小說《福爾賽世家》 物理學獎海森堡(Werner Karl Heisenberg 1901-1976)德國提出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
1933年12月10日第33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諾曼·安吉爾(Sir Norman Angell 1872-1967)英國證論戰爭會給國家帶來利益的荒謬性 化學獎 未頒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 1866-1945)美國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 文學獎蒲寧(Ivan Alekseyevich Bunin 1870-1953)蘇聯小說《舊金山來的紳士》 物理學獎薛定諤(Erwin Schr?dinger 1887-1961)奧地利建立量子力學中的波動方程 物理學獎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 1902-1984)英國建立量子力學中的波動方程
1934年12月10日第34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阿瑟·亭德森(Arthur Henderson 1863-1935)英國熱心裁減軍備工作 化學獎尤里(Harold Clayton Urey 1893-1981)美國發現重氫 生理學或醫學獎惠普爾(George Hoyt Whipple 1878-1976)美國發現治療貧血的肝制劑 生理學或醫學獎墨菲(William Parry Murphy 1892-1987)美國發現治療貧血的肝制劑 生理學或醫學獎邁諾特(George Richards Minot 1885-1950)美國發現治療貧血的肝制劑 文學獎皮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 1867-1936)義大利劇本《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物理學獎 未頒獎
1935年12月10日第35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卡爾·馮·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 1889-1938)德國揭露德國秘密重整軍備 化學獎伊倫·約里奧·居里(Irène Joliot-Curie 1897-1956)法國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化學獎弗列德里克·約里奧·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 1900-1958)法國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 生理學或醫學獎斯佩曼(Hans Spemann 1869-1941)德國發現胚胎的組織效應 文學獎 未頒獎物理學獎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 1891-1974)英國發現中子
1936年12月10日第36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卡洛斯·薩維德拉·拉馬斯 (Carlos Saavedra Lamas 1878-1959)阿根廷對結束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爭作出貢獻 化學獎德拜(Petrus (Peter) Josephus Wilhelmus Debye 1884-1966)荷蘭X射線的偶極矩和衍射及氣體中的電子方面的研究 生理學或醫學獎勒維(Otto Loewi 1873-1961)德國發現神經脈沖的化學傳遞 生理學或醫學獎戴爾(Sir Henry Hallett Dale 1875-1968)英國發現神經脈沖的化學傳遞 文學獎奧尼爾(Eugene Gladstone O'Neill 1888-1953)美國劇本《天邊外》、《在榆樹下的慾望》 物理學獎安德森(Carl David Anderson 1905-1991)美國發現正電子 物理學獎赫斯(Victor Franz Hess 1883-1964)奧地利發現宇宙輻射
1937年12月10日第37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E·A·羅伯持·塞西爾 (Lord Edgar Algernon Robert Gascoyne Cecil 1864-1958)英國維護國際和平 化學獎卡勒(Paul Karrer 1889-1970)瑞士研究胡蘿卜素、黃素和維生素 化學獎霍沃恩(Walter Norman Haworth 1883-1950)英國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 生理學或醫學獎森特哲爾吉(Albert von Szent-Gy?rgyi Nagyrapolt 1893-1986)匈牙利發現維生素C 文學獎馬丁·杜加爾(Roger Martin Gard 1881-1958)法國小說《若望·巴魯瓦》 物理學獎湯姆遜(George Paget Thomson 1892-1975)英國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衍射現象 物理學獎戴維森(Clinton Joseph Davisson 1881-1958)美國發現電子在晶體中的衍射現象
1938年12月10日第38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高森國際難民辦公室(Nansen International Office for Refugees)國際組織小說《大地》 化學獎庫恩(Richard Kuhn 1900-1967)德國研究類胡蘿卜素和維生素庫恩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海曼斯(Corneille Jean Fran?ois Heymans 1892-1968)比利時發現呼吸調節中勁動脈竇和主動脈竇的作用 文學獎賽珍珠(Pearl Buck 1892-1973)美國小說《大地》 物理學獎費米(Enrico Fermi 1901-1954)義大利用中子輻射產生人工放射性元素
1939年12月10日第39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 未頒獎化學獎盧齊卡(Leopold Ruzicka 1887-1976)瑞士聚甲烯和性激素方面的研究工作 化學獎布特南特(Adolf Friedrich Johann Butenandt 1903-1995)德國性激素方面的工作布特南特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多馬克(Gerhard Domagk 1895-1964)德國發現磺胺的抗菌作用多馬克因納粹的阻撓而被迫放棄領獎文學獎西倫佩(Frans Eemil Sillanp?? 1888-1964)芬蘭小說《夏夜的人們》 物理學獎勞倫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 1901-1958)美國發明迴旋加速器
1943年12月10日第43屆諾貝爾獎頒發
化學獎赫維西(George de Hevesy 1885-1966)匈牙利在化學研究中用同位素作示蹤物 生理學或醫學獎多伊西(Edward Adelbert Doisy 1893-1986)美國研究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 生理學或醫學獎達姆(Henrik Carl Peter Dam 1895-1976)丹麥發現維生素K 物理學獎斯特恩(Otto Stern 1888-1969)美國發明質子磁矩
1944年12月10日第44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國際紅十字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d Cross Committee)國際組織資助國際紅十字會的工作 化學獎哈恩(Otto Hahn 1879-1968)德國發現重原子核的裂變 生理學或醫學獎加塞(Herbert Spencer Gasser 1888-1963)美國發現單一神經纖維的高度機能分化 生理學或醫學獎厄蘭格(Joseph Erlanger 1874-1965)美國發現單一神經纖維的高度機能分化 文學獎延森(Johannes Vilhelm Jensen 1873-1950)丹麥歷史小說《漫長的旅程》 物理學獎拉比(Isidor Isaac Rabi 1898-1988)美國研究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
1945年12月10日第45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 1871-1955)美國促進聯合國的誕生 化學獎維爾塔寧(Artturi Ilmari Virtanen 1895-1973)芬蘭發明酸化法貯存鮮飼料 生理學或醫學獎錢恩(Ernst Boris Chain 1906-1979)英國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 生理學或醫學獎弗洛里(Sir Howard Walter Florey 1898-1968)英國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 生理學或醫學獎弗萊明(Sir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英國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 文學獎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 1889-1957)智利西班牙語詩歌創作上的成就 物理學獎泡利(Wolfgang Pauli 1900-1958)奧地利資助國際紅十字會的工作
1946年12月10日第46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約翰·瑞利·莫特(John Raleigh Mott 1865-1955)美國創建世界范圍的基督教組織 和平獎埃米利·巴爾奇(Emily Greene Balch 1867-1961)美國參加創立美國工會婦女同盟及婦女爭取和平和自由國際同盟 化學獎斯坦利(Wendell Meredith Stanley 1904-1971)美國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質純結晶 化學獎諾思羅普(John Howard Northrop 1891-1987)美國制出酶和病素蛋白質純結晶 化學獎薩姆納(James Batcheller Sumner 1887-1955)美國發現酶結晶 生理學或醫學獎馬勒(Hermann Joseph Muller 1890-1967)美國發現 X射線輻照引起變異 文學獎海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瑞士小說《玻璃球游戲》等 物理學獎布里奇曼(Percy Williams Bridgman 1882-1961)美國高壓物理學的一系列發
1947年12月10日第47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美國教友會(Amercan Friends Service Committee (The Quakers))美國救濟各國難民,特別是婦女和兒童 和平獎英國教友會(The British Friend Service Council (The Quakers))英國救濟各國難民在世界各地建立活動中心 化學獎羅賓遜(Sir Robert Robinson 1886-1975)英國研究生物鹼和其他植物製品 生理學或醫學獎何塞(Bernardo Alberto Houssay 1887-1971)阿根廷研究腦下垂體激素對動物新陳代謝作用 生理學或醫學獎科里夫婦(Carl Ferdinand Cori 1896-1984 ; Gerty Theresa Cori 1896-1957)美國發現糖代謝過程中垂體激素對糖原的催化作用 文學獎紀德(André Paul Guillaume Gide 1869-1951)法國小說《蔑視道德的人》、《田園交響曲》 物理學獎阿普爾頓(Sir Edward Victor Appleton 1892-1965)英國發現高空無線電短波電離層——阿普頓層
1948年12月10日第48屆諾貝爾獎頒發
和平獎 未頒獎化學獎蒂塞利烏斯(Arne Wilhelm Kaurin Tiselius 1902-1971)瑞典研究電泳和吸附分析血清蛋白 生理學或醫學獎米勒(Paul Hermann Müller 1899-1965)瑞士合成高效有機殺蟲劑DDT 文學獎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1888-1965)英國長詩《四支四重奏》 物理學獎布萊克特(Patrick Maynard Stuart Blackett 1897-1974)英國核物理和宇宙輻射領域的一些發現
6. 求今年諾貝爾獎得主及其成果~詳細點~
2009年諾貝爾獎
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揭曉,三位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蘭克波恩(Elizabeth H. Blackburn)、卡羅爾•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傑克•紹斯塔克(Jack W. Szostak)共同獲得該獎項。他們發現了由染色體根冠製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這種染色體的自然脫落物將引發衰老和癌症。
伊麗莎白•布蘭克波恩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於1948年出生於澳大利亞。來自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卡羅爾•格雷德出生於1961年。另外,傑克•紹斯塔克來自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他於1952年出生於英國倫敦。他們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的獎金。
物理學獎
高錕(CharlesKao)、韋拉德·博伊爾(WillardBoyle)和喬治·史密斯(GeorgeSmith)三人分享。
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3名得主的成就分別是發明光纖電纜和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感測器。
「光纖之父」高錕發明的光纖電纜是本世紀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光纖電纜以玻璃作介質代替銅,使一根頭發般細小的光纖,其傳輸的信息量相等於一條飯桌般粗大的銅「線」。它徹底改變了人類通訊的模式,為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礎,使「用一條電話線傳送一套電影」的幻想成為現實。
電荷耦合器件(CCD)則是一種用於探測光的矽片,用電荷實現存儲和傳遞電荷信息,比傳統的底片更能敏感地探測到光的變化。因此CCD對信息的表達,具有更高的靈敏度。固體成像、信息處理和大容量存儲器是CCD的三大主要用途。各種線陣、面陣感測器已成功地用於天文、遙感、傳真、攝像、照像等領域
化學獎
萬卡特拉曼-萊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阿達-尤納斯(Ada Yonath)
文學獎
德國女作家赫塔·穆勒獲(Hertamuller)
德國作家穆勒"以詩和散文描述一個並非自己擁有的景象"獲得200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文學院秘書恩格倫德說,穆勒獲獎原因是她以特別犀利的語言描述了在獨裁統治時期的生活。據悉,穆勒曾因拒絕與特工合作而被開除,後被騷擾。她的作品在羅馬尼亞受到禁止。
和平獎
奧巴馬(Obama)
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9日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經濟學獎
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和奧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Williamson)將分享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授予兩位美國經濟學家,以表彰他們分別在有關個體之間如何互相合作共享資源方面以及在公司內協同工作方面的開創性研究成果。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這兩位獲獎者對超越金融市場之外的經濟治理進行的各項研究在挑戰傳統觀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與去年相同,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 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按照傳統,2009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依然將在今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一天舉行。除和平獎頒獎儀式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以外,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7. 諾貝爾獎要揭曉了,中國人有哪些成果有望獲獎
諾貝爾獎要揭曉了,中國人有這些成果有望獲獎:薛其坤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盧煜明的無創產前檢測;王怡芳發現的中微子的第三種振盪模式;中國科學家成功的把二氧化碳合成了澱粉,有望拿到諾貝爾獎;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聯合研製成功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等。
8. 中國有哪些研究成果最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
實現量子反常霍復爾效應
清華大制學薛其坤院士領銜的團隊2013年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楊振寧稱為諾獎級的科研成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現既是理論物理領域的突破,又具有極高的商用價值。
量子霍爾效應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我們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計算機發熱、能量損耗、速度變慢等問題。這是因為常態下晶元中的電子運動沒有特定的軌道、相互碰撞從而發生能量損耗。而量子霍爾效應則可以對電子的運動制定一個規則,讓它們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無前」地前進,「這就好比一輛高級跑車,常態下是在擁擠的農貿市場上前進,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下,則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幹擾』的高速路上前進。」
量子霍爾效應的產生需要非常強的磁場,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美妙之處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場,在零磁場中就可以實現量子霍爾態,更容易應用到人們日常所需的電子器件中。
9. 為什麼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都不是獲獎成果(論文)的第一作者
鑒於近年來諾貝爾獎的大部分獎項不會用於科學創新,各個方面滲透。
研究團體在中國,人們更傾向於科學研究價值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因為這是你得到基金或教授,院士的硬數據,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發表文章的數量或文章作者排名順序來評估一個人做的。但並不適用於授予諾貝爾獎得主的指標,因為諾貝爾獎是衡量成就的唯一標准,以及成就的大小,而不是作者在文章中排名的順序。
而德國人對德國人的態度是嚴格的,在他最早發表的文章中,田中耕的海報雖未正式發表,但仍被正式引用,因此在諾貝爾獎評委會決定將馬爾迪送去,諾貝爾獎田中庚將會一路檢查。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講這個故事,但是讓我們來聽聽。
10. 歷屆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及其成就。
歷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2015 日本的梶田隆章與加拿大的阿瑟·B·麥克唐納
他們發現中微子振盪現象,該發現表明中微子擁有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