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國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系統怎麼錄入
全國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管理系統操作及注意事項 在網路上輸入「全國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管理系統」搜索ghzj/login.jsp 用戶名:XXX 密碼:XXXXXXXXX 資料庫更新後的首頁 一、把系統中事實不存在的企業中的企業經營狀態「正常」修改成」事實不存在 1、點擊進入「數據查詢與統計」 2、點擊「企業信息查詢」 3、點擊企業信息查詢下拉菜單里的「企業信息查詢」,再點擊右面圖標選擇所在鄉鎮然後「確定」,再點「查詢」。 4、點擊查詢以後出現企業列表,點擊企業右面的編輯圖標進行編輯。 5、點擊企業右面的編輯圖標,把跳出的窗口中的「企業經營狀態」改為「事實不存在」,然後點擊確定。 二、如需新增新成立工會,按下面步驟操作即可 1、進入【工會信息管理】模塊點擊「工會信息管理」按鈕,再點擊所在鄉鎮如沭城街道—企業列表—新建企業,如下圖頁面所示: 2、在跳出新建窗口,然後按要求填寫 注意:職工數=會員數、農民工=會員數 帶星號的是必填項目,25人以上(包括25人)的企業成立單獨基層工會,單獨基層工會名稱命名為「企業名稱+工會委員會」;25人以下企業成立聯合工會,以村為單位成立聯合工會,聯合工會名稱命名為「××村+工會聯合會」;每個聯合工會最多涵蓋10家企業,聯合工會盡量從現有工會信息中選擇,會員人數必須達到預制職工人數的100%。 三、如需修改工會信息,把未成立工會成立工會,按下面步驟操作即可 1、點擊進入「數據查詢與統計」 2、點擊「企業信息查詢」 3、點擊企業信息查詢下拉菜單里的「企業信息查詢」,再點擊右面圖標選擇所在鄉鎮然後「確定」,再點「查詢」。 4、點擊查詢以後出現企業列表,點擊企業右面的編輯圖標進行編輯。 5、點擊企業右面的編輯圖標,把跳出的窗口拉到最下面,點擊已成立把未成立工會的成立工會。 6、注意,職工數必須等於預置職工數,會員數要佔職工數的100%。 預置職工數=職工數=會員數 帶星號的是必填項目,25人以上(包括25人)的企業成立單獨基層工會,單獨基層工會名稱命名為「企業名稱+工會委員會」;25人以下企業成立聯合工會,以村為單位成立聯 合工會,聯合工會名稱命名為「××村+工會聯合會」;每個聯合工會最多涵蓋10家企業,聯合工會盡量從現有工會信息中選擇,會員人數必須達到預制職工人數的100%。 最後,點擊「企業信息統計」可查詢本鄉鎮工會組建具體情況。
㈡ 如何加強工會組織建設的措施和做法
(一) 提升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工會組織的作用
要不斷的提升關於工會組織建設的思想重視度, 提升思想認知, 要充分認識到工會組織是企業科學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新時代環境下,
積極加強工會組織建設具有很強的時代緊迫性和必要性,, 發揮出工會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才能不斷的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 加強工會組織工作的實地調研
要科學組織開展好企業工會工作, 就必須要深入企業的基層一線, 了解企業基層一線的實際情況,, 傾聽員工的心聲, 掌握員工的思想,
徵求員工關於工會建設的各種意見和建議, 還可以組織企業群眾職工喜歡的各種文體活動, 幫助企業統一員工的思想意識, 團結企業員工, 增強企業員工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三) 完善制度保障加強工會工作基礎
企業工會建設要在新時代發揮出作用, 基礎建設是關鍵, 基礎保障也是重點;如何確保企業工會建設的基礎性保障,
關鍵要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要完善企業工會建設制度建設, 結合企業內部的具體狀況對症下葯,適應企業工會發展需求。
(2)2013年度全國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成果擴展閱讀
工會建設是現代企業日常管理的重要內容;在社會發展的新時代,積極加強工會建設工作,發揮工會的作用和價值,對於推動企業的科學健康發展,對於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工會幹部在組織建設工會的過程中,應注重提升自己的幹部素養,盡可能地為職工考慮,同時不忘創新意識,以職工利益為核心,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工會的職工也應順應工會組織的培養要求,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和價值,為組織增添希望,共同為促進工會組織發展做出努力。
㈢ 王運武的科研成果
論著 《基於協同理論的數字校園建設的協同機制研究》,王運武 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首部將協同理論引入教育信息化領域的著作,首部倡導利用協同理論指導數字校園建設的著作。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較研究》,王運武 陳琳 著,電子工業出版社,37.7萬字,2008年6月第1版。 《現代教育技術》,陳琳 主編,王運武參編第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解讀》,顧明遠 石中英 主編,劉臻 劉冬雪 王運武撰寫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期刊論文 《近十年中國遠程教育學習者輟學問題研究綜述》,周靜 王運武,《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我國數字化學習資源研究綜述》,楊曼 王運武,《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年第4期。 《讓學習更開放和靈活:新興模式和方法——首屆開放及靈活教育國際會議(ICOFE2014)綜述》(1萬字),王運武,《江蘇開放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智慧校園的智慧性設計研究》,於長虹 王運武 馬武,《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9期。 《新興技術如何變革高等教育——<2014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深層次解讀》(1.1萬字),王運武 周靜 楊曼,《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年第4期。 《中新教育技術發展比較研究》(1萬字),王運武,《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5期。 《中國台灣地區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及其啟示》(1.2萬字),王運武,《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4期。 《關聯主義知識觀要義闡釋——網路時代知識變革的視角》(1.3萬字),劉菊 王運武,《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2期。 《大數據背景下數字校園建設的目標、內容與策略》,於長虹 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10期。 《日本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概覽及其啟示》,魏先龍 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9期。 《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李小剛 王運武 馬德俊 靳素麗,發表於《現代教育技術》(CSSCI)2013年第10期。 《教學視頻支持下的網路時代個性化學習研究》,李小剛 靳素麗 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遠程教育》2013年第13期。 《「數字校園」向「智慧校園」的轉型發展研究——基於系統思維的分析思辯視角》(1.5萬字),王運武,發表於《遠程教育雜志》(CSSCI)2013年第2期。 《班班通數字化教育雲資源庫的構建研究》(1.2萬字),方兵 楊成 王運武,發表於《遠程教育雜志》(CSSCI)2012年第6期。 《協同學視野下的數字校園建設——數字校園建設中的戰略協同與團隊協同》(2萬字),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2年第7期。 《實現數字校園協同效應的八種作用機制》(1.8萬字),王運武,發表於《現代遠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王運武 陳琳,發表於《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2年第1期。 《數字校園協同效應的產生及其提升策略》(1.5萬字),王運武,發表於《現代遠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1期。 《科研新手到專家的必備技能——學會學習隱性知識》,王運武,發表於《科技導報》(核心期刊),2011年第28期。 《協同學視野下的數字校園建設——數字校園系統的協同進化與協同發展》(1.1萬字),王運武,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10期。 《協同提升數字校園價值——基於數字校園建設案例的分析》(1.2萬字),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遠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9期。 《畢業論文指導平台與普通網路方式實現指導的差異》,梁德深 王運武 詹斌 黃劍文,發表於《現代計算機》,2011年8月中旬刊(核心版,總第371期)。 《我國數字校園建設研究綜述》(2萬字),王運武,發表於《現代遠程教育研究》(CSSCI擴展源)2011年第4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教育學》2011年第11期「教育技術」欄目索引) 《基層遠程教育機構網路教學支持模式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廣東省韶關市三種遠教機構為例》(1萬字),梁德深 陳勝兵 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遠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 《自然辯證法視角下的教育技術學的形成與發展》,王運武,發表於《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第3期。 《基於網路的學科信息傳播平台——學科網構建研究》,陳琳 王運武 徐華平,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0年第12期。 《論信息化學習方式及其數字資源形態》(1.1萬字),黃榮懷 陳庚 張進寶 王運武,發表於《現代遠程教育研究》(CSSCI擴展源)2010年第6期。 《課堂話語分析初探》,孫傑 王運武 趙興龍,發表於《現代教育技術》(CSSCI)2010年第9期。 《國外中小學數字校園:進展與啟示》,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遠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5期,轉載於《教育情報參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2010年第11期、《普陀教育技術應用研究》2010年第4期、《教育文化論壇》2011年第2期(文摘)。 《中小學數字校園優化發展的思考》,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遠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轉載於《普陀教育技術應用研究》2010年第3期。 《教育技術工作者角色的歷史變遷——兼論新時期的歷史使命》,王運武,發表於《現代教育技術》(CSSCI)2009年第5期。 《基於實踐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的思考》,陳琳 周惠穎 徐華平 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發展亟需轉型》,王運武,發表於《中國電化教育》(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轉載於《教育情報參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2009年第5期。 《中國教育技術改革發展三十年》(1.2萬字),陳琳 王運武,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教育學——人大復印資料- 2009-07全文復印。 《多視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視》(2.36萬字),王運武 陳琳,發表於《開放教育研究》(核心期刊、RCCSE權威期刊、CSSCI)2008年第3期,P37-46。 《關於中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思考》,王運武 陳琳,發表於《現代教育技術》(CSSCI)2008年第8期。 《對國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王運武,發表於《現代教育技術》(CSSCI)2008年4期。 《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現狀及發展策略》,王運武,發表於《中國教育信息化》(CSSCI擴展源)2008年1期。 《我國香港和台灣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戰略及其啟示》,王運武,發表於《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2期。 《思辨中演進的教育技術學》(1萬字),王運武,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教育技術學科權威期刊、RCCSE權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7年11期。 《功能情境主義與教學設計》,王運武,發表於《教育技術研究》2007年5期。 《論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王運武 王太昌,發表於《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年3月第120期。 《關於美國教育技術概念演化的分析與思考》,王運武,發表於《教育技術導刊》2006年第6期(總第018期)。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發展不平衡問題的解決》,王運武,發表於《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收錄於《全國基礎教育論文集》,獲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教學論文入選榮譽證書」。 會議論文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tus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nd Its Training Strategy. Wang Yunwu,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and Flexible Ecation, 16-17 January 2014, Hong Kong. Analyses on Hierarchical Model of Teaching Skills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Jie Sun, Cui Kang, YunWu Wang.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Volume 216, 516-52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Environment, Ecoinformatics and Ecation (CSEE2011), August 21-22, Wuhan, China. (EI, ISTP)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Ecation. Yunwu WANG, Lin CHEN. 2011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CCSSTA』2011), August 4-7, Huangshan, China.(ISTP)(2011年第13屆中國系統模擬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 《立足學科建設,創建教育技術學人的數字化學術家園——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網建設回顧與展望》,陳琳 王運武 徐華平 劉連啟,發表於2010年教育技術國際研討會(ETIF2010)論文集《深化教育技術研究與實踐》,韓錫斌 徐福蔭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0。 《轉型期教育技術學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王運武,發表於第八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9)論文集《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應用與創新》,陳琳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8。 《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不平衡問題探析》,王運武,錄用於第四屆全國教育技術博士論壇(The 4th Doctoral Forum of Ecational Technology, ETDF2008),2008年10月。 《教育技術學學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研究》,王運武,發表於《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上冊),第五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6)論文集,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 報紙
1. 《重構教育信息化產業生態鏈》,王運武,發表於《人民政協報》,第5645期(2010-05-26)第11版。
2. 《關於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王運武,發表於《北京師范大學校報》,第217期(2009-06-10)第02版。
3. 《治學經驗介紹》,王運武,發表於《徐州師范大學研究生報》(XZNU Postgraate)第2期(2008年11月22日)。
4. 《為國儲才建奇功 敬文精神永流傳》,王運武,發表於《徐州師范大學校報》-第401期(2008-10-20)-第03版:第3版。
5. 《教育技術學及其對教育的影響》,王運武,發表於《聊城師范學院報》(2002年更名為《聊城大學報》),第9期 總第340期(2001年4月14日)。
獲獎 《中國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的世紀變遷》,王運武,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大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編號:JSSKL2014JS003。 《從專科到博士——有夢想總會成真》,王運武,徐州市委教育工會「我的青春故事匯」徵文榮獲三等獎。 《教育信息化人才立體、多元創新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陳琳、蔡國春、李子運、黃如民、王帆、王運武,江蘇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 「教育技術學科網」,王運武 席春榮 徐華平 劉連啟 王健,榮獲第十六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高等教育組教育教學工具類軟體系統一等獎,2012.12。 《基層遠程教育機構網路教學支持模式現狀調查與分析——以廣東省韶關市三種遠程教育機構為例》,梁德深 陳勝兵 王運武,第八屆全國成人教育優秀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 「教育技術學科及專業發展的創新探索實踐」系列論文,陳琳 王運武 張琪 徐華平 黃如民,江蘇省第三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10。 《基於實踐的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思考》,陳琳 周惠穎 徐華平 王運武, 江蘇省高校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10。 《關於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思考》,王運武,北京師范大學「謀劃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徵文二等獎,2009.9。 《轉型期教育技術學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王運武,第八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9)徵文一等獎,2009.8。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較研究》,王運武,江蘇省2009年度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9.7。 《多視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視——價值哲學、社會學、生態學視角》,王運武,2007年中國教育技術年會徵文二等獎,2007.11。 《關於中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與專業建設的思考》,王運武 陳琳,第六屆教育技術國際論壇(ETIF2007)徵文二等獎,2007.10。 《功能情境主義與教學設計》,王運武,江蘇省高校教育技術研究會技術委員會暨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高校工科專委會(華東北)2007年會徵文三等獎,2007年8月7日。 《移動無線技術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王運武,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師范院校專業委員會教育技術徵文二等獎,2006.11,證書編號:063030。 2008年4月,獲得研究生朱敬文特別獎學金。(徐州師范大學朱敬文特別獎學金每年評定2名) 2001年,獲聊城大學教育技術系(已更名為傳媒技術學院)學術科研獎;象棋大賽三等獎;聊城大學網頁大賽三等獎,攝影大賽鼓勵獎。 研究報告
1. 《北京市中小學數字校園評估規范研究報告》(撰寫約9.2萬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網路和信息中心採用,完成時間:2010年3月。
2. 《北京市中小學信息化規劃研究報告》(共14萬字,其中撰寫約7萬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網路和信息中心採用,完成時間:2010年3月。
3. 《北京市中小學信息化發展規劃(2011-2015年)評審稿》(1.4萬字,主要執筆人之一),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網路和信息中心採用,完成時間:2010年3月。
4. 《北京市中小學信息化規劃及數字校園評估規范研究項目調研及專家咨詢會紀要》(撰寫約9萬字),完成時間:2010年3月。
5. 《全國教師教育網路聯盟免費師范生優質課程教學資源共享實施方案》(共3.7萬字,其中撰寫約2萬字),被全國教師教育網路聯盟採用,完成時間:2010年1月。
6. 《總幹事關於建立由教科文組織贊助的多語言學習網路空間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草案)》(約1萬字,參與撰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採用,完成時間:2009年4月。
㈣ 全國總工會於哪一年下發了關於整頓工會基層組織展開建設職工之家的
1984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做出 《關於整頓工會基層組織, 開展建設 「職 工之家」活動的決定》
㈤ 新形式下如何推動工會工作創新發展
1 樹立新常態下的新理念,進一步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
(一)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工會的政治原則,做到圍繞本行業、本企業中心工作,服務大局,對黨委負責和對職工群眾負責相統一,把堅持黨委領導與獨立自主創造性開展工會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工會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
(二)自覺提升責任意識,深刻領會新時期工會工作的新要求。中共中央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只能改進提高,不能停滯不前。必須更好發揮群團組織作用,把廣大人民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匯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為此,工會幹部應提高思想認識,增強使命感,不斷增強自身影響力和感召力,推動工會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
2 推進新常態下新作為,打通聯系服務職工的「最後一公里」
(一)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職工「無距離」。打造具有特色的工會服務品牌,堅持面向一線、服務一線,切實把工作重心放在職工第一線,真情同群眾交友,為職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使工會工作深深紮根於廣大職工群眾之中,以品牌效應帶動工會全面工作。
(二)維護群眾利益,做職工最可信賴的「家裡人」。要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工會工作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在感情上更加貼近職工,生活中密切聯系職工,工作中緊緊依靠職工,心裡時刻裝著職工。堅持廣大職工利益至上的觀念,著力解決職工群眾最現實的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努力當好職工合理訴求的代言人、合法權益的維護人、生活困難的幫扶人、問題矛盾的化解人。
(三)加強自身建設,做提升各項工作的「壓艙石」。提升新常態下的新素質,著力創建創新型、服務型、學習型工會,針對職工的期望值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具體的現狀,要轉變傳統直線、單一簡單的思維方式為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提高對新時期工會工作規律的准確把握,進一步強化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意識,不斷提高自我履職能力。
3 把握新常態下的新主題,進一步增強工會的新能量
(一)把握工作重點,加強職工思想教育工作,引導職工投身創新與發展之中。
1.加強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抓好工會會員資料庫的梳理,堅持入會數量與質量兩手抓、兩手硬,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把廣大職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進一步加強對工會小組的指導幫建,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將更多財力、物力投入到工會小組。
2.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要貫穿於工會的各項工作的始終,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集合起來,急職工之所急,想職工之所想,幫職工之所需。工會在加強對職工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著重加強一線人員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傳統美德教育,在職工中形成「比學趕幫」的良好氛圍,不斷擴大工會的影響力。
3.加大工會宣傳工作力度。堅持「以內為主,以外為輔」的原則,努力發掘、廣泛宣傳發展進程中涌現出來的各類先進典型。工會要積極創新宣傳載體,根據現在80後、90後員工人數多、思想活躍的特點,利用現代媒體技術優勢,利用網路資源,動員員工積極參與企業管理,宣傳企業職工操守和新型價值觀理念。
(二)關注工作焦點,走具有本行業、本單位特色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道路,構建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
1.完善職代會制度,深化廠務公開。堅持以職工代表大會作為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基本載體。把職工代表大會作為廠務公開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黨委會議、行政會議、公告欄、計算機辦公網路以及單位領導與職工代表座談交流等方式,積極推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
2.堅持依法維權,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工會要貫徹好「普法維權」的工作,使職工知法、懂法、守法,擴大覆蓋面,實現好、維護好廣大職工的根本利益,健全維權工作機制,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突出抓好勞動關系矛盾排查工作,對影響職工隊伍穩定的問題早發現、早介入、早報告,盡可能地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3.發揮幫扶作用,切實加強工會困難救助工作。逐步推動工會困難職工援助的轉型升級,形成幫扶—解困—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格局。從制度層面搭建服務職工平台,進一步加強困難職工幫扶工作計劃,不斷提升幫扶工作水平,著力解決好職工最直接、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把服務工作做到職工群眾的心坎上。
(三)突破工作難點,圍繞發展大局,在經濟技術創新活動中取得新突破。
1.創新勞動競賽,提升職工素質。工會要積極探索開展勞動競賽工作的新思路。遵循「工會搭台,職工唱戲」的原則,為員工搭建起了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平台。工會積極引導職工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不斷增強奮勇爭先、銳意進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重視發現、培養創新型人才,使創新理念得到尊重、創新措施得到鼓勵、創新成果得到彰顯。
2.深入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工會要積極搭建有利於職工全面發展的職業平台,打通職工提高技能的通道,培養和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職工隊伍,拓寬職工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全面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工會「大課堂」作用,在全體職工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著力推進職業道德建設,激勵職工樹立理想、堅定信念、積極進取、奮發有為。
(四)夯實工作支點,強化工會工作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影響力、凝聚力。
1.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工會要創新工作理念,加強宣傳教育,突出工會特色,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促進工會幹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全面提升工會幹部的自身素質和履職能力。
2.宣傳工作亮點,擴大工會影響。工會要找准工作著力點和切入點,為宣傳思想工作創造更多、更便利的條件,真正把工作亮點展現出來,把鮮活經驗推廣開來,把職工中的先進典型樹立起來。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積極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活動,宣傳勞動模範和先進人物,提倡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的良好氛圍,宣傳推廣重大典型、先進班組和創新型勞動成果。
3.解放思想,在工會內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營造認真學習的氛圍,通過學習強化政治責任、通過學習提高工作能力、通過學習提升精神境界;增強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對當前工會工作的熱點難點問題認真加以研究,提出解決的對策,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形成團結和諧的內部環境。增強奉獻意識、大局意識、互助意識、補台意識。
㈥ 關於基層工會目標管理的考核資料
2011年度基層工會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細則
單位:
項 目 內容及目標要求 標准分 計 分 辦 法 初評分 終審分
一、爭取黨政支持(8分) 1、黨組(委)、行政重視工會工作,全年研究工會工作兩次以上。 2 憑會議記錄,少一次扣1分。
2、工會主席在職在位,有專人從事工會工作。 2 少一項扣1分。
3、行政按工資總額2%撥付了工會經費。 4 每少0.5%扣1分。
二、組織建設
宣傳活動
(26分) 1、按「六有」要求進行了規范化建設。 4 缺一項扣1分,扣完為止。
2、完成縣總工會下達的工會組建任務。 4 按±10%±1分計分,扣完為止。
3、積極參加縣總組織的各類活動,本單位活動開展做到年初有計劃,每次有情況報送和總結,全年活動次數不少於4次(年終一次性報送的視為沒有開展活動)。 4 每少參加一次縣總組織的活動扣1分,本單位活動每少一次或少報一次扣1分。
4、完成縣總工會下達的報刊征訂任務。 6 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分,每多完成一份加1分,最多加5分。
5、按時完成縣總工會下達的調訓任務。 4 按指派要求,每缺席一次扣1分。
6、積極開展模範職工之家創建活動,成立了建家工作機構,會員活動有場地設施,全年有工作計劃、檢查、總結。建家工作得到了職工認可(民意調查表)。 4 沒有開展的不計分,已開展但有缺項的酌情扣分,年內通過驗收的國家、省、市、縣模範職工之家除記滿分外,分別另加8分、6分、4分、2分。
2011年度基層工會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細則
單位:
項 目 內容及目標要求 標准分 計 分 辦 法 初評分 終審分
三、財務管理(11分) 1、財務獨立,嚴格經費預、決算。 2 財務沒獨立的扣1分,沒有實行預、決算的扣2分。
2、工會經費收、管、用制度健全,管理規范。 4 每少一項制度扣1分,經審審計發現管理不規范、違反財經紀律扣3分,擅自擴大開支范圍、挪用工會財產經費扣2分。
3、及時、足額上解工會經費。 5 未完成上解任務一票否決,並不下撥解困經費;每超任務1%加1分,最高加5分。
四、生產保障工作(26分) 1、配合縣總加強了勞模的管理、推薦工作,全年組織本系統勞模開展活動不少於1次。 2 沒有管理的不計分,管理不到位或沒有開展活動的酌情扣分。
2、「雙聯」對口扶貧幫困、送溫暖工作和「金秋助學」活動開展較好。 4 其中一項工作未開展扣2分,開展不好的扣1分。
3、及時上報400戶特困戶名單。 6 不能及時上報,在抽樣調查中發現問題的扣2分,群眾舉報條件不符,經調查屬實的扣6分。
4、按在冊職工的15%建立好睏難職工電子(紙制)檔案。按程序做好了困難職工救助金發放工作。 8 每少建檔案的1%扣0.5分,救助金發放,每出現一戶有問題的扣2分。
5、組織開展了勞動競賽、技能比武、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有活動方案,有競賽結果。 4 沒有方案的扣2分,沒有開展的不計分。沒有上報活動開展情況的扣2分。
6、加強了勞動保護工作,進行了安全生產宣傳、培訓、督查,確保本單位無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2 沒有進行安全生產宣傳培訓督查的扣1分,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扣2分。
2011年度基層工會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細則
單位:
項 目 內容及目標要求 標准分 計 分 辦 法 初評分 終審分
五、民主管理(8分) 1、建立和完善了「職代會」制度,全年組織基層工會職代會至少一次;推行了廠務公開聯系會議制度、抓好一個以上典型單位。 2 沒有建立與推行的不記分,職代會每單位每年少於1次的扣1分;未抓好一個以上廠務公開典型單位的扣1分。
2、集體合同、工資協商協議簽訂。國有企業、100人以上私營企業簽訂率達到100%,50人以上企業簽訂率達到80%。 5 未簽訂的不計分,每少完成10%了扣1分。
3、職工進入董事、監事會制度。 1 酌情扣分。
六、女工工作(8分) 1、女工組織健全,有女職工委員會主任或女職工委員。 2 缺一項扣1分。
2、開展簽訂女職工專項集體合同工作,並履約落實。 2 未開展不計分。
3、開展為困難女職工獻愛心活動及參加女性防癌保險工作。 2 每缺一項扣1分。
4、參與第六輪「芙蓉杯」競賽。 2 未開展不計分。獲得此項工作全國、省、市先進的單位分別加3分、2分、1分。
七、交辦工作(13分) 1、縣總工會交辦的事項(包括辦實事)能按時間、按要求完成。 6 未按要求完成的扣4分/次,扣完為止。
2、全年上報工會材料、信息不少於5篇。 5 每少1篇扣1分,每多1篇加1分。
3、凡縣總工會組織的會議、活動能按時參加。 2 遲到的扣0.5分/1次,缺席的扣1分/次,扣完為止。
㈦ 黨的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和任務
黨的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主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黨的幹部隊伍建設、黨員隊伍建設和民主集中制建設等主要內容和任務。
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在黨的組織建設中居於核心地位。黨的組織是通過黨的幹部隊伍來發揮作用和威力的。黨的幹部是黨組織的骨幹,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要貫徹執行者,是實現黨的領導的決定性力量。
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基礎。黨是由黨員組成的,黨員是黨的基礎,是執行黨的路線的主體。加強黨員隊伍的建設.對於鞏固黨的組織,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密切黨同群眾的關系,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黨的組織建設中,黨員隊伍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民主集中制建設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任務。只有實行民主集中制,才能建立起黨的完整而嚴密的組織系統,把全體黨員和黨的各個組織組成統一的整體。
才能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者和被領導者、黨的上級組織同下級組織,黨員個人同黨的組織的關系,實現黨內政治生活的正常化,發揮全黨的積極性;才能建立起科學的領導制度和工作制度,從而制定和實行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實現黨的正確的領導。
(7)2013年度全國工會基層組織建設創新成果擴展閱讀:
黨的組織建設的意義:
黨的組織建設是完成黨的歷史任務的重要保證
黨的組織建設在黨的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完成黨在各個時期的歷史任務,不僅要提出和制定正確的理論、綱領和路線方針政策,而且要建設強有力的黨組織。
在長期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的組織建設。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成為執政黨,堅持在加強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黨的組織建設,堅持黨的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取得了組織建設的重大成績和寶貴經驗。
黨要實現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任務,必須始終把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改革發展任務繁重艱巨。
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組織建設,著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黨員幹部隊伍,著力把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成為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調的堅強戰斗集體,著力保持和發展廣大黨員的先進性,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什麼是黨的組織建設?
㈧ 淺談如何抓好基層工會的組織建設
工會是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基層單位工會作用發揮得好壞, 能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能否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黨與職工群眾的關系,關繫到黨的階級基礎和執政地位,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下面,作為一名基層工會工作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基層工會工作,淺談一點心得體會。
一、做好基層工會工作,必須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極為重要。基層工會主席的定位由上一屆工會領導提名,職工代表表決通過,或由職工代表選舉產生。工會各委員由工會主席提名,比如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也要經過職工代表表決通過,也可以在職工大會上表決通過。工會組織應明確職責分工,經常與黨政領導溝通,履職盡責。
二、必須提高工會幹部的素質和本領,為單位中心工作服務
一要提高政治素質、服務大局。用科學發展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武裝工會幹部的頭腦,做到政治堅定、思想敏銳、明辨是非、旗幟鮮明。學會用辯證法的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和為職工辦事的能力,滿腔熱忱地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特別是要為困難職工排憂解難。二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不怕吃苦,樂於奉獻,熱心為職工服務,這是做好工會工作的思想基礎。三要提高業務能力,需要有為職工服務的熱情,更需要有為職工服務的本領。這是要求工會幹部必須與時俱進,自覺鑽研學習業務知識、法律法規知識和市場經濟知識,盡快成為行家裡手,這樣才能服務於單位、服務於職工。四是要有創新意識,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必須探索工會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對策、新優勢。用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意識研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保證工會工作有新突破。要緊緊圍繞黨政的中心任務來開展工會工作,這是取得基層工會工作實效的重要前提。
三、基層工會組織要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
工會組織要通過參與企業行政和黨組織的各項活動,要把職工的意願和要求反映到企業行政和黨組織的建設上來,要通過教育和宣傳等手段把黨和國家的政策、企業面臨的形勢及時向職工群體傳達和溝通,使單位管理層能夠了解廣大職工群眾的意願、意見和要求,增加決策的透明度和准確度。工會組織要定期向職工群體宣傳黨的發展狀況,提高職工群眾參與單位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工作熱情。再是力所能及發揮工會組織的協調作用;由於勞動關系在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愈益復雜化和多樣化,職工的權益被侵犯現象時有發生,也是一個企業不可預見的因素,工會組織的協調作用非常重要,積極參政議政,以職工代表者的身份協調勞動關系,解決勞動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維護勞動者的利益,保護勞動者的積極性。工會組織在協調勞動關系中應正視矛盾,廣泛聽取職工的意見,支持職工合理要求,對於一些條件不具備難以解決的要求,應及時向職工說明情況,使之放棄過高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以及時反映到上級工會組織和上級黨組織、行政部門了解處理,堅決杜絕對問題不理不睬,將矛盾擴大化。
四、緊緊圍繞職工的思想實際開展工會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是否精準地把好職工的思想脈搏,決定了基層工會工作的成敗。一定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要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建立起與員工溝通和聯系的渠道,要針對員工的思想實際來開展工作。
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工會組織必須把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和貫徹於工會各項工作的全過程,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群眾路線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和改進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以科學的理論武裝職工,以正確的輿論引導職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職工,以優秀的作品鼓勵職工,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培養和造就「四有」職工隊伍,保護調動和發揮廣大職工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用工人階級的先進思想和模範行為去影響和帶動全體職工,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佔領職工思想文化陣地,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加強對職工理想信念教育,使廣大職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主人翁的態度為單位發展貢獻聰明才智。
五、緊緊圍繞工會組織的特點來開展工作,務求實效
工會工作的生命就在於各種活動,不舉行活動,多好的計劃也無法實施、多良好的願望也實現不了,也就無從談起為職工服務,為職工分憂解難了。因此,一個有生命力的工會組織,必須用各種各樣的活動作為自己工作的載體,在活動中調動起幹部職工的熱情和積極性,形成一個熱火朝天的工會工作新局面。如何搞好工會活動?
一是要帶領職工深人開展學習理論、學習知識的各種活動,以促進職工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主動與行政領導溝通,積極做好涉及幹部職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同時,還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為法律依據,通過法律來使廣大員工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三是積極發揮工會組織「職工之家」的作用,關心幹部職工生活,做好後勤服務工作,讓廣大一線職工理順情緒,卸下包袱,輕裝前進。一方面從政治上關心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要關心他們的學習、知識的增長和政治上的進步,鼓勵他們積極進取,自學成才,為他們創造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為單位培養後備人才。另一方面從生活上關心職工,關心職工的家庭、婚姻及子女、老人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對貧困家庭,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難,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職工的心坎上。
四是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幹部職工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是調劑幹部職工生活,提高工會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效載體。基層工會組織要根據幹部職工的意願和要求,適時地組織幹部職工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活潑的文化體育活動,通過活動陶冶職工情操,增強職工體質,使基層的廣大職工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㈨ 基層工會組織規范化建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一、有領導班子
有一個健全、團結、民主,工作富有成效的工會領導班子。民主選舉產生工會委員會,同時建立經審會、女職工委員會,任期三年或者五年,按期同步換屆;工會主席按同級黨政領導副職配備。
二、有工會牌子
單位門前掛工會委員會牌子,工會辦公地點掛工會牌子,並有明顯的工會會徽標志。
三、有工作台帳
有會員名冊、會員登記表,會員有會員證,職工入會率90%以上;工會委員會各項活動有記錄,及時收集整理各項工作資料、文件,台帳齊全。
四、有獨立帳戶
工會經費行政撥解到位,上解足額,工會經費單獨設帳,工會經費使用落實工會主席一支筆審批,自覺接受經費審查委員會的檢查監督,每年向工會會員大會報告經審工作。
五、有經費保障
工會經費規范核算,建立經費預算、決算和經費審查監督制度,按規定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
六、有年度計劃
工會委員會年度工作有計劃、有檢查、有考核、有總結。
七、有工作制度
建立工會委員會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委員分工明確,一年召開兩次工會工作例會。建立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平等協商機制和簽訂集體合同制度。
八、有活動場所
工會委員會辦公室設施齊全,職工活動有陣地、有書籍、有刊物,有文體活動器械、有管理制度。
九、有正常活動
組織職工學習政治、經濟、法律和科學文化知識;開展職工文化技術培訓、經濟技術創新、勞動競賽和評先選模;積極開展爭創「先進基層工會」活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和「雙愛雙評」活動(職工愛企業、企業愛員工;評熱愛企業的優秀員工、評關愛職工的優秀企業家)。
十、有明顯作用
全力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密切聯系職工,聽取和反映職工的意見和要求,關心職工的生活,積極開展職工互助保障活動,幫助職工解決困難,全心全意為職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