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2-01-05 04:26:41

㈠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的人員編制

省社會科學院機關全額撥款事業編制40名。其中,領導職數:院長1名、副院長3名、紀檢組長1名;正處級6名、副處級7名。
其中:全院共有在職職工191人,其中:正高職稱40人,副高職稱40人,博士16人,碩士45人。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5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百千萬工程」人才13人,「四個一批」人才2人。

㈡ 顏敏的學術成就

出版有《在金錢與政治的漩渦中-----張資平評傳》、《審美浪漫主義與道德理想主義---張承志、張煒論》等學術專著3部,主編學術專著2部,參編5部。《文藝報》、《博覽群書》、《澳門日報》等報刊先後發表對其專著的書評。他主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被數省高校選作教材。在《文藝報》、《人民日報》、《文匯報》、《當代文壇》、《江西社會科學》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及批評文章100餘篇,其中15篇被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轉載。主要科研成果獲獎有: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2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次二等獎、1次三等獎)、江西省文聯優秀成果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等。主要科研項目有:獨立承擔江西省教委人文社科重點科研項目「張資平研究」(1998年),主持省社科「十五」規劃項目「二十世紀江西文學」(2000年),合作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國新文學發展的基本經驗與教訓」(1998年)。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文學中的現代歷史敘事流變」(2005年),主持省社科「十一五」規劃項目「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研究」(2005年),獨立承擔省教委人文社科科研項目「當代文學的歷史與敘事」(1999年)。

㈢ 王喬的學術成果

[1]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發揮稅收對優化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作用研究」(在研)
[2] 主持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當前宏觀經濟背景下我省財政收入形勢分析與對策」(已結題)
[3] 主持財政部財政改革與發展重大問題研究項目「加強與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問題研究」(已結題)
[4] 主持江西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分稅制下地方稅體系研究」(已結題)
[5] 主持財政部重點課題項目「新一輪稅制改革難點、約束條件及對策研究」(已結題)
[6] 主持財政部重點課題項目「我國上市公司治理與股權再融資問題研究」(已結題) 代表性論文
[1] 股權結構、股權再融資行為與績效.《會計研究》.2005年第9期;
[2] 「十一五」期間我國稅制改革應該處理好幾方面的關系.《稅務研究》.2006年第2期;
[3] 通貨膨脹對基本養老個人賬戶基金的影響與對策.《財貿經濟》.2007年第1期;
[4] 我國現行稅制結構影響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實證分析.《當代財經》.2008年第2期;
[5] 四大主體功能區框架下的稅收征管模式探討.《稅務研究》.2009年第7期;
[6] 基於國際比較的中國非稅收入的現狀與評價.《經濟評論》.2009年第6期。
代表性著作
[1] 《比較稅制》.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2] 《非稅收入管理問題研究》. 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8年4月
[3] 《上市公司治理與股權再融資》.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年7月
[4] 《中國稅收環境研究》.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7月 [1] 《論建立和完善地方稅體系》獲國家稅務總局、中國稅務學會優秀成果二等獎(2001);
[2] 《中國稅收若干問題研究》獲江西省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
[3] 《股權結構、股權再融資行為與績效》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7);
[4] 《政府征稅規模的公平合理性分析》獲第十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7)。

㈣ 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怎麼樣

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更多信息和資訊。

㈤ 黃志堅的獲獎及榮譽情況


1、論文「中國中部6市綜合經濟實力比較研究」獲第十屆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2、課題「構建提高農民人力資本的農村職業技能培訓教育體系」獲江西省第三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3、論文「新形勢下江西省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研究」獲江西省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組織評定的江西省高校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4、課題「影響高等職業教育就業率因素的研究(系列論文)」 獲江西省第四屆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排第二)。
5、2007-2008年度景德鎮市「十佳教育工作者」。
6、2008年景德鎮市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7、2009年全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科研管理先進個人。
8、2009年景德鎮市「宣教系統十大突出貢獻個人」。
9、2010年首屆景德鎮市突出貢獻個人。
10、2010年江西省社會科學先進工作者。
11、2011年江西省中青年骨幹教師。

㈥ 陳良運的成就及榮譽

《詩學·詩觀·詩美》獲江西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試論艾青的藝術風格》獲1984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優秀文藝作品獎,《中國詩學體系論》獲江西省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詩學批評史》獲江西省第七次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中國第十屆圖書獎、江西省第二屆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特等獎,《周易與中國文學》獲江西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新詩的哲學與美學》獲1989年江西省《穀雨》文學獎,《論〈周易〉的符號象徵》獲江西省高等院校第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78年-2001年共獲獎30項。
從1959年到文革前,主要從事新詩創作,在《人民文學》等刊發表《歷史的瞳人》、《安源工人的懷念》、《黃洋界放歌》等作品。文革後轉向新詩評論與文學理論研究,在《文藝報》、《文學評論》、等刊發表《試論艾青的藝術風格》、《論自由體詩》等論文,後結集出版的有《新詩藝術論集》、《新詩的哲學與美學》、《詩學·詩觀·詩美》、《論詩與品詩》。

㈦ 彭迪雲的工作經歷

●1984.07—1993.04 江西大學經濟學系 助教/講師;
●1993.05—1995.05 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講師/教研室主任;
●1995.06—1999.06 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9.07至今 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
●1997.01—2002.03 南昌大學經濟學系 副主任;
●2002.04—2008.03 南昌大學研究生院 副院長;
●2008.04—2010.07南昌大學研究生院黨委書記;
●2010.08—2014.06南昌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
●2014.06至今 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院長 ;
●2015年 2月至今 南昌大學第五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6.06至今 南昌大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學術晉升主要經歷和榮譽稱號:
——1992年晉升講師。
——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
——1997年被批准為碩士生導師。
——1998年,被批准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
——1998年,獲「江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1998年,獲「江西省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江西省普通高校第五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
——1999年破格晉升教授。
——1999年,獲199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
——1999年,獲「江西省第四次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0年,獲「江西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1年被批准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2002年獲「第十一屆江西省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2003年享受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貼。
——2003年,獲「江西省高校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3年,獲得江西省「百名專家談崛起」三等獎1項。
——2004年獲「第二屆江西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名師」稱號。
——2005年被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2005年,獲「江西省第十一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次)。
——2006年獲「『十五』期間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管理先進個人」稱號。
——2009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首批全省高校省情教育專家。
——2006年,獲「江西省2004、2005年投入產出應用分析軟科學課題獎」三等獎1項。
——2007年,獲「江西省第十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08年,被確定為江西省首批全省高校省情教育專家。
——2008年,獲 「江西省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獎」二等獎。
——2009年,獲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次)。
——2006~2011年,先後4次進入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信譽榜,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評為「認真負責的鑒定專家」。
——2011年,獲「江西省第十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
——2012年被確定為江西省咨詢業協會(管理)注冊咨詢專家。
——201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3年,獲「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稱號和「江西省優秀社會科學普及專家」稱號。
——2013年,獲「江西省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次)。
——2013年,獲江西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我為江西教育改革獻一策」一等獎。
——2014年,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4年,獲「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稱號。
——2015年,獲「江西省2014年度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和「江西省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1項。

㈧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怎麼樣

簡介:江西省社會科學院(Jiang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是江西省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決策咨詢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 江西社科院創建於1984年,是由1980年成立的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和江西省經濟研究所合並而成;1994年,江西省社科院、江西省社聯合署辦公;2009年,江西省社科院與江西省社聯分設,正式分設工作於2010年完成。 據2018年6月江西省社科院官網資料顯示,江西社科院下設10個研究所,主辦有4個學術刊物,有在職職工191人。

㈨ 謝宏維的相關介紹

1.《和而不同——清代及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的移民、土著與國家》(27萬字),經濟日報出版社,2009年1月。
2.《江西通史·明代卷》(50萬字,與方誌遠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獲江西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集體)。
3.《魅力江西:江西省情教育讀本》(撰寫第二、三章,與方誌遠教授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4.《論明清時期江西進士的地域分布與特徵》(11千字),《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4期。
5.《清代徽州棚民問題及應對機制》(16千字),《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6.《生態環境的惡化與鄉村社會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動為中心》(11千字),《中國農史》2003年第2期。
7.《棚民、土著與國家——以清中期江西省萬載縣土棚學額紛爭案為例》(18千字),《中國史研究》2004年第2期。獲江西省高校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8.《清中晚期及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的土客沖突與國家應對》(12千字),《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9.《清代棚民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8千字),《歷史教學》2004年第3期。
10.《化干戈為玉帛:清代及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的移民、土著與國家》(28千字),《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三卷第一期,2005年4月。
11.《2005年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年會暨全國歷史系主任聯席會議綜述》(4千字),《歷史教學》2005年第10期。
1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土客沖突、階級矛盾與意識形態斗爭》(8千字),《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13.《袁文才、王佐事件再研究——中共黨史與社會史研究相結合的視角》(9千字),《中共黨史資料》2008年第2期。
14.《〈萬載縣志都圖甲戶籍貫冊〉介紹與解讀》(21千字),《文獻與田野》第52期,2008年7月。
15.《文本與權力:清代及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歷修方誌分析》(25千字),《史學月刊》2008年第9期,同時收入張建民主編《10世紀以來長江中游區域環境、經濟與社會變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獲江西省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6. Text and power: A study on local gazetteers of Wanzai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fr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 4, No. 3. ( September 2009 ), pp. 426-459.
17.《清史宜採用紀傳為體章節為用的新綜合體》(33千字),《清史編纂體裁體例討論集》(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8.《清代前中期的地方沖突與國家應對》(30千字),載《多元視野下的清代社會》,黃山書社,2008年8月。
19.《評〈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4千字),《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一卷第二期,2003年10月。
20.《《評〈明清兩湖地區基層組織與鄉村社會研究〉》(4千字),《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三卷第二期,2005年10月。
21.《評周建新〈動盪的圍龍屋〉》(4千字),《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五卷第一期,2007年4月。
22.《評黃志繁〈『賊』、『民』之間〉》(4千字),《歷史人類學學刊》第六卷第一、二期合刊,2008年10月。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清代及民國時期湘贛邊區的土客矛盾與區域社會變遷」、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清初以來湘贛邊區的移民與區域社會變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江西文化研究與省情教育」、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招標項目「清代及民國時期贛西移民、宗族與鄉村社會研究」以及江西師范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青年發展基金、教學研究基金等7項。
作為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時期湘鄂贛地區的人口流動與城鄉商品經濟」(主持人為方誌遠教授,2001年)、國家級項目《中華大典》的編纂工作(主持人為戴逸教授,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中國災荒史研究」(主持人為赫治清研究員,2003年)、參加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史編纂體裁體例的調研工作(主持人為郭成康教授,2003年)、江西省政府重大項目「江西通史」(主持人為時任江西省政協主席鍾起煌,2003年)、國家文物局科技課題「景德鎮古瓷業文化遺產體系保護與城市發展」 (主持人為時任景德鎮市委書記姚亞平,2003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民間歷史文獻與文化傳承研究」 (主持人為鄭振滿教授,2004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招標項目「明清江西移民與中國西南部地區的開發」 (主持人為方誌遠教授,2006年)及 「江西民間歷史文獻與區域文化傳承研究」 (主持人為廖華生副教授,2007年)等9項。 2003年8月,中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首屆歷史人類學高級研修班」,北京及河北蔚縣。10月,中山大學主辦的「第六屆歷史人類學研究生研討班」,廣東廣州,報告題目為《清代至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的移民、土著與國家》。
2004年8月,中山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山西大學主辦的「首屆歷史人類學高級研修班」,北京及山西臨汾等。12月,香港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辦的「歷史人類學視野下的區域網路與地方社會國際研討會」,中國香港,報告題目為《化干戈為玉帛:清代至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的移民、土著與國家》。
2005年7月,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主辦的「2005年教育部歷史教學指導委員會年會暨全國高校歷史系主任聯席會議」,江西南昌,會務工作。11月,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光明日報理論部聯合舉辦的「14世紀以來長江中游地區的環境、經濟與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湖北武漢。報告題目為《文本與權力:清代及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歷修方誌分析》。
2006年7月,中國經濟史學會、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主辦的「中國經濟史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江西南昌,報告題目為《地方文獻與社會經濟權力:清代及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歷修方誌分析》。8月,中國社會史學會、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主辦的「地域中國:民間文獻的社會史解讀」國際學術討論會暨第十一屆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安徽黃山。報告題目為《文本與權力:清代及民國時期江西萬載縣歷修方誌分析》。12月,中山大學第二期民間歷史文獻班,廣東廣州。
2007年11月,贛南師范學院客家研究中心主辦的「客家民間信仰與地域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江西贛州,報告題目為《明末清初以來贛西北地區的移民與民間信仰》。12月,中山大學第三期民間歷史文獻班,廣東廣州。
2008年4月,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專業委員會、湖南科技大學主辦的第五屆中國災害史學術研討會,湖南湘潭,報告題目為《清代湘贛邊區的移民、生計與生態》。7月,中國經濟史學會、廣西師范大學主辦的「中國經濟史學會年會與國際學術研討會」,廣西桂林,報告題目為《國計與民生:明清江西重賦問題及地方社會的反應》。11月,中國社會史學會、中山大學主辦的中國社會史學會年會暨「政治變動與日常生活」國際學術研討會,廣東珠海,報告題目為《明清江西重賦問題及地方社會的反應》。12月,中國經濟史學會、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中國歷史上的「三農」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江蘇南京,報告題目為《清代湘贛邊區的移民與區域社會變遷》。
2009年8月初,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廈門大學主辦的「第七屆歷史人類學高級研修班」,廣東廣州、江西萬載。8月底,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民間歷史文獻研究中心、華僑大學華僑華人資料中心聯合舉辦的「民間文獻與地方史研究資料庫」國際學術研討會,福建廈門,報告題目為《江西西部地區民間文獻的收集、整理與研究》。

閱讀全文

與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