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質權與留置權的區別
質權是擔保的一種方式,指債權人與債務人或債務人提供的第三人以協商訂立書面合同的方式,移轉債務人或者債務人提供的第三人的動產或權利的佔有,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價款優先受償。也叫「質押」。
質權分為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動產質權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以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就該動產優先受償的權利。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為出質人,債權人為質權人,移交的動產為質押財產。出質人也可以將法律規定可以轉讓的股權、倉單、提單等財產權利出質,這時質權稱為權利質權。
作為擔保物權的一種,質權也具有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和物上請求權。質權獨有的特徵是:
(1)質權的標的物只能是動產和權利,而不能是不動產。
(2)質權是以債務人佔有質物為要件的擔保物權。質權以出質人移交質押的財產佔有為成立要件,也以債權人佔有質押財產為存續要件,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後,以其質權對抗第三人,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注意:質押與抵押的最根本的區別是是否轉移佔有。質押為轉移佔有的擔保物權,而抵押為不轉移佔有的擔保。)
留置權,是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的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留置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1、留置權的主要特徵如下:
第一,留置權只能發生在特定的合同關系中,如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和加工承攬合同。
第二,留置權發生兩次效力,即留置標的物和變價並優先受償。
第三,留置權具有不可分性,即債權得到全部清償之前,留置權人有權留置全部標的物。
第四,留置權實現時,留置權人必須確定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
2、留置權的成立條件包括:
第一,債權人佔有動產。
第二,佔有的動產必須與債權有牽連關系。
第三,債務人未按期全部履行債務。
《物權法》第230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而且,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同時,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得留置。
如何區分質權與留置權
主要從以下幾個不同方面來區分:
1.成立的條件不同。依雙方當事人的合意而成立;而留置權是依法律直接規定。
2.佔有的條件不同。兩者雖然都是以擔保物的佔有及移轉為要件,但質權在設定時才移轉佔有,擔保物與債權事先沒有佔有的關系;而留置權的債權事先就與擔保物有法律上的牽連。即債權人事先佔有是留置權成立的前提條件。
3.法律關系的客體不同。質權的標的包括動產還有財產權利;而留置權的標的僅為動產。
4.權利的實現不同。質權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就可以當然行使質權;而留置權則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還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程序,才可實現留置權。
5.消滅不同。質權不因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而消滅;而留置權則在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時消滅。
Ⅱ 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留置嗎
只有動產可以留置。
《物權法》第2條第2款規定:「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所謂不動產,是指依照其物理性質不能移動或者移動將嚴重損害其經濟價值的有體物[1]。《擔保法》92條規定,「本法所稱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附著物。」
所謂動產,就是不動產之外的物,是指在性質上能夠移動,並且移動不損害其經濟價值的物,如電視機、書本等。
動產與不動產概念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是否可以移動。動產通常可以移動,而不動產則不能移動。
移動是否在經濟上合理。房屋等土地附著物也可能是能夠移動的,但一旦移動耗資巨大,而動產通常可以移動,即使是沉重的機器設備,也可以移動,且較之於不動產其移動損耗不大。
是否附著土地。不動產除土地之外,其他財產如房屋、林木等都是附著於土地的,通常在空間上不可移動,若發生移動影響它的經濟價值。而動產通常並不附著於土地。
(2)留置權轉讓嗎擴展閱讀:
不動產登記的效力
我國《物權法》第9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依法屬於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這就是從法律上正式採納了登記要件主義作為一般原則,而以登記對抗作為例外。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物權變動的效力,一般來說,以法律行為發生的物權變動,都是從登記之日起發生物權變動的效果,凡是依法需要辦理登記的,其不動產物權的變動,都需要依法辦理登記,只有從辦理登記時起才發生物權的設立和變動。
《物權法》第14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自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時發生效力。」
二、權利推定效力,是指登記記載的權利人應當被推定為法律上的權利人,在登記沒有更正也沒有異議登記的情況下,只能推定登記記載的權利人就是物權人。我國《物權法》第16條確認了此種登記的效力。
三、善意保護的效力。它是指登記記載的權利人在法律上被推定為真正的權利人,即便以後事實證明登記記載的物權不存在或存有瑕疵,對於信賴該物權的存在並已從事了物權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認其行為具有與真實的物權相同的法律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不動產
Ⅲ 抵押質押留置權之間有什麼區別
抵押、質押與留置之異同:
擔保物權是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有三種形式:抵押、質押和留置。擔保物權是以支配特定物的交換價值為內容,以確保債權實現為目的而設立,是在債務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權利上設定的物權,當債務人不如期履行債務時,債權人可將該財物折價或拍賣、變賣該財物的價款優先受償。了解那些財產可用於抵押、質押和留置,抵押、質押和留置有何特點以及設立抵押、質押和留置的方式及程序,對於正確運用擔保物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 可用於抵押、質押與留置的財產 1、依法可用於抵押的財產有:
(1)、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2)、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3)、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房屋和其他地上定著物;
(4)、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機器、交通運輸工具和其他財產;
(5)、抵押人依法承包並經發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荒地的使用權;
(6)、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
不得抵押的財產有:
(1)、土地所有權;
(2)、耕地、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
(3)、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4)、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2、可用於質押的財產有:動產質押,指不動產以外的物,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著物、建築物的固定設備等。
權利質押的標的有:匯票、本票、支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如不動產的收益權)。
3、用於留置的財產,指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依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
二、抵押、質押與留置的特點
1、抵押,指債權人對債務人或第三人不移轉佔有而用作債權擔保的財產,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以該財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抵押的特點:抵押財產不移轉佔有,設立抵押,抵押物仍由債務人或第三人(抵押人)佔有。抵押權人行使優先受償權,以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為前提。
2、質押,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或權利憑證移交債權人佔有,以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動產質押的特點:債務人或第三人(質押人)須將其動產移交債權人佔有,提供動產的債務人或第三人是動產的所有人,動產質權的行使須以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為前提。
質押包括:動產質押與權利質押。
動產質押與權利質押的區別:
(1)、合同標的不同。動產質押的標的為有形的動產;權利質押的標的為無形的權利。
(2)、標的物的移轉佔有方式不同。動產質押,出質人向質權人交付質物;權利質押,以證券化的債權設質,將設質情況通知債務人即可,以股份、股票或知識產權設質,依法質押登記即移轉佔有。
(3)、質押的實現方式不同。動產質押,質權以對動產的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金優先受償;權利質押,質權人直接取代出質人的地位,行使出質人的權利。
抵押與質押的區別:(1)、抵押標的為動產與不動產;質押標的為動產與權利。
(2)、抵押物不移轉佔有;質物移轉佔有。
(3)、當事人可以自願辦理抵押登記的,抵押合同自簽定之日起生效;當事人不必辦理質押登記的,質押合同自質物或權利憑證交付之日起生效。
(4)、當事人辦理抵押登記的,登記部門為抵押物的相應管理部門;以股票、知識產權出質的,當事人應向其相應的管理機構辦理出質登記。
(5)、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人未受清償的,可與抵押人協商以抵押物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抵押物的所得價款受償,協議不成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的,可與出質人協議以質物折價或依法拍賣、變賣質物清償債權。
抵押與質押的共同點:
(1)、抵押權與質權同為擔保物權,
(2)、抵押與質押都應以書面形式簽訂抵押合同或質押合同,
(3)、合同中都不得約定,當債務履行期屆滿,抵押權或質權未受清償的,抵押物或質物的所有權轉移為抵押權人或質權人所有,
(4)、抵押合同與質押合同都有向有關部門辦理登記的規定, (5)、抵押物與質押物都必須辦理登記的,抵押合同與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6)、抵押權與質權與其各自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同時消滅。 (7)、抵押權因抵押物滅失而消滅,因滅失所得賠償金,應作為抵押財產;質權因質物滅失而消滅,因滅失所得賠償金,應作為出質財產。
(8)、抵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抵押權的費用;質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質物的保管費用和實現質權的費用。
(9)、抵押物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款超過債權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補足;質物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款超過債權的部分歸出質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補足。
(10)、無論抵押或質押,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都享有對該抵押物或質物折價或拍賣、變賣價款的優先受償權。
(11)、抵押人轉讓已辦理登記的抵押物,應當通知抵押權人,並告知受讓人轉讓物已抵押的情況,抵押人未通知抵押權人或未告知受讓人的,轉讓行為無效;股票出質後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後,出質
人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除外,轉讓所得價款應提前清償債權。
(12)、抵押物不移轉佔有;以股票出質設定質押,由於股票市場電子化,股票無須移轉佔有。
(13)、抵押人可用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房屋使用權等權利設定抵押;質押人以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依法可以轉讓的股份、股票,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等其他權利設定質押。
留置,指當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留置該財產,以折價或拍賣、變賣該留置物,從所得價款中優先受償。留置權是債權人對已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在債權未能如期獲得清償前,留置該動產作為擔保和實現債權的權利。
留置權與質權的區別:
(1)、留置權為債權未受清償前扣留他人動產的權利,這種佔有、扣留他人動產的權利是由法律規定的(只限於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和行紀合同),所以,留置權為法定擔保物權;質權一般是由當事人約定的。
(2)、留置權人佔有、扣留動產,是基於債務人不如期履行約定義務;質權人佔有質物,是基於擔保債權的實現。
(3)、留置權的實現,須留置權人給債務人規定一定的期限,並通知債務人在此期限內清償債務,當債務人不為清償時,留置權人方可處置該留置物,實現債權;質權的實現,是當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質權人通知出質人後,即可處置質物,實現債權,無須給出質人規定清償債務的期限。
(4)、留置物被他人佔有時,不能依據留置權請求返還原物,而只能依據佔有權請求返還原物;質物被他人佔有時,質權人可依質權請求返還質物。
(5)、留置權因留置物的喪失或因債務人提供相當的擔保而消滅;質權因質物喪失,並不能返還時而消滅。
(6)、留置是指債權人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依法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在債權未能如期獲得清償前,留置該動產作為債權的擔保;質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或權利移交債權人佔有,將該動產或權利作為債權的擔保。
(7)、留置權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任意創設,但允許當事人約定排除留置權;質權由當事人約定創設,不存在約定排除質權。
留置權與質權的共同點:
(1)、留置權與質權同為擔保物權,當債權未受清償時,對留置物或質物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金優先受清償的權利。
(2)、留置權與質權的客體都為債務人或第三人的動產。
(3)、留置權與質權擔保的范圍都為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保管費用和實施費用。
(4)、留置權人和質權人都應以善良管理人責任心保管留置物或質物,因未盡責任心而致留置物或質物毀損、滅失的,留置權人或質權人都應承擔賠償責任。
(5)、留置權人或質權人都有權收取留置物或質物的孳息。 (6)、留置權與質權都與其各自擔保的債權同時存在,債權消滅,留置權、質權也隨之消滅。
(7)、債權人佔有債務人交付的動產,不知債務人無處分該動產的權利,債權人仍然取得對該動產的留置權或質權。
(8)、留置物或質物被折價或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債務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補足。
(9)、留置權和質權都不受所擔保的債權訴訟時效的限制,當留置權或質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完成後,留置權人、質權人仍可對留置物、質物行使權利。
三、設立抵押、質押與留置應注意的方式及程序
1、 設定抵押,應訂立抵押合同,抵押合同採用書面形式,抵押合同對抵押權的實現、糾紛的解決具有重要意義。
2、 抵押物登記,是抵押權獲得公信力的必要途徑,它有利於維護交易的安全,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特定抵押財產(擔保法第42條所列財產),抵押合同自抵押物登記時生效;自願辦理抵押物登記的,抵押合同自簽定之日起生效。
3、 特定財產抵押必須到相應的登記部門進行抵押登記,否則,抵押合同無效。自願登記的抵押財產,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價值不大的財產,可到抵押人所在地的公證部門辦理抵押登記。
4、 抵押物登記的一般程序是:當事人申請,提交申請書,有關主合同文本、抵押合同文本、抵押物權屬證書及其他有關證明文書的原件或復印件,登記機關審查、登記、備案。
5、 金錢上設定質權,必須對金錢進行特定化,包括:特戶、封金和保證金。
6、 出質人和質權人應以書面形式訂立質押合同,該合同是質押擔保產生的前提,是處理當事人糾紛的依據。質押合同可採用口頭形式,也可採用書面形式。
7、 質押合同是實踐合同,只有當事人將質物移交另一方時合同方生效。票據質押合同自依法成立時起生效,票據質權的設定應從出質人以背書記載「質押」字樣並交付給出質人時生效。
8、 行使留置權,需對債務人發出履行給付義務的通知,給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寬限期不得少於2個月
Ⅳ 買賣合同中,當事人可以行使留置權嗎
因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發生的債權,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依法享有留置權。
Ⅳ 買賣合同如何設立留置權
留置權屬於法定抵押權。並不需要雙方約定,但是雙方可以在合同中約定排除適用留置權。
Ⅵ 質權和留置權的區別
質權和留置權的區別如下:
一、成立條件不同。
1、質權依雙方當事人的合意而成立。
2、留置權是依法律直接規定。
二、佔有條件不同。
1、質權在設定時才移轉佔有,擔保物與債權事先沒有佔有的關系。
2、留置權的債權事先就與擔保物有法律上的牽連。
三、法律關系客體不同。
1、質權的標的包括動產還有財產權利。
2、留置權的標的僅為動產。
四、權利實現不同。
1、質權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就可以當然行使質權。
2、留置權則在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時,還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程序,才可實現留置權。
五、消滅不同。
1、質權不因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而消滅。
2、留置權則在債務人另行提供擔保時消滅。
留置權與質權的共同點:
1、留置權與質權同為擔保物權,當債權未受清償時,對留置物或質物折價或拍賣、變賣的價金優先受清償的權利。
2、留置權與質權的客體都為債務人或第三人的動產。
3、留置權與質權擔保的范圍都為主債權及其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保管費用和實施費用。
4、留置權人和質權人都應以善良管理人責任心保管留置物或質物,因未盡責任心而致留置物或質物毀損、滅失的,留置權人或質權人都應承擔賠償責任。
5、質權分為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動產質權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留置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留置物保管費用和實現留置權的費用。
質權-網路
留置權-網路
Ⅶ 關於質權中,質權人有佔有和留置押財產的權利,「即使出質人將質押財產轉讓給第三人,也不影響質權人的質
你這是在哪兒看的啊?首先,質權是可以轉讓的,但質權不能單獨轉讓,必須跟主債權版一起轉讓權,單獨出讓質權是無效的;
其次,質權人只享有佔有權,而沒有使用權,更沒有所有權,所以質權的轉讓必須經過出質人的同意,否則無效;
然後,你說的應該是行使留置權,也就是到期出質人未履行義務的情況下,質權人可以處分該質物,也就是說質權轉變成了處分權。
額,我們可以討論下嘛,再多給點兒限定條件
Ⅷ 債權轉讓留置權是否轉讓
但是商事留置權具有不可分性,不隨債權轉讓而轉讓。
Ⅸ 法院保全後的動產有留置權嗎有法律規定嗎
留置權早見於我國《擔保法》的規定,當時設定的留置權僅限於保管合同、加工承攬合同及運輸合同,除此,無法律規定則當事人不得自行約定留置權,《物權法》則對此作了新的規定,除去法律特別規定不準行使留置權及當事人雙方約定不行使留置權外,擴大了留置權的適用范圍。留置權的實現根據法律規定為兩種方式:一是當事人之間協商定價,然後雙方對財產進行拍賣或變賣實現,二是通過法院的執行程序對財產拍賣、變賣實現。留置權是擔保債權的形式之一,對其他債權而言具有優先受償權,在債務人因其他債權被訴至法院,法院依據當事人的申請對留置物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後,留置權人應當及時與法院取得聯系,告知被保全物屬於留置物的事實,取得法院對保全物屬留置物的認同,從而確保留置權人的債權在法院執行過程中獲得優先受償。這是留置權人的法定權益,依法應當獲得法院的支持和保護。從法理層面論,留置權屬於法律設定的優先權,而財產保全只是法律設定的給當事人在訴前或起訴後,為保證債權的實現請求法院對債務人的財產限制其自由支配的權利。它沒有優先受償權,兩者的獲取源不同,獲取的時間不同,獲取的權利內涵不同。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