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和知識產權 這句話有語病
分析:屬於搭配不當的病句類型。
應改為:
積累了豐富的科研成果。
❷ 形容取得了豐富成果的詞有哪些
功成名就 豐功偉績 永垂青史 功高鎮主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鳴驚人 舉世矚目 舉世無雙 勞苦功高 汗馬功勞 功蓋寰宇
如日中天
百舉百捷
蒸蒸日上
鯉魚跳龍門
名利雙收
如日方升
滴水穿石
計日奏功
九轉功成
可操左券
一蹴而成程門立雪
水到渠成
累足成步
成語詞條: 馬到功成 (瀏覽數:15472)
成語發音: mǎ dào gōng chéng
成語釋疑: 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成語出處: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願你馬到功成,奏凱而還。」
成語示例: 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間,果能運籌制勝,~,各省撫臣豈易於為力?
★明·盧象升《剿盪衍期聽候處分並陳賊勢兵情疏》
(其中~代表本詞條:馬到功成)
成語詞條: 功成名就 (瀏覽數:15472)
成語發音: gōng chéng míng jiù
成語釋疑: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成語出處: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譽不可虛假。」
成語示例: 你則說做官的~,我則說出家的延年益壽。(元·范子安《陳季卿誤上竹葉舟》第二折)
(其中~代表本詞條:功成名就)
成語詞條: 旗開得勝 (瀏覽數:15472)
成語發音: qí kāi dé shèng
成語釋疑: 剛一打開旗幟進入戰斗,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成語示例: ~姜文煥,一怒橫行劈董忠。(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其中~代表本詞條:旗開得勝)
成語詞條: 指日成功 (瀏覽數:15472)
成語發音: zhǐ rì chéng gōng
成語釋疑: 指不久即可成功。
成語出處: 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覷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與我謹守堤岸,不可滲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成語詞條: 一蹴而就 (瀏覽數:15472)
成語發音: yī cù ér jiù
成語釋疑: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輕而易舉,一下子就成功。
成語出處: 宋·蘇洵《上田樞密書》:「天下之學者,孰不欲一蹴而造聖人之域。」
成語示例: 從前所受,皆為大略,~於繁賾,毋乃不可!(清·吳趼人《痛史·原敘》)
(其中~代表本詞條:一蹴而就)
❸ 累積成果是成語嗎
累積成果不是成語
❹ 形容一天天積累最後有很大的成就的詞語
厚積薄發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水滴石穿
繩鋸木斷
❺ 中國共產黨95年積累的三大成果是什麼
從1921年到2016年,95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和推進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是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是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創、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國面貌一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❻ 作文素材積累課題成果形式有哪些
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方法》研究方案
一、 課題名稱
小學生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二、 課題的提出
我們的學生每當作文時總會唉聲嘆氣。盡管他們用牙咬著筆桿,額頭滲出細細的汗珠,也還是寫不出幾行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目前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另一方面是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不留心觀察。這樣就形成大事沒有、小事放掉的生活局面,當然就沒什麼內容可寫了。葉聖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因此,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積累作文素材,才能解決學生作文「沒話可說」的問題。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提出本課題,希望通過探索、實踐,能夠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習作素材,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 研究意義
在小學階段,作文不僅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也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還擔負著為初中、高中打基礎的任務。從心理學角度看,小學階段,學生善於模仿,樂於表達,記憶力好,想像力最為豐富,是培養良好習慣、積累知識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提升學生的作文興趣,幫助學生學會積累作文素材,培養他們的作文熱情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並對學生今後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
四、 研究目標
1、 背誦目標
背誦古今優美詩文45篇;
背誦名言警句60句;
背誦現當代和外國文學作品中優美語段12段。
2、 觀察目標
學會有目的地觀察生活;
掌握一些觀察方法;
寫觀察日記,積累素材
3、讀書目標
隨身攜帶一本書,枕邊擺放一本書;
常去書店去買書,見縫插針來讀書;
常與同學來談書,常與朋友交換書;
常與父母互講書,常向老師來求書。
4、寫作目標
(1)內容:以反映師生、社會生活內容為主。
(2)形式:寫好一篇文章,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詳略得當。
(3)對生活的反映:能選擇生活素材並組織材料,反映生活有一定深度,初步體現對人生真諦的感悟,對人品精華的品悟,對人情意蘊的感受和對人世滄桑的體會。
五、研究內容
1.關於作文素材積累的思想、理論、理念的研究;
2.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體驗能力,提高學生直接積累素材的能力;探討如何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間接積累素材的能力;
3.探討教師如何組織活動,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激發學生積極參加活動、調動寫作興趣和動機,形成良好的積累素材的習慣,促使學生由「無事可寫」向「有事可寫」轉變的探索與研究;
4.小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與作文教學的滲透性、生成性的探索與研究。
六、研究方法
見「行動研究」
七、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2007年3月~2007年6月)。
1.完成課題申報,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前期測試報告;
2.學習相關課題研究的理論、方法及作文素材積累的成功經驗;
3.進行相關活動的收集與設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07年8月~2008年8月)。
1.修訂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2.作文素材展示、檢測、評估與小結;
3.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寫個案分析、專題研究文章或研究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1.進行研究資料分析與數據檢測統計,撰寫課題研究總報告與有關論文;
2.接受終審評估、結題驗收研究成果。
八、課題研究成果:
1、研究報告(開題報告、階段匯報、中期匯報和結題報告)
2、教師研究隨筆、個案研究、案例分析、論文。
3、學生作文集。
4、學生其他成果展示。
❼ 有關積累而至使成功的名人事跡
袁枚積累語言
——積累的「數量」是創作「質量」的保證
清代的袁枚十分注重積累語言 , 他許多的好詞佳句都是從村夫僧人那裡得到的。有一次,在二月梅花盛開的時節,站在梅樹下的一個村夫很高興地對袁枚說:「你看,梅樹有了一身花了!」袁枚聽了,心想:「這不是詩嗎?」他便默默地記下,久久咀嚼,後來就寫出了「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名句。還有一次,一位給袁枚送行的僧人,惋惜地說:「可惜園里梅花正盛開,您帶不去!」袁枚吟得「只憐香梅千百樹,不得隨身帶上船」的詩句,一直為人稱道。
蘇步青的「零布頭」
——時間是積累不可缺少的「支出」
我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教授把會前會後、飯前飯後的時間比喻為零布頭,並加以利用。他在參加五屆三次人大會議期間,抓緊空隙時間完成了《仿射學微分幾何》的後半部分。他說:「別看時間零碎,分分秒秒的時間好比零布頭,只要充分利用,能做不少事情呢。」時間本來是一定的,但是,對於善於利用它的人來說,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助跑器」。
拿破崙的知識積累
——成功離不開積累
當年叱吒疆場,橫掃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一個給法蘭西人民帶來無限榮耀,一個向世人發出「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積累。在他於巴黎軍校攻讀炮兵攻略,學習海軍知識時,一直是勤勉地苦學,用心地積累。當室友們吃午餐的時候,拿破崙依舊潛心於對地理、歷史和數學的研究並樂此不疲。這一直持續了他整個學習生涯的積累過程,為他今後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終於,拿破崙成就了法蘭西帝國,而長期的積累則成就了拿破崙,成就了他近似瘋狂的自信。
崑山無書
——積累要從點滴開始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首屈一指的大學問家。他生長在江蘇崑山,據傳說,他從小就如飢似渴地勤奮讀書,沒有多少年,崑山所能找到的書都被他讀完了,至今還流傳著「崑山無書」的美談。
顧炎武的著作《日知錄.自序》說:「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他不僅每天讀書,而且遇到難題,一定弄懂弄通;發現疑點,更是反復琢磨,直到完全清楚、恰當為止。由於不知疲倦地勤奮學習,顧炎武十多歲時就把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資治通鑒》讀完,並且全部抄了一遍。他一生所讀過的書,有好幾萬卷,可以裝滿一間屋子。
傑克·倫敦的「笨工夫」
——點滴積累成就事業
傑克·倫敦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他的學識全是靠自修得來的。他經常把詞典和書里的詞句抄在小小的紙片上,然後把這些紙片掛在窗簾上、衣架上、櫃櫥上、床帳上,甚至塞在鏡子縫里,以便在刮臉、穿衣、睡覺前後都能隨時看一看,記一記。他把一些紙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參加音樂會、拜訪親友或散步時,抽出空閑的時間念一念。他由於不斷地記誦,終於掌握了大量的詞語,寫起文章來就得心應手了。看來,傑克·倫敦有些笨,但是世界上有什麼東西能不經過笨工夫就可以學到的呢。
王充注重積累
——厚積才能薄發
漢代的王充是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是在非常清貧的情況下開始治學的。他的家裡很窮,沒有錢來買書,於是,他就到洛陽的書店裡去讀書。讀完一本就背一本書,看完一個店裡的書就到另一個店裡去。他讀的書非常多,在《漢書·藝文志》中列出的六藝、諸子、詩賦、兵書、術數、方技等六類書,共 13000 卷,只要當時存世的書,他幾乎都一一讀過。因此,在他的腦海里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王充從 34 歲開始寫《論衡》。為了能夠專心致志地著作,他閉門謝客,拒絕一切應酬活動。在他的卧室的窗檯書架上,到處放著刀筆和竹木簡,一旦有好的想法,就及時地記錄下來,直到臨死前不久還在堅持這么做。因此,他為《論衡》這部書積累不少的素材,使得這部巨著得以順利完成。
果戈里的筆記簿
——創作的成功離不開材料的大量積累
俄國著名大作家果戈里,曾經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廣泛觀察過後悉心記錄的筆記簿進行了成功的文學創作。
這位作家的一個習慣就是身邊常備一個本子,隨時記下一切在社會上觀察、體驗到的事情。除了眼見的各種景物外,還有耳聞的各種有意義的話語。在這些記錄里,天文地理花鳥蟲魚無所不有,既有多種動植物的名字和它們展示給作家並撥動他心弦的特別之處,也有掛在捕魚狩獵者口頭的俗語和朴實的但是耐人尋味的語言,還記錄下了作者對社會、人生和事情的思考。這些記錄為果戈里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有用的素材,他曾經不無得意地把自己心愛的筆記簿稱為「手頭的網路辭典」。
馬克思的廣博涉獵
——廣泛的積累非常有用
革命導師馬克思,為了動手寫《資本論》,閱讀了 1500 種以上的書,在書中引用了十幾個學科、數百個作者的觀點,留下了 100 多本讀書筆記。他有極為豐富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並對文學藝術有極高的修養,海涅、歌德、但丁、巴爾扎克、莎士比亞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他能如數家珍,隨口吟誦。他幾乎掌握歐洲一切國家的語言,能夠用流暢的英語、法語著述立說,對自然科學也有很深的造詣,在他的頭腦里積累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這些有益的積累,對成就他的事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契訶夫的創作題材
——創作需要實際的積累
有一天,幾個青年問俄國作家契訶夫:「怎樣才能獲得創作題材?」契訶夫順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記說:「這里有 100 個題材。」這幾個文學青年看著這珍貴的日記本入了迷,日記中所記的每一個材料都生動、感人。有個青年說:「真想買幾個回去,這些材料太好了。」契訶夫笑著說:「題材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每個題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積累的結果。」
白居易陶罐積累資料
——知識的積累有時候比創新更重要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了積累詩作素材,准備了許多陶罐,並分門別類貼切著標簽,整齊地放在一個七層的架子上,他平時收集到了資料,按不同門類投到各自的陶罐中,等到資料積累的足夠寫作時,就把陶罐清空完成作品,然後再重新開始新一輪的資料搜集。
❽ 形容取得了豐富成果的成語有哪些
1、華結實
【拼音】: kāi huā jié shí
【解釋】: 生出花朵,結成果實。比喻工作、學習等有進展,並取得了成果。
【出處】: 宋·釋惟白《續傳燈錄·萬壽普信禪師》:「無影樹栽人不見,開華結果自馨香。」
2、開華結果
【拼音】: kāi huā jié guǒ
【解釋】: 比喻修養、學習、工作等有了成績,取得效果。
【出處】: 《續傳燈錄·萬壽普信禪師》:「無影樹栽人不見,開華結果自馨香。」
❾ 關於「形容學習獲得了很多成果」的成語有什麼
形容學習獲得了很多成果的成語有碩果累累,受益匪淺,豐功偉績,春華秋實,日版積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