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匈牙利與中國加深合作,目前雙方有哪些合作成果
和十六加一合作機制,使中匈兩國在政治、經貿、金融、人文等領域交流頻繁,成果豐碩。中匈建交68年來,雙邊關系穩步發展。友好合作始終是兩國關系的主旋律,深入人心。當前,中匈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鞏固,務實合作領域廣闊,合作成果豐碩。中國一帶一路,是兩國簽署的首個聯合單向合作文件。這標志著倡議在中國和匈牙利東進政策的成功實施。匈牙利是中國與中國的工作機制。通過這一機制,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務實合作。今年5月,兩國領導人共同決定將中匈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為深化雙邊關系、促進務實合作開辟了新的更廣闊前景。
在提到兩國之間歷史人文行業的協作時,我國在奧地利已開設4所語言學校,在其中佩奇大學中醫學語言學校是歐洲大陸第一所中醫學特點語言學校,這種語言學校為營銷推廣中文課堂教學、散播中國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著積極主動功效。此外,由兩國政府一同籌備的中匈雙語學校是中東歐地區唯一另外應用本地語言和中文課堂教學的民辦學校,上年該學校加設高中間,打開了奧地利中文課堂教學的全全線貫通時期。
㈡ 中國的一帶一路從提出到現在取得了哪些成果
1,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這是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
中國政府已承諾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資至少350億美元,為建造發電廠提供融資。通用電氣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訂單金額已升至超過10億美元,而五年前還不足1億美元。
2,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
2016年2月6日,伊朗總統魯哈尼出席了德黑蘭-馬什哈德鐵路電氣化改造項目的開工儀式,項目預計將在42個月後竣工,隨後還有5年的維護期。該項目將由伊朗基礎設施工程集團MAPNA和中國中機公司及蘇電集團承建。
3,寮國鐵路
2016年12月25日,寮國北部琅勃拉邦,一支築路隊伍整裝待發。寮國總理通倫親自揮鏟破土,鳴鑼九響,標志著中國寮國鐵路全線開工。根據規劃,中老鐵路將於2021年全線貫通,屆時從中國邊境到萬象只需4個小時,多山缺路的寮國將實現從「陸鎖國」變為「陸聯國」的夢想。
4,衛星通信
為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年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國家的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全覆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5,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後仍可以作為普通成員加入亞投行.
4月28日,為期兩天的亞投行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最終確定後首次齊聚北京,
代表們對多邊臨時秘書處起草的《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討論並取得顯著進展。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亞投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帶一路
㈢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我們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一帶一路」建設五年來我們取得的成果有: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推進。
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和優先領域。五年來,高效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加快建設。中老鐵路、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建設穩步推進,雅萬高鐵全面開工建設。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竣工,科倫坡港口城項目施工進度過半;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成重要中轉樞紐。
中緬原油管道投用,實現了原油通過管道從印度洋進入中國;中俄原油管道復線正式投入使用,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建設按計劃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已經超過9000列,班列到達了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
二、經貿投資合作成效顯著。
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不斷擴大,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4403.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高於中國整體外貿增速5.9個百分點,佔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36.2%。
其中,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7742.6億美元,同比增長8.5%,佔中國總出口額的34.1%;自「一帶一路」國家進口6660.5億美元,同比增長19.8%,佔中國總進口額的39.0%,近五年來進口額增速首次超過出口。
2017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143.6億美元,占同期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12%。尤其是,在中企海外並購項目整體銳減五成、交易總額整體下降逾10%的情況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並購投資額逆勢增長32.5%。
目前,中國與沿線國家已建設8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為當地創造了24.4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等成為雙邊合作的典範,中國—寮國跨境經濟合作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等一大批合作園區也在加快建設。
三、金融合作深入發展。
金融合作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金融合作,促進貨幣流通和資金融通,可以為「一帶一路」建設創造穩定的融資環境,引導各類資本參與實體經濟發展和價值鏈創造,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
截至2018年6月,中國在7個沿線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目前,已有11家中資銀行在27個沿線國家設立了71家一級機構。國際接受度不斷提升。
五年來,在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指引下,「一帶一路」倡議持續凝聚國際合作共識,在國際社會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良好氛圍。
(3)雙邊合作成果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建設的綜合效益:
據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13—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達69756.23億美元,增速高於中國對外貿易整體增速,中亞是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最快的地區,中國與卡達、黑山、蒙古國、哈薩克等國的經貿往來表現出強勁增長動力。
短短幾年時間,中國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5000億美元,境外經濟合作區增加到82個,對外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累計上繳東道國稅費20.1億美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4.4萬個。
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越南、緬甸、蒙古國的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與20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航線聯系。截至2018年10月,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11000列,運行線路65條,通達15個國家的40多個城市。
中歐班列的回程重箱率明顯提升,運送貨物由電腦、手機擴展到服裝、鞋帽、糧食、葡萄酒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目前已批准貸款項目34個,共計70億美元,正助力數以億計的人們改善生活。
各類「一帶一路」合作機制陸續搭建。「一帶一路」合作機制應合作需求而生,並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而不斷發展完善。目前,「一帶一路」合作機制已初步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立體化的合作框架。一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揮總牽引作用,扮演著合作機制內核和指揮棒角色。
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凝聚起廣泛共識和強大動力,達成279項合作成果,目前各項成果正在積極落實中,並且許多已成為常態性工作。二是中國與合作夥伴簽署一系列合作文件,為「一帶一路」建設奠定了重要制度基礎。
㈣ 外交部:願同剛果(金)加強溝通推動中非合作論壇,雙方有什麼合作成果
外交部:願同剛果(金)加強溝通推動中非合作論壇,雙方有什麼合作成果?這件事情很多人都不是十分熟悉,畢竟非洲一些國家,大家都關注比較少一些,其實中國和剛果(金),一直合作十分愉快,經濟方面相互補充,下面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朋友們可以參考下面的答案:
三、中國和剛果之間在環境保護以及環保經濟領域,合作項目非常多:
剛果金在環保領域和中國合作也非常多,因為剛果金是一個環境,需要極度保護的國家,他們現在的始森林破壞非常嚴重,所以對於剛果金來說,必須要盡快的把環境治理好,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的國家在環境方面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從2016年到2019年期間,中國和剛果驚進行了環保方面的經濟合作,在這方面,中國和他們的合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在未來的幾年中,這種合作也會進一步加深,所以說剛果金和中國的合作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而且雙方的合作互補性非常強。未來幾年,中國還會給剛果金建設一條非常好的高質量鐵路,這對於剛果金環保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在其他一些領域也有更加廣泛的合作空間,所以未來中國和剛果金的合作會越來越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國的外交部才會做出積極評價。
㈤ 我國「一帶一路」取得哪些成果
一是政策和規劃對接不斷強化。中國已與8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3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文件。去年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共形成了279項成果清單,目前已經有255項轉為常態化工作,有24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二是一批重大項目取得早期收獲。包括大家知道的雅萬高鐵、瓜達爾港、中俄原油管道復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經取得了早期收獲,21世紀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有序推進。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了8000列,通達了歐洲14個國家和42個城市。
三是貿易與產能投資合作不斷深化。我們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了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了7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75個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70多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20多萬個就業崗位。
四是金融服務領域合作得到加強。絲路基金已簽約了19個項目,承諾投資70億美元,支持項目涉及總金額達到800億美元。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各商業銀行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力度在不斷地加大。
五是人文交流逐步擴大。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倡議,同60多個國家簽訂了文化合作協定,「一帶一路」框架下,雙向旅遊交流的規模超過了2500萬人次。
「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正在以經濟走廊理論、經濟帶理論、21世紀的國際合作理論等創新經濟發展理論、區域合作理論、全球化理論。「一帶一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超越了馬歇爾計劃、對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戰略,給21世紀的國際合作帶來新的理念。
比如,「經濟帶」概念就是對地區經濟合作模式的創新,其中經濟走廊——中俄蒙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等,以經濟增長極輻射周邊,超越了傳統發展經濟學理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不同於歷史上所出現的各類「經濟區」與「經濟聯盟」,同以上兩者相比,經濟帶具有靈活性高、適用性廣以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各國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本著自願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發揚古絲綢之路兼容並包的精神。
㈥ 「16+1合作」成果和中方倡議評價如何
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27日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此次會晤恰逢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設立五周年。多國專家學者、政界及媒體人士表示,「16+1合作」已成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展務實合作的重要平台,中方在會晤中提出的合作倡議將進一步促進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
「『16+1合作』快速發展關鍵在於踐行了『平等協商、互利互惠、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合作理念。」前立陶宛-中國商會會長奧斯瓦爾達斯·丘克西斯認為,各方合作建立在平等關系基礎上,不僅要發展商貿合作,還應促進人文交流與合作。
匈牙利布達佩斯科爾維努斯大學助理教授、中東歐亞洲研究中心主席毛圖勞·陶馬什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不僅為雙方長遠夥伴關系奠定基礎,而且有助於中歐加深相互了解、擴大政治和經濟合作。
中方倡議將為合作注入新動力
會晤期間,中國領導人就「16+1合作」發展提出了做大經貿規模、做強創新合作、做深人文交流等具體建議,強調「16+1合作」不是16對雙邊關系的簡單相加,能夠產生16+1遠大於17的效果。中方合作倡議獲得多國人士的贊賞。
卡恩迪拉羅夫說,保加利亞社會黨及社會各階層對中方倡議非常認同,指出它會促進「16+1合作」機制實現均衡發展。
波蘭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中東和遠東研究中心教授馬爾采利·布爾德爾斯基表示,這次會晤表明「16+1合作」達到了新的高度,不僅總結了五年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16+1合作」取得的成果,也宣布了未來願景和發展方向以及進一步加深合作的途徑。
保加利亞投資署執行總監斯戴蒙·雅尼夫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加強金融合作將為雙方各領域合作提供新鮮血液、注入新動力。中國與中東歐16國合作也向世界傳遞出該地區經濟前景可期、潛力巨大的積極信號,有助於這些國家吸引更多外來投資。
在斯洛伐克亞洲研究學院學者理查德·圖爾恰尼看來,中方提出「16+1合作」能夠產生16+1遠大於17的效果,這充分證明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決心與巨大潛力。
阿爾巴尼亞經濟學家史喬西表示,「16+1合作」為阿爾巴尼亞提供了難得的經濟發展機遇,希望阿爾巴尼亞等巴爾乾地區國家的政治家能夠領會、吸收「16+1合作」傳遞出的信息,不要錯失機遇。(
㈦ 中非合作交流農業「致富經」,雙方有著哪些合作成果
我國同非洲國家在各個領域合作有20多年,取得了積極的發展和驕人的合作成果,其中有針對水稻種植的農業合作、援蒲隆地農業專家組培養農業技術員和援多哥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這些高質量合作,為非洲國家脫貧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就業率也比以前更高了。
㈧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成果
自199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以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據統計,建交之初回中國與五國的貿易總額答僅為4.6億美元。
21世紀,則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合作的「黃金世紀」:
2001年,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後,雙邊貿易額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2008年的貿易額已達308億美元,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雙邊貿易有所回落,為235億美元。此後,雙邊貿易再次發力,呈加速發展趨勢。
2012年中國同中亞國家貿易額已高達460億美元,20年間增長100倍。
㈨ 穩步推進重要雙邊、多邊合作
(一)中德合作
1.與德國美因茨大學合作
2013年3月4日,我院與德國美因茨大學聯合成立「德中合作研究中心」的儀式在美因茨大學舉行。中心的研究內容將從以深海為主擴展為深海和深部地殼甚至更廣泛領域的交叉學科研究,利用生物技術解決一些地學難題,研發生物醫學材料和新的天然產物/葯物。7月2日,我院代表團訪問美因茨大學並舉行會談,雙方充分肯定了合作以來取得的成果,並積極醞釀簽署合作協議。
「德中合作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王小烈書記(左一)與德國美因茨大學副校長沃爾夫岡·霍夫邁斯特教授會談
2.與德國波茨坦大學合作
2013年7月1日,王小烈書記與德國波茨坦大學理學院院長帕特里克•布里恩教授簽署了《中國地質科學院與德國波茨坦大學合作協議》,就地學合作與人才聯合培養達成系列共識。根據協議,院先後派出兩批共7名在讀研究生參加德國波茨坦大學組織的奧地利阿爾卑斯山東部陶恩構造窗野外課程和法國南部岩石脆性變形野外課程,邁出了與歐洲高等院校開展研究生教學交流活動的第一步。
赴奧地利野外地質課程學習全體師生合影
王小烈書記(右)與德國波茨坦大學理學院院長帕特里克·布里恩教授簽署合作協議
(二)中俄合作
1.積極推進中俄高層互動
受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的委託,董樹文副院長率團於2013年9月29日至10月2日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由全俄地質研究所承辦的「歐洲國家地調局聯盟第35屆大會暨世界最大區域地質研究和礦產潛力評價國際合作項目會議」,期間就中俄地球科學與礦產資源領域合作舉行雙邊會談。
俄聯邦地質礦產署署長瓦列里·帕克先生會見中國代表團
2.進一步拓展中俄合作領域
2013年6月26日至7月1日,我院代表團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由全俄地質研究所承辦的「俄羅斯獨特地質遺跡的保護及開發遠景國際研討會」,積極拓展中國與俄羅斯在地質公園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俄羅斯獨特地質遺跡的保護及開發遠景國際研討會開幕式
3.中俄雙邊合作項目穩步推進
根據「中國與西伯利亞二疊紀火山岩省對比研究」的工作計劃,我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劉建民研究員一行3人於2013年9月2日至15日赴俄羅斯全俄地質研究所,對俄羅斯諾里爾斯克聯合野外地質考察期間獲取的地質樣品開展綜合處理和測試分析。
(三)中澳合作
2013年12月19日,董樹文副院長會見了來訪的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保羅·德克斯教授和經濟地質研究中心主任常兆山博士,雙方就深入拓展學術交流進行洽談,並就合作諒解備忘錄文本達成一致。
院所領導會見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來訪代表並合影
(四)中非合作
1.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12日,掛靠在我院的世界地質公園網路辦公室(國家地質公園網路中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地質遺跡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培訓班」,來自12個非洲國家和地區的15名學員參加了培訓。
地質遺跡保護與地質公園建設培訓班開班儀式
2.吳珍漢副院長與蘇丹喀土穆大學地質系阿卜杜勒·納迪(Abdel Halim El-Nadi)教授進行了會晤,雙方討論了地學合作研究、聯合培養博士生及博士後等事宜。
㈩ 中非代表探討「十四五」規劃雙邊合作契機,具體都取得了什麼成果
12月8日,全球化智庫(CCG)舉辦大使圓桌會議,會議以“十四五時期的中國與世界”為主題,對“十四五”規劃中的國際合作新機遇、如何加強中國與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AfCFTA)合作等進行解讀。非洲各國六十餘位大使和參贊代表,以及中方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