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房屋股權轉讓後再賣還要等三年嗎
房屋股權轉讓後再賣,還要等三年嗎?再股權轉賣了之後的話是不需要再等三年的,只有隻要你有更好的機會,就可以把房屋的補償再次轉讓售賣出去了
B. 股權轉讓房產變更需要交納什麼稅
股權轉讓房產變更需要交納如下稅費:
(1)契稅。符合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內單套建築面積在容140(含)平方米以下(在120平方米基礎上上浮16.7%)、實際成交價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等三個條件的,視為普通住宅,徵收房屋成交價的1.5%的契稅。反之則按3%。
(2)印花稅。買賣雙方各繳納房價款的0.05%。
(3)營業稅。購買時間在兩年內的房屋需繳納的營業稅為:成交價×5%;兩年後普通住宅不徵收營業稅,高檔住宅徵收買賣差價5%的營業稅。
(4)城建稅。營業稅的7%
(5)教育費附加稅。營業稅的3%
(6)個人所得稅。普通住宅2年之內:{售房收入-購房總額-( 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稅+印花稅)}×20%;2年以上(含)5年以下的普通住宅:(售房收入-購房總額-印花稅)×20%。出售公房:5年之內,(售房收入-經濟房價款-土地出讓金-合理費用)×20%,其中經濟房價款=建築面積×4000元/平方米,土地出讓金=1560元/平方米×1%×建築面積。5年以上普通住宅免交。
C. 以房產作投資或作股權轉讓應該交哪些稅
針對整體資產轉讓的模式在實務中運用所碰到的問題,結合下面兩個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如下: [案例分析1]某民營房地產綜合開發企業A公司為了構建房地產開發的全新平台,擬先進行架構重組,再通過在證券市場買殼實現上市,A公司之所以要在收購前進行架構重組,是由於A公司以前年度購入的土地儲備以及其他投資性房地產均按歷史成本法入賬,各項固定資產相對於現時市場價格屬低估,其中,A公司賬面資產為2億元人民幣,負債為1億元人民幣,凈資產為1億元人民幣,經評估後的A公司資產為2.8億元人民幣,負債為1億元人民幣,凈資產達到1.8億元人民幣,而A公司擬收購的殼公司股權價值為1.5億元人民幣,A公司的賬面凈資產無法滿足《公司法》關於對外投資不能超過凈資產50%的規定,為了完成該交易以及在下一步將A公司注入上市公司時充分體現其真實的市場價值,公司在充分考慮減少交易稅負條件下形成了以下的重組方案: A公司先成立一家注冊資本為50萬元的有限公司P公司,作為收購主體,然後用A公司的全部經營性資產和負債經評估增值後對P公司進行增資,A公司隨之成為P公司的控股股東。P公司因注入評估增值後的A公司的所有資產和負債,其凈資產符合了《公司法》對外投資的要求,在此基礎上,P公司繼續通過其整體資產向目標上市殼公司的控股股東進行增資擴股,通過控制該上市殼公司的控股股東間接控制上市公司,A公司和P公司上述兩次資產交易同時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確認,同意對上述改組比照整體資產轉讓交易處理,根據國稅發[2000]118號文的規定‚; 作為整體資產轉讓交易的接受企業支付的交換額中,除接受企業股權以外的現金、有價證券,其他資產不高於所支付的股權的票面價值20%的,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轉讓企業可暫不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見表1)。 [案例分析2]某外資甲公司擬收購某民營乙公司,經營木材部分業務及相關資產,經評估確認,甲公司經營木材部分的資產負債情況如下:流動資產為1000萬元人民幣,房屋建築物原值1000萬元,評估價值為1500萬元人民幣,生產設備原值1000萬元人民幣,評估價值為1500萬元人民幣,資產總額經評估合計為4000萬元人民幣,負債總計1000萬元人民幣;所有者權益經評估合計為3000萬元人民幣。 甲公司與乙公司經談判協商後,形成了三個收購方案: 方案一,甲公司以現金3000萬元收購該部分資產及相關業務,乙公司承諾不再經營木材業務;按照稅法規定,該方案乙公司應繳納相關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和所得稅,其中轉讓房屋及建築物和生產設備應按銷售不動產的規定繳納5%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由於增值額占扣除項目比例未超過50%,因此適用稅率為30%,由於生產設備轉讓價超過原值,因此增值稅稅率為4%減半,即按2%繳納,而所得稅稅率則為33%。因此乙公司在轉讓過程中所承擔的稅負為545.925萬元[3000*5%+(1500-1000-75)*30%+1500*2%+(3000-2000-150-127.5)*33%]。 方案二,乙公司將木材部分相關的資產和負債放入一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同時乙公司成立一家注冊資本為50萬元的有限公司——丙公司作為被收購主體,然後用這個獨立核算分支機構的全部經營性資產和負債經評估增值後對丙公司進行增資,甲公司最後收購增資後的丙公司。由於符合稅法對企業利用非貨幣性資產對外投資以及符合國稅發[2000]118號文關於整體資產轉讓中轉讓企業暫不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的規定,因此該整體資產轉讓的過程不用計繳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和所得稅,但甲公司收購乙公司持有的丙公司股權時,乙公司則需依法繳納股權轉讓所得稅330萬元[(3000-2000)*33%]。 方案三,與方案二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甲公司選擇收購丙公司的所有資產和負債,根據國稅發[2003]45號《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如符合國稅發[2000]118號文規定的整體資產轉讓行為,其接受企業取得的轉讓企業的資產的成本,可以按評估確認價值確定,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因此丙公司在轉讓該等資產和負債時,就不需要對該評估增值部分繳納所得稅,但相關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增值稅則應依法徵收,稅負為307.5萬元[3000*5%+(1500-1000-75)*30%+1500*2%]。因此,乙企業在考慮稅負較少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方案三(詳見表2)。 上述兩個案例很好地說明了企業若能靈活運用整體資產轉讓的交易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重組帶來的稅務負擔。但在實際操作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交易必須是整體性資產的轉讓,資產轉讓方如果是一家控股公司,在實際操作中可以將擬交換的控股子公司改造為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如果轉讓的是一項業務的資產和負債,則可以將該項資產和業務放入一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構造符合整體資產轉讓條件的交易標的。 2.應格外注意整體資產轉讓的臨界點,20%的突破將會給交易帶來重大影響,充分利用該所得稅優惠政策來設計交易方案。 3.在實施架構重組前須與當地稅務機關進行溝通並取得一致的共識。由於整體資產轉讓涉及面比較廣,在實際操作中限制條件較多,因此在實施重組前及實施後與稅務機關進行充分的溝通是成功實施的關鍵,況且國稅發[2000]118號文規定,如整體資產轉讓企業和接受企業不在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則應報國家稅務總局審核確認。 4.資產接受方可以按照評估價格入賬並計提折舊、攤銷或結轉成本,資產增值部分在稅務處理中可得到認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國稅發[2003]45號《關於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規定,如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文)第四條第(二)款規定,整體資產轉讓企業暫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的整體資產轉讓改組,接受企業取得的轉讓企業的資產的成本,可以按評估確認價值確定,不需要進行納稅調整。由於資產增值在稅務處理中能夠得到稅務機關的認可,因此企業應利用資產重估的機會充分將資產增值予以體現,合理地利用該優惠政策為重組後的企業帶來適當的稅收優惠。 5.若企業希望通過整體資產對目標公司增資擴股的方式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則應適當地繞過上市公司增資擴股受證券法規限制的規定。如上述案例一中的P公司,P公司最終選擇了對上市殼公司的控股公司進行增資擴股,通過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來間接完成對上市公司的並購,這是因為如直接對上市殼公司進行增資擴股將很大程度上受到證券法規的限制,操作難度大、操作程序非常復雜。因此,選擇適當地繞過上市殼公司,通過對其控股股東增資擴股的方式來達到並購該上市殼公司的目的。 由於整體資產轉讓所享有的稅收優惠是稅法中設定限制條件較多的一條,因此企業應審慎考慮上述所列的幾個方面,靈活運用整體資產轉讓不確認資產轉讓所得並且不需要繳納資產轉讓所得稅的優惠政策,為企業的架構重組和並購交易實現現金流出量的最小化和稅負流出的最大節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D. 廠房買賣和股權轉讓有什麼區別
1、買賣的標的物不來一樣。自廠房買賣屬於公司資產轉讓,買賣的標的是實物,而股權轉讓買賣的標的是股權。
2、錢款支付對象不一樣。資產轉讓的出讓人是公司,受讓人應當把錢款支付給公司。股權轉讓的出讓人的股東,所以受讓人應當把錢款支付給股東。
3、受讓人承擔的法律責任不一樣。資產轉讓中公司的債務與受讓人無關,但是在股權轉讓中由於受讓人成為公司的股東,公司的債務對受讓人購買股權的價值有重大影響。
E. 股權轉讓下房產轉讓應規避哪些風險
公司股權轉讓抄下的房地產襲轉讓,受讓方必須分別考慮房地產項目風險和公司股權並購風險(來源於目標公司或有債務的轉移)。
在股權轉讓協議中,受讓方需要防範以下一些風險:
一是目標公司或有負債,包括未披露的對外擔保、潛在的合同違約、其他到期或未到期的一般性債務等;
二是股權和股權並購的合法性風險;
三是因房地產項目尚未取得四證或四證不全的,或是尚在申報中的預期項目,均存在不可避免的政策風險;四是前期規劃和前期施工的瑕疵風險等;五是股權並購協議的履行風險。
公司股權轉讓下的房地產轉讓,受讓方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進行風險管理。第一,成立專門的項目並購小組,包括法律、財務和房地產等核心小組。第二,前期的審慎調查與風險評估。審查目標公司的財務狀況、對外合同簽訂與履行狀況、項目規劃與執行狀況等。審查文件包括:公司的注冊成立文件、財務報告、稅務資料、轉讓前的專項審計報告等,審查目標公司對外合同記錄和用印記錄報告等。第三,收購方案的確定與談判。第四,股權協議的簽訂與監督執行。
F. 以房屋租金入股股權轉讓時怎麼處置
以房屋租金入股抄,股東會確認的入襲股資金價格即為股權投資的成本價格,(出租房屋的股東需要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
股權轉讓時,購買該股東股權的其他股東支付的價格為股權轉讓價格,如果是私下交割,企業只需要根據股權轉讓協議修改公司實收資本明細。如果通過公司交割,通過實收資本記錄收新股東款項,支付老股東款項。股東為個人,股權轉讓有收益的(收入>成本),公司需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G. 公司名下有房產轉讓股權時涉及稅費
一、股權轉讓過程中涉及的稅金:營業稅、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
二、股權轉讓過程中涉及的相關稅種的征免規定:
(一)營業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91號)對股權轉讓行為征稅重新作出規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對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對股權轉讓不徵收營業稅。
(二)企業所得稅
1、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和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轉讓財產收入,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收入。因此企業轉讓股權取得的收入應作為企業的收入總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2、(財稅[2009]59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對重組業務中股權轉讓的涉稅處理:
(1)、股權收購,是指一家企業(以下稱為收購企業)購買另一家企業(以下稱為被收購企業)的股權,以實現對被收購企業控制的交易。收購企業支付對價的形式包括股權支付、非股權支付或兩者的組合。
(2)、股權支付,是指企業重組中購買、換取資產的一方支付的對價中,以本企業或其控股企業的股權、股份作為支付的形式;所稱非股權支付,是指以本企業的現金、銀行存款、應收款項、本企業或其控股企業股權和股份以外的有價證券、存貨、固定資產、其他資產以及承擔債務等作為支付的形式。
(3)、企業股權收購的稅務處理區分不同條件分別適用一般性稅務處理規定和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
A、企業股權收購、資產收購重組交易,一般性交易應按以下規定處理:
①、被收購方應確認股權、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②、收購方取得股權或資產的計稅基礎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
③、被收購企業的相關所得稅事項原則上保持不變。
B、股權收購時符合下列條件的,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
①、具有合理的商業目的,且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
②、被收購、合並或分立部分的資產或股權比例符合本通知規定的比例。
③、企業重組後的連續12個月內不改變重組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
④、重組交易對價中涉及股權支付金額符合本通知規定比例。
⑤、企業重組中取得股權支付的原主要股東,在重組後連續12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取得的股權。
(4)、企業重組符合本通知第五條規定條件的,交易各方對其交易中的股權支付部分,可以按以下規定進行特殊性稅務處理:
股權收購企業購買的股權不低於被收購企業全部股權的75%,且收購企業在該股權收購發生時的股權支付金額不低於其交易支付總額的85%,可以選擇按以下規定處理:
①、被收購企業的股東取得收購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
②、收購企業取得被收購企業股權的計稅基礎,以被收購股權的原有計稅基礎確定。
③、收購企業、被收購企業的原有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和其他相關所得稅事項保持不變。
(5)對交易中股權支付暫不確認有關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的,其非股權支付仍應在交易當期確認相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並調整相應資產的計稅基礎。
非股權支付對應的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被轉讓資產的計稅基礎)×(非股權支付金額÷被轉讓資產的公允價值)
(三)個人所得稅
1、股權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及適用稅率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個人股權轉讓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按股權轉讓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國稅函〔2009〕285號《關於加強股權轉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對股權轉讓的徵收管理進行了明確:
(1)、股權交易各方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並完成股權轉讓交易以後至企業變更股權登記之前,負有納稅義務或代扣代繳義務的轉讓方或受讓方,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扣繳)申報,並持稅務機關開具的股權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或免稅、不征稅證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
(2)、股權交易各方已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但未完成股權轉讓交易的,企業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股權變更登記時,應填寫《個人股東變動情況報告表》並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3)、主管稅務機關及納稅地點
《個人股東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以發生股權變更企業所在地地稅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和稅款入庫手續。
(4)、對計稅依據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處理
對扣繳義務人或納稅人申報的股權轉讓所得相關資料應認真審核,判斷股權轉讓行為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是否符合合理性經濟行為及實際情況。對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如平價和低價轉讓等)且無正當理由的,主管稅務機關可參照每股凈資產或個人股東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
3、其他與轉讓股份相關的個人所得稅政策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收回轉讓的股權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130號)
股權轉讓合同履行完畢、股權已作變更登記,且所得已經實現的,轉讓人取得的股權轉讓收入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轉讓行為結束後,當事人雙方簽訂並執行解除原股權轉讓合同、退回股權的協議,是另一次股權轉讓行為,對前次轉讓行為徵收的個人所得稅款不予退回。股權轉讓合同未履行完畢,因執行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解除股權轉讓合同及補充協議的裁決、停止執行原股權轉讓合同,並原價收回已轉讓股權的,由於其股權轉讓行為尚未完成、收入未完全實現,隨著股權轉讓關系的解除,股權收益不復存在,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和征管法的有關規定,以及從行政行為合理性原則出發,納稅人不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收入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866號)
股權成功轉讓後,轉讓方個人因受讓方個人未按規定期限支付價款而取得的違約金收入,屬於因財產轉讓而產生的收入。轉讓方個人取得的該違約金應並入財產轉讓收入,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取得所得的轉讓方個人向主管稅務機關自行申報繳納。
(四)印花稅
1、非上市公司不以股票形式發生的企業股權轉讓行為。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和細則,以及國稅發[1991]155號第十條「財產所有權轉移書據的征稅范圍是:經政府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動產、不動產的所有權轉移所立的書據,以及企業股權轉讓所立的書據。」這里的企業股權轉讓所立的書據,是指未上市公司股權轉讓所書立的書據,不包括上市公司的股票轉讓所書立的書據。
由於屬於財產所有權轉讓行為,應按照產權轉移書據繳納印花稅。應按所載金額的萬分之五貼花
2、股票轉讓所立書據。
財政部對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所書立的書據怎樣徵收印花稅作出了專門規定。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從2008年9月19號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進行調整,由現行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稅率保持1‰。即對對買賣、繼承、贈予所書立的A股、B股股權轉讓書據,由立據雙方當事人分別按1‰的稅率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改為由出讓方按1‰的稅率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受讓方不再徵收。
3、稅收優惠:股權分置改革過程中因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對價而發生的股權轉讓,暫免徵收印花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分置試點改革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103號)
H. 公司名下房產 在公司轉讓股權的時候 怎麼處理
股權轉讓是對權利的轉讓,不是對房產的轉讓,股權轉讓後,房產還是公司的。不需要繳納針對房產的稅負。但需要基於股權轉讓產生的契稅和個人所得稅。
I. 房地產股權轉讓交納稅費是多少
房地產股權轉讓稅費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轉讓方是個人,要交納個人所得稅,按照20%繳納;轉讓方是公司,對以土地、房屋權屬作價入股或作為出資投入企業的,徵收契稅;其他稅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