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發布時間:2022-01-03 18:07:23

① 馮賢亮的成果

工作以來,曾獲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011)、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2010)、第四屆禹貢基金優秀青年學術論著獎著作二等獎(2011年)、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三等獎(2006)、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三等獎(2004年)、第三屆禹貢基金優秀青年學術論著獎著作二等獎(2004年)、第三屆上海市歷史學會獎(2002年)、第四屆上海市歷史學會獎(2004年)、華東師大第五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二等獎(2003年)、「華東師范大學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才計劃」(2004)、「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2005)等。

② 孫祁祥的主要成果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第七屆)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第三、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屆)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第十一屆)
中國保險學會興亞創新基金保險理論創新成果一等獎(2006年)
中國保險學會優秀論文獎(2006年)
《空帳與轉軌成本——中國養老保險體制改革的效應分析》,《經濟研究》2001年第5期,2001年入選「北京大學首屆文科論壇」經濟學論文; 2002年獲「北京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保險學》,1999年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國家教育部全國高校推薦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產權制度、風險機制與經理者階層》,1998年榮獲「當代企業改革論壇」首屆年會徵文評比優秀論文獎。
陳岱孫經濟學論文獎(1996年)
《論兩種平等與效率的關系》,《經濟參考報》,獲1995年度全國報紙理論文章二等獎。
《市場經濟與競爭機會的平等》,《經濟研究》1993年第8期,1997年榮獲「首屆陳岱孫經濟學論文獎」。
《分配結構與資源配置》,《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1995年榮獲第二屆北京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
《模式轉換時期的收入流程分析》,中國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榮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論間接宏觀調控體系中的國家、企業與市場》,1988年獲「全國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十周年入選論文獎」。
《我國租賃經營的實踐對深化企業改革的重要啟示》,《經濟縱橫》l988年第12期,榮獲全國第二次工業企業租賃經營實踐與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論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未定稿》1987年第17期,榮獲全國第二屆財經院校研究生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獎,「蘭州大學青年教師優秀論文獎」。
《從中西方文化價值觀的比較看中國企業的惰性》,1986年獲首屆中青年中國企業發展研討會論文獎。

③ 獲得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在什麼地方可以用得上

晉升職稱、調動工作或是相應的評選學術帶頭人之類的地方可以用得上

④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 優秀成果評獎 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嗎

不包括,級別就不對,中國社科院是全國性的機構,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是市級單位。

⑤ 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獲獎成果匯編

■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34項)
1. 第一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5年/8項)
王 力(一等獎):工具書《同源字典》;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林 庚(一等獎):著作《天問論箋》;
孫欽善(一等獎):著作《中國古文獻學史》;
陳貽焮(二等獎):著作《杜甫評傳》;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古漢語詞彙綱要》;
樂黛雲(二等獎):著作《比較文學原理》;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2. 第二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何九盈(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王福堂(集體,二等獎):著作《漢語方言詞彙(第二版)》;
裘錫圭(二等獎):論文《釋殷墟卜辭中的「▲」等字》;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獎):著作《中國詩學通論》;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語言接觸與語言聯盟》;
沈 陽(三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陳平原(三等獎):著作《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樂黛雲(集體,三等獎):著作《世界詩學大辭典》。
3.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3年/2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
陳保亞(三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
4.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06年/6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沈 陽(二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
李 楊(三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孟二冬(三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夏曉虹(三等獎):著作《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
5.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2009年/9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三卷)》;
袁行霈(集體,二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四卷)》;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獎):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劉勇強(三等獎):著作《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
陳泳超(三等獎):著作《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代軌轍》;
陸儉明、沈陽(普及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李 零(普及獎):著作《兵以詐立——我讀〈孫子〉》。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67項)
1. 第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87年/8項)
王 瑤(榮譽獎):論文《魯迅〈故事新編〉散論》;
朱德熙(一等獎):論文《自指和轉指》、《漢語方言里的兩種反復問句》;
裘錫圭(一等獎):論文《戰國貨幣考》;
陳貽焮(一等獎):著作《杜甫評傳(上卷)》;
嚴家炎(二等獎):著作《求實集——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徐通鏘(二等獎):論文《寧波方言的『鴨』[e]類詞和兒化的殘跡》;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野草〉研究》;
葛曉音(二等獎):論文《論初盛唐詩歌革新的基本特徵》。
2.第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1年/7項)
裘錫圭(特等獎):著作《文字學概要》;
袁行霈(一等獎):《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褚斌傑(二等獎):教材《中國古代文體概論》;
葛曉音(二等獎):著作《八代詩史》;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古典文藝美學論稿》;
呂德申(二等獎):著作《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發展史》;
陸儉明(二等獎):論文《「V來了」試析》、《「VA了」述補結構語義分析》;
3.第三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4年/6項)
徐通鏘(一等獎):著作《歷史語言學》;
孫欽善、倪其心(集體,一等獎):古籍整理《全宋詩》;
金開誠(一等獎):著作《屈原辭研究》;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魏晉詩歌藝術原論》;
方錫德(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小說與文學傳統》;
張雙棣(二等獎):工具書《呂氏春秋詞典》;
4.第四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6年/5項)
何九盈(一等獎):著作《中國現代語言學史》;
商金林(一等獎):著作《葉聖陶傳論》;
沈 陽(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
蔣紹愚(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研究概況》;
夏曉虹(二等獎):著作《晚清文人婦女觀》。
5.第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998年/9項)
張雙棣(一等獎):著作《淮南子校釋》;
錢志熙(一等獎):著作《唐前生命觀和文學生命主題》;
孟 華(羅芃等,集體,一等獎):著作《法國文化史》;
張聯榮(二等獎):著作《漢語詞彙的流變》;
徐通鏘(二等獎):著作《語言論》;
佘樹森(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散文報告文學發展史》;
馬 真(二等獎):著作《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
沈 陽(二等獎):論文《漢語句法結構中名詞短語部分成分移位現象初探》;
郭 銳(二等獎):論文《過程和非過程》。
6.第六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0年/7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國文學史》;
王洪君(一等獎):著作《漢語非線性音系學》;
張 健(二等獎):著作《清代詩學研究》;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
張少康(二等獎):著作《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孫玉石(二等獎):著作《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褚斌傑(二等獎):著作《詩經全注》。
7.第七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2年/7項)
張少康(一等獎):著作《文心雕龍研究史》;
沈 陽(一等獎):著作《生成語法理論和漢語語法研究》;
詹衛東(一等獎):著作《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
杜曉勤(張燕瑾等,集體,一等獎):著作《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
張 健(二等獎):著作《元代詩法校考》;
傅 剛(二等獎):著作《文選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獎):著作《中國鏡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4年/7項)
袁行霈(一等獎):著作《陶淵明集箋注》;
郭 銳(一等獎):著作《現代漢語詞類研究》;
孟二冬(一等獎):著作《登科記考補正》;
董秀芳(二等獎):著作《詞彙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
胡敕瑞(二等獎):著作《〈論衡〉與東漢佛典詞語比較研究》;
李 楊(二等獎):著作《50-70年代中國文學經典再解讀》;
顧永新(二等獎):著作《歐陽修學術研究》。
9.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6年/4項)
陳平原(一等獎):著作《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韓毓海(二等獎):論文《所謂無詞的言語》;
陸儉明、沈陽(二等獎):著作《漢語和漢語研究十五講》;
楊榮祥(二等獎):著作《近代漢語副詞研究》。
10.第十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08年/4項)
袁行霈(集體,特等獎):著作《中華文明史》;
嚴紹璗(一等獎):著作《日藏漢籍善本書錄》;
溫儒敏(二等獎):著作《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
汪 鋒(二等獎):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10年/3項)
陳平原(二等獎):著作《歷史、傳說與精神——中國大學百年》;
陳曉明(二等獎):著作《中國當代文學主潮》;
袁毓林(二等獎):著作《基於認知的漢語計算語言學研究》。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1.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及指導教師(5項)
孫玉文(導師郭錫良):博士論文《漢語變調構詞研究》(1999年);
詹衛東 (導師陸儉明):博士論文《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2000年);
張 赬(導師蔣紹愚):博士論文《漢語處所介詞片語和工具介詞片語詞序變化》(2001年);
陳 劍(導師裘錫圭):博士論文《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濤(導師溫儒敏):博士論文《「新詩集」與新詩的發生研究》(2003年)。
2.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項)
陸儉明:第一屆國家教學名師(2003年);
蔣紹愚:第二屆國家教學名師(2006年);
溫儒敏:第四屆國家教學名師(2008年)。
3.國家級精品課程(7項)
陸儉明等:《現代漢語》(2003年);
蔣紹愚等:《古代漢語》(2005年);
溫儒敏等:《中國現代文學》(2005年);
洪子誠等:《中國當代文學》(2006年);
袁行霈等:《中國古代文學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國現代名著導讀》(網路課程/2008年);
陳保亞等:《理論語言學》(2009年)。
4.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
陸儉明等(一等獎):「現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獎):「漢語方言學系列課程」(2004年);
蔣紹愚等(一等獎):「古代漢語系列課程建設的新開拓」(2005年);
溫儒敏等(二等獎):「建立嚴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國家級教學團隊(1項)
沈 陽等:「現代漢語」國家級教學團隊(2008年)。

⑥ 謝富勝的獎勵、榮譽稱號

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2)第十四屆(2010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論文獎)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成果獎專著類一等獎(2009)
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8)
中國人民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2007)
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2006)
國家教學成果獎(參與人)(2005)
中國人民大學標兵班主任(2005)

⑦ 梁樹發的代表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與趙家祥合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西方馬克思主義辭典(主編之一) 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
3.馬克思主義史 第3卷(主編) 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唯物史觀的堅持與發展(執行主編之一)中央編譯出版社2006年版
6.鄧小平的馬克思主義觀 光明日報 1999年2月26日
7.談談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研究 1999年第6期
8.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00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0期
9.盧卡奇方法至上的馬克思主義觀評析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2年第3期
10.柯爾施的革命馬克思主義觀及其啟示 馬克思主義研究 2003年第4期
11.葛蘭西的實踐哲學體系——一種關於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新的觀察視角 浙江學刊 2004年第6期
12.梅洛-龐蒂的「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04年第1期
13.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題的幾點思考 教學與研究 2002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2年第10期
14.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體的若干思考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5年第17期
15.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問題的實質 教學與研究 2005年第8期
16.世界歷史、全球化的社會形態意義——兼論世界社會形態概念的合理性哲學研究 2005年第12期
17.科學發展觀與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哲學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18.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科內涵及建設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07年第3期
19.西方馬克思學與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建設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年第1期
20.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8期
21.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路徑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12期
22. 正確認識和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經驗——從劃清馬克思主義具體化民族化與馬克思主義「多元論」界限談起 解放軍理論學習 2009年第2期
23.「以人為本」何以是一個唯物史觀的科學命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哈爾濱) 2009年第2期
24.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的發展——從「西方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關系的認識談起(第一作者,合作者黃剛) 學術研究 200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16期
25.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認識的變化與發展——從馬克思恩格斯關系的認識談起 (第一作者,合作者李娉)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 2009年第4期
26. 理論提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形式與可能 理論視野 2009年第12期
27. 學科化——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發展的互動 黨政幹部學刊 2010年第2期
28. 馬克思恩格斯關系研究方法辨析(第一作者,合作者李慧) 江西社會科學 2010年第2期
29 .試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形成的科學基礎(第一作者,合作者黃剛)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0年第3期
30.梁樹發,於樂軍. 關於「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J]. 理論視野,2010,(8).
31.梁樹發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思潮研究三題[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2-02(004).
32.梁樹發,彭冰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關系的認識發展[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1).
33.梁樹發. 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的路徑問題[J]. 理論視野,2011,(2).
34.梁樹發. 共產黨人要做馬克思主義者——寫在紀念建黨90周年之際[J].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
35.梁樹發. 科學「馬克思學」的意義[J]. 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
36.梁樹發.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基礎理論[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7).
37.梁樹發. 具體化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 理論視野,2012,(9).
38.梁樹發.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的幾個方法問題[J]. 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12).
39.梁樹發. 中國經驗、中國式表達中的哲學解讀與哲學發現[J]. 理論視野,2013,(10).
40.梁樹發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推進三個結合,拓展兩個視野[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10-28(B02).
41.梁樹發. 試論馬克思主義發展規律系統[J]. 教學與研究,2014,(1).
42.梁樹發. 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書寫中的三個關系問題[J].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1).
43.梁樹發.強化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問題意識[J].河北學刊,2007,(4).《新華文摘》2007年第27期。
獲獎成果:
1.《新技術革命與唯物史觀的發展》1991年獲光明杯優秀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二等獎;
2.《馬克思主義史》1997年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一本好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3.《新技術革命與社會革命》、《評肢解馬克思主義的幾種形式》、《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的提問》分別獲中國人民大學論文一等獎。
4.《新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題的幾點思考》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論文獎
5.《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主體的若干思考》 原載《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第6期 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09年9月4日
6.《馬克思逝世周年紀念性話語及其啟示》獲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10.

⑧ 肖永亮的獲獎情況

留美期間在國際一流雜志上發表過多篇重要學術論文,獲得美國科學與工程世界名人稱號。
獲得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NSF)獎金資助完成博士後研究。
在美國藍天製片廠參與領導多部電影票房榜首影片特技和電視轟動性廣告的設計製作,其中影片《邦尼》榮獲7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金像獎。
中華創意產業大獎「創意大國手」稱號。
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國務院僑辦——第二屆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傑出創業獎。
國家廣電總局電視星光獎——優秀論文一等獎

⑨ 哲學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都有哪些

「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般包括省、市政府、哲學規劃辦、社科聯等部門頒發的關於版你在社會科學研究權方面有突出成果的獎勵。比如你正式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含專著、譯著、教材、古籍整理、通俗讀物、工具書),或公開發表的論文、調研報告,以及被地級以上市黨委、政府或省直廳級以上單位採納的未公開發表的調研咨詢報告等研究成果,都可以申報該獎。一般情況下,優秀成果獎分著作、論文、調研咨詢報告三大類,每類設一、二、三等獎。 回答:2008-12-09 15:06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⑩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獎金分別是多少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為繁榮發展專首都哲學社會科學事屬業,鼓勵社科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展學術研究,推動理論創新,服務首都發展而設立的政府獎。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獎項設特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至於獎金是多少,每年都不同的。

閱讀全文

與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