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匯票在哪些情況下不得背書轉讓
1、匯票被拒絕承兌的,持票人不得背書轉讓。2、對見票即付的匯票已被拒絕付款的,持票人不得再行背書轉讓。3、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匯票,不得再行背書轉讓。
匯票(MoneyOrder)是最常見的票據類型之一,我國的《票據法》第十九條規定:「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者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匯票是國際結算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信用工具。它是一種委付證券,基本的法律關系最少有三個人物:出票人、受票人和收款人。
國際貿易結算,基本上是非現金結算,匯票是國際商務中一種常用的支付工具。在國內貿易中,賣方通常在沒有結清賬戶的情況下先發貨,標明貨款金額和支付方式的商業發票隨後跟到,買方通常可以在不簽署任何承認自己義務的正式文件之前先獲得貨物。
相反,在國際貿易中,由於缺乏信任,買方在獲得貨物之前必須支付貨款或者做出支付的承諾。使用以支付金錢為目的並且可以流通轉讓的債權憑證——票據為主要的結算工具。依照國際慣例,人們使用匯票來對交易進行結算,它是由出口商開出的、要求進口商或者它的代理在特定時間支付特定金額的命令。
2. 「不得轉讓」的匯票可以質押嗎
一、以記載不得背書轉讓的匯票出質
2005年8月10日,某石油公司(以下簡稱「石油公司」)與某銀行(以下簡稱「銀行」)簽訂了《質押貸款協議》,協議約定:貸款金額為130萬元,借款期限2年,期限屆滿時,石油公司要還本付息。為擔保上述債務,石油公司將一張面額為150萬元,石油公司為受款人,承兌日期為2005年9月5日的銀行承兌匯票。該匯票背面蓋有「不得背書轉讓」字樣的印章。
隨後,某銀行按照《質押貸款協議》約定,向石油公司貸款130 萬元,但是石油公司在約定的還款時間未能按時還款,銀行多次催款無效,向法院起訴要求石油公司返還借款及利息,並作為質權人行使質押匯票的票據權利。
二、質押是否有效
本案主要涉及的是以記載「不得背書轉讓」字樣的票據出質的,質押的效力如何?
能否以記載「不得背書轉讓」字樣的票據出質,首先,從質押的目的出發考慮。質權設定的目的在於質權人就標的之交換價值受清償,故只能以可讓與之權利出質,不可讓與的財產權不能作為權利質押的標的。雖然在簽訂票據質押合同或者質押背書時不發生票據權利的轉讓,但如果主債務人未履行到期債務,票據質權人依法實現質權時,需要行使票據權利,此時票據權利行使者由出質人轉為質權人,實際發生了票據權利的轉讓。如果不能發生票據權利的讓與,則票據質權人根本無法行使票據權利。
其次,從我國現行的法律規定來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以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或者不可轉讓的財產設定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以法律、法規限制流通的財產設定擔保的,在實現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該財產進行處理。」
《關於審理票據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3條規定:「出票人在票據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其後手一次票據進行貼現、質押的,通過貼現、質押取得票據的持票人主張票據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即使票據收款人或其後手以該票據設定票據質押,質權人也不享有票據權利,另外,出票人已經在票據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限制了票據的流通,此時再要求出票人對票據質權人承擔票據責任,對於出票人來說顯失公平。我國《物權法》第223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下列權利可以出質:(一)匯票、支票、本票;(二)債券、存款單;(三)倉單、提單;(四•)可以轉讓的基金份額、股權;(五)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六)應收賬款;(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出質的其他財產權利。」
3. 為什麼匯票要有不得轉讓的規定
這是銀行規定的,現金匯票和現金支票都不能轉讓,只能取現金或解入銀行。
4. 不可以背書轉讓的匯票的情況有哪些
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票據外,還有什麼情況下,匯票持有人不得背書轉讓的?一是匯票被拒絕承兌的,持票人不得背書轉讓,二是對見票即付的匯票已被拒絕付款的,持票人不得再行背書轉讓等。
按照票據法的規定,除上述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票據外,還有在下述三種情況下,匯票持有人不得背書轉讓其持有的匯票:
(1)匯票被拒絕承兌的,持票人不得背書轉讓。
匯票簽發後,對於遠期匯票,持票人應在到期日前或法定提示承兌期限內,向匯票所記載的付款人,要求其承諾付款。正常情況下,付款人予以承諾,表明對該匯票作出承兌表示。如果付款人不予承兌,持票人無法再行使付款請求權,這時,持票人不得把得不到承兌的匯票再背書轉讓他人,否則由於新的被背書人依然得不到付款人的承諾,會引起新的票據糾紛。
(2)對見票即付的匯票已被拒絕付款的,持票人不得再行背書轉讓。
由於見票即付的匯票,不需要在取得承兌後才向付款人請求付款,在法定期限內隨時可以提示付款。如果付款人按照票據金額足額付款,則票據權利得以實現,票據關系終結。如果付款人不予付款,持票人應當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權。如果持票人把已被拒絕付款的匯票再背書轉讓,其後手依然無法獲得付款,從而引起票據糾紛。因此,對於已被拒絕付款的匯票,不得背書轉讓。
(3)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匯票,不得再行背書轉讓。
票據法規定,見票即付的匯票,應當在出票日起一個月內由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付款,採用定日付款、出票後定期付款或者見票後定期付款的匯票,其持票人應當自到期日起十日內向承兌人提示付款。如果持票人超過法定付款提示期限的,持票人對付款人和出票人造成損失的,應由持票人承擔。如果將所持匯票背書轉讓給他人,則造成被背書人同承兌人或付款人的票據糾紛。因此對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匯票,不得再行背書轉讓。
如果持票人背書轉讓上述不得轉讓的承兌匯票,要承擔由此產生的匯票責任。因此,大家在進行票據交易的時候,不僅賣票人應該注意,買票人也要提高警惕,以免導致收到不得背書轉讓的匯票。
5. 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具體是什麼意思
銀行承兌匯票在流通中轉讓時,以背書的方式進行。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是出票人為了限制票據的流通而採取的一種手段。即票據到背書人這里為止,不能再繼續背書轉讓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中關於匯票背書轉讓的相關規定:
第三十條匯票以背書轉讓或者以背書將一定的匯票權利授予他人行使時,必須記載被背書人名稱。
第三十一條以背書轉讓的匯票,背書應當連續。持票人以背書的連續,證明其匯票權利;非經背書轉讓,而以其他合法方式取得匯票的,依法舉證,證明其匯票權利。前款所稱背書連續,是指在票據轉讓中,轉讓匯票的背書人與受讓匯票的被背書人在匯票上的簽章依次前後銜接。
(5)匯票不可轉讓擴展閱讀:
匯票有多種,就銀行匯票而言也有常見的兩種,一般企業間用的較多的是銀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前者是要企業在銀行有全款才能申請開出相應金額的匯票(即如果要在開戶行開100萬元的銀行匯票,在該行帳戶上必須要有100萬元以上的存款才行),
後者要看銀行給企業的授信額度,一般情況是企業向銀行交一部分保證金,余額可以使用抵押等手段(如開100萬銀行承兌匯票,企業向銀行交30%保證金30萬,其它70萬企業可以用土地、廠房、貨物倉單等抵押,企業信譽好的話,也可能只要交部分保證金就可以開出全額)。
6. 銀行承兌匯票「不得背書轉讓」是什麼意思
銀行承兌匯票在流通中轉讓時,以背書的方式進行。「不得背書轉讓」就是出票人為了限制票據的流通,而採取的一種手段。即票據到背書人這里為止,不能再繼續背書轉讓權利。
需要注意的是:
1,銀行承兌匯票背書流轉,意味著匯票權利的轉讓。背書轉讓無須經票債務人同意。在票據背書轉讓時,行為人無須向票據債務人發出通知或經其承諾。只要持票人完成背書行為,就構成有效的票據權利轉讓。
2,背書轉讓的轉讓人不退出票據關系。背書轉讓後,轉讓人並不退出票據關系,而是由先前的票據權利人轉變為票據義務人,並承擔但保承兌和擔保付款的責任。
3,背書應當由背書人在銀行承兌匯票背面或粘單之「背書人簽章」欄內簽章(企業財務章和法人章)並記載背書日期,前一手被背書人應為後一手背書人,前一手被背書人企業名稱必須與後一手背書人財務章相符合。如果未記載背書日期,視為在匯票到期日前背書。而且背書也必須記載被背書人名稱。
4,轉讓限制
(1)出票人在匯票上記載「不得轉讓」字樣的,其後手在背書轉讓的,原背書人對後手的被背書人不承擔保證責任。
(2)匯票須完整轉讓,將匯票金額的一部分轉讓的背書,或將匯票金額分別轉讓給2人以上的背書無效。
(3)背書不得附有條件,票據法規定,背書附有條件的,所附條件不具有匯票上的效力。
(4)背書記載「委託收款」字樣的,被背書人有權代背書人行使被委託的匯票權利。
(5)匯票被拒絕承兌、被拒絕付款或超過付款提示期限的,不得背書轉讓;背書轉讓的,背書人應當承擔匯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