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中之國的聖馬利諾共和國
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東北部的聖馬利諾共和國,四周為義大利領土所環繞,面積61平方公里,人口2萬多,是歐洲最古老的共和國。據傳,公元4世紀初,有一個名叫馬力諾的石匠,為逃避宗教和封建主的迫害,從克羅埃西亞的達爾馬提亞群島逃到這里,他為人們做了許多好事,並勸說異教徒信奉基督教,以後投奔他的人越來越多,並尊奉他為「聖者」,並於公元301年在山區成立了「聖馬利諾」公社。1263年制訂了共和國法規,正式建立了共和國,並仍以其創始人「聖馬利諾」的名字為國名和首都名。
㈡ 丹-馬力諾是誰
丹-馬力諾是熱火隊退役的13號球員
㈢ 馬力諾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馬力諾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1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馬力諾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2類(啤酒、不含酒精的飲料)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㈣ 世界上共有四個國中之國:梵蒂岡、聖馬利諾、摩納哥、賴索托。
馬力諾宣稱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國家,由一位被稱為馬利諾斯之達爾馬提亞(Dalmatian)北部拉布島(Rab,義大利文:Arbe)的基督徒石匠於公元301年為逃避羅馬帝國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us)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而創立。 當時從法律上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聖馬利諾的創建不符合其法律實體。 聖馬利諾於1263年制定共和法規,15世紀起確定現在的國名。聖馬利諾於1600年10月8日確立了其成文憲法。 這個蕞爾小國於1797年為拿破崙的法國所承認,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其他歐洲國家所承認。 雖然是一個主權國家,但聖馬利諾在各個方面依舊依賴義大利。從19世紀義大利統一時起,聖馬利諾被義大利完全包圍起來。
梵蒂岡,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早在公元4世紀,羅馬教皇康斯坦丁就在羅馬城西北角耶穌門徒聖彼得(聖伯多祿)殉難處建立了康斯坦丁大教堂以示紀念;到了15至16世紀,康斯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聖伯多祿大殿,成為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公元756年,法蘭克王丕平把羅馬城及其周圍區域送給教皇;其後教皇權勢日益擴張,在義大利中部出現了以教皇為君主的教皇國;1870年義大利統一後,教皇被迫退居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宮中;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政府同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皇;教皇正式承認教皇國的滅亡,另建梵蒂岡城國,梵蒂岡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
摩納哥:早期腓尼基人在此建立城堡。中世紀成為熱那亞共和國保護下的市鎮。1297年起由格里馬爾迪家族統治。1338年成為獨立公國。1525年,受西班牙保護。1641年9月14日,摩納哥同法簽訂條約,趕走西班牙人,1793年摩並入法國並與法結盟。1860年再度處於法國保護之下。1861年曼托納、羅克布倫兩大城市脫離摩納哥,使其領土面積由20平方公里縮小到現有面積。1911年頒布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國。1919年同法國簽訂的條約規定,一旦國家元首逝世而沒有男性後裔,摩納哥將並入法國。
賴索托原為英國殖民地,稱巴蘇陀蘭。1843年莫舒舒一世與布爾人發生戰爭。1868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地」,後來將其並入英國在南非的開普殖民地(今南非的一部分)。1884年英國宣布巴蘇陀蘭為「高級專員領地」。1965年舉行大選巴蘇陀蘭國民黨獲勝,該黨領導人萊布阿·喬納森出任首相。1966年10月賴索托成為英聯邦成員國,莫舒舒二世為國王。1966年10月4日賴索托宣布獨立,實行君主立憲制,由國民黨執政。1986年1月,萊准軍事部隊司令萊哈尼耶少將發動軍事政變,接管政權;1990年11月,莫舒舒二世國王被廢黜,由其長子萊齊耶三世繼承王位。1991年4月,萊再度發生政變,拉馬邁上校接管政權。1993年3月,賴索托舉行大選,巴蘇陀蘭大會黨擊敗前執政的巴蘇陀蘭國民黨組成以莫赫勒為首相的政府。
㈤ 關於近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經歷與故事
對中國來說,100多年來一直沒有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一種遺憾,很多人就此發表過各種看法和意見,展開過激烈的討論。中國人何時圓夢諾貝爾獎讓人期待,但同樣值得慶賀的是,已經有一些華裔科學家摘得了諾貝爾獎。
·楊振寧、李政道: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遠哲:榮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朱棣文:榮獲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榮獲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㈥ 求聖馬利諾為何稱為"國中之國"
整個國家被義大利包圍,所以是一個國中國。
㈦ 費揚古的主要成就
康熙十三年(1674年),費揚古在三藩之亂中跟從安親王岳樂率兵到江西圍剿吳三桂叛軍。擊敗了吳三桂的大將黃乃忠、夏國相、吳國貴等人的進犯。
康熙帝親自噶爾丹的時候他也立下了很大的戰功。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命費揚古前去科爾沁徵兵,參贊軍事。同年秋在烏蘭布通擊敗噶爾丹。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費揚古被授為安北將軍駐守歸化城。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二月,康熙帝再次御駕親征。費揚古統率西路軍,越過沙漠,於翁金河(今蒙古國德勒格爾杭蓋西)會師,爾後北上;康熙帝玄燁親率中路軍3.4萬出獨石口(今河北赤城北)。三路大軍約期於克魯倫河一帶殲滅准噶爾軍。五月初,中路軍先抵克魯倫河,逼近准噶爾軍。噶爾丹遙望清軍勢眾,遂棄廬帳、器械,乘夜西撤。康熙帝即命馬思喀為平北大將軍,坐鎮巴顏烏蘭地區;令費揚古西路軍截准噶爾軍退路,設伏襲擊;命內大臣明珠盡運中路軍之糧以濟西師。旋自率前鋒追擊三日,至拖諾山(巴顏烏蘭東)而返。准噶爾軍退至特勒爾濟(今烏蘭巴托東南)時,僅剩萬餘人。五月十三,清軍西路進抵昭莫多,距特勒爾濟30里扎營。費揚古以逸待勞,將東陣兵陳於山上,一部沿土拉河布防於西,騎兵主力隱蔽於樹林中,以孫思克率綠營兵居中,旋派400精騎至准噶爾軍營地挑戰,誘其入伏。噶爾丹果然將萬余騎全部出擊,追至昭莫多,即向清軍陣地猛撲。清軍居高臨下,依險俯擊,弩銃迭發,藤牌兵繼之,每進則以拒馬木列前自固。准噶爾軍初戰受挫,乃下馬力攻,冒矢銃鏖戰,傷亡甚眾,仍不退兵。費揚古見其後陣不動,知為婦女和駝畜所在,即令一部迂迴橫沖,一部襲其後陣,准噶爾軍頓時大亂。扼守山頂的清軍乘勢奮擊,上下夾攻,斬殺3000餘,俘獲數百人。噶爾丹妻阿奴可敦率隊沖鋒,戰死。噶爾丹僅引數十騎西遁,余部逃散。
㈧ 諾貝爾的發明有什麼(除了炸葯)
諾貝爾獎算嗎?
諾貝爾不是愛迪生,人家是科班出生的科學家,大部分科學家一生只專注一個方面,而且以理論為主。他這輩子就鑽炸葯里了。
㈨ 諾貝爾一生發明了什麼
雷管
硝化甘油炸葯
安全炸葯
膠質炸葯
混合無煙火葯
爆炸膠
槍支盔甲的電鍍
火箭的引線
推進炸葯
輕金屬合金
玻璃壓力噴嘴
人造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