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園林規劃成果

園林規劃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3 09:56:50

① 國家景觀設計成果國家需頒發哪些設計獎項

中國國際景觀規劃設計大會頒發獎項
設計典範點、設計推動獎、設計創新獎和企業類獎

② 園林規劃設計的最終成果是什麼

園林規劃設計得最終成果是園林規劃設計圖紙,其中包括總平面圖、單體景觀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詳圖等。

③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課程的最終成果有哪些

很多,園林設計總平面圖,立面圖,效果圖,鳥瞰圖,施工圖,包括各個建築專和小品的詳圖,植物屬配置圖,建築圖(包括平面圖,立面圖,效果圖,詳圖),園林小品圖(包括各個小品平面圖,立面圖,效果圖,詳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細節,比較多。

④ 城市綠化的成果

⒈城市綠化步伐加快。許多城市結合道路建設、河道整治和舊城改造開展綠化工作,有效增加了綠地面積;園林化街道、小區和單位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城鄉綠化一體化建設快速推進,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1.6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96.3萬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39平方米。城市森林建設方興未艾,大多數省會已將城市森林建設納入了城市總體規劃。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沈陽市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⒉草原保護與建設成績突出。截至2005年底,草原家庭承包經營面積達2億多公頃,佔到可利用草原面積的70%;全國種草累計保留面積超過26.7萬公頃,草原圍欄超過33.3萬公頃,全國禁牧面積超過33.3萬公頃;2000萬頭牲畜改為舍飼圈養,乾草產品200多萬噸,牧區和半牧區依賴天然放牧的生產方式正在發生轉變。退牧還草工程項目區植被得到明顯恢復,牧草產量提高40%以上,草原生態明顯改善。
⒊綠色通道工程穩步推進。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宜寬則寬、宜窄則窄的原則,堅持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的要求,堅持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方向,多部門(系統)齊抓共管、密切配合,有力地推動了綠色通道建設的順利進行。「十五」期間,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達50多萬公里;湖泊、水庫綠化面積17920公頃,江河沿岸綠化18650公里。在全國6.1萬公里國家鐵路營業線上,宜林鐵路3.73萬公里,已綠化達標2.03萬公里。
⒋部門綠化作用明顯。各部門按照分工負責制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投入力度,成為國土綠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十五」期間,鐵道系統累計參加義務植樹活動996.3萬人次,植樹3843.9萬株,建成義務植樹基地162個,面積達1752公頃。水利部門義務植樹1940多萬株,綠化荒山、荒溝、荒灘1663萬公頃,庭院綠化870多公頃。共青團等部門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等活動,社會反響強烈。婦聯等部門堅持組織開展了「三八綠色工程」建設,有效提高了廣大婦女的生產技能和本領。解放軍一直走在義務植樹的前列,大力開展荒漠、荒灘、荒山造林綠化,每年植樹13萬公頃以上,同時還有力支持了地方綠化工作。武警部隊營區綠地率平均達到32%以上。石油系統堅持把改善礦區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石油礦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綠化覆蓋率已達23.8%。
⒌資源保護力度加大。2005年,全國征佔用林地管理日趨規范,林地確權發證面積已經超過90%,林木採伐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全國森林資源監測取得明顯進展,全國林政案件查處率達98.30%。全年共查處破壞草原案件4000多起,資源保護工作顯著加強。
全國森林公安全年共查處行政和刑事案件205239起,處罰各類違法犯罪人員271805人次,收繳木材90.16萬立方米,野生動物193萬多頭(只),野生動物製品32974件。「十五」期間,相繼開展了「獵鷹行動」「春雷行動」「綠劍行動」等一系列集中統一行動,有效遏制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高發的勢頭。
全年發生森林火災11524起,受害森林面積73701公頃,因火災死亡人數92人。發生草原火災500多起,受害草原面積5萬公頃,損失維持在較低水平。
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933萬公頃,防治面積700萬公頃,防治率為75%,其中無公害防治率64%,成災率5‰。農業草原鼠蟲災防治面積953萬公頃,減少經濟損失近10億元。
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登記建檔、圍欄掛牌、遠程監控、宣傳教育等工作扎實推進。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共有一級古樹(500年以上)5.1萬多株,二級古樹(300-500年)104.3萬多株,三級古樹(100-300年)175.3萬株,國家級名木5281株。
⒍綠色產業發展迅猛。林業產業年總產值達到7269億元,比上年增加376億元。人造板產量躍居世界第一。經濟林總面積達到2573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29%;林產品年總產量達9400萬噸,比「九五」期末增長36.5%。全國花卉種植面積超過64萬公頃,年產值超過431億元。竹林面積超過480萬公頃,比「九五」期末增長15%。「十五」時期,全國共生產各類林木種子1.26億公斤,合格苗木1549億株;林木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分別由「九五」期末的30%和20%提高到37%和43%;社會育苗比重由「九五」期末的65%提高到80%。

⑤ 北京綠維創景在景觀設計方面有哪些成果

綠維創景在景觀設計上有一定的經驗,下面就度假酒店的景觀設計來為您分析景觀設計的特點。 度假酒店室外休閑娛樂功能景觀創造手法 根據依託的旅遊資源,度假酒店有海濱、森林、濱湖、溫泉、高爾夫、草原、谷地深坑(利用天然或人工谷地、深坑地形建造)等類別,資源不同,其休閑娛樂功能和環境景觀表現也不同。以下選擇幾類加以探討。 ◆◇海濱度假酒店 這類酒店的室外休閑娛樂的項目主要以海為主題,如海水浴場、游泳池、海上游樂和沙灘運動等,其景觀設計主要考慮: ◆◇完整的空間形象 海水浴場與沙灘娛樂、海上游樂以及相應的餐飲、商業區既緊密結合、相互呼應,又各有分區,有條不紊,各分區內不同的休閑娛樂項目和服務功能也是如此。在室外休閑區的中心,可建與海文化或酒店主題相呼應的主題廣場,周邊修建飯店、舞廳、酒吧、咖啡室、音樂台等娛樂休憩場所,形成完整、豐富而又有條理的室外休閑環境。 ◆◇私密性與舒適性 濱海度假酒店到海灘往往還有一段距離,與海灘景觀設計不同,酒店設計更注重私密性與舒適性。應須充分利用周圍的起伏地形,通過園林減少視覺沖擊和房間之間的對視。這就要求在景觀設計中充分考慮觀景的通透性與遊客活動的私密性,客房和公共空間應面對海景或其他核心景觀,提供開闊的視野,別墅花園、會議場所則要營造私密、安靜的環境,同時可利用植物的多樣性來創造豐富的景觀層次,燈光效果製造優美的夜間視覺環境。 用濱海植物營造濱海度假的氛圍,充分考慮植物的多樣性。利用高大植物製造適宜的遮陽效果;利用喬、灌、花草結合創造豐富的景觀層次。同時要創造由不同燈光製造的優美的夜間視覺環境。

⑥ 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時期的主要成就

園林的全盛期
——隋唐
第一節 總說
一、時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把部曲和莊客解放為自耕農,佃農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經濟結構中消除庄園領主經濟的主導地位,逐漸恢復小農經濟,並奠定其在宋以後長足發展的基礎。促進了國勢的進步和發展。
二、經濟文化持續繁榮與成就
貞觀之至和開元之治把中國封建社會推向發達興旺的高峰。
1、文學藝術方面
詩歌、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在弘揚漢民族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國文化,呈現出群星燦爛,勝極一時的局面。
⑴繪畫領域:除宗教畫之外還有直接描寫現實生活和風景、花鳥的世俗畫;按題材區分畫科已具體化,花鳥、人物、神佛、鞍馬、山水等均成獨立的畫科。
⑵唐代已出現詩、畫互滲的自覺追求。例如,大詩人王維描寫山野、田園的如畫自然風光;同時,山水畫也影響園林,詩人、畫家直接參與造園活動,園林藝術開始有意識的融糅詩情、畫意,在私家園林中更為明顯。
2、傳統的木構建築,在技術或藝術方面均已趨於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拱制度以及規范化的裝修、裝飾。
3、觀賞植物方面
觀賞植物的栽培園藝技術有了很大進步,培育出許多珍稀品種如牡丹、瓊花等,也能引種馴化、移栽異地花木。還有嫁接法、灌澆法、催花法等技術利用。
三、建築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特點:
1、規模宏大、規劃嚴整
2、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
3、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
4、設計與施工水平的提高
5、磚石建築有進一步發展。主要是佛塔採用磚石者增多。目前我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
6、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
第二節 皇家園林
一、隋唐長安城的布局
唐長安(隋大興)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規劃布局最嚴謹的一座繁榮都城。
布局:宮城位於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軸線的北端,面積約4.2平方公里,中部太極宮,西部掖庭宮,東部為太子居住的東宮。太極宮又稱「西內」,是皇帝聽政和居住的宮室。另外有「東內」大明宮和「南內」興慶宮,相當於另外兩處「大內」。
二、隋唐洛陽城的布局
洛陽平面近於方形,南北最長處7312米,東西最寬處7290米,面積約45.3平方公里,和長安城相同,皇城在宮城之南,城內集中建中央官署。宮城核心部分「大內」為正方形,東、西、北三面,有東宮、西隔城和陶光園、耀儀城、圓壁城等重城環擁。洛陽城北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宮城之西,而不能如大興那樣建在城北。

長安城與洛陽城之對比
對長安、洛陽遺址實測圖進行研究發現,在規劃中都以皇城、宮城之長寬為模數,劃全城為若干大的區塊,其內再分里坊。這兩座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大城,從規劃到建成都不超過兩年,在規劃中運用模數控制,當是能快速完成規劃的重要原因。
三、皇家園林
(一)長安皇家園林
1、唐城三大內
唐長安城中有三大宮殿區,史稱「三大內」,即西內太極宮,東內大明宮、南內興慶宮。「三大內」是唐代各個時期政治活動的中心,是建築宏偉壯麗,山水花木配置恰當,又各具特點的三個園林勝區。
(1)西內太極宮
太極宮即隋朝的大興宮,唐初改名為太極宮並加以擴建。太極宮位於宮城的中央,南與皇城相接,北抵西內苑,東臨東宮,西界掖庭宮,據考古實測,面積約1.9平方千米,約相當於北京明清故宮的2.7倍。
建築布局:依據周代「前朝後寢」的原則,把宮內劃分為前朝與內庭前後兩部分。
太極宮有殿、閣、亭、館三四十所,主要建築有太極殿、兩儀殿、萬春殿、凌煙閣等形成一個井然有序的龐大建築群,加以山池水榭構成宮內園林勝景。
(2)東內大明宮
東內大明宮是唐太宗為其父高祖李淵專修的「清暑」行宮,因地勢比太極宮更利於軍事防衛,小氣候涼爽也更適合於居住,故,唐高宗以後即代替太極宮作為朝宮。
地理位置:在禁苑東南、西接宮城之東北隅。《唐兩京城坊考》記其南北五里,東西三里,為長安城在大內中規模最大的一組宮殿群,據考古實測,面積為3.3平方千米。
大明宮南半部為宮廷區,北半部為苑林區即大內御苑,呈典型的宮苑分置的格局。
(3)南內興慶宮
興慶宮原名隆慶坊,唐玄宗李隆基為皇太子時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後,將於開元二年將興慶坊擴建為興慶宮,並移住興慶宮聽政。
建築布局:是唐三大內中較為特殊的一處,不硬套傳統的「前朝後寢」和以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建築格局,而呈不規則狀,頗類似於後世的自由式建築布局。
2、大內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內」既有園林之勝,又專門闢地為苑,專供皇帝游觀和狩獵。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內苑、東內苑和禁苑,亦稱大內三苑,成為著名於世的皇家園林風景區。與宮城太極宮和大明宮相鄰,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屬大內御苑。
禁苑
禁苑的范圍遼闊,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據《唐兩京城坊考》載:禁苑東界滻水、北枕渭河,西麵包入漢長安故城,南接都城。東西27里,南北23里,方圓120里。南面的苑牆即長安城牆,因此可以說,禁苑實際包括西內苑和東內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長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風景區和狩獵區。地形地貌:高下參差,坡原起伏,林木蔥郁。建有宮觀、樓閣、殿院、台亭等20處。因此也是重要的軍事防區。
主要建築有望春宮、魚藻宮、梨園等。
(二)洛陽皇家園林
洛陽是唐朝的東京,洛陽山水甲天下,皇家園林素稱發達。
洛陽宮(隋名紫微城),即洛陽之宮城。唐貞觀六年改為洛陽宮。隋唐東都洛陽是洛陽古城史上最鼎盛時期,也是東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圖)
宮城四面有10個城門,正南門原名則天門,後名應天門。
二、行宮御苑、離宮御苑
(一)長安
長安的行宮、離宮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華宮、仙游宮、翠微宮、華清宮、九成宮、曲江池等。
1、玉華宮
位於今西安北面的銅川市玉華鄉,位於子午嶺南端一條風景秀麗的山谷——鳳凰谷中。總面積2482公頃,森林覆蓋率90.4%,這里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具有旅遊觀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動三大功能。
2、仙游宮(避暑行宮)
仙游宮在今周至縣城南15公里,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八年。
環境:青山環抱,碧水縈流,氣候涼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臨幸、避暑。
3、翠微宮(避暑離宮)
翠微宮在長安南25公里之終南山太和宮,唐武德八年始建,貞觀十年廢。
4、華清宮(唐代離宮御苑)
華清宮在今西安城以東35公里的臨潼縣驪山北麓。以溫泉湯池著稱。據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貞觀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天寶六載(747)改名華清宮。
5、九成宮
九成宮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縣新城區,始建於隋開皇十三年,竣工於開皇十五年,原名仁壽宮,是文帝的離宮。唐太宗貞觀五年(公元631年)修復擴建,更名為「九成宮」,「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層」,言其高大。
(二)洛陽園林
洛陽行宮、離宮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陽宮等。
1、西苑 (又稱顯仁宮、會通苑)洛陽地區皇家園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陽城的西側,隋大業元年與洛陽城同時興建。
西苑是歷史上僅次於西漢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園林。唐代改名為東都苑、武後時名神都苑。
西苑園林特點:人工山水園。
總體布局:大體上沿襲漢以來「一尺三山」的宮苑模式。以人工開鑿的最大水域「北海」為中心。北海周長十餘里,海中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島山。
據《隋書》記載:「西宛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餘里,為蓬萊、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台觀殿閣,羅塔山上。海北有渠,縈紆注海,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窮極華麗」。《大業雜記》載:「苑內造山為海,周十餘里,水深數十丈,上有通真觀、習靈台、總仙宮,分在諸山。風亭月觀,皆以機成,或起或滅,若有神變,海北有龍鱗渠,屈曲周繞十六院入海」。
園內理水、築山、植物配置和建築營造的工程極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規劃進行。在規劃設計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到來。
2、上陽宮
園林特點:建築密度較大,以殿宇為主,園林為輔。
此時期皇家園林的特點:
皇家園林的建設已趨於規范化、大體上形成了大內御苑、行宮御苑和離宮御苑的類別。
(1)大內御苑緊鄰於宮廷區的後面或一側,呈宮、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宮、離宮,絕大多數都建置在山嶽風景優美的地帶。重視建築基址的選擇,於「相地」獨具慧眼,不僅保證了帝王避暑、消閑的生活享受,同時也反映了唐人在宮苑建設與風景建設相結合方面的高素質和高水準。
第三節 私家園林
盛唐以後,中國園林已由自然山水園發展到寫意山水園,即文人山水園。主要以長安、洛陽兩地為盛。
一、城市私園
1、長安
長安城內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院和遊憩園,叫「山池院」——唐代人對城市私園的普遍稱謂。多為皇親和大官僚所建。
2、洛陽私園
洛陽城內私家園林多以水景取勝。城內私園,纖麗和清雅兩種格調並存。前者如宰相牛僧儒的歸仁里宅園,後者多見於時人詩文的吟詠。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園。
履道坊宅園
位於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經此處,被認為是城內「風土水木」最勝之地。
A:位置、規模和布局
《池上篇》雲,園和宅共佔地十五畝,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樹橋道間之」。布局:分南園、北園、西苑。
B、植物配置
宅院的綠化配置非常好,樹合蔭交戶,池分水夾階。」其中尤以竹取勝。南園有竹園,府第有竹院,「新篁千萬竿。」喬木十數株均為老樹。
白居易詩文中記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餘種:有國槐、梧桐、榆樹、楊樹、柳樹、桃、梨、杏、桂花、櫻桃、藤蘿、木槿花、芍葯、牡丹、白牡丹、菊花、蘭花、蓮花、夜合花、迎春花、棗樹等。

二、郊野別墅
別墅園即建在郊野地帶的私家園林。在唐代通稱為別業、山莊、庄,規模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據文獻記載,唐代別墅園的建置,大致分三種:1、單獨建置在離城不遠,交通往返方便,風景比較優美的地帶。2、單獨建置在風景名勝區內。3、依附於庄園而建置。
1、單獨建置在離城不遠,交通往返方便,風景比較優美的地帶
擁有對象:⑴兩京的貴戚、官僚。⑵一般文人官僚。
別墅特點:貴戚、官僚別墅,格調華麗纖穠;一般文人官僚別墅,樸素無華、富於村野意味的情調。
長安:作為首都,近郊的別墅園林極多。貴族、大官僚多集中在東郊一帶,如太平公主、長樂公主、安樂公主等;一般文人官僚的別墅多集中在南郊。
洛陽:南郊一帶風景優美,引水方便,別墅園林尤為密集,同長安園林一樣,多由達官顯宦修造。例:
①平泉莊
園主人:李德裕
位 置:位於洛陽城南三十里。
園林特徵:
園林用石的品類,怪石名品甚多。
樹木花卉數量多,品種豐富、名貴。
「台榭百餘所」,有書樓、瀑泉亭、流杯亭、西園、雙碧潭、釣台等,
珍禽異獸
②浣花溪草堂
園主人:杜 甫
位 置:成都
園林特徵:
建築布置隨地勢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2、單獨建置在風景名勝區內
唐代,全國各地的風景名勝區陸續開發建設,其中尤以名山風景區居多。如李泌的衡山別業、白居易的廬山草堂等。
廬山草堂
3、依附於庄園而建置
依附於庄園而建的別墅,與唐朝的制度有關。許多官員有城內的宅院、郊外的別墅,同時還擁有庄園別墅,成為顯示其財富和地位的標志。
唐代的庄園別墅,對唐代文壇中「田園詩」的長足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如:王維的輞川別業和盧鴻一的嵩山別業。
三、文人園林的興起
唐代科舉取仕,許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後又不忘吟詩賞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僅參與風景的開發、環境的綠化和美化,而且還參與營造自己的私園。憑借他們對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高度鑒賞能力,來進行園林的經營,同時也把他們對人生的哲理體驗、宦海浮沉的感懷融注於造園藝術中。
第四節 寺觀及其他園林
佛教經過東晉、南北朝的廣泛傳布,到唐代13個宗派都已經完全確立。
一、寺觀園林從世俗化到文人化
主要表現在:
1、寺觀的建築制度已趨於完善,大的寺觀往往是連宇成片的龐大建築群,包括殿堂、寢膳、客房、園林四部分功能區;
2、由於世俗活動的參與,成為城市公共交往活動的中心,肅穆的環境與人間的愉悅相結合,促進了庭院的綠化與園林的經營;
3、寺觀不僅在城市興建,而且遍及於郊野。
二、其他園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園林
多有山池花木點綴,個別還建置獨立的小園林。
2、公共園林
多以亭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園林。
長安城內開辟的公共園林有三種情況: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內的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轉折部位的兩岸而創為以水景為主的游覽地
③街道的綠化

⑦ 風景園林施工圖設計成果是否需要組織專家論證

一般設計方案和危險性較大分部分項工程組織專家論證;施工圖設計成果通過專業圖審而不需要組織專家論證。

⑧ 景觀園林設計的最新成果及動態

你可以去景觀中國的網站看看,首頁里的「國際資訊」欄目會有景觀園林設計的最新成果及動態。

⑨ 蘇州古典園林景觀在中國園林選景藝術上的偉大成就有哪些

蘇州園林中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於199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Ⅰ)(Ⅱ)(Ⅲ)(Ⅳ)(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也擴展進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於11~19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這些古典園林,其建築布局、結構、造型及風格,都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對景、借景遺跡尺度變換、層次配合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種種造園藝術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居住環境。構成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總體特色。
選景之妙借清溪: 滄浪亭位於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佔地面積10800平方米。園內有一泓清水貫穿,波光倒影,景象萬千。滄浪亭主要景區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亭及依山起伏的長廊又利用園外的水畫,通過復廊上的漏窗滲透作用,溝通園內、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體。園中山上石徑盤旋,古樹蔥蘢,箬竹被覆,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景色蒼潤如真山野林。一池綠水繞於園外,臨水山石嶙峋,復廊蜿蜒如帶,廊中的漏窗把園林內外山山水水融為一體。園內以山石為主景,山上古木參天,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滄浪亭外臨清池,曲欄迴廊,古樹蒼蒼,壘疊湖石。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選景之山石之美: 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0000平方米,是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之一,擁有國內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有假山王國之美譽。獅子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布錯落有致,園中最高峰為「獅子峰」,另有「含暉」、「吐月」等名峰。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奇巧、出神入化、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園內長廊四面貫通,廊壁上嵌有書條石刻,皆為名家書法佳作。
選景之畫境得真: 拙政園位於蘇州市婁門內東北街178號,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現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園林本就於吳門煙水密不可分,拙政園更是有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方成。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閑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鬆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築彷彿浮於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夏日蕉廊,冬日梅影雪月,春日繁花麗日,秋日紅蓼蘆塘,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餘味無盡,不愧為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選景之分景成趣: 留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選景之花草諧趣: 藝圃位於蘇州閶門內,建於明代。原為葯圃,清初改現名,又稱敬亭山房。葯圃為住宅花園,面積不大,在蘇州諸園中,以園景開闊、自然質朴稱勝。其中的植物配置合理得當,種類豐富,有山林野趣,堪受盛贊。
中國古典園林以私家園林藝術水平為最高格,與其選景、用景、造景的藝術密切相關,蘇州園林大小眾多,實難盡述,今暫論若此,以為參考,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還需自己細細品味,方能得其真諦。

⑩ 中國綠化有那些成果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扎實推進。 通過在 全國廣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執法檢查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義務植樹運動向縱深發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內容、形式不斷創新。北京、重慶等地開展城鄉手拉手,一對一幫扶工程,通過義務植樹幫助農村群眾脫貧致富、改善生活環境。福建省結合義務植樹開展種植名貴樹木,建富裕新村活動,有效地激發了農村群眾育林、護林的積極性。河南鄭州、河北張家口、四川成都、黑龍江哈爾濱等城市,通過義務植樹基地建設,不僅使城市周邊貧瘠的荒山和廢棄的荒地披上了綠裝,徹底改變了面貌,而且建成了多處城郊森林公園和生態休閑基地,給城市居民創造了森林遊憩、生態旅遊、回歸大自然的便利場所。一些省(區、市)為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捐植苗木、樹木,以實際行動參與北京綠色奧運建設。 據統計, 2007 年全國有 5.0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22.7 億株。 截至 2007 年底,有 109.8 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 515.4 億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加速了城鄉綠化和人居環境質量的改善。
國土生態體系建設與保護繼續加強 。集體林權制度 改革增強了林業發展的活力。 全國承包到戶的林地達到 6.6 億畝,占集體林業用地的 27.5% 。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平原綠化等重點工程深入實施,成效明顯。 2007 年全國完成造林 7800 萬畝。截至目前,我國人工林已佔到世界人工林面積的近 1/3 ,年均增量佔世界的 53.2% ,成為森林資源增長最快的國家。天然林保護、古樹名木保護、森林資源監管力度加大。濕地保護進一步推進,又新增國際濕地 6 處、國家濕地公園 9 處,濕地保護面積不斷擴大,約有 47% 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質量效益明顯提高,重點沙區綠洲面積進一步擴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新進展。新建自然保護區 26 處,新增面積 2707 萬畝,林業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 18.45 億畝,占國土面積的 12.8% 。草原生態建設與保護有了新的進展。全國人工種草累計保留面積達到 4.23 億畝,新增草原圍欄面積超過 1.0 億畝,禁牧休牧輪牧草原面積累計達到 13.48 億畝,草原植被得到了較好恢復。
部門綠化加 速發展。 各部門 ( 系統 ) 按照部門綠化分工負責制的要求,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從各自的行業特點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造林綠化工作,有力推動了國土綠化事業快速發展。鐵路、交通、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協調解決綠色通道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扎實推進綠色通道建設。鐵路系統投入資金 10.6 億元,完成綠化里程 1.29 萬公里;交通系統投入資金 31 億元,完成公路綠化里程 9.45 萬公里;水利系統投入資金 6000 萬元,完成江河沿岸綠化 3.51 萬平方公里。全國綠色通道建設里程累計達到 140 萬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搞好營區和軍事區綠化的同時,積極支援地方造林,在綠色通道、防沙治沙、流域治理等重點工程建設中,投入兵力 256 萬人次,綠化造林 265 萬畝。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與國家林業局簽署了建設生物質柴油原料示範基地 600 萬畝的合作協議, 2007 年已在雲南、四川等 7 省區建立基地 102 萬畝。共青團中央廣泛動員青少年,通過「 5 元錢捐植一棵樹、 200 元錢捐植一畝林」等方式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累計完成營造林 330 多萬畝,並使 3.5 億(人次)青少年接受了生態文明教育。全國婦聯動員廣大婦女參加義務植樹、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和小流域治理,新建「三八」綠色示範基地 28 個。中直機關和中央國家機關在北京昌平、海淀、平谷、懷柔、密雲等地的 200 個義務植樹基地進行補植補造和林木管護,基地綠化成果得到鞏固和發展,基地綠化覆蓋率已達到 90% 以上。
城市綠化步伐加快。 各地圍繞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目標,按照「城區園林化、郊區森林化、道路林蔭化、農田林網化、庭院花園化」的總體要求,普遍開展城市公園、街頭游園等方便市民休閑的公共綠地建設。廣泛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城市森林不斷增加,已有貴陽、沈陽、長沙、成都、包頭、許昌、臨安等 7 個城市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同時,深入開展了「綠化美化小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新社區」的社區綠化活動,開展了全國綠化模範單位、花園式單位的建設和評比活動。許多城市還通過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創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城市綠化建設和城市環境的不斷改善。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使城市綠地不斷擴大,綠化景觀不斷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顯著提高。一些城市達到了居民出門 500 米以內就能見到公園、綠地廣場或綠化小游園。據統計,全國 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 35.11% ,較上一年增長了 2.57 個百分點;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 8.30 平方米,較上一年增加了 0.41 平方米。又有北京順義、 河北秦皇島、山西晉城、吉林長春、上海閔行、江蘇南京、浙江嘉興、安徽馬鞍山、福建廈門、江西景德鎮、山東日照、河南鄭州、廣西桂林、陝西寶雞等 14 個城市受到全國綠化委員會的表彰,躋身「全國綠化模範城市」行列。
新農村綠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河南等省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按照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關於開展「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的通知》和「創綠色家園,建富裕新村」行動電視電話啟動會議精神,大力組織開展農村造林綠化,有力地推進了農村生態環境和居住環境的改善,涌現出一批規劃設計科學、樹種配置合理、綠化檔次較高、類型多樣、特色鮮明、示範效果較好的「綠化示範村」,基本實現了「村外有林環繞、村內綠地成景、庭院花果飄香」的農村新氣象。北京、山西、廣東等省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啟動實施了一批地方林業重點工程,加快了農村生態建設步伐。有 100 個縣、 990 個村和 9162 戶農戶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聯合授予「全國綠色小康縣」、「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綠色小康戶」的榮譽稱號。
生態文化體系建設得到加強。 生態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推進。新建國家級森林公園 26 處,首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 — 湄州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正式建立。北京、福建、重慶、河南等省市也相繼建立多處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大型系列自然專題片《森林之歌》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百名文藝家采風活動」啟動,生態文化產品不斷豐富,生態文化傳播力度明顯加大。在開展植樹節、濕地日、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愛鳥周等紀念活動的同時,各地還舉辦了有關林業、花卉博覽會等活動,傳播生態文明。
林產品供給能力日益增強。 全年林業總產值預計達到 1.17 萬億元,同比增長 9.85% 。全國生產木材 6974 萬立方米、人造板 7365 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品產量突破 1 億噸,林產品國際貿易總額達到 570 億美元。以林木種植、經濟林培育、竹藤花卉、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木材采運、木竹加工、人造板製造、林產化工、林機製造、木漿造紙、森林旅遊等為主的林業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各地建立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支柱產業,涌現出一批林業經濟強縣,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農民增收和社會就業。
我國的國土綠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由於全球森林植被總量逐年減少和溫室氣體過量排放,全球生態環境惡化仍在繼續,對我國生態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2007 年表現十分突出。 2007 年我國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局部地區雨情、汛情、旱情、災情超歷史紀錄,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2300 億元。
2008 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計劃的關鍵一年。今年的國土綠化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到 2010 年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辦林業、全民搞綠化的方針,以低溫雨雪冰凍災區的植被恢復為重點,全面實施《特大雨雪冰凍災害後林業生產重建規劃方案》等各項措施,以推進部門綠化和單位綠化為重點,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要認真落實義務植樹屬地管理制度,積極引導城鄉群眾通過綠地、林地養護形式履行法定植樹義務。要大力統籌城鄉、區域生態建設,推進城鄉綠化一體化、區域綠化一體化,促進全國造林綠化事業協調、快速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不斷提高,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做出新貢獻。
備註: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閱讀全文

與園林規劃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