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張首晟得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些物理學獎,為何卻得抑鬱症自殺
2018年12月6日,出色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被確以為由於得抑鬱症,不測自殺逝世,終年55歲。張首晟在不測逝世之前,他的人生是相當輝煌的。他的教師是楊振寧。包括楊振寧在內的世界上的一些頂級物理學家都以為,發現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張首晟,是十分有可能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實上,張首晟在55歲生活之前,其實拿到了物理界的一切重量級獎項,包括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根底物理學獎、富蘭克林獎等。拿到這些獎項的物理學家,都被以為接著就是要拿到諾貝爾獎的。除此以外,張守成還於2013年創建了丹華資本,他擔任丹華資本董事長。丹華資本在成立的第二年,就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應用和數字貨幣范疇投資金額到達了1.88億元。如此大的投資額,也可見這個企業是一個充溢希望的風險投資企業。
關於張首晟為什麼會自殺?有各種各樣的猜想。有一種猜想以為,這是由於張首晟投資失敗。張首晟的這個丹華投資,正如張首晟本人所說的,是一個前瞻性很好的風險投資企業。但是,由於在短期內並沒有得到效益,再加上虛擬貨幣,受世界經濟動搖影響很大。因而,張首晟短期內投資了那麼多錢,資金無法及時回籠,張首晟的壓力很大。同時,張首晟的投資團隊里,也出了問題。有些人主要的著力點,放在本身利益上。投資不是為了整個團隊,而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也就是說,張首晟固然是一個出色的物理學家,但是他在經濟范疇並不出色,在人才管理上,並沒有多大的才能管住人,因而下面的人才會胡搞。這算得上是張首晟跨界的失敗。失敗帶來了宏大的心理擔負,所以最終他才會自殺。
張首晟的家人對外傳出的話,是張首晟得了抑鬱症,多年服抑鬱症的葯。張首晟為什麼會得抑鬱症?顯然與他在企業上遇到了費事,有很大的關系。除了這種猜想以外,還有一種說法,是張首晟墮入了中美貿易斗爭之中。張首晟是有愛國情懷的。從他2006年發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以來,他就積極與國內協作。特別是與清華大學團隊協作,並且還獲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中國崛起之前,美國對張首晟這種協作,並沒有惹起多大的注重,但是隨著中國的強勢崛起,特別是科技方面開展勢頭,對美國形成的宏大沖擊。因而使得美國關於華裔科學家,停止了緊密的監控。2018年11月10日,美國政府的出來了《301調查報告》,裡面就公開點名丹華資本。由此可見,張首晟的確墮入了美國與中國貿易戰之中。固然張首晟有一腔愛國情懷,但是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他的肉體出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才會得抑鬱症,最終自殺。當然了,這種說法,遭到了張首晟家人的反對。他們以為這不是張首晟得抑鬱症的緣由。思索到復雜的國際形勢,張首晟家人出來這么說,也是能夠了解的。
㈡ 張首晟的個人履歷
1978年,在沒有讀過高中的情況下,15歲的張首晟直接考入復旦大學物理系。
1979年(大二),作為交流學生被送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深造。
1983年,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碩士學位,同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
1987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1987年,進入加州大學的SantaBarbara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
1989年底,結束博士後研究,與妻子余曉帆一起到了SanJose的IBM繼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1993年,被評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95年,年僅32歲的張首晟被聘為斯坦福大學物理系教授,成為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2013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5年,入選美國科學院(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1999年,張首晟聯合矽谷企業家們共同創辦了華源科技協會,並在他家後院開了首次會議。現在華源已成為矽谷最大的華人科技創業社團,會員多為中美之間的技術領導者、投資者和企業家,福布斯40名40歲以下CEO榜單中也屢屢出現會員的身影。此外,他在斯坦福大學任創業導師,幫助多位學生創辦公司,並作為天使投資人,成功的投資了VMware(NYSE:VMW)。5年後,VMWare被EMC收購,後來又在紐交所上市,如今市值已達440億美元。這筆投資給張首晟帶來了上百倍的回報。
2013年張首晟教授與他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意在以斯坦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連接美國的創新與中國市場。「丹」既代表斯坦福(又譯為史丹福),又有「赤子丹心」之意,「華」取自中華。
丹華資本目前規模已經達到9000萬美元,並且已經投資了12家公司。
現任丹華資本創始董事長。
㈢ 天才張首晟為何會活不下去
官方給出的公告是天才張首晟因抑鬱症意外離世。據其他媒體披露的消息稱張首晟教授選擇自殺的真正原因,或是因為學術生涯遇阻、無緣諾貝爾獎。
1、無緣諾貝爾獎
2018年11月,也即張首晟教授去世一個月前,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公布,張首晟在拓撲絕緣體研究領域的兩位搭檔——Charles L.Kane 和 Eugene Mele 均獲得了獎項,而張首晟教授卻未在獲獎名單中。
而在此之前,三人多次聯合獲得重大物理學獎項,包括2015的本傑明富蘭克林物理學獎章。此外,在2014年路透社所做的諾貝爾獎預測中,也提及了Charles L.Kane、Laurens W Molekamp 和 Shoucheng Zhang 三人的名字。
消息人士透露,「這件事為張教授本人帶來了莫大的打擊」,這意味著,他將與一直渴望的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2、學術聲望或受「天使粒子」事件影響
有業界人士向鈦媒體證實,天使粒子事件成為張教授學術生涯的分水嶺。
事實上在「天使粒子」的發現過程中,張教授團隊的貢獻甚至達不到 top 5,如果不是主動要求,一般不會進入通訊作者署名的序列,但是在對外宣傳中,張首晟教授卻成了這個團隊的主導力量。據公號左林右狸分析,張教授之所以堅持在論文署名和後續宣發中強調團隊貢獻,是因為天使粒子的發現極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張教授對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已達世界級水平,該理論也是發現天使粒子的基礎,而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天使粒子」只是時間問題,可作為第六作者的張教授,卻不太可能同時獲得諾獎。因為在諾獎歷史上,同一獎項最多頒發給三個人。因此,張教授最後一刻躋身到通訊作者、率先向媒體公布自己是發現人、向合作實驗室施壓等做法引發爭議,或進而影響到他在學術圈中的聲望。
據知情人士透露,張教授的學校同事在得知教授未獲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後,都了解他心情低落,還前往安慰,最終還是沒能阻止其在舊金山自殺。事後便有知情人表示,自殺一事和11月獎項很可能有關——張也許認為這是學術界對他的負面意見的體現。而這一趨勢往往很難逆轉。
(3)張首晟實驗工作成果介紹擴展閱讀
外界對張首晟的綜合評價:
1、難得的理論物理學家
張首晟生於上海,後在斯坦福大學任教超過20年,擔任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高溫超導、量子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強關聯電子系統等。
張首晟於1987年拿到博士學位,之後的學術生涯一帆風順,在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理論物理研究所和IBM研究中心做了兩期博士後之後,1993年,時年30歲的張首晟成為斯坦福大學的助理教授,2004年,剛過40的他正式成為斯坦福大學終身正教授。
在斯坦福大學的網站上,2018年12月6日刊登了一篇紀念張首晟的文章。文章中對張首晟的成就進行了高度的評價,稱其為非常罕見的理論物理學學家,他的學術用非常抽象的概念來解釋量子態物質,並對量子未來技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2、優雅地捕捉霍爾效應
張首晟研究生學習的是超引力,不過後來他將注意力轉移至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是過去二十年中,凝體物理研究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也是經常受到諾貝爾獎表彰的領域。要解釋這個效應,需要用上許多量子物理中最微妙的概念。張首晟認為,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是他有生之年更有可能通過實驗來證實的。
1988年,張首晟與當時還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UNY Stony Brook)的Kivelson以及Hans Hansson教授合作,對拓撲量子場論進行延伸,並得出一種能夠用於優雅地捕捉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物理變化的方法。
3、預測大自然的天才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這是張首晟生前最愛的一首詩,也詮釋了他的人生。在張首晟看來,科學能夠通過實驗對自然界做出預測的能力是最為神奇的。他曾說:「理論最偉大的地方在於預測,它揭示了人們認知的程度。」
而張首晟本人就是一個預測天才。他曾做出非常多的重要且成功的預測。「他的科學品位很高,他擁有預判哪些研究值得哪些研究不值得的直覺,而且能給出解釋。」Moler教授說道。
4、跨界投資趕上破發潮
張首晟教授長期身在矽谷的發源地斯坦福大學,那裡創業氛圍得天獨厚,張首晟最終也難以逃脫成為投資人的命運。2013年,他與學生谷安佳一起成立了風投丹華資本,致力於將矽谷模式引進中國,為中國的高新技術做貢獻。據介紹,丹華資本的「丹」取之於斯坦福,「華」取之於中華,意在成為中國連接世界創新創業的聖地——斯坦福大學和矽谷的高速橋梁。
據丹華資本官方網站介紹,丹華資本已發展成為矽谷最大的華人風險投資基金,管理兩只美元基金和一隻人民幣基金,設有美國矽谷和中國北京兩個辦公室(上海外灘最近新設立了辦公室),管理資金規模超過 5 億美元,基金 LP(投資者)陣容包括國內外著名的互聯網企業、頂級科技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的業界領導者,有雄厚的產業資源。
㈣ 楊振寧大弟子張首晟,助華為突破5G後暴死美國,究竟有何內情
2018年12月1日,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的妻子像往常一樣,下班後前往超市購物,隨後回到他們位於舊金山裡弗斯街的公寓。然而這一日,她是註定要絕望的。她回家後敲了很久的門,沒人開門,給丈夫打電話,也沒人接。本能告訴她,自己的丈夫張首晟可能出事了,但她沒有勇氣繼續想下去,而是自欺地希望再等一會兒,丈夫就會出現,結果直到這一日傍晚,張首晟都沒有出現在妻子面前。1日晚上11點左右,她接到丹華資本(張首晟與他人聯合創辦的投資公司)大股東之一的彼得·范·尼文赫伊的電話——彼得不光是股東之一,也是張首晟的兩位導師之一(另一位是楊振寧)。彼得告訴她說:您丈夫不在了,據說他是自殺的。
㈤ 華裔科學家張首晟發現的「天使粒子」究竟是什麼
首先,天使粒子在學術上的稱謂是「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不過,與一般的電子或者質子不同的是,華裔科學家張首晟等實驗組發現的「天使粒子」本質上不是一個真的粒子,而是一種在凝聚態物理中出現的「准粒子」。這有點像什麼呢?如果說真的粒子是「股票」,那麼准粒子有點像「股指期貨」——那是一種抽象的金融衍生品。那麼,這次張首晟他們發現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為什麼取了一個名字叫「天使粒子」呢?這個我給大家來分析解讀一下,不一定對,畢竟我不是張首晟老師,他到底怎麼想的我只能靠猜靠分析了:
因為這個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是很特殊的,從粒子物理的dirac方程可以看出來,一般的粒子都是既有正粒子又有反粒子,比如電子與正電子不是同一種粒子,而是兩種粒子——這就好像我們的手掌,既有左手又有右手,左手不等於右手。但是,這次發現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的特點是正粒子就是反粒子,也就是說,這個粒子就好像一種外星人,只有一隻手——你說是左手還是右手?所以,按照西方人的思維習慣,一般用「天使與魔鬼」來比喻,那麼現在是天使與魔鬼集成在同一個粒子身上了,因此被取名叫天使粒子。
其次,是因為2012年發現一個重要的基本粒子,那就是希格斯粒子,希格斯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現在,也許為了與上帝對應,突出其發現的重要性,所以取名「天使粒子」。
還有,張首晟是著名的天使投資人,丹華資本就是他主管的。天使這個詞彙對他來說應該是最親切的。最後,有可能是因為物理學家馬約拉納本身就是一個折翼的天使——死得早,年輕的時候就失蹤了,成為物理學的謎,這個粒子本來就叫做「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嘛。
㈥ 簡述霍爾效應原理
原理:當電流垂直於外磁場通過半導體時,載流子發生偏轉,垂直於電流和磁場的方向會產生一附加電場,從而在半導體的兩端產生電勢差,這一現象就是霍爾效應,這個電勢差也被稱為霍爾電勢差。
霍爾效應 在1879年被物理學家霍爾發現,它定義了磁場和感應電壓之間的關系,這種效應和傳統的電磁感應完全不同。當電流通過一個位於磁場中的導體的時候,磁場會對導體中的電子產生一個垂直於電子運動方向上的作用力,從而在垂直於導體與磁感線的兩個方向上產生電勢差。
雖然這個效應多年前就已經被人們知道並理解,但基於霍爾效應的感測器在材料工藝獲得重大進展前並不實用,直到出現了高強度的恆定磁體和工作於小電壓輸出的信號調節電路。根據設計和配置的不同,霍爾效應感測器可以作為開/關感測器或者線性感測器,廣泛應用於電力系統中。
(6)張首晟實驗工作成果介紹擴展閱讀:
霍爾效應的發展
在霍爾效應發現約100年後,德國物理學家克利青等在研究極低溫度和強磁場中的半導體時發現了量子霍爾效應,這是當代凝聚態物理學令人驚異的進展之一,克利青為此獲得了198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之後,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崔琦和美國物理學家勞克林、施特默在更強磁場下研究量子霍爾效應時發現了分數量子霍爾效應,這個發現使人們對量子現象的認識更進一步,他們為此獲得了199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如今,復旦校友、斯坦福教授張首晟與母校合作開展了「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的研究。「量子自旋霍爾效應」最先由張首晟教授預言,之後被實驗證實。這一成果是美國《科學》雜志評出的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之一。
如果這一效應在室溫下工作,它可能導致新的低功率的「自旋電子學」計算設備的產生。 工業上應用的高精度的電壓和電流型感測器有很多就是根據霍爾效應製成的,誤差精度能達到0.1%以下
由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領銜,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和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聯合組成的團隊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從實驗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中國科學家從實驗中獨立觀測到的一個重要物理現象,也是物理學領域基礎研究的一項重要科學發現。
㈦ 如何看待華人物理科學家張首晟所說:摩爾定律不滅,人工智慧就能大發展
虎嗅註: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Moore)所提出的摩爾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在過去的五六十年裡,這一理論一直有效,然而人們漸漸發現,如果用常規的技術來繼續推進摩爾定理,未來會碰到一個非常嚴重的瓶頸,在去年的「雙創」大會上,有專家提出的,摩爾定理的危機已經成為目前最大的危機。
但是我覺得最根本的一點,就是摩爾定律是不是能夠繼續往前推進。在過去五六十年裡面,每過十八個月計算能力都會翻一次倍,這是非常驚人的發展趨勢。在過去五六十年,自從集成電路發展之後,一直按照摩爾定律的方向推進。但是現在有一個危機的產生。主要是我們平時都在講信息的高速公路,但是到了晶元的頂層沒有信息高速公路。在雲計算的機房裡面需要很多電,這些電在頂層運算中變成了一種熱能,使得熱能不能繼續散發出來,半導體集成度就不能往下集成,但是最基本的原理是電子在晶元層次,它的運用是雜亂無章的,電子和電子之間有相互作用,電子和周圍的雜質有相互作用,在碰撞過程中使得本來的電變成了無用的熱能,這樣繼續下去的話,散發出來的熱能也是翻一次倍。
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設想,就是使得在晶元的層次,電子能夠像高速公路一樣運行,使得能夠各行其道,而互不幹擾。這是我們一次很大的危機,但是也是一個機會,摩爾定律發現的「危」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每個城市都在想能不能成為下一個矽谷,但是成為下一個矽谷怎麼抓住一個新的特殊機會,摩爾定律所碰到的「危」是我們今天所帶來的機會。
我的科學研究發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量子現象,使得電子在晶元層次能夠有自選軌道和達成的各分其道,互不幹擾的高速公路運轉的方法,使得電子能夠在晶元層次幾乎沒有能耗的在運動。這樣騰訊今後的雲計算可能就不需要花那麼大的電,也不需要那麼多智能的設備。如果要把這個領域繼續往前推進的話,對材料學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最近理論上預言和推出了一個新的材料,有點像石墨烯,就是原子來取代,在單原子運轉的層次下電子能夠像高速公路上互不幹擾,各行其道。
㈧ 張首晟為什麼活不了
張首晟是自殺,自殺有多方面原因,投資失敗是最後一根稻草。
具體原因如下:
1、跨界苦惱:管人比管宇宙還麻煩
2013年9月,張首晟創立了丹華資本。據傳,他的部分成員消費著他的名聲為自己謀利,這就是管理投資人團隊的麻煩。管人,是天下最耗神費力的。張首晟可以攻克自然科學難關,但揣摩不透人心。因為人心比宇宙還難測。
2、跨界失敗:此一時非彼一時
在科學拓荒時期,不僅是富蘭克林在諸多領域成為引領者,而且那個時代的科學家大多都是這「家」和那「家」,一大堆榮譽頭銜。張首晟想效仿富蘭克林,成為科學家、企業家等等N個家,是不現實的。
3、沒有出口:風輕雲淡加重焦慮
加重張首晟焦慮的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表面上的風輕雲淡。其實這是內心焦慮的掩蓋,還不如發泄一下。因為掩蓋本身又要耗神費力,必然加重焦慮。
4、單純情懷,遭遇國利壁壘
中美兩國陷入博弈,這些橋梁就是通敵的罪證。2018年11月20日,美國政府的《301調查報告》中,曾點名丹華資本。張首晟內心的郁悶可想而知。
因為面對美國政府的點名,他的跨國界規劃都會擱淺,投資會受到沖擊,甚至還有更嚴重的麻煩與危機。
5、投資崩盤,精神崩塌——幻滅
2013年9月,張首晟和他在斯坦福大學的應用物理學博士谷安佳聯合創立了丹華資本,從此,張首晟的職業道路徹底變軌。
然而,紅火的區塊鏈在2018年卻迎來寒冬。10月,區塊鏈項目破發已隨處可見,機構投資者入不敷出,甚至一些區塊鏈行業到了欠薪的地步。以歷史最高價和當前價計算,基於量子鏈發行的項目菩提Bodhi,最大跌幅高達98.1%,15個項目的平均跌幅為92%。
所以,幣圈崩盤,投資巨虧,顛覆了他原有的心智,和他心目中的世界運行邏輯。對他來講,這是件超級恥辱的事情。陽光明媚的世界消失了,陡然之間被帶入黑暗至刻的另一世界。這個墨黑的世界不是他們生存的地方,乾脆離開這個世界算了。所以,他悄悄地以自己的方式離開了。
(8)張首晟實驗工作成果介紹擴展閱讀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志官方微博2018年12月6日消息,著名物理學家張首晟去世,享年55歲。
另據《文匯報》2018年12月6日消息,根據他的家人和物理系的電子郵件得知,他一直在和抑鬱症作斗爭。斯坦福校方周一就請了公關專家來處理此事了。當地警方認為是自殺,已經結案。
張首晟是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一直在拓撲絕緣體、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做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06年提出的量子自旋霍爾效應被《科學》評為2007年「全球十大重要科學突破」之一;
他還被楊振寧認為是下一個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所獲物理界重量級獎項包括歐洲物理獎、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國際理論物理學中心狄拉克獎、尤里基礎物理學獎等。
㈨ 張首晟:助華為突破5G的楊振寧愛徒,為何歸國前夕在美意外身亡
2018年12月1日,在美國舊金山的一所新式公寓中,著名華裔科學家張首晟跳樓自殺了。一時之間,言論驚動。在凝聚態物理范疇,他是世界公認的先驅。三天之前,他剛剛宣布和華為公司達成協作,這起案件到底有沒有隱情?2018年下旬,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施行經濟制裁。其中,華為公司更是遭到了晶元封殺。為了不讓華為搶佔5G的制高點,西方國度悍然違犯自在貿易准繩,悍然揮舞起了反壟斷大棒。毫無疑問,這是對華為的虐待。據知情人士透露,張首晟是華為重金延聘的科學家。在他的協助下,華為獲得了許多技術打破。
2009年開端,他被聘為了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每年他都會破費三個月時間來校指導本科生。在清華園里,他的講座濟濟一堂,就連楊振寧教授也會來旁聽。作為楊老的自得門生,他不遺餘力地參與清華大學的建立。
在張首晟的協助下,中國科學家獲得了嚴重打破。在《nature》、《science》上,中國研討者發表了十幾篇量子電子自旋方面的文章。在這一范疇,我國逐步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11月27日,華為公司延聘他為首席科學家。這也意味著,在晶元研討上,華為很有可能獲得更大打破。遺憾的是,三天之後,他卻跳樓自殺了。毫無疑問,張首晟的離去,這是國人的宏大損失。
㈩ 楊振寧首席弟子張首晟跳樓自殺,到底是怎麼回事
美國華裔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2017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獲得者張首晟張首晟被曝於12月1日去世,終年55歲。據斯坦福校友告知,「從9樓還是19樓跳下來的。前一天周五還在和丹華的律所fund組開會。」
在張首晟生前演講中,張首晟多次提及量子世界的完美。
張首晟突然離世和有限的信息令種種謠言和「陰謀論」甚囂塵上。謠言一:張首晟離世與晶元產業爭斗有關;謠言二:張首晟因不堪301調查的壓力自殺;謠言三:張首晟在斯坦福大學跳樓自殺。
隨後,張首晟的家人與丹華資本已經一一辟謠,具體死因尚未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