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中國成立以來才所取得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在大型建築方面,1957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我國長江第一橋;1968年建成南京長江大橋。1992年三峽水電站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1994年正式動工興建,2003年開始蓄水發電,於2009年全部完工。
(2)在核工業和核技術方面,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
(3)在航天技術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成功發射了多種性能的人造地球衛星
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蘇美日法)發射衛星的國家
1975年,首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的國家。
1979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遠洋航天測量船的國家。
1982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從潛艇水下發射戰略導彈技術的國家
1999年,我國第一艘「神舟」號宇宙實驗飛船安全返回
2003年10月15號,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把楊利偉順利地送上了太空,
並安全返回,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把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2005年10月11日,神舟六號發射升空,並於16號成功返回
2007年10月24日18點05分04秒,搭載著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點火發射。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此次任務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2011年9月29日中國成功將無人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送入低地球軌道,在相繼實現航天員上天、太空行走之後,為建設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載人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
2011年11月1日清晨5時58分10秒,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火箭飛行583秒後,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330公里的預定軌道。
2011年11月3日天宮一號與神八成功對接。
(4)在生命科學方面,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獲得成功,21世紀又研究發現了SARS病原體。
(5)在物理學研究方面,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對撞成功,這是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在納米技術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6)在水利樞紐工程方面,1989年葛洲壩工程全部建成;21世紀初三峽大壩水利樞紐工程也基本建成並開始並網發電。
(7)在電腦研究方面,1997年每秒鍾能運算100億次的「銀河—III」型計算機研製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這項先進技術的國家之一。
(8)在農業科學方面,1937年我國成為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的國家,為緩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了貢獻。
望採納哦!
❷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成功升天;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將中國第一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升天成功
近幾年國家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1、「天河一號」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11月17日,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正式發布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榜。排名第一。
2、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英文簡稱剛好是FAST。 FAST是世界在建的最大射電望遠鏡,藉助天然圓形溶岩坑建造。
3、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是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
4、「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大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5、C919客機(COMAC C919):學名是 "中短程雙發窄體民用運輸機"(而C929是遠程寬體客機),在中國飛機史上自然是大飛機,但在當代世界客機界屬中型(而大型客機是遠程寬體)。
6、量子衛星就是以量子信號做為衛星與地面之間數據傳輸媒介的衛星。
1、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亮相。經過7年設計研發,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款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C919的首架機2015年11月2日在上海總裝下線,公開亮相。
2、世界首顆 「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❸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中國近些年發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科技方面更是如此,成就較多,簡單舉幾個例子。
①超級計算機。在大數據廣為應用之下,超級計算機越來越受重視,而且應用場景越來越多,這使得超級計算機成為「國家科技體現的標配」,畢竟國家信息化是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准,而實現這個標準的物質基礎,就是超級計算機。近些年,我國的超級計算機發展速度極快,目前綜合實力僅次於美國,遙遙領先於第三名,在全世界范圍之內形成了中美爭霸的局面,這本身就說明中國科技的崛起。
事實上,核電技術是我國未來要發展的方向,也是未來「出海」的主力產品之一,我個人認為他要比超級計算機更具變現力和戰略性。
❹ 2015年中國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
❺ 2014年到2016年中國取得科學技術新成就有哪些
一、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將投入使用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一個「大窩凼」里,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預計9月竣工,9月25日投入使用,開始探索宇宙深處的奧秘。
高分衛星是「天眼」觀地,射電望遠鏡是「巨眼」觀天。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鄭曉年表示,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的百米極限,它擁有30個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靈敏度提高約10倍。它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
對科學家們來說,FAST具有極其重大的科學意義。它將可能搜尋到更多的奇異天體,用來觀測脈沖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質暗能量、星系與銀河系的演化等等,甚至可以搜索星際通訊信號,開展對地外文明的探索。
二、中國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2016年5月13日,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噸起重船在上海長興島基地交付,並在現場命名為「振華30號」。
這艘船以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回轉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近期在吊重試驗中,該船成功起吊了高於最大吊重能力110%的船舶,顯示其「實力強勁」。
該船的成功交付進一步鞏固了振華重工在巨型起重船領域的地位,為我國打撈救助事業向深海延伸提供了裝備支撐。
三、天河二號
「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成為2013年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
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中國「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連續第四次獲得冠軍。
2015年5月,「天河二號」上成功進行了3萬億粒子數中微子和暗物質的宇宙學N體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後至今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進程。同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粒子數最多的N體數值模擬。
11月16日,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公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連續第六度稱雄。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公布,使用中國自主晶元製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號」登上榜首。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達拉斯發布,中國超算「天河二號」位列第四名。
四、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葯和中西葯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種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結晶體,命名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為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
2015年10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這種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五、首次實現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
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陸朝陽等完成的科研成果,當選歐洲物理學會新聞網站「物理世界」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突破,位居榜首。
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打破了國際學術界從1997年以來只能傳輸基本粒子單一自由度的局限,為發展可擴展的量子計算和量子網路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國際量子光學專家Wolfgang Tittel教授在同期《自然》雜志撰文評論:「該實驗實現為理解和展示量子物理的一個最深遠和最令人費解的預言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並可以作為未來量子網路的一個強大的基本單元。」該成果已被歐洲物理學會評為「2015年度物理學重大突破」。
❻ 交通部2o1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技合作獎五項大獎。在這五項獎勵中,級別最高、也最引人注目的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獲獎者不超過2名,獎金金額每人500萬元人民幣,由國家最高領導人親自頒獎。它主要是獎勵在當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或社會效益的傑出科學家。
歷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
2000年度
吳文俊,中國數學機械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2001年度
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
黃昆,中國固體物理學、半導體技術奠基人之一。
2002年度
金怡濂,中國巨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3年度
劉東生,中國環境學專家、地質學家、「黃土之父」;
王永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2004年度
最高獎得主空缺。
2005年度
葉篤正,著名氣象學家;
吳孟超,「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2006年度
李振聲,著名遺傳學家、小麥育種學家。
2007年度
閔恩澤,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
吳征鎰,著名植物學家,植物區系研究的權威學者。
2008年度
王忠誠,我國神經外科的開拓者之一;
徐光憲,著名的化學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2009年度
谷超豪,享有國際盛譽的數學家;
孫家棟,「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著名的航天技術專家。
2010年度
師昌緒,被譽為「高溫合金之父」;
王振義,內科血液專家、血液研究的領軍人物。
2011年度
謝家麟,我國粒子加速器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吳良鏞,被譽為「人居環境科學創建者」。
2012年度
鄭哲敏,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力學家、爆炸力學專家;
王小謨,「中國預警機之父」。
2013年度
張存浩,我國高能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開拓者和奠基人;
程開甲,我國核武器發展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2014年度
於敏,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領軍人物。
2015年度
最高獎得主空缺。
望採納~
❼ 2015年取得了那些科技成就
國內的可以參考科學技術進步獎。當然2015才開始,目前似乎還沒有比較重大的專科學發現。
2015年國家科屬學技術進步獎獲獎情況
2015年1月9日,「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氫彈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於敏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與東南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的「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美的空調《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從空調器的核心部件、控制系統、製冷系統三方面進行節能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和生產,取得了多項創新突破,並實現了產業化。
❽ 2010到2015中國航天科技的成就
航天航空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眼鏡
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版二位。
神舟飛船,載人權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長征衛星,發生成功率、有效載荷都是杠杠的!
嫦娥工程,把飛船發射到月球。
天舟貨運飛船,為太空站提供補給。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
兩彈一星,國之重器
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
天河二號計算機,曾經的第一,現在的第二
量子衛星墨子號,世界獨一無二
探索一號深海科考探測器船,探尋水下五千米的秘密
大型客機(C919),世界第三
東風21D,專打航母的彈道導彈
預警飛機,從進口到出口
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
大型運輸機——運20戰略運輸機
自造航母,百年夢想終成真
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
東風41,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才有的陸上機動式洲際導彈
巨浪導彈,世界上只有五個國家能水下發射戰略導彈
航天測量,航天測量船遠望1-7號,海軍天眼。
巨型戰略預警雷達,世界僅有中美俄三國可造,探測距離5000公里
渦扇10,大推力發動機,這種級別的發動機,只有中美俄能造
❾ 2015年北京郵電大學有沒有獲國家科技獎的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問題!
有的。
北京郵電大學兩項科技成果榮獲2015年度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二等獎。
如果這個答案能夠幫到你,請及時採納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