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南水北調成果

南水北調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2 21:28:33

1. 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醞釀了50年的水利工程
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時,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的宏偉設想,從此,拉開了南水北調工程前期論證的序幕。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關懷下,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以及廣大科技工作持續進行了50年的南水北調前期測規劃設計工作,在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調水的總體布局和基本方案,並獲得了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在此基礎上綜合編制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標和范圍,並與四大江河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可相互補充,充分發揮多水源供水的綜合優勢,共同提高北方受水區的供水保證程度。
統籌考慮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受水區的缺水情況、發展需求和建設安排,確定先期實施東線和中線第一期工程。
目前已經開工的東線第一期工程,主要目標是向山東和江蘇兩省供水。工程規模:多年平均抽江水量89億立方米(規模500立方米每秒),其中新增供水量39億立方米;同時加強污水治理,完成江蘇、山東兩省治污及截污導流項目,於2006~2007年實現東平湖水體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標準的目標。第一期工程工期5年,總投資320億元,其中干線工程投資180億元,治污工程投資140億元。(江夏) 2003年02月28日 人民網
世界迄今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二十七日正式動工。圖為南水北調工程示意圖。(中新社)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王立彬 董峻)國務院批準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再次對工程總體布局進行了深入研究論證,提出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規劃分三期實施。
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干線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規劃分三期實施。
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規劃線路開挖渠道輸水,沿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規劃分兩期實施。
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涉及青、甘、寧、內蒙古、陝、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還可以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向黃河下游補水。
南水北調 節水為先
南水北調是解決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問題的一個重大戰略舉措,屆時將大大緩解北方地區的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盡管工程剛剛開工,尚有十年、幾十年的施工期,仍然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慰藉,著實令人振奮。但這絕不意味著到時候北方缺水地區就可以敞開隨便用水,甚至浪費也無所謂了。恰恰相反,南水北調,從一開始就要把節水放在首位。
眾所周知,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水資源總量不到3萬億立方米,人均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由於氣候、地理等因素的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北方嚴重缺水,人均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1/4,但耕地卻佔全國的60%以上,人口佔45%以上。北方有許多重要的工業基地,有許多大城市,又是重要的糧食基地,無論工業、農業以至整個經濟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但水資源不足已經成為制約其經濟發展的瓶頸。
南水北調,節水為先。首先是施工中就要貫徹中央提出的「先節水後調水」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水利專家指出,南水北調須統籌兼顧,不僅要解決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還要實現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統籌考慮調水區和受水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基點應放在節水上。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節水措施,調多少水都不夠用。
其次,要立足節水調整經濟結構。應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特別是水資源節約型產業,發展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工業,建設節水型城市。產業結構調整須從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國情出發,特別是北方缺水地區更要調減耗水型工業、耗水型農業,千方百計推廣節水技術。
水具有雙重屬性,即自然屬性和商品屬性。長期以來,我們對水的商品屬性認識不足,吃「大鍋水」。這種狀況已經到了非改變不可的時候了。既然水是商品,就應當按價值規律辦事,就應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什麼是合理的水價機制?業內人士指出,第一是定額用水,第二是差別水價,第三是超額累進加價。例如,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要有個定額,在定額以內,水價要考慮居民的承受能力。超過這個定額就應當加價。高消費用水,如洗車、桑拿浴等,就應當加價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這樣,既照顧了低收入群體的實際困難,又限制了高耗水消費。同樣,污水處理也要運用市場機制,排污也要收費。
節水的潛力很大很大。節水工作剛剛起步。重要的是多多宣傳節水的道理,喚起全民族、全社會的節水意識。

http://www.shimen.net/water/ReadNews.asp?NewsID=45&BigClassName=水資源&SmallClassName=水利工程&SpecialID=1

2. 關於南水北調的議論文

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戰略性工程。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大大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該工程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對[1] 。

西線工程在最高一級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因長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為黃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補水;中線工程從第三階梯西側通過,從漢江與其最大支流丹江交匯處的丹江口水庫引水,[2] 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20多座大中城市;東線工程位於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西線工程沒有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應合理控制,保證在不影響南方生態的情況下滋補北方。中線導致漢江流域出現旱情、洞庭湖等諸湖泊驟減;破壞水循環自然平衡,東線水面連年降低。

2014年1月15日,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作會議明確2014年建設目標:中線如期通水、東線運行平穩。[3] 工程簡介自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設想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關懷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測量,在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調水的基本方案,並獲得了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4] 南水北調[5] 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6]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建成後將解決700多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和苦鹹水的問題。

[6] 南水北調總體規劃[7] :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線工程截至目前,還沒有開工建設。東線工程:利用江蘇省已有的江水北調工程,逐步擴大調水規模並延長輸水線路。東線工程從長江下游揚州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並連接起調蓄作用的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干線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

東線工程開工最早,並且有現成輸水道。中線工程:水源70%從陝西的漢中,安康,商洛地區,匯聚至漢江流向丹江口水庫,[8] 從丹江口大壩加高後擴容的漢江丹江口水庫調水,經河南南陽的淅川陶岔渠首閘,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側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後,經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孤柏嘴處穿過黃河,繼續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終點北京。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游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的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西線工程的供水目標主要是解決涉及青、甘、寧、內蒙古、陝、晉等6省(自治區)黃河上中游地區和渭河關中平原的缺水問題。結合興建黃河幹流上的骨幹水利樞紐工程,還可以向鄰近黃河流域的甘肅河西走廊地區供水,必要時也可及時向黃河下游補水。截至目前,還沒有開工建設。規劃調水規模規劃的東線、中線和西線到2050年調水總規模為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整個工程將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實施。

3. 什麼是南水北調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中國漢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旨在緩解中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戰略性工程。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1.工程構想
自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設想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和關懷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測量,在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的基礎上,形成了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和西線調水的基本方案,並獲得了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
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建成後將解決700多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和苦鹹水的問題。
2.總體規劃
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線工程截至目前,還沒有開工建設。
3.工程組成
東線工程:起點在長江下游的揚州,終點在天津。東線工程供水范圍:涉及蘇、皖、魯、冀、津五省市。具體為蘇北除里下河腹部及其以東和北部高地外的淮河下游平原;安徽省蚌埠以下淮河兩岸、淮北市以東的新汴河兩岸及天長縣部分地區;山東省的南四湖周邊、韓庄運河和梁濟運河側、膠東地區部分城市及魯北非引黃灌區;河北黑龍港運東地區;天津市及近郊區。東線工程利用的是元朝的運河。目的是緩解蘇、皖、魯、冀、津等五個省、市水資源短缺的狀況。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是在現有的江蘇省江水北調工程、京杭運河航道工程和治淮工程的基礎上,結合治淮計劃興建一些有關工程規劃布置的。東線主體工程由輸水工程、蓄水工程、供電工程三部分組成。2015年初,東乾渠將進行靜水壓通水試驗。沖水試驗完成後,還需要南乾渠、密雲水庫、官廳水庫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聯合調度,屆時方能全線通水。
中線工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河南南陽淅川)陶岔閘引水,經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開挖渠道,在河南省鄭州市附近通過隧道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乾渠全長1273公里,向天津輸水乾渠長154公里。年調水規模130億立方米。
中線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並兼顧沿線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中線工程分二期實施,第一期工程建設主要目標: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從丹江口水庫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線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調水95億立方米。同時為減少中線從丹江口水庫調水後對漢江中下游的影響,修建引江濟漢等四項生態建設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目前已經開工的中線北京石家莊段應急供水工程開工建設7個單項工程,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經基本完工。
西線工程:將通天河(長江上游)、雅礱江(長江支流)、大渡河用隧道方式調入黃河(西北地區),即從長江上游將水調入黃河。該線工程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質的構造復雜,地震烈度大,且要修建200米左右的高壩和長達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術復雜,耗資巨大,現仍處於可行性研究的過程中。
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戰略性工程,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4. 南水北調有沒有必要,有多大的意義

南水北調是非常有必要的,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

工程方案構想始於1952年國家主席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自此,在歷經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後,調水方案獲得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

(4)南水北調成果擴展閱讀: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即國家戰略東線工程,簡稱東線工程,是指從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提水,途經江蘇、山東、河北三省,向華北地區輸送生產生活用水的國家級跨省界區域工程。

推薦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線工程還沒有開工建設。

5. 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是什麼

2012年9月16日至17日,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戰略性工程,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工程建設起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

社會意義:

1、解決北方缺水;

2、增加水資源承載能力,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國北方地區逐步成為水資源配置合理、水環境良好的節水、防污型社會;

4、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短缺對北方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制約,促進當地城市化進程;

5、為京杭運河濟寧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證了水源。使魯西和蘇北兩個商品糧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

「南水北調」介紹

工程方案構想始於1952年國家主席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自此,在歷經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後,調水方案獲得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干線總長度達4350公里。東、中線一期工程干線總長為2899公里,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搬遷全面完成。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人口4.38億人。共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系,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布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6. 南水北調工程中線石家莊到保定段成果圖

氨水調工程中線石家莊到保定段的成長

7. 什麼是南水北調

南水北調的意思是:

南水北調即「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工程起點位於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中線工程起點位於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省。

工程方案構想始於1952年國家主席毛澤東視察黃河時提出。自此,在歷經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後,調水方案獲得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區涉及人口4.38億人,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工程規劃的東、中、西線干線總長度達4350公里。 東、中線一期工程干線總長為2899公里,沿線六省市一級配套支渠約2700公里。

(7)南水北調成果擴展閱讀:

截止2019年末,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充分利用已形成的工程體系和梯級格局,通過新建11座、改擴建3座大型泵站,提升調水能力。

拓浚、整治沿線河湖,挖掘蓄水配水潛力,完善運河線、運河西線雙線供水系統。江水北調工程提檔升級,抽江規模擴大到每秒500立方米,年度總調水能力接近188億立方米,年均凈新增供水36億立方米。

江蘇統籌境內江、淮、沂沭泗來水和本地雨洪資源多水源配置;綜合城市生活與農業灌溉、航運與生態、省內與省外多需求保障;保障輸水時間、輸水水量、輸水水質多目標任務,實現了南水北調新建工程與江水北調工程的「統一調度、聯合運行」。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通水近8年來,江蘇已累計向山東調水超47億立方米,同時,還為安徽洪澤湖周邊受水區提供穩定水源,為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向河北、天津延伸應急供水提供支持,為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危機作出重要貢獻。

8. 南水北調工程完了沒!

南水北調工程還沒有完工,具體分析如下:

「南水北調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性工程,分東、中、西三條線路,東線工程起點位於江蘇揚州江都水利樞紐;中線工程起點位於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供水區域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個省(市);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一期)已經完工並向北方地區調水。西線工程尚處於規劃階段,沒有開工建設;

所以可以看出,南水北調工程還沒有完工,只完工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一期)。

(8)南水北調成果擴展閱讀:

南水北調的成果: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已經安全輸水2000天,累計向北輸水300億立方米,已使沿線6000萬人口受益。其中,北京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提升至1.2,河北省淺層地下水水位由治理前的每年上升0.48米增加到0.74米;

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戰略性工程,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工程建設起到了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水北調

9. 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運營並取得巨大成效的原因

南水北調工程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南水北調工程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工程運行平穩,綜合效益明顯,水質總體良好,移民穩定發展,資金使用規范,管理有序有效,關鍵技術實現突破。

張高麗強調,要突出關鍵環節和重點任務,繼續扎實做好南水北調工程各項工作。要加強安全管理,深入推進規范化管理和運行監管,保證工程平穩運行。要強化監測保護,把「三先三後」原則落實到位,確保調水水質穩定達標。要做好移民幫扶,把該給的政策給足、該辦的事情辦好,促進移民和當地群眾同步實現小康。

要建立良好的節水、調水和用水機制,優化水量省際配置和調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重大戰略,保障好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用水需求,推動工程充分發揮效益。要深入研究論證,有序推進後續工程建設准備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強化協調配合,完善管理體制,落實支持政策,把南水北調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

(9)南水北調成果擴展閱讀

汪洋指出,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運營並取得巨大成效,再次驗證了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要認真總結工程建設和運營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快建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把南水北調工程打造成「清水走廊」、「綠色走廊」,讓工程長期造福人民、造福社會。要加大對庫區移民的幫扶力度,確保他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不掉隊。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負責人在會上匯報了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工作有關情況。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10. 南水北調工程建成運營取得巨大成效的原因是什麼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關繫到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

中線一期工程從大壩加高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直通北京,總長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經過10多年的建設而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江水進京後,北京年均受水將達10.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將增加50多立方米。



(10)南水北調成果擴展閱讀:

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意義

1、改善黃淮海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

2、改善北方當地飲水質量,有效解決北方一些地區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質問題,如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對人體不利的有害物質的水源問題;

3、利於回補北方地下水,保護當地濕地和生物多樣性;

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惡化的環境;

5、較大地改善北方地區的生態和環境特別是水資源條件。





閱讀全文

與南水北調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