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十國集團峰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達成什麼共識
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達成許多重要共識。
第一,我們決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規劃路徑。面對當前世界經濟的風險和挑戰,我們要繼續加強宏觀政策溝通和協調,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夥伴精神,凝聚共識,形成合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多種有效政策工具,向國際社會傳遞二十國集團成員共促全球經濟增長的積極信號。
第二,我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我們一致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支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創新,推動創新成果交流共享。我們決定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為全球增長開辟新路徑,全面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第三,我們決心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經濟抗風險能力。我們同意繼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加強落實各項金融改革舉措,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我們就能源可及性、可再生能源、能效共同制定了行動計劃,就繼續深化反腐敗合作達成多項共識。
第四,我們決心重振國際貿易和投資這兩大引擎的作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我們共同制定《二十國集團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和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二十國集團全球投資指導原則》。繼續支持多邊貿易體制,重申反對保護主義承諾。期待在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推動下,世界經濟將重新煥發活力。
第五,我們決心推動包容和聯動式發展,讓二十國集團合作成果惠及全球。我們第一次把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行動計劃,同意推動《巴黎協定》盡早生效,發起《二十國集團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倡議》和《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將為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為全人類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二十國集團有必要進一步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從側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長期政策並重轉型。我們決心合力支持二十國集團繼續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緊迫的挑戰,加強政策協調,完善機制建設,扎實落實成果,引領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在G20各國共同努力下,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取得了豐碩成果,畫上了圓滿句號。相信此次會議將成為一個嶄新起點,讓二十國集團從杭州再出發。
❷ 如何理解g20杭州峰會的重大意義
中國舉辦G20峰會的意義:
一、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恢復和增長乏力。
比如美國的經濟增長稍有起色,但仍然不夠穩定;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比較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危機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難民和恐怖襲擊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一直在恢復增長和衰退之間掙扎,雖然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日本實際的經濟增長率卻令人失望,一直處於低位徘徊。
二、由於各國的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一些國家企圖借用所謂公平貿易、綠色環保、保護知識產權等名目扼殺自由貿易的原則。
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保護並封閉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方國家貿易的進展。這種情況如果不遏制,新的貿易壁壘將不斷以變種的形式出現,也會危害到整個世界貿易的局勢,導致世界貿易總量下降。
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
石油、煤炭、鋼鐵、天然氣、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下滑,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興工業國家也面臨國內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調整,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引領能力和貢獻度正在下降,後續的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四、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對本次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世界經濟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採取對策解決,需要提振信心,而這恰恰是G20杭州峰會的優勢所在。
1、分享經驗,提振信心。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中國本身的成功經驗有利於提振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可以通過G20峰會,分享這些有益的經驗,促進全世界人民提高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2、制定務實、宏大的經濟發展計劃。
中方正在同各方一道,力爭打造G20杭州峰會十大成果,即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早生效。
這樣的增長思路和計劃,有助於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更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其中的增長藍圖,貿易增長戰略和國際金融改革,都有助於釋放現有的經濟能量,採取更開放的原則,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
3、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亟需創新經濟的引領。這就需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活力。聯動是指首先要進行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和河流運輸、航空運輸、油氣管線、電力輸送、海底電纜和通訊系統等,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體制和政策的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極大地縮減經濟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經濟增長。包容是指讓世界經濟的增長,惠及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惠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民大眾,促進公平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❸ 杭州g20峰會主要成就有哪些
成就一,展現中國主導權。
成就二,給世界經濟新希望。
成就三,中美管控住分歧版。權
成就四,中韓破鏡要重圓。
成就五,展現中國義利觀。
成就六,自信中國被刮目相看。
成就七,「一帶一路」最高級公關。
成就八,三位一體反腐敗。
成就九,推動全球氣候減排。
成就十,Last but not least,展現了中國的軟實力。
❹ 2016杭州G20峰會的成果是什麼
2016杭州G20峰會的成果:
第一次提出綜合運用貨幣、財政、結構性改革等政策工內具來促進全球經濟容的增長;第一次構件了結構性改革的量化指標體系;第三個『第一』是第一次對多邊發展機構如何通過量化資產負債表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提出了量化目標;第四,第一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經濟的突出位置;第五個『第一』,推動制定了G20全球投資指導原則;最後一個『第一』是推出了G20創新增長藍圖。」
望採納我的回答。
❺ 2020年G20峰會是哪些國家
2020年G20峰會包括:
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歐盟、澳大利亞、中國、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及韓國和土耳其。
2020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將於11月21日至22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這也將是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首次在阿拉伯國家舉行。
(5)G20會議成果擴展閱讀:
二十國集團輪值主席國沙特當地時間2020年09月28日凌晨發布公告,宣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年度峰會將在今年11月21日—2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
公告顯示,沙特國王薩勒曼將在線上主持此次峰會,以三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和年內100多個部長級會議及工作組會議的成果為基礎,重點就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和推動經濟恢復增長等議題進行討論。
❻ G20歷次峰會主要成果是什麼
2008年華盛頓峰會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一次峰會。峰會就各國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世界經濟穩定達成重要共識,通過了47條金融領域改革行動計劃。
2009年倫敦峰會
2009年4月2日,二十國集團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二次峰會。峰會出台總額1.1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復甦和增長計劃,向國際社會發出了團結一致和合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強有力信號,提振了市場信心。
2009年匹茲堡峰會
2009年9月24日,二十國集團在美國匹茲堡舉行第三次峰會。峰會確立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合作主要論壇的地位,確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大金融機構量化改革目標,啟動「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框架」以及相互評估進程,並就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機制化等達成重要共識。
2010年多倫多峰會
2010年6月26日,二十國集團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第四次峰會。峰會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和妥善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發揮積極作用,要求在11月首爾峰會前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同時為發達國家削減赤字和公債設定了量化指標和時間表。
2010年首爾峰會
2010年11月12日,二十國集團在韓國首爾舉行第五次峰會。峰會完成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量化改革目標,就全球經濟失衡制定「參考性指南」達成原則共識,並將發展問題列為二十國集團長期議題。
2011年戛納峰會
2011年11月3日,二十國集團在法國戛納舉行第六次峰會。峰會承諾繼續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通過促進增長和就業行動計劃,就建立更為穩定和抗風險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達成重要共識,對應對歐債危機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議還確定2013年、2014年、2015年峰會主辦國分別為俄羅斯、澳大利亞、土耳其。
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會
2012年6月19日,二十國集團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第七次峰會。峰會承諾致力於保增長、促就業、促穩定,繼續支持歐洲國家處理好主權債務問題。為確保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擁有足夠資源應對世界經濟領域的風險,不少國家在會上宣布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增資。峰會還在加強國際金融體系、貿易、發展等方面達成積極共識。
2013年聖彼得堡峰會
2013年9月5日,二十國集團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第八次峰會。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復甦,特別是決定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把不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承諾延長至2016年。各方關注發達國家寬松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呼籲有關國家採取負責任的政策,調整貨幣政策時同各方加強溝通。
2014年布里斯班峰會
2014年11月15日,二十國集團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行第九次峰會。峰會以「增長、就業和抗風險」為主題,主要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全面增長戰略、經濟改革、就業、國際貿易、能源等議題。峰會決定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反對保護主義,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於實現未來5年二十國集團整體經濟增長在當前政策水平上額外提高2%以上的目標。會議宣布由中國主辦2016年峰會。
❼ 請分別簡述三次G20峰會的內容及其意義。
[編輯本段]首次金融峰會
08.11美國華盛頓 各國領導親自參與--論壇 升級為 峰會 主要 議題 包括 評估 國際社會 在 應對 當前 金融危機方面 取得 的 進展 討論 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共商 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舉措 探討 加強國際金融領域監管規范 推進金融體系改革等問題
[編輯本段]二次金融峰會
09.4.2 倫敦 各國領導人 提出雄心勃勃的 全球金融體系 改革 加強金融監管 及 擯棄 貿易保護主義 等主張---但未很好貫徹
[編輯本段]歐盟特別峰會
2009.9.17召開---為 9.24 "全球金融峰會"做"預熱" 歐盟成員在布魯塞爾以工作晚餐形式舉行首腦會議,協調應對全球金融經濟危機 問題的內部立場。本會被認為是歐盟在全球金融峰會前的一次預熱。在目前全球金融經濟復甦步伐加快的關鍵時刻,歐盟將以何種姿態出現在匹茲堡尤為引人關注。 歐盟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不少歐盟成員國將參加「匹茲堡全球金融峰會」,本次歐盟特別峰會是在法國總統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倡議下召開的,會議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協調歐盟各國在匹茲堡全球金融峰會上的立場。歐盟在峰會上的代表權相當充分,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四大國以及作為一個經濟體的歐盟本身都將以二十國集團成員的身份與會。 荷蘭、西班牙等 歐盟成員國 也將 列席 匹茲堡第三次全球金融峰會 歐盟(27國)領導人認為: "全球峰會"已成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和氣候變化的重要論壇,歐盟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並且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領頭羊如果各成員國在「全球金融峰會」上能用「一個聲音」說話,對上述問題就有更大分量,對全球經濟發展的 影響也將更大。 歐盟領導人9.17以工作晚餐的形式 舉行特別峰會以統一立場,會後發表:"全球匹茲堡峰會統一口徑"聯合聲明--形成一致聲音
[編輯本段]三次金融峰會
09.9.24美國東海岸賓夕法尼亞州第2大城市匹茲堡 預期展望 全球經濟協同 及 復甦走向 的方式策略 成為 各方 關注焦點 中國 與發展國 特別期待 第三次金融峰會 取得 四方面 成果 一 繼續 加強 宏觀經濟 政策協調,推動 世界經濟 迅速復甦 二 推進國際金融機構結構改革,增加 發展國的發言權代表性 三 促進共同發展,關注發展國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問題 四 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推動 多哈回合談判 取得全面平衡成果 中日領導人 將提出 共建 東亞共同體乃至亞洲共同體 的論題 美國 將推進 金融監管體系改革 並 希望 各國政府 展開合作
❽ G20國峰會歷史意義及其重要的作用
G20杭州峰會具有深刻的意義。這次會議是在以下背景中召開的:第一,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恢復和增長乏力。比如,美國的經濟增長稍有起色,但仍然不夠穩定;歐盟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比較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債務危機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難民和恐怖襲擊也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一直在恢復增長和衰退之間掙扎,雖然日本民眾對安倍經濟學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日本實際的經濟增長率卻令人失望,一直處於低位徘徊。
第二,由於各國的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一些國家企圖借用所謂公平貿易、綠色環保、保護知識產權等名目扼殺自由貿易的原則,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保護並封閉自己的市場,打擊對方國家貿易的進展。這種情況如果不遏制,新的貿易壁壘將不斷以變種的形式出現,也會危害到整個世界貿易的局勢,導致世界貿易總量下降。
第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石油、煤炭、鋼鐵、天然氣、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普遍下滑,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新興工業國家也面臨國內經濟結構的改善和調整,對於世界經濟發展的引領能力和貢獻度正在下降,後續的增長動力嚴重不足。
在這種背景下,世界對本次G20杭州峰會充滿期待。世界經濟面臨一系列問題,需要採取對策解決,需要提振信心,而這恰恰是G20杭州峰會的優勢所在。第一,分享經驗,提振信心。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長期較快增長,中國本身的成功經驗有利於提振人們對世界經濟的信心,中國可以通過G20峰會,分享這些有益的經驗,促進全世界人民提高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信心。
第二,制定務實、宏大的經濟發展計劃。中方正在同各方一道,力爭打造G20杭州峰會十大成果,即制定創新增長藍圖,制定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行動計劃,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貿易增長戰略,制定全球投資政策指導原則,深化國際金融架構改革,創立三位一體的反腐敗合作,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制定創業行動計劃,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盡早生效。這樣的增長思路和計劃,有助於得到各國的普遍理解,更有助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穩定發展。其中的增長藍圖,貿易增長戰略和國際金融改革,都有助於釋放現有的經濟能量,採取更開放的原則,促進世界經濟整體的增長。
第三,G20杭州峰會「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的主題,抓住了當前世界經濟的要害,如果能夠落到實處,不僅是對世界經濟未來發展的一種指導,也是促進未來5到10年間世界經濟增長比較務實的路線圖。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亟需創新經濟的引領。這就需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在改革創新中釋放活力。聯動是指首先要進行各國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和河流運輸、航空運輸、油氣管線、電力輸送、海底電纜和通訊系統等,並在此基礎上,實現體制和政策的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極大地縮減經濟的成本,實現效益最大化的經濟增長。包容是指讓世界經濟的增長,惠及到各種各樣的國家,惠及到各個層面的人民大眾,促進公平公正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❾ g20峰會主要是什麼內容
20國峰會將成全球經濟「成敗關鍵」,:4月2日的會議對世界避免陷入大蕭條以來最版嚴重經濟危機來說,具權有「決定性」作用。
答案補充 會議四大看點關注引人關注,1超主權國際貨幣引發關注。究竟是繼續延續現有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格局,還是建立多元國際貨幣體系,是國際上長期爭論的話題.2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成為重要看點,3如何加強金融監管,也是這次峰會討論的議題,4最後,發展中國家發言權能否提升.
❿ g20杭州峰會涉及到哪些議題和看點
一、g20杭州峰會議題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1、全球貨幣體系:
2106年10月,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將正式納入人民幣。中國可能會希望借峰會召開的機會,在全球貨幣體系中推動SDR更廣泛地使用;呼籲改革IMF,並且以更好的方式監測國際資本流動。過去幾年,中國開始更多地參與全球金融監管體系中,並表達對重塑未來政策的強烈興趣,同時,中國已經開始公布以SDR計價的外匯儲備。
2、綠色金融:
利用金融工具推動環境友好型投資,是今年中國在G20峰會上的一個主要倡議。隨著環境保護和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重組成為中國國內政策的重要議題,綠色金融日益被視為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
中國可能會呼提倡通過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克服可能阻礙綠色金融發展中的問題,比如外溢效應、期限錯配、缺乏適當的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等。中國在綠色金融方面發展迅速,今年以來,中國已發行的綠色債券達到1200億元,佔全球同期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45%。
3、基礎設施投資:
隨著從貨幣寬松轉向財政擴張以及結構性改革成為全球共識,中國可能會倡導財政政策發揮更積極的作用,比如在基礎設施投資領域。尤其是,中國期望「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絲路基金等新的多邊組織在基礎設施建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貿易協定:
另一個潛在的議題是2008年啟動的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在英國退歐公投之後,任何關於中國與英國或者中國與歐盟之間在貿易協定上的蛛絲馬跡都非常重要。
二、g20杭州峰會有以下六點看點:
1、中央總書記對「杭州時間」的安排:
G20杭州峰會,是2016年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也是近年來中國主辦的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峰會。作為東道國領導人,中央總書記在峰會期間的重要活動將有數十場之多。
9月4日至5日的領導人峰會上,中央總書記將主持歡迎儀式、開幕式、五個階段會議、閉幕式等十餘場活動,同各方一道圍繞「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主題和各項重點議題展開討論。會後,中央總書記將出席記者會,向中外記者介紹峰會成果和會議情況。
領導人峰會前,G20工商峰會(B20峰會)將於3日至4日舉行。中央總書記將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全面深入闡述對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治理的看法和主張。
除上述兩個峰會外,金磚國家領導人按慣例將在峰會期間舉行非正式會晤,中央總書記將出席會晤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央總書記還將同與會外方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見。
杭州峰會是中國「十三五」時期主辦的首個大型國際峰會。中方將充分利用這一主場外交平台,向世界闡釋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
2、杭州峰會的新意:
人口佔全球三分之二,國土面積佔全球60%,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球85%,貿易額佔全球80%——G20是公認的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台。在世界經濟復甦仍然乏力、不確定性增多的大背景下,各方都期待這次G20峰會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峰會主題下,各方將圍繞「加強政策協調、創新增長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包容和聯動式發展」「影響世界經濟的其他突出問題」等重點議題展開討論。
這些重點議題既著眼當前又旨在長遠,既圍繞增長動力又圍繞治理體制,重點突出發展問題,可謂切中肯綮。
今年以來,G20會議已經產生並將繼續產生多個「首次」——首次聚焦全球增長中長期動力;首次將發展問題置於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突出位置;首次制定結構性改革優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則框架;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發表G20歷史上第一份關於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並准備在峰會前完成批准《巴黎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G20峰會已經舉行十次。從危機應對機制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是G20自身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相信杭州峰會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能夠扮演關鍵角色。
3、與會政要將開展的外交活動:
20位G20成員領導人、8位嘉賓國領導人、7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杭州峰會的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將密集開展雙邊和多邊外交活動。
峰會期間舉行的雙多邊會晤,一方面可以就峰會議題本身進行探討,推動達成更多共識;另一方面,還可以藉此機會就雙邊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其他熱點和敏感問題充分交換意見,管控分歧和爭議。
在眾多會晤中,大國之間的互動尤為引人關注。中美兩國已經宣布,中央總書記和奧巴馬總統將在峰會期間舉行會晤。在此節點舉行的會晤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此外,杭州峰會外交舞台將見證多個「第一次」。這將是巴西總統特梅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等就任現職後首次來華。相信這些「第一次」會為雙邊關系發展創造新機遇,中國將進入繁忙的「多邊外交季」。
4、邀請這么多發展中國家的原因:
東盟主席國寮國、非盟主席國查德、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以及哈薩克、埃及……這些發展中國家領導人都受邀與會。杭州峰會,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代表性最廣泛的一次峰會。
「G20最終要解決的是發展問題。制定世界經濟未來發展方案,需要聽取和吸收更多國家的訴求。」G20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應當拓展發展中國家的話語空間。
在中方推動下,「包容和聯動式發展」成為杭州峰會重點議題之一。峰會第一次圍繞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制定系統性行動計劃。峰會還將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
「對『發展』和『可持續』的高度重視,不僅是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為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作出的獨特安排,也包含了更加強化G20這一交流合作機制的深刻考慮。
據悉,峰會籌辦過程中,中方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G20外圍對話。聯合國大會、非盟總部、77國集團,和最不發達國家、內陸國和小島國……中國的對話活動覆蓋了幾乎所有聯合國成員,特別是其中130多個發展中國家。「這體現了中國開放、包容的辦會宗旨,讓G20峰會更具代表性。」陳鳳英說。
5、工商「大咖」將關注的話題:
根據杭州峰會的日程安排,迄今規模最大的B20峰會將與G20領導人峰會「背靠背」舉行。800多名全球工商界代表將參加9月3日至4日舉行的這次B20峰會,其中既有跨國公司巨頭,也有中小企業翹楚。
G20工商界活動(B20)的使命是代表工商界為G20建言獻策。呼應G20峰會主題,今年B20設置了「金融促增長」「貿易投資」「基礎設施」「中小企業發展」「就業」「反腐敗」六大議題,成立了由全球533位工商企業、商協會、國際機構和智庫代表組成的5個議題工作組,並組織舉辦了反腐敗論壇。
經過精心准備,今年《B20政策建議報告》已經出爐,將於B20峰會上正式向領導人峰會提交。實施G20智慧創新倡議、支持世界電子貿易平台(eWTP)倡議……報告提出了4方面20項政策建議。
「企業家是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排頭兵,全球經濟治理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中國工商界在今年B20中可謂「史上最深度參與」——峰會代表近半數來自中國,馬雲、寧高寧、李彥宏等企業家分別擔任5個議題工作組主席。本次B20峰會為中國企業家深入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提供了重要平台。
6、反腐敗「天網」越織越牢:
推動G20制定追逃追贓高級別原則、設立追逃追贓研究中心、制定反腐敗2017-2018年行動計劃……在中國的推動下,反腐敗議題將成為今年G20峰會的重點之一。
「只有風清氣正的經濟環境,才能催生健康的世界經濟。」腐敗是全球現象,為經濟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環境是各國普遍需求。
近幾年來,反腐敗都是G20的重要議題。作為今年G20主席國,中國高度重視推動G20反腐敗合作。在工商峰會即將向領導人峰會提交的《B20政策建議報告》中,寫入了加大國際反腐合作、提升商業環境透明度等內容。
杭州峰會的預期成果之一,是構建原則、機制、行動「三位一體」的反腐敗格局。所謂「三位一體」,即原則上各成員應共同遵守對腐敗分子的法律認定,機制上要建立互相配合的追逃追贓協商小組,行動上則要在法律結合點上提供方便快捷的主客觀條件,以達成一致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