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參,林下參怎麼識別
識別人參看五形六體。
五形是指須、蘆、皮、紋、體
(1)
須:長條須,老而韌,清疏而長,其上綴有小米粒狀的小疙瘩稱之謂「珍珠點」。色白而嫩脆(俗稱水須)者,則不是純野山參。
(2)
蘆:蘆較長,分為二節蘆、三節蘆、線蘆、雁脖蘆。二節蘆——有馬牙蘆和圓蘆者。三節蘆——有馬牙蘆、圓蘆和堆花蘆。所謂馬牙蘆,是根莖上的莖痕明顯,形如馬牙狀,多在根莖上段。所謂圓蘆,是根莖上的莖痕因年久而長平,形如圓柱狀。所謂雁脖蘆,是根莖細長,稍彎曲,如雁脖狀。所謂線蘆,是因年限久遠,根莖上的蘆碗長平,根莖又細又長。
(3)
皮:老皮,黃褐色,質地緊密有光澤。皮嫩而白者,則不是純山參。
(4)
紋:在毛根上端肩膀頭處,有細密而深的螺絲狀橫紋。橫紋粗糙,浮淺而不連貫者則不是純山參。
(5)
體:系指毛根(見六體)。
2.
六體是指靈、笨、老、嫩、橫、順
(1)
靈:指人參體態玲瓏,樣子好看,體腿明顯可分,腿多具兩個,且分叉角度大。按形態分為「菱角體」和「疙瘩體」。
(2)
笨:指人參根形挺直,體態笨拙而不美觀,即使有兩腿,兩者粗細或長短也不勻稱。
(3)
老:山參皮老,色黃褐,橫紋細密而結實。皮嫩色白者不是純山參。
(4)
嫩:皮色嫩白,橫紋粗糙浮淺,須根嫩脆色白易折斷者,則不是純山參
(5)
橫:指人參根粗短,兩條腿多向旁伸展者,多為野山參。
(6)
順:指人參根順理且直,單腿或雙腿並攏者,多不是野山參。
『貳』 求野山參鑒定證書級別怎麼區分例如黃證、綠證代表什麼
1、野山參由體量分為八種規格,由品相分為三個等級。
鮮野山參、生曬野山參,任何部位不得粘連,體內無異物,體不得做紋。下面根據《野山參鑒定及分等質量》國家標准(GB/T 18765—2015)分別對鮮野山參的等級要求進行說明。
2、生曬野山參等級:
(1)蘆
特等:三節蘆,蘆碗緊密、蘆較長,個別有雙蘆、或三蘆以上
一等:三節蘆或兩節蘆,蘆碗較大,個別三蘆以上
二等:二節蘆、縮脖蘆,蘆碗較粗,蘆碗排列扭曲,有殘缺、疤痕、水銹
(2)艼
特等:棗核艼,艼重量不得超過主體50%,不抽溝,色正有光澤
一等:棗核艼、蒜瓣艼、毛毛艼或順長艼,艼重量不得超過主體50%,不抽溝,色正有光澤
二等:艼大或無艼,有殘缺、疤痕、水銹
(3)體
特等:靈體、疙瘩體,色正有光澤,黃褐色或淡黃白色,不抽溝,腿分襠自然,無疤痕,不泡體
一等:順體、過梁體,色正有光澤,黃褐色或淡黃白色,腿分襠自然,不抽溝,不泡體
二等:順體、笨體、橫體,黃褐色或淡黃白色,皮較松,抽溝,體小、艼變,有疤痕、水銹
(4)紋
特等:主體上部的環紋細而深,緊皮細紋
一等:主體上部的環紋明顯
二等:主體上部的環紋不全,斷紋或環紋較少
(5)須
特等:細而長,疏而不亂,柔韌不脆,有珍珠點,主須完整,艼須下伸
一等:細而長,疏而不亂,柔韌不脆,主須完整,艼須下伸
二等:細而長,柔韌不脆,有傷殘及水銹
3、鮮野山參等級:
(1)蘆
特等:三節蘆,蘆碗緊密,蘆較長,個別雙蘆或三蘆以上,芽苞完整
一等:兩節蘆或三節蘆,蘆碗緊密,個別三蘆以上,芽苞完整
二等:一節或兩節蘆,蘆碗較大,蘆碗排列扭曲,有殘缺、水銹、疤痕
(2)艼
特等:棗核艼,艼重量不得超過主體50%,不跑漿
一等:棗核艼、蒜瓣艼或毛毛艼,艼重量不得超過主體50%,不跑漿
二等:有毛毛艼、順長艼或艼變,艼大,有疤痕、水銹
(3)體
特等:靈體、疙瘩體,黃褐色或淡黃白色,緊皮細膩,有光澤,腿分襠自然,不跑漿,無疤痕
一等:順體、過梁體,黃褐色或淡黃白色,緊皮細膩,有光澤,腿分襠自然,不跑漿,無疤痕
二等:順體、笨體、橫體,黃褐色或黃白色,皮較松,體小、艼變,有疤痕及水銹
(4)紋
特等:主體上部的環紋細而深,緊皮細紋
一等:主體上部環紋明顯
二等:主體上部的環紋不全,斷紋或紋較少
(5)須
特等:細而長,柔韌不脆,珍珠點明顯,主須完整,艼須下伸
一等:細而長,柔韌不脆,主須完整,艼須下伸
二等:有長有短,柔韌不脆,有殘缺
4、黃色證書的人參代表的是野生人參,也可以稱作野山參。就是種子基因自然遺傳,種子自然發芽或者種子依靠鳥獸風傳播。就是傳統上的稀少價格昂貴的野生人參。
5、綠色證書的人參是人工在森林裡播種的林下籽參,就是說只有黃色證書的人參才是純正的 野生人參,綠色證書的人參都是屬於人工種植的一種人參。鑒定機構:國家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地址:吉林省延吉市。
(2)林下參的證書擴展閱讀:
食用方法: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安神益智等作用,自古以來被國人譽為進補佳品。服用野山參的方法主要有煎服、蒸服、泡水和葯酒、純粉進服等,操作方法各有不同。
1、噙化含服:
將野山參洗凈切成薄片,每次連續含服2~3片,每片置舌下含之噙化,完全依靠口腔粘膜的毛細血管吸收參片中的有效成分,一般20多分鍾即可奏效,相比腸胃吸收營養損失更小。噙化時間既可在早晨空腹,也可在感覺疲倦時。
2、切片泡水:
將野山參切成薄片放入碗內或杯中,開水沖後悶蓋約5分鍾即可飲用,同飲茶一樣,可重復沖服,直至沒有參味時,連參片慢慢嚼之食用,每日2~5克。
3、純粉進服:
生曬野山參研磨成粉,易吸收且保證了野山參所含營養成分不受損失,無任何添加劑、安全。具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功效。
4、蒸服:
將野山參切片,每天用2~5克,將參片放入瓷碗內,加適量水,密封碗口,放置鍋內蒸架上,隔水蒸,水開後再用小火煮沸20~30分鍾。先服參汁,然後將參片吞服,早飯前半小時服用。取食量可根據個人體質及受納程度而略為增減。
5、煮服:
將一支野山參掰碎置於砂鍋當中,加水煮至野山參變色、水含苦味時,再加一匙蜂蜜加以攪拌,使二者的有效成分合而為一。此湯稱為人參蜜湯,每天早晨飲一大盅。
6、燉服:
取母雞1隻,將野山參5~10克切片放入雞腹中,縫合肚口放砂鍋中,加水及調味品,文火燉至肉熟湯濃,食雞、飲湯、吃參,每周1~2次。具有滋補強身作用。
7、浸酒飲服:
白酒為「百葯之長」,具有散滯、開瘀結、消飲食、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養肌膚的功效,以酒為使,可將野山參營養成分全部析出。野山參酒多用於強身健體、大補元氣、延年益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野山參
『叄』 林下參的詳細種植方法
林下參(山參)種植技術
人參是東北三寶之首,盛名於國內外,其獨特的療效和昂貴的價格另人神往。 野山參、充山參、園參等是人參的總稱。在山林中自然生長或人工栽培,形成了根的外形即:蘆、體、紋、須、皮,內在的養份不同,其商品價格也有所不同。從古至今一直處於緊缺狀態。
林下參,即林下人工播種山參式種子。自然生長 10~20 年以上,也稱為籽海山參,年限越長,其價值也隨之猛漲。其特點是蘆長體靈,皮老紋深,須長而清疏;須上有珍珠疙瘩,形體特徵可與野山參相媲美。品質上雖不能於野山參相論,其價格也讓人吃驚,鮮貨每市斤 1.5-2 萬元左右。 我們東北三省是人參的故鄉,多年來的過度採挖,野山參已面臨絕跡。由於林權政治政策出台,給播種林下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之出現了不少金庸筆下的「葯王谷」。林下參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泰國等地。切三年就結籽收入。播林下參,用的種子有講究。一棵有價值的林下參,講根 、體、皮、紋、須及珍珠點。故種子最好選本地長脖蘆參籽或本地二馬芽參籽。 播林下參的方法也有講究,有林下條播,有林下棚播,有野播,還有將山皮土拉回家裡在園田棚下管理的。總之,你要能培育出歌謠所述的:「蘆碗緊密相互生,圓膀圓蘆棗核 。緊皮細紋疙瘩體,須似皮條長又清。珍珠點點綴須下,珍珠點點長又清。」
栽培簡要
選地:海撥 240 以上東西走向山脈的陽坡,坡度 25--55 之間較好。
土質:最好上面黑腐土,下面黃沙土,含量 20%--40% 為好。
選場:天然針闊葉混交林或闊葉次生林,郁閉度0.4--0.6之間。
人參種子長脖子蘆籽每千克 20000 粒以上,每畝 6 市斤左右。
園田棚栽要全陰棚,離地 70 公分左右。
收獲:三年後可收種子, 12--15 年可收獲。
栽植技術:
1、林地的選擇。樹齡在20年以上,樹種以椴樹、白樺、柞樹、山榆、核桃秋、色樹等闊葉林為好。林下還要有榛柴、胡枝子、刺五加、五味子等灌木和山艾蒿、野豌豆、寬葉台草等草本植物構成雙層遮蔭,郁閉度最好在0.6—0.8。土壤要求有豐富的有機質,要肥沃、疏鬆、不漬水,土壤溫度適宜,蓄水透氣性良好。空氣濕度是40—80%,土壤濕度在40—50%左右為宜。林地坡度在25度以下為宜,坡向以東南、北坡、西坡為好。
2、林下播種。林下播籽培育野山參,一種是在選擇好的林地,春秋播干籽和夏秋季播鮮籽;另一種是春、秋兩季播種催芽籽。播種催芽籽比播種干籽參苗可以早出土一年。播籽時先開6—8厘米長條穴,每空播二粒種子,穴距20厘米。再一種是穴距100厘米,每穴5粒種子,種子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穴開的不要過大,穴周圍的樹須根、草根、草皮都不要破壞。在穴內摻活黃土60%,穴深8厘米,播籽深度3厘米。做法是:播籽前把穴內土整均勻,整平,然後開槽3厘米,在種籽下面鋪上薄石片,(石片以五分硬幣大為宜)沒有石片的地方,把線性黃土用手捏成小薄餅,然後把種子放在黃土餅上。然後再覆蓋3—4厘米厚的樹葉。
林下播野籽的另一種方法是不作穴,用長20厘米,粗1厘米的木棒,一頭削成尖狀,在選好的林地內,確定播籽的地塊扎眼,深4—5厘米,間隔20厘米,每個孔眼放1粒催芽斷根尖篩選後的種子,然後把孔眼蓋實,把枯枝落葉覆回原處。
3、林下移栽。從二年生或三年生園參小苗中再挑選圓膀長蘆,類似橫靈體,支根八字型,須根清晰的參苗,移栽到林下。在十月中旬或春季立夏之前較適宜。要開圓型穴,穴的直徑10—12厘米(主要根據參苗須根的長短而定)。穴的深度要達到10厘米,拌上活黃土攤平穴面。移植前把穴土開6厘米深小溝,放一塊能襯託人參苗主體的薄石片或純黃土土餅,然後把參苗放在上面,把參的形態擺好再蓋一層活黃土,然後把拌均勻的黑黃土(黑黃土比例4:6)覆蓋上,要高於原地面5厘米防止穴土沉實後形成小坑積水料參。覆蓋完土以後,再覆蓋上5—6厘米厚樹葉。有條件的可以摘掉花蕾,助長參根增重。
在林下不論是揪籽還是爬苗,都要防止鼠害(瞎耗子)。林下發展人參危害最嚴重是鼠害,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防治,辦法可參照園參鼠害防治。
就目前的林下發展山參技術水平,播籽和爬苗的山參出苗後,會再現一些輕微病害,但尚不需要用葯劑防治。因為播種密度較大,自然保苗率已足夠生長,而且會取得很高經濟效益。
『肆』 野山參是國檢證書的好還是杭檢證書好
都是外觀檢測,對於拼接人參根本看不出來的,現在的拼接工藝不要太好奧,杭檢版二等野山參證書就要權60多一張的檢測費用,一等檢測費用更貴的,還要看關系的,有關系的次一點的參也能檢上,國檢還不如杭檢奧,檢測是賣個噱頭而已,不用太在意
『伍』 剛在淘寶買了些所謂的林下參,不是很懂,請教下!
林下參原本上是很貴的一種山參,但是目前都是人工隨意培育的,所以價格上也很便宜很便宜。
『陸』 經過國家權威機構簽定過有證書的野山參,價錢怎麼樣有人收藏嗎
你這根本就不是野山參,第一個我看好像是工藝參,用膠粘的。第二個也只不過就是個趴貨而已,這玩應有的是,不值錢。毫無任何收藏價值,這么說吧,這兩個盒子,都比這兩棵參貴!證書也是假的,他們那幫人根本就不看貨,他們都不懂,給錢就發證,純是熊人的。
『柒』 林下參怎麼看年份
林下參通過觀察參的體、須、紋、珍珠點、皮色等整體綜合特徵,可以看出它專的年份。屬
一般來說,參齡較短的林下參體型較小,紋路淺,珍珠點少。而10~20年左右的林下參一般體型較大,紋路深,珍珠點較多,根須長且繁茂。
林下參則是模擬自然條件生長於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參,這類人參是將人工採集的園參或林下野生人參的種子播種在適合野山參生長的樹冠下的土壤里,並使其在該地生長多年,所獲得的人參產品統稱為林下參。
(7)林下參的證書擴展閱讀:
林下參的醫療價值
1、人參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興奮作用,能減少疲勞感。
2、人參對心肌及血管有直接作用,一般在小劑量時興奮,大劑量時抑制,亦有抗過敏性休克及強心的作用。
3、加強機體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在大量失血或窒息而處於垂危狀態時,服用人參,可使降至很低水平的血壓穩固回升,促進損傷的癒合,有抗維生素B1、B2缺乏症的作用。
『捌』 林下參多少年國家給堅定
這東西國家是不給鑒定的
『玖』 什麼參叫林下參
林下參原指利用野山參的小捻子或籽海仿山參條件而育成的人參。採挖山參時挖到的山參幼苗,棄之可惜,於是重新栽入山林中,令其自然生長,若干年後挖出利用,也叫山參「趴貨」。
而現在所說的林下參是指利用現有園參品種參籽,廣播於山野林間,人工創造仿山參生長條件,且人工管理,一般在十二年以上的人參。2005 年新版葯典,名之為「林下參」,2006年,修改為「林下山參」。
(9)林下參的證書擴展閱讀:
林下山參的基本特徵主要集中在蘆頭、主根、須條及紋點上。
1、蘆頭
林下參的蘆頭比較獨特, 蘆細長而碗稀疏,多呈細長的「線蘆」或節間十分明顯的「竹節蘆」狀,無典型的園蘆,絕無「三節蘆」或「兩節蘆」。艼(dǐng)細長,下順,棗核艼極少。十年以後的林下山參進入增重期,蘆碗長得碩大而顯眼。二十年後,蘆碗長得更大,表明林下山參進入快速增重期,莖桿粗壯。
2、主根
林下山參主根色白,體胖,質嫩,東北參農俗稱「白胖小子」、「白胖娃娃」。野山參年限長,增重慢,色黃白,體靈巧,質結實。林下山參有靈體,順體,太肥的土地也會出笨體。分腿自然,小腿顯嫩,質地雖不太堅實,但疙瘩體、順體、橫體皆有,且分腿(分襠)靈活,雖無野山參的錐形尖腿,但不臃腫而顯順長形。
3、須條
十年生以上的林下山參,須稀少而長,只有二三條。但支須不清而茂盛,又細又軟無韌性,遠非纖維化,不像野山參的主須清,支須也清,極富彈性。
4、紋點
林下山參有淺紋或近於光滑無紋。其紋特點是稀疏而浮淺,分布到中下部,肩部不會有純山參那樣的「鐵線紋」。乾燥後主根上出現的縱皺紋和橫皺紋,不是所說的山參的橫紋。年限短的林下參須條上一般不會有珍珠點,若偶見「珍珠疙瘩」,也不是很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