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運用科學宏觀調控知識說明國家是如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率的
如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
①國家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
②發揮財政、稅收等對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扶持力度。
③規范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交易與流轉市場秩序
B. 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原因是什麼
缺乏資金,缺少相關支持
缺少資金投入是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中小型企業較多,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對於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投入不足。民營企業缺少融資渠道,受資金問題的影響對科學技術成果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項目因為資金不足而停止。相比中小型企業,國有大型企業有相對雄厚的經濟基礎,但是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存在的風險,企業不願意冒險嘗試,由於我國的風險投資體系還不夠完善,原始科學技術的產業化不好,是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部分問題。
項目不夠成熟
眾所周知,大部分前沿科技成果掌握在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手中,此類機構往往更加重視理論研究和論文,對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不夠重視,所以部分前沿科技成果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不能給企業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相當一部分科研單位只是為了完成指標,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不順暢,沒有真正的實現與企業的合作,對技術的投入不重視是項目不成熟的重要原因。科技項目的不成熟使企業在轉化過程中存在著風險,所以企業不願意麵臨這種風險而減少了資金投入和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
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
很多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過多的追求切實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對科研人員的重視,相關研究人員很難獲得對等的經濟回報,僅僅靠理想來推動科技創新是行不通的,這會大大的降低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對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C.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偏低的原因是什麼
科技成果轉化率、高科技產業產值比重偏低,除了部分技術確實不 符合生專產需要或不成熟的屬原因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新技術企業融資 的問題。這一問題不解決就會嚴重影響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 力的提高。我國已經轉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轉化資金靠自籌的佔56.8%, 國家科技計劃撥款佔26.8%,一般意義上的市場化的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僅占 2.3%。我國極低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過 程中的融資困境。目前,融資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快速發 展的現實問題。
D. 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貢獻率一樣嗎
科技成果轉化率,衡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開發產品的指數
科技貢獻率是指GDP增長額中由於科技進步影響而增長的份額,
E. 億元GDP科技成果轉化率是什麼意思
就是每一個億的GDP中有多大部分是由於科技成果轉化而來的。用科技轉化的成果的貨幣價值除以GDP可以得到。
F.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
一是激發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回是導致我國科技成果轉移答轉化率偏低的根本原因,金智創新認為,要想有效的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獎勵機制與模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
二是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一般來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由三方組成,一是由科研機構提供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但是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等,無法高校的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的,充分發揮其溝通協同的作用。讓企業和高校能夠各取所需,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
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G. 如何進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給出一些建議
一是激發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是導致我國科技版成果轉移轉化權率偏低的根本原因,金智創新認為,要想有效的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獎勵機制與模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
二是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一般來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由三方組成,一是由科研機構提供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但是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等,無法高校的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的,充分發揮其溝通協同的作用。讓企業和高校能夠各取所需,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
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H. 科技成果轉化率如何計算
科技成果轉化率,衡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開發產品的指數,中國的科技成果專轉化屬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科技成果轉化率(the rate of 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占科技成果總量的比值。有專家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率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概念。關於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是多少、如何計算等問題,不少專家都表示:"沒有統一的計算口徑。"
I. 海洋經濟的綠色發展
國家海洋局促綠色發展
2012年11月2日,2012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在上午的主論壇「2012廈門國際海洋論壇」上,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是中國發展海洋事業、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時期。國家海洋局在促進中國海洋經濟綠色發展上,將著力做好完善政策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探索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措施,加大對海水利用、海洋新能源開發、海洋葯物和生物製品研究等領域產業的支持力度。管理和引導民間資金參與海洋產業發展,盡快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開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工作,大力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藍色經濟區。
二是提升海洋產業創新能力。深入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加快海洋科技創新體系和示範應用體系建設,增強科技創新與支撐能力,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積極推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海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進一步優化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資源配置,重點加強海水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等技術的研究開發,支撐海洋經濟科學發展、綠色發展。
三是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加強海洋生態監控和生態災害管理,定期開展海洋環境突發事件隱患排查和風險評估,逐步實施重點海域污染物排海總量控制制度。加強海洋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建設,有效提升海上溢油、赤潮、綠潮、海洋核輻射等海洋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開展典型海洋生態區的綜合整治和修復,加快海洋保護區網路建設和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建設海洋生態文明。
四是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切實履行國際義務,做好「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運行工作。繼續組織實施海洋領域應對氣候變化、南中國海海嘯預警系統建設等國際項目,進一步推動《南海及周邊海洋國際合作框架計劃(2011—2015)》,吸納發展中海洋國家參加中國政府海洋獎學金計劃,積極為發展中國家提高基礎能力提供資金支持,培養海洋人才。與有關國家、國際組織在海洋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科技研發、防災減災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
J. 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是什麼
如下:
一、堅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產業開發。堅持陸海統籌,做好海岸帶規劃編制工作,重點提高海域開發利用效率、調整海岸帶生產布局、提升生態岸線功能等。著力發展低能耗、污染少、效益高的海洋產業,推進高耗能產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構建海岸生態保護與海洋循環經濟等現代綠色生產方式。
二、優化海洋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到「十四五」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4%。鼓勵發展海洋高端服務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海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三、提升海洋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產業聚集發展。開展核心關鍵技術攻堅計劃,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完善產業創新鏈。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完善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和轉化的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覆蓋度。
四、完善涉海金融服務,助力產業加速發展。以現代金融助推海洋經濟轉型升級,打造海洋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台。
打造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產融對接常態化機制。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重點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海域使用權抵押、海洋資源資產收益等創新金融產品。
以上內容參考 國家海洋局——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