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論文發媒體、網站可等同發核心期刊嗎
核心期刊閱讀數量與門戶網站、「兩微一端」的受眾數量,早已不能同日而語,「唯核心期刊論」該摒棄了。
近日,浙江大學發布了《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優秀網路傳播成果經申報認定後,將等同於「一級學術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學術成果。辦法中明確刊載媒體包括《新京報》和幾大門戶網站等。
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將媒體和網路的優秀傳播成果上升為學術認定體系,某種程度上算是學術評價標準的與時俱進。在網上,此舉引發強烈反響。
互聯網成果則不同,在保證時效性的同時,融媒體時代成果形式多種多樣,用戶的點擊量、轉發量和評論參與度成為成果影響力的硬指標。
特別是近年來傳統媒體的成功轉型,在媒體與互聯網大融合背景下,一大批有專業素養和學術精神的學者、科研機構更願意通過「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方式首發和傳播學術思想。很多網路成果的學術價值和影響力遠遠超過核心期刊,政府更願意採納,社會更願意接受,業界更願意吸收。
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與學術價值存在的這些矛盾,科研機構和高校管理者不能視而不見。學術評價應更關注成果本身的價值和影響力,而非是否發表於核心期刊。
浙大的學術評價新規開啟了國內高校學術評價標準的改革先河,在此標准下,學人們也可以拋開「影響因子」、「八股範式」和「學術關系」,寫更多對得起時代的真東西。
如果實現了,這項算是鼓勵自主創造了。
❷ 被認定為優秀網路文化成果就可以直接晉升職稱嗎
日前,浙江大學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此文件提出的優秀網路文化成果的認定方法,不是對已有評價方法的排斥、否定、替代,而僅僅是一種補充。
❸ 如何評價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
辦法很簡單
❹ 如何評價《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高校網路文化建設,充分發揮網路文化育人功能,探索優秀網路文化成果納入學校科研成果統計、各類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范圍,2017年9月,浙江大學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最高可認定為權威學術期刊文章。
❺ 網站發文等同核心期刊為什麼要有前置條件
近日,浙江大學發布了《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在中央級媒體的網站及其「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動客戶端」,其他主流媒體及其網站、「兩微一端」和重要商業門戶網站及其「兩微一端」上刊發、轉載,並產生重大影響、形成重大網路傳播的作品;獲省部級網路文化評選獎勵的作品,可申報認定為等同於國內一級學術期刊刊發。
因此,除了對閱讀量的衡量之外,還需引入同行評價機制,由同行評議決定網站發文能否等同於核心期刊;在評定職稱上,也需明確熱點網文與嚴謹學術論文不能相互替代,學人必須有體現學術水平的正規論文,才能評定相應職稱。還有,防止一些網站及其「兩微一端」成為新的「核心期刊」,像一些核心期刊一樣行收取版面費等影響學術評價之事。
實施《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有利於打擊造假,胡編一些情況出現。
❻ 浙大網路文化成果新規引熱議校方如何回應的
9月19日前,浙江大學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針對在校師生在媒體及其「兩微一端」發表的原創作品,根據其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將可被認定為優秀網路文化成果,可等同於國內權威、一級、核心等學術期刊論文。
對此,浙江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日來,出台的這個辦法在網路上形成了熱議,非常感謝大家的關心、關注。網路文化成果是優秀的網路文化原創作品,大學要鼓勵和引導師生產出高水平的成果。我校希望在這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嘗試,並在具體工作中不斷加以完善。對於滿足辦法中基本條件的成果申報,根據本辦法規定,要由專家委員會以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態度,秉承嚴肅的學術傳統、學術規范和學術標准進行嚴格評審,來看是否能評定為相應的學術成果。」
嚴格把好每一關。
❼ 浙大新規是改革先鋒還是學術雞湯
近日,浙江大學發布《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根據該《辦法》,浙大在校師生在媒體及其「兩微一端」發表的網文將可認定為國內權威、一級、核心等學術期刊論文,納入晉升評聘和評獎評優。
打個也許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說學術評價體系是個蘋果,蘋果開始腐爛了,但「農夫」卻沒有從蘋果的內部去尋找腐爛的原因,而是又丟進來一顆棗,棗有可能像蘋果一樣腐爛,也有可能長得不錯。但這對蘋果來說畢竟是個巨大的「刺激」,蘋果可能會因為感覺到了「競爭壓力」而有所努力吧。
另外,點擊量高的網文不一定就是好文章,此之為常識,而浙大此番將點擊量作為評判之標准,確實可能如有些網友所擔心的,會「拉低」學校的學術價值。無論大學的現狀有多糟糕,我們依然希望它是這個社會精神的引領者,依然希望它站在知識和精神金字塔的塔尖,而不是只能為社會端出一鍋鍋點擊量超高的「學術雞湯」。而且我還很擔心,在現有高校體制之下,列出了媒體名單和點擊量的這一標准,會不會在原有的高校論文利益鏈之外,再催生出另一條高校網文利益鏈。
嚴格把好每一關吧。
❽ 浙大是如何回應網紅論文考核的呢
日前,浙江大學出台《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其中涉及到的如10萬+閱讀量、重大網路傳播等考核標准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此舉是在打造「網紅論文」,但這些考核標准不切實際。昨天,浙江大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稱,10萬+僅是基礎性指標之一。
此《辦法》公布後,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定的影響和關注。發布最新說明的原因是有網友單拎出來一些字眼去歪曲、誤解這個規定,比如10萬+的閱讀量、要求主流媒體轉發等,其實閱讀量只是考核的基礎性指標之一,選擇媒體的標准也主要是看影響力。在初步討論階段,我們曾經拿之前的一些學術成果去套用這個標准,其實有滿足條件的文化成果很少。
優秀網路文化成果在每年6月由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認定,師生集中提交時間應該在明年6月份。目前還沒有詳細的考核標准,也沒有確定具體的考核人員。
❾ 論文發媒體網站可等同發核心期刊
近日,浙江大學發布了《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規定優秀網路傳播成果經申報認定後,將等同於「一級學術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學術成果。辦法中明確刊載媒體包括《新京報》和幾大門戶網站等。
這是國內高校首次將媒體和網路的優秀傳播成果上升為學術認定體系,某種程度上算是學術評價標準的與時俱進。在網上,此舉引發強烈反響。
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與學術價值存在的這些矛盾,科研機構和高校管理者不能視而不見。學術評價應更關注成果本身的價值和影響力,而非是否發表於核心期刊。
浙大的學術評價新規開啟了國內高校學術評價標準的改革先河,在此標准下,學人們也可以拋開「影響因子」、「八股範式」和「學術關系」,寫更多對得起時代的真東西。
浙江大學這樣做起了一個標桿的作用,相信很多學術界都會歡迎這樣的做法,讓人才盡顯,成果盡顯。
❿ 閱讀量超過10萬或40萬的網路文章都可以被認定嗎
《浙江大學優秀網路文化成果認定實施辦法(試行)》文件提出的優秀網路文化成果的認定方法,不是對已有評價方法的排斥、否定、替代,而僅僅是一種補充。閱讀量超過10萬或40萬的網路文章不是都可以被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