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哪一位對物理學的貢獻更大
普朗克先提出了量子理論,但愛因斯坦名氣卻比普朗克大,普朗克對愛因斯坦有提攜之功,他是愛因斯坦的伯樂。在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後,大家都不認可他的新理論——因為愛因斯坦是專利局的審查員,不是大學教授,所以大家都看不起他
而愛因斯坦堅定的發展了量子論,認為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光就是光量子,光是波粒二象性。隨之玻爾也將量子概念應用到原子結構中,解釋了氫光譜之謎。法國的德布羅意在愛因斯坦的波粒二象性啟示下,把光量子推廣到整個微觀粒子,提出了物質波的概念,從而解開了量子力學的序幕。有了波,就要有波函數,薛定諤才會寫出了薛定諤方程,同時海森堡等以矩陣力學形式也完成,波動力學加矩陣力學是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構成了量子力學。
② 普朗克在倆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什麼並有什麼影響
普朗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在戰爭中,他失去了一切,包括親人和他一生的研究成果——最珍愛的手稿。遭受這樣的打擊,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更不要說對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普朗克仍以忘我的工作精神抑制了內心的悲痛,為科學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貢獻。
③ 為什麼人們記住了愛因斯坦卻很少人記住普朗克
這是因為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普朗克發現了量子力學,而相對論相比於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
相對論雖然復雜,但是可觀、可見、可測量。就像愛因斯坦預言的黑洞、引力波等等都相繼被現代科學所發現和證實,具有深遠的意義。
而量子力學的客觀性則大大降低,光一個測不準原理就可以讓人摸不著頭腦。
當然,從理論成果和對物理學的貢獻來說,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都是極其重要的。
④ 偉大科學家普朗克簡介 普朗克有哪些研究成果
一、生平簡介
普朗克,M.(Max Planck 1858~1947)近代偉大的德國物理學家,量子論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於基爾。1867年,其父民法學教授J.W.von普朗克應慕尼黑大學的聘請任教,從而舉家遷往慕尼黑。普朗克在慕尼黑度過了少年時期,1874年入慕尼黑大學。1877~1878年間,去柏林大學聽過數學家K.外爾斯特拉斯和物理學家H.von亥姆霍茲和G.R.基爾霍夫的講課。普朗克晚年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這兩位物理學家的人品和治學態度對他有深刻影響,但他們的講課卻不能吸引他。在柏林期間,普朗克認真自學了R.克勞修斯的主要著作《力學的熱理論》,使他立志去尋找象熱力學定律那樣具有普遍性的規律。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學得博士學位後,先後在慕尼黑大學和基爾大學任教。1888年基爾霍夫逝世後,柏林大學任命他為基爾霍夫的繼任人(先任副教授,1892年後任教授)和理論物理學研究所主任。1900年,他在黑體輻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由於這一發現對物理學的發展作出的貢獻,他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普朗克成了德國科學界的中心人物,與當時德國以及國外的知名物理學家都有著密切聯系。1918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0~1937年他擔任威廉皇帝協會會長。在那時期,柏林、哥廷根、慕尼黑、萊比錫等大學成為世界科學的中心,是同普朗克、W.能斯脫、A.索末菲等人的努力分不開的。在納粹攫取德國政權後,以一個科學家對科學、對祖國的滿腔熱情與納粹分子展開了,為捍衛科學的尊嚴而斗爭。1947年10月4日在哥廷根逝世。
二、科學成就
1.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熱力學。他的博士論文就是《論熱力學的第二定律》。此後,他從熱力學的觀點對物質的聚集態的變化、氣體與溶液理論等進行了研究。
2.提出能量子概念
普朗克在物理學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輻射公式,創立能量子概念。
19世紀末,人們用經典物理學解釋黑體輻射實驗的時候,出現了著名的所謂「紫外災難」。雖然瑞利、金斯(1877—1946)和維恩(1864—1928)分別提出了兩個公式,企圖弄清黑體輻射的規律,但是和實驗相比,瑞利-金斯公式只在低頻范圍符合,而維恩公式只在高頻范圍符合。普朗克從1896年開始對熱輻射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經過幾年艱苦努力,終於導出了一個和實驗相符的公式。他於1900年10月下旬在《德國物理學會通報》上發表一篇只有三頁紙的論文,題目是《論維恩光譜方程的完善》,第一次提出了黑體輻射公式。12月14日,在德國物理學會的例會上,普朗克作了《論正常光譜中的能量分布》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他激動地闡述了自己最驚人的發現。他說,為了從理論上得出正確的輻射公式,必須假定物質輻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連續地、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只能取某個最小數值的整數倍。這個最小數值就叫能量子,輻射頻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數值ε=hν。其中h,普朗克當時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現在叫做普朗克常數。普朗克常數是現代物理學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數,它標志著物理學從「經典幼蟲」變成「現代蝴蝶」。1906年普朗克在《熱輻射講義》一書中,系統地總結了他的工作,為開辟探索微觀物質運動規律新途徑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三、趣聞軼事
1.啟蒙老師
普朗克走上研究自然科學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一個名叫繆勒的中學老師。普朗克童年時期愛好音樂,又愛好文學。後來他聽了繆勒講的一個動人故事:一個建築工匠花了很大的力氣把磚搬到屋頂上,工匠做的功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成能量貯存下來了;一旦磚塊因為風化松動掉下來,砸在別人頭上或者東西上面,能量又會被釋放出來,……這個能量守恆定律的故事給普朗克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不但使他的愛好轉向自然科學,而且成為他以後研究工作的基礎之一。
2.「普朗克行星」
普朗克進入科學殿堂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沒有動搖過他獻身於科學的決心。他的家庭相繼發生過許多不幸:1909年妻子去世,1916年兒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死,1917年和1919年兩個女兒先後都死於難產,1944年長子被希特勒處死。但是普朗克總是用奮發忘我的工作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悲痛,為科學做出了一個又一個重要的貢獻。
他一生發表了215篇研究論文和7部著作,其中包括1959年所著的《物理學中的哲學》一書。
在普朗克誕辰80周年的慶祝會上,人們「贈給」他一個小行星,並命名為「普朗克行星」。1946年他雖然體弱,但卻非常高興地出席了皇家學會的紀念牛頓的集會。
3.墓碑號刻著他的名和h的值
普朗克為人謙虛,作風嚴謹。在1918年4月德國物理學會慶賀他60壽辰的紀念會上,普朗克致答詞說:「試想有一位礦工,他竭盡全力地進行貴重礦石的勘探,有一次他找到了天然金礦脈,而且在進一步研究中發現它是無價之寶,比先前可能設想的還要貴重無數倍。假如不是他自己碰上這個寶藏,那麼無疑地,他的同事也會很快地、幸運地碰上它的。」這當然是普朗克的謙虛。洛侖茲在評論普朗克關於能量子這個大膽假設的時候所說的話,才道出了問題的本質。他說:「我們一定不要忘記,這樣靈感觀念的好運氣,只有那些刻苦工作和深入思考的人才能得到。」
1947年10月3日,普朗克在哥廷根病逝,終年89歲。德國政府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把威廉皇家研究所改名叫普朗克研究所。
普朗克的墓在哥庭根市公墓內,其標志是一塊簡單的矩形石碑,上面只刻著他的名字,下角寫著: h=6.62×10-27爾格·秒。
有幾點不明確或者欠妥
1 Planck在客觀上也是事實上最早引入了量子的概念,但其主觀初衷正好相反,他是在維護經典物理,只是用量子在調和實驗與理論的矛盾,這點他自己都不否認,也許這才是他值得尊敬的地方,真正在主觀上刻意引入量子的是老愛,用途?解釋光電效應
2 說道物理學中最重要的常數,只說h未免少了一個c?這樣才能4分物理
3 說道對抗納粹,有2類人,1類,老愛,費米,倫敦兄弟(London,Fritz; Heinz),Born,Max,他們直接離開了當時的納粹德國或者義大利,第2類,Sommerfeld,Planck,Hahn,von Laue,Heisenberg都反對當時Stark提出的所謂亞利安物理學,(Stark是有一定學術造詣的,也是個徹頭徹尾的納粹,趕跑了老愛,當上了威廉皇家研究所的頭,二戰後還被關了10個月),其實若不是Hahn和Heisenberg是反對納粹,而消極怠工,最先造出原子彈的很可能是德國,歷史恐怕也不會有現在這么簡單,戰後,Goettingen18著名科學家聯名反對聯邦德國發展核武器,所以德國至今沒有核武,不得不與法國走到一起。
⑤ 普朗克一生有什麼重要成就並產生了什麼影響
普朗克一生發表了215篇研究論文和7部著作,內容涉及熱力學、動力學等許多領域,這些都是人類歷史上寶貴的財富。但他最大的成就還是提出了「量子假說」,打破了經典物理學的框架,從而開辟了一個物理學研究的新紀元。
⑥ 普朗克和玻爾給我們留下了什麼科學成果
普朗克和玻爾使物理學從經典力學引入到量子力學。
1900年德國科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說,在科學界一鳴驚人。這一假說認為輻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流的形式,而是由小微粒組成的。他把這種小微粒叫做量子。
玻爾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玻爾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他還是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⑦ 為什麼人們記住了愛因斯坦卻很少有人記住普朗克
愛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和質能方程均是在1905年發表,還在專利局工作期間,沒有團體機構支持的情況下完成,成果屬於個人成就!愛因斯坦為深層次物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奠定了小范圍的理論基礎和方向,打開了深層次物理學大范圍研究的大門,其研究的成果屬於全人類,並非屬於哪個國家!
⑧ 普朗克介紹
普朗克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以發現能量量子獲得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之為名的普朗克常數於2019年被用於重新定義基本單位。並有以之為名科學獎座、機構和學會。
1885年4月,基爾大學聘請普朗克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年薪約2000馬克,普朗克繼續他對熵及其應用的研究,主要解決物理化學方面的問題,為阿倫尼烏斯的電解質電離理論提供了熱力學解釋,但卻是矛盾的。在基爾這段時間,普朗克已經開始了對原子假說的深入研究。
1887年,哥廷根大學哲學系授獎給普朗克的專著《能量守恆原理》(Das Prinzip der Erhaltung der Energie,1897年)。1889年4月,亥姆霍茲通知普朗克前往柏林,接手基爾霍夫的工作,1892年接手教職,年薪約6200馬克。
1894年,普朗克被選為普魯士科學院的院士。1907年維也納曾邀請普朗克前去接替路德維希·玻爾茲曼的教職,但他沒有接受,而是留在了柏林,受到了柏林大學學生會的火炬遊行隊伍的感謝。普朗克於1926年10月1日退休,他的繼任者是薛定諤。
(8)普朗克和成果擴展閱讀
一、普朗克的榮譽:
1915年獲功勛勛章的科學和藝術勛章;
191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8年獲德意志帝國雄鷹勛章(Adlerschild des Deutschen Reiches);
1929年與愛因斯坦共同獲馬克斯·普朗克獎章,該獎項由德國物理學會於該年創設;
獲法蘭克福大學、慕尼黑工業大學、羅斯托克大學、柏林工業大學、格拉茨大學、雅典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1938年,第1069號小行星(1927年1月28日由德國天文學家馬克斯·沃夫在海德堡發現)以普朗克的名字命名為Planckia,時年普朗克80歲;
1957年至1971年德國官方2馬克硬幣使用普朗克的肖像;
1983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發行一枚5馬克紀念硬幣,紀念普朗克誕辰125周年;
探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普朗克衛星。
如今有很多學校和大學以普朗克的名字命名。
二、普朗克的著作
Max Planck:Über den zweiten Hauptsatz der Mechanischen Wärmetheorie
Max Planck:Vorlesungen über Thermodynamik.
Max Planck:Das Weltbild der neuen Physik
Max Planck:Der Kausalbegriff in der Physik
Max Planck:Das Wesen Des Lichts
Max Planck:Religion und Naturwissensch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