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等水準測量成果的計算方法
測量閉合後,對比測量高程與控制點高程的高差。
差值范圍:三等水準為±12√L,四等為±20√L,L為路線長,這里的限差都是指平原地區的。
從已知點A出發,固定點A、B、C中間設置若干個轉點。
每測站觀測程序為:
(1)後視黑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下、上絲讀數。
(2)前視黑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下、上絲讀數,
(3)前視紅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絲讀數,
(4)後視紅面尺,長水準器氣泡居中,讀中絲讀數。
(1)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計算擴展閱讀:
水準觀測應在標石埋設穩定後進行。兩次觀測高差較大超限時應重測。當重測結果與原測結果分別比較,其較差均不超過時限值時,應取三次結果數的平均值數。
設備安裝過程中,測量時應注意:最好使用一個水準點作為高程起算點。當廠房較大時,可以增設水準點,但其觀測精度應提高。
水準測量所使用的儀器,水準儀視准軸與水準管軸的夾角,應符合規定。水準尺上的米間隔平均長與名義長之差應符合規定。
『貳』 關於四等水準測量的計算
不用考慮,紅黑面所測高差的平均值即所測點的高差!
『叄』 四等水準測量高差中數怎麼算
以黑面為准,如紅面小於黑面,那麼肯定紅黑加減100。計算如下:
後尺黑面中絲讀數減前尺中絲讀數=黑面高差中數
後尺紅面中絲讀數減前尺中絲讀數=紅面高差中數
取其平均值即為高差中數。
水準對尺2把尺子常數分別為4687和4787。
(3)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計算擴展閱讀:
溫度對儀器的影響
溫度會引起儀器的部件漲縮,從而可能引起視准軸的構件(物鏡,十字絲和調焦鏡)相對位置的變化,或者引起視准軸相對與水準管軸位置的變化。由於光學測量儀器是精密儀器,不大的位移量可能使軸線產生幾秒偏差,從而使測量結果的誤差增大。
不均勻的溫度對儀器的性能影響尤其大。例如從前方或後方日光照射水準管,就能使氣泡「趨向太陽」——水準管軸的零位置改變了。
溫度的變化不僅引起大氣折光的變化,而且當烈日照射水準管時,由於水準管本身和管內液體溫度升高,氣泡向著溫度高的方向移動,影響儀器水平,產生氣泡居中誤差,觀測時應注意撐傘遮陽。
『肆』 四等水準測量與普通水準測量在精度要求、作業方法、成果計算等方面的區別
測量的等級區分是靠它的精度和誤差范圍來劃分的。
『伍』 四等水準測量測完後如何計算成果,各種計算的方法和誤差限制
測量閉合後,對比測量高程與控制點高程的高差。差值范圍:三等水準為±12√L,四等為±20√L,L為路線長,這里的限差都是指平原地區的
『陸』 四等水準測量中,一個測站上的計算和校核工作包括哪幾項限差為多少
你可以查閱規范,四等水準一個測站視距不能超過100m(不同儀器可能不一樣),前後視距差不能超過3m,視距累計差不能超過10m,紅黑面中絲讀數差不能超過3mm,黑面上下絲讀數的均值與中絲讀數差不能超過3mm。
『柒』 四等水準測量計算方法
操作方法
01
水準測量的
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準儀提供的水平視線,讀取垂直豎立於兩點的水準標尺的度數,以測定兩點之間的高差,從而由已知點高程推算出未知點的高程。
四等水準測量,目的是直接提供地形測圖和各項工程建設所必需的高程式控制制點。
技術要求:視距不能超過100米,前後視距差不能超過3米,累計視距差不能超過10米,紅黑面讀數之不能超過3毫米,紅黑面高差之差不能超過5毫米。
步驟1 瞄準後視標尺
黑面,讀取下絲,上絲,中絲讀數。(如果不是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讀數前還需要精平)
計算: 後視距離=100×(下絲-上絲)
02
步驟2 瞄準前視標尺
黑面,讀取下絲,上絲,中絲讀數。(如果不是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讀數前還需要精平)
計算:前視距離=100×(下絲-上絲)
① 視距差=後視距離-前視距離(其結果要小於3米,否則視距超限)
② 視距離累計差=上站視距差+本站視距差(如果為第一站,則視距離累計差=視距差)(其結果要小於10米,否則超限)
③黑面高差=前視黑面中絲讀數-後視黑面中絲讀數
03
步驟3 瞄準前視標尺
紅面,讀取中絲讀數。(如果不是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讀數前還需要精平)
計算:①黑面與紅面讀數差=k+前視紅面中絲-前視黑面中絲(其結果小於3毫米,否則超限)
04
步驟4 瞄準後視標尺
紅面,讀取中絲讀數。(如果不是自動安平水準儀,觀測讀數前還需要精平)
計算:①黑面與紅面讀數差=k+後視紅面中絲-後視黑面中絲(其結果小於3毫米,否則超限)
②紅面高差=前視紅面中絲讀數-後視紅面中絲讀數
③紅黑面高差之差=黑面高差-紅面高差(其結果要小於5毫米,否則超限)
④高差中數=((紅面高差±100)+黑面高差)÷2(其結果單位為米)
如果這一站數據合格,這一站就測完了,可以搬站。下一站也是以上的觀測步驟。
05
關於限差的解釋。
視距為什麼不能超過100米?
答:其一,估讀數受人眼的分辨力、望遠鏡的放大倍數等因素影響,視線長度小於100米,保證讀數精度;其二,水準面是一個曲面,水平面代替水準面,距離為100米時,高程誤差為0.8毫米,當距離為200米時,高程誤差為3.1毫米,所以視距不能超過100米。
06
關於觀測順序的解釋。
四等水準的觀測順序為「後前前後」,這樣可以削弱儀器下沉的影響。前後視距相差較小可以削弱i角的影響。測站數最好為偶數站,可以消除標尺的誤差。
『捌』 4等水準測量校核公式是什麼怎麼校核
我就是學測量的!說的四等水準測量的簡核是有前後的視距差不超三米,四等要策八組數具算十次,沒什麼公式的!這是對數具的檢核!超限要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