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參加人多少名有效
國家沒有對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參與人數有規定,只要是開設了這個獎,就內可以容在全國范圍內徵集教學成果,委員會成員就會對提交上來的成果進行評比,最終開設出來,一,二,三等獎各種。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獎勵,每4年評選一次。前6次分別在1989年、1993年、1997年2001年、2005年、2009年評選。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本次是2013年4月評選,經過3個月公示期,然後,一等獎和二等獎由教育部批准,特等獎由國務院批准。
❷ 教師評職稱的教學成果獎指哪些
學成果指自己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版比中獲獎,發給教權學成果證書。或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自己的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發給教學成果獎證書的。
教學成果獎也是包含有很多的種類,有國家高等教育成果獎、省高等教育成果獎、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市區縣教育教學成果獎還有各級的賽課獎。
(2)北京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正高級教師。
1、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為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發揮了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任務,教書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統地掌握所教學科課程體系和專業知識,教育教學業績卓著,教學藝術精湛,形成獨到的教學風格;
3、具有主持和指導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創造性成果,並廣泛運用於教學實踐,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了示範和引領作用;
4、在指導、培養一級、二級、三級教師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在本教學領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認的教育教學專家;
5、一般應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並在高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❸ 個人申報基礎教育教研成果獎要准備什麼
個人申報基礎教育教研成果獎要准備什麼?肯定會有個人的信息資料,然後還有。教研成果的說明以及演示吧!
❹ 市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在職稱評審中加多少積分
沒有聽說過市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這個項目,所以在職稱評定中是否加分未知。可以在職稱評審中加分的主要由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和學校發放的格力榮譽證書和教學類技能大賽證書。
❺ 教學成果獎是指哪些
教育教學成果指教育科研人員(包括教師、校長、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對某一教育科研課題進行研究,通過觀察、調查、實驗、行動研究和思維等一系列研究活動,獲得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價值的創造性結果。成果的基本表現形式為論文、科研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等。
1、具有研究價值。
通過課題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有利於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
2、具有科學性。
主要體現在課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明確,理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有實踐基礎和理論基礎。
3、具有創新性。
課題反映新的內容,反映時代特點,反映新的視角,應用新的研究方法,是沒有做過或做過卻未能解決的問題。
4、具有可行性。
課題是否具備進行研究的主觀與客觀的條件。
主觀條件是指研究者本人所具有的理論水平、知識、能力、專長、經驗、基礎,對課題的理解程度、興趣、資料掌握的是否深入和廣泛。
客觀條件是指課題研究所必須的資料、設備、人員、時間、經費以及領導支持程度等因素。
擴展資料:
關於對教育教學成果注意事項
1、明確教育和教學的目的。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僅是為了獲得幾項證書,更是通過教育科研,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提升自身價值,不斷改進自身工作,提高教育效率。
2、明確教育教學的對象。教師在進行教育研究時,必須以自身工作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避免脫離實際的「學術性」研究。
3、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轉變。在工作中培養教育和科學研究的興趣,自覺、積極地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活動。
4、使用科學的方法。在研究過程中,運用研究方法,用研究的眼睛觀察平時的工作,避免脫離實際的研究。加強學習,注意觀察、分析和思考,不斷積累,加強溝通和討論,及時反思和總結。通過研究,逐步掌握教育研究的規律和方法。
5、是持久的。教育研究不是短期行為,而是貫穿於整個教育生涯的全過程。要使自己的教育科研工作卓有成效,關鍵是要堅持,堅持發展。
❻ 什麼叫教學成果獎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家在教學研究和實踐領域中頒授的最高獎項,每4年評審一次,獲獎項目需在教育教學理論及實踐中取得重大突破。
2013年已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含基礎教育(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授予相應的證書和獎金。
(6)北京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擴展閱讀:
相關事件
1993年國家教委第二次獎勵了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教學成果。1994年3月,國務院發布《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在高等學校中,形成了由國家法規所確定的,與科技「三項獎」所並行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制度。
1987年開始,國家教委每四年進行一次高等學校國家級教材獎勵。原定於1996年進行的第三次國家級教材獎與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並軌」。1997年國家教委成果獎中有438項教材參加了評審,117項教材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13項教材獲得了一等獎。
第四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獎勵額度,對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分別給予8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獎勵。學校在國家獎勵的基礎上將給予一定程度的配套獎勵。
❼ 什麼是教學成果獎
教學成果獎包含有很多的種類,有國家高等教育成果獎、省高等教育成果獎、省內基礎教育容教學成果獎、市區縣教育教學成果獎還有各級的賽課獎。
教學成果指自己獨自撰寫的教學論文,在縣教科所或市、省級教研室組織的教學實驗成果評比中獲獎,發給教學成果證書。或是,從教科所申請教研課題,經自己的實踐實驗上報材料後被上級選上,發給教學成果獎證書的。
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
拓展資料:
申報材料:
1.反映成果的總結
2.教學成果鑒定書
3.視頻
支撐材料:
1.示範中心實驗教學情況統計表
2.學生獲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獎勵情況
3.學生發表的學術論文
4.校際共享合作協議
5.承辦省級及以上實驗教學研討會一覽表
6.示範中心面向校際開放、共享的實驗實訓一覽表
7.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批准文件
8.學生獲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技術資質證書
9.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10.公開發表的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論文
11.出版及自編的實驗教材
❽ 張思明的當代人物
張思明,男,漢族。出生於1957年10月。籍貫:上海。曾在北大附小、上海虹口一中心小學、江西鯉魚洲「五七學校」學習、勞動。1974年高中畢業於北京大學附屬中學。1975年起工作於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數學組。他通過刻苦自學、頑強拼搏取得了自學考試的優異成績,是全國自學成材的先進典型之一(見中央電視台的專題片「自強鑄輝煌」)。
1981年起在職參加北京市高等教育數學專業自學考試。1985年獲得北京大學頒發的數學專業本科畢業證書和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公派在日本崗山大學教育學部研修日語和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
1991年在職在首都師范大學數學系繼續攻讀學科教學論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1993年以全優成績畢業並獲碩士學位。
1992年被破格評為中學高級教師。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青年骨幹教師。1998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中學數學特級教師」稱號。
他熱愛教育工作,曾長期堅持擔任班主任。他熱愛學生,能從思想、學業、身體、心理等諸方面關心他們的全面成長。在教育上他講究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及身性,注重思想教育與科學知識的結合和無形教育環境的創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對集體、民族、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心和自身的進取精神。他3次參加義務獻血,多次利用假期去京郊、張北、內蒙、沂蒙、新疆等教育貧困地區支教,助教。在教學上形成了以「數學課題學習」為特色的教學風格和大量實踐成果。
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和當選全市青年教師的「師德之星」。
1997年獲北京市「五四獎章」。
1999年獲北京市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和數學教育的最高獎「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評為北京市當時最年輕的數學特級教師。
2000年當選為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2001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03年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04年再獲北京市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 張思明同志熱愛教育工作,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75年參加工作以來,29年裡他虛心向老教師學習,長期堅持擔任班主任(20年)、年級主任(5年),模範履行教師職責。他有很強的事業心和使命感,熱愛學生,能從思想、學業、身體、心理等諸方面關心他們的全面成長,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學生,深受學生和家長們的好評。所帶畢業班的學生幾乎全部升入大學,多次被評為北京市級先進班集體。還培養發展學生黨員兩人,校學生會幹部10餘人,2003年理科狀元等優秀學生。他的上百名學生在全國、全市的創新大賽、數學應用等競賽中獲獎。
張思明同志刻苦自學、頑強拼搏取得了自學考試的優異成績,是全國自學成材的先進典型之一(見中央電視台的專題片「自強鑄輝煌」)。他戰勝家庭帶來的種種困難(父親因公犧牲,母親重病,岳母半身不遂),在當班主任和滿工作量的條件下,完成了24門課程的自學考試並以全優成績完成了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論文答辯(93年)。研究生畢業後,他毅然放棄大學的工作機會,回到基礎教育的第一線。
在教育上他講究教育的科學性、實效性和及身性,注重思想教育與科學知識的結合和無形教育環境的創設,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對集體、民族、國家和社會的責任心和自身的進取精神。他特別關心有特殊困難(殘疾、單親、父母離異等)的學生,用對學生一輩子負責的精神對待學生,為他們傾注了心血和愛心。如1985年,他所帶的班「早戀」問題比較突出,他就選擇了「早戀」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和教育引導對策為研究課題,通過觀察了解「早戀」學生的心理反應,通過大量個別工作,找到了「淡化、疏導和人生優選法」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相應的論文在1988年獲「北方八省市思想教育優秀論文」二等獎,為多家教育期刊轉載。
他發現學生近年來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較多,就選擇了「焦慮的形成與調適」作為研究課題,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焦慮的起因、表現、利弊影響,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為學生介紹多種心理調適方法,並指導家長進行相應的措施配合,使學生形成較好的心理狀態,相應的論文發表於《班主任之友》1995年第5期的首篇。
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用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結合學生出現的學習障礙和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技術指導,是他班級管理的一大特色。1996年他有關學生學習指導的德育論文獲全國二等獎。1996年被評為「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和當選全市青年教師的「師德之星」。1997年獲北京市「五四獎章」。
在學校工作中,他講團結、講奉獻,服從分配,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一直承擔大負荷的工作量,多次參加義務獻血,多次利用假期去京郊、張北、內蒙、沂蒙、新疆等教育貧困地區支教、助教,多年一直熱情資助山東農村的三位貧困學生上學。在日本進修學習期間他心繫祖國,用自己出色的學習成果和人品贏得了國外導師、他國留學生稱贊和所在地留學生黨組織的很高評價。回國時他為學校帶回了價值60餘萬日元的教學設備和外匯。他三次被評為區級「先進教師」、五次被授予市級先進稱號,一次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張思明同志在數學教學、學生學法指導、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方面有豐富經驗和一批成果。評優保兩次獲一等獎。已發表的文章和參與編寫的著作達 150萬字,從87年起他參加了我校和海淀區的數學競賽的輔導工作,長期擔任市、區數學學校(原奧校)的兼職教練員。先後輔導了宗風華、江小輝等10餘位學生在全國數學、計算機競賽中獲獎。1993年作為北京隊的主要教練之一和何老師一起帶隊參加了中國奧林匹克冬令營(山東大學),獲得團體第二名。
作為跨世紀接班人的青年教師,他認為不能僅滿足於學習借鑒前人的經驗,停留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程度上。要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是一個教師成熟的標志。他要求自己,一定要通過認真學習和鑽研現代教學理論和身邊老教師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己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點。
張思明同志從1993年起開始進行「導學探索、自主解決」教學模式和中學數學建模的教學探索和實踐。他在數學教學中突出表現了激發學生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特色和風格。近幾年為全國、北京市、海淀區做了多場大型公開課,每次都有上百名教師參加觀摩,受到廣泛好評,產生較大影響。1999年獲北京市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999年9月獲全國數學教育的最高獎「蘇步青數學教育一等獎」。
2001年他在全國50多位教師中,以20餘位專家的全票當選,參加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做為第一報告人,在全國宣講他做數學創新教學的成果,報告13場,行程2000里,受到全國聽眾的一致好評和很大反響。媒體有不少報道。
張思明同志從1999年起參加了國家教委主持的《國家數學課程標准》的研製工作,現在是高中《國家數學課程標准》的研製核心組成員。是新課程開發和推廣工作中少見的一線教師代表。2004年作為副主編參與高中數學新教材(北師大版)的編寫。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課題(「跨世紀園丁工程」「特級教師計劃」專設課題)——「中學數學創新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的科研任務(2003年已結題,被評為20M年北京市第二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
在教學上,他通過數學課題學習等多種形式,特別注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他的學生中有6 人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1996,2002)中獲獎,3人在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中獲得一、二等獎。有130多人次在北京市高中數學知識應用競賽中獲獎。輔導的學生葛鑒橋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他撰寫的40餘篇文章、150餘萬字的著作中在全國和市級以上評比中獲獎的就有8項,1998年獲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第四屆「孺子牛金球獎」,1999年獲「蘇步青數學教育獎」一等獎和北京市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0年獲胡楚南優秀教學成果獎。2001年當選「全國優秀教師」。2002年被評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他多次代表北京的教師到香港、美國斯坦福大學等進行學術交流。今年,在教育部組織的新課程國家級培訓中,他作為數學高中新課程標準的研製者之一,在培訓中發揮了骨幹作用,他的專題報告,引起全國參與培訓教師的高度贊揚。
他在總結自己的工作時寫下了這樣的話:「我常聽到一些年輕的朋友抱怨命運不好,沒有機會,其實比起「老三屆」來我們要幸運得多。只有當自己真正有了「內動力」,才會發現機會,珍惜機會,抓住機會。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我覺得影響青年人成長的最大障礙,不是環境和他人的作用,而是自己的惰性、滿足、自我原諒、自我開脫,是不甘寂寞、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這種輕浮的「瀟灑」。人生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會都是「艷陽天」,總會遇到一些溝溝坎坎。我們既要想到不耕耘就不會有收獲,更要想到有十分的耕耘並不一定有十分的收獲。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去耕耘,因為人生的「季節」是不等人的」。作為教師保持「職業青春」常在的秘密只有一條,那就是終身學習、不斷進取」。
❾ 教育部關於批准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委員會處理過異議項目後,在已經確定成為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共計有1355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將的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學研究室提交的《走向世界的中國數學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改革的上海經驗》、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提交的《基於學科育人功能的課程綜合化實施與評價》、平度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提交的《助推縣域三農轉型升級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提交的《深職院——華為培養信息通信技術技能人才“課證共生共長”模式研製與實踐》、四川大學提交的《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實踐》、華中師范大學提交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重構與探索實踐》等6項成果。
❿ 教學成果獎需要准備視頻嗎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起源於1988年,國家教委《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設立國家「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用來獎勵在高等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取得顯著成果的集體和個人。1989年,開展第一屆評選。
02、1994年發布條例
三大特性
1994年國務院令第151號發布《教學成果獎勵條例》,「教學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學規律,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產生明顯效果的教育教學方案。
03、國家級和省級
每4年評審1次
教學成果獎分為國家級和省(部)級,每4年評審1次,2018年已評選了8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教育部學科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獲獎的一等獎和二等獎項目由教育部批准,特等獎由國務院批准。
04、3個等級
3大類
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3個等級。自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包括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3個大類」。
05、2018年獲獎項目
2018年全國共評選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355項,其中特等獎6項、一等獎150項、二等獎1199項。其中,
高等教育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共452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400項;
基礎教育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共計452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400項;
職業教育類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共計451項,特等獎2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399項。
從統計結果來看,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的項目大多數來自「雙一流」高校。四川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的兩個項目獲得特等獎。
(二)教學成果獎的特點
1、教學成果有科研的成分但不是科研。教學成果也需要立項,收集素材,研究比較,制定方案,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結果,對實際做法、經驗進行理論升華,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是一種科研過程。但前提是教學,是源於教學、服務教學的一種帶有科研性質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活動。
2、需要理論、論文但不是論文。教學成果的研究與實踐需要教育理論指導,結合實踐過程進行理論思考,並予以概括總結,形成論文。但不是純學術性的論文,必須結合教學活動的實踐,體現方向性、思想性、科學性、實用性、新穎性和獨創性。
3、獎勵的對象是個人或集體但不是評選先進。教學成果獎的評選落腳點是成果,注重取得成果的質量和水平,必須體現正確的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發展的方向,對實現培養目標、提高教育質量產生顯著效果,在一定范圍內有啟發、示範的作用。人、果雖不分家,對人但更對「果」。
4、需要付諸實踐、過程體驗但不是直接經驗。有實踐實驗、有數據分析。沒有理論的指導,科學的總結,理性的思考,規律性的概括,僅僅是工作體會、做法或經驗,也不能稱之為成果。
5、有「校本的課程資源包」,跨省市、跨區域的學校應用案例,以證明項目成果的可復制性和可推廣性。
(三)教學成果獎的申請
1.申請辦法
申請省級教學成果獎
①個人申請或教研室(組)、系(科)推薦,學校審核後,擇優向省教育廳推薦,其中推薦一等獎的成果不超過推薦總數的20%。申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②由成果的持有單位或者個人,按照其行政隸屬關系,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教育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教育行政部門或者教育管理機構向國家教育委員會推薦。
③國務院有關部門所屬單位或者個人也可以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教育行政部門向國家教育委員會推薦。
2.申報條件
① 申報的教學成果,原則上應以校級及以上的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或質量工程項目為基礎,其他教改水平顯著、效果突出的成果也可申報。
② 成果應經過2年以上教育教學實踐檢驗,申報特等獎和一等獎的成果一般應經過不少於4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檢驗。實踐檢驗的起始時間,應從正式實施(包括試行)教育教學方案的時間開始計算,不含研討、論證及制定方案的時間。
③ 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應直接參加成果的方案設計、論證、研究和實施全過程,並做出主要貢獻。離退休人員、調離學校人員、借調外聘人員不能擔任第一完成人。
教學成果由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共同完成的,由共同完成單位或個人聯合申請。鼓勵整合全校優質資源、校際聯合、校政企研合作共同開展研究的教學成果申報。每項成果不限主要完成人人數和主要完成單位數;每人參與申報的成果(含主持)不得多於2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不得多於1項。
④ 已獲得過教學成果獎的成果,在內容基本相同或沒有特別創新的情況下不得重復申報。
3.材料要求
進行申報的教學成果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果大家針對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理論理念、方法路徑等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教育教學改革等方案(方案設計),按照方案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對解決這個問題形成了具有創新性、穩定性、示範性的成果,那麼就可以對這個探索過程進行回溯、梳理,對成果進行總結與凝練,形成申報材料。
首先,文件是材料准備的依據,要認真研究相關文件,如《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和《〈教學成果獎勵條例〉實施辦法》等。特別要注意的是:
①實踐檢驗的起始時間,應從正式實施(包括正式試行)教育教學方案的時間開始計算,不含研討、論證及制定方案的時間。成果為教材(包括電子教材)、著作等出版物的,從正式出版的時間開始計算。
②成果評審的指標是: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示範性或推廣性。
③申報材料必須要對照評審要求,突出重點:
Ⅰ 瞄準您的教育發展方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體現前瞻性;
Ⅱ 反映現代教育理念,體現時代性;
Ⅲ 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體現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