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轉讓定價合同

轉讓定價合同

發布時間:2022-01-02 05:03:20

⑴ 什麼是再銷售價格法再銷售價格法的可比性分析內容有哪些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發布<特別納稅調查調整及相互協商程序管理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6號)規定:「第十八條 再銷售價格法以關聯方購進商品再銷售給非關聯方的價格減去可比非關聯交易毛利後的金額作為關聯方購進商品的公平成交價格。其計算公式如下:
公平成交價格=再銷售給非關聯方的價格×(1-可比非關聯交易毛利率)
可比非關聯交易毛利率=可比非關聯交易毛利/可比非關聯交易收入凈額×100%
再銷售價格法一般適用於再銷售者未對商品進行改變外形、性能、結構或者更換商標等實質性增值加工的簡單加工或者單純購銷業務。
再銷售價格法的可比性分析,應當特別考察關聯交易與非關聯交易中企業執行的功能、承擔的風險、使用的資產和合同條款上的差異,以及影響毛利率的其他因素,具體包括營銷、分銷、產品保障及服務功能,存貨風險,機器、設備的價值及使用年限無形資產的使用及價值,有價值的營銷型無形資產,批發或者零售環節,商業經驗,會計處理及管理效率等。
關聯交易與非關聯交易在以上方面存在重大差異的,應當就該差異對毛利率的影響進行合理調整,無法合理調整的,應當選擇其他合理的轉讓定價方法。」

⑵ 普華永道的招生標準是什麼!

網上段子手說「四大審計忙成狗,稅務准時下班」,審計跟稅務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先來看看小夥伴的回答。
而真實在四大裡面,審計跟稅務工作時間真的跟網上傳的一樣嗎?進入四大該如何准備?審計跟稅務未來有哪些職業發展方向?
今天我們邀請到了普華永道稅務及商務咨詢部經理(多次校招superday面試官),來跟大家揭開答案。
給大家推薦一個已經考過ACCA的學姐,關於ACCA任何不懂的事情都可以咨詢她。不僅能解決ACCA考試問題,還有電子版ACCA試題和備考資料:微信ID:ACCAmengyue

關於普華以及稅務和審計部
主持人:您當時為什麼選擇了普華,而且還在裡面堅持了8年?
當時對四大的認知是,四大的職業發展路徑比較清晰,或者說,是個技術活吧。我們當時還沒有那麼充足的信息來源和可以選擇的工作,讓你有更多探索職業的機會。
當時對它的感覺是和校園的氛圍有點像,可以學習專業知識,然後通過專業知識來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當然主要還是職業發展路徑比較清晰。而我選擇稅務是因為我專業與稅務有一定相關性,另外四大沒有要求一定是研究生,本科生反而有年齡優勢。
主持人:普華的稅務部門是怎麼細分職能的?
稅務的職能細分有幾個維度,第一是根據服務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客戶所處的行業和國別細分。
其中最大的三個組包括Corporate Tax、Global Structuring Service和Transfer Pricing(這三個組,在某些四大的校招環節可能是合並在同一個選項中的)。
CorporateTax公司稅務是一個最大的組,大概佔到整個稅務部三分之一的人數。工作主要服務於外資企業,內部又細分為六個行業,和一些特殊的組,比如說流轉稅組。
Global Structuring Service(GSS)的工作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第一塊業務是稅務盡職調查,另外一塊是服務本土企業,即國企和民企,其中佔比最大的業務是國內企業走出去進行海外投融資過程中的稅務服務(包括方案設計、架構搭建和盡職調查等),此外還有一般國內的稅務咨詢和稅務合規性服務(例如稅務審閱等)。
TP(Transfer Pricing)小組主要是圍繞企業的關聯交易及轉讓定價問題,包括為企業准備轉讓定價同期文檔、協助企業應對稅局的轉讓定價檢查、為企業進行轉讓定價籌劃及分析等。
此外,稅務部還設有服務關稅、個人所得稅、美國稅、稅務科技等專門的服務團隊。
但是同學們也要知道,四大內部的分組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和業務的發展來進行調整的。

主持人: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審計每天做到死,稅務基本可以准時下班;審計小朋友每天底稿做到死,稅務的整天就是看報告」,所以稅務部門跟審計部門工作內容上最主要的差別是在哪裡?稅務部門真的可以經常准時下班嗎?
1、工作內容上:
審計的工作流程相對來說比較標准化的,工作流程相對來說有據可循,尤其是對於老客戶比較容易把握。所以對學生來說,如果你是比較仔細,喜歡流程化工作的同學,審計對你可能比較好。
而稅務大部分的業務需要一定靈活性,服務過程中出現難以預見到的因素也相對更多一些。另外,稅務分很多組,原因是組和組之間的工作內容差異比較大,各自的專業知識和理論背景會差異很大;審計分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團隊太大了,不好管理,所以進行分組。
2、工作時間上:
前面提到,審計的工作相對比較容易計劃,比如現在12月,我可能已經預見到接下來的兩三個月,會有什麼樣的工作了,都是別人已經幫你安排好了。
審計有比較明顯的淡忙季,忙季基本上平均每年有四到六個月,經理及以下的員工,絕大部分人會有三個月的時間基本上是在沒有周末的情況下,每天平均工作10-12小時甚至更多。所以去審計的同學,可能需要提前做好這個心理准備。
稅務的時間就沒有那麼固定,因為稅務的工作節奏不像審計那樣容易預見和計劃。而且稅務部上級在分配工作時會徵求下級的意見,理論上,下級「可以」拒絕這個工作;同時上級也會盡量把項目安排給比較能乾的下級,導致忙的人長期很忙,空的人長期很空,當然時間長了,能力的差異也會很大。
主持人:那你或者你下面的小朋友典型的一天的工作場景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其實每個項目會不同(無論是服務內容、方式和節奏都會不同,所以需要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責任心)。從一個典型的服務流程來說,會有這么幾個階段:一開始是根據與客戶的溝通寫寫服務建議書(一般會讓下面的小朋友先起草,senior會給他一個參考案例),並跟他講清楚具體要求,起草的版本,會在經過各級修改後給客戶確認,根據這個服務建議書會簽訂一個正式的合同,這個時候服務就正式開始了。
比如常見的稅務咨詢,一般最後需要交付一份書面咨詢報告。在起草報告的時候,需要跟客戶溝通,需要自己去搜索資料,有的資料你可以自己去網上查,有的需要去向稅務機關確認,最後經過分析整理形成一個完整的報告。
此外,還有一大類稅務合規性服務,包括報稅服務和協助審計符合審計底稿中與稅務相關的事項。
進入普華你需要具備的能力
主持人:你們在招聘的時候會不會看專業?對於一些沒有任何財會背景的同學想進四大,他們前期有一些什麼樣的准備比較好?
不太看專業,我覺得你在面試的時候能夠說服面試官,你想來四大不是出於一時興起,而是真正有長期深思熟慮過的就可以。如果你之前有過一些實際行動,就有助於說服面試官,比如說你有一些相關的實習經歷,或者參加過一些例如CPA的專業資格考試等等。
主持人:哪些實習算是相關的實習?
如果你有機會來四大,直接在四大實習是最好的,除此以外,在一些比較一線的會計事務所實習,或者是在一些大型企業的財務實習,這些我覺得都是比較會有些幫助的。但是如果你在面試的時候表現得很好,沒有相關經歷也不太會影響到錄取。
主持人:我有個大學同學之前就是,不是相關專業也沒有相關實習經歷,但最後進了普華。
對,所以我說是有幫助,PwC是一整天的面試,在一對一之前,負責跟你一對一的老闆已經看過你前面的表現了,也就是看到你的能力,而能力其實跟你的專業沒有太大關系。
後面一對一面試的時候,你把你的意願闡述清楚就可以,比如為什麼你專業不對口的情況下你要來四大,每個人放棄原來的專業背景,投入到一個新的這個東西,都是一個很重大的決策,那麼這個決策如果沒有讓面試官感覺你是深思熟慮的話,別人會覺得你的這個選擇可能不是很穩定。

主持人:想在稅務部門做好工作,需要具備一些什麼樣的能力?大學生該如何去培養?
無論你在哪個細分領域,溝通能力都非常重要,你是不是能夠理解別人的意思和背後的考慮,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准確、高效地傳達給別人?這些能力對很多行業都是很基本的。
對於稅務的工作來說,可能還需要一定的靈活性和決斷力。比如很簡單一件跑腿的工作。我讓他去稅務局幫我辦一件事情,如果當中遇到了問題,靈活性和決斷力比較高的同學就會知道,出現什麼情況需要跟我請示,什麼情況他可以自己做主處理掉。
再要求高一點的,如果他能站在上級的角度考慮問題,能通盤考慮整個項目的背景和目的就更好了。就是你要思考上級為什麼叫你做這個事情,他的指示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如何去培養,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但首先,你不要抵觸和別人的社交和溝通,平時多找機會鍛煉;另外,要拓寬一下自己的視野,對自己知識領域之外的東西勇於嘗試和學習。拓寬視野可以是你參加相關的實習,也可以關注一些財經類的知識和話題,這都會有利於自己長期的職業發展。
主持人:你自己會常常關注哪些網站或者雜志呢?
平時關注一些外媒和財經類專業媒體比較多,比如FT、華爾街見聞等。每個人當然情況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興趣來看。
主持人:很多同學覺得稅務比審計少招很多人,他們就覺得稅務的門檻會比審計稍微高一點,是這樣子么?
我覺得從應聘的激烈程度,獲得offer的難度,其實並沒有高出很多,整體競爭激烈程度應該差不多。
公司培訓和職業發展
主持人:普華的客戶遍布全球,工作中會不會涉及不同國家的稅務處理?如果會,剛畢業的學生,大部分不具備這樣的知識儲備,PwC是如何處理或者如果跟員工培訓的?
如果是涉及到海外稅收,這個要求會很高,一般除了美國稅有專門的團隊,其他大陸的服務團隊一般不會正式出具關於境外國家、地區的稅務意見。
如果中國客戶的需求涉及到其他國稅的稅務問題,我們會聯系當地的普華團隊提供協助。例如一個中國企業到巴西去收礦,這種情況下客戶如果需要對他們的投資計劃從稅務角度提出建議,巴西的普華永道團隊會從巴西稅角度提出意見,中國團隊則負責其中的溝通協調,給客戶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所以,你需要的是比較強的溝通能力和項目管理能力。
主持人:四大裡面關於這種能力的培訓會有以一種怎樣的形式來培養呢?
四大的培訓其實最主要的是項目上的培訓,就是說我們所謂的on job training。雖然有持續不斷的課堂式的講座培訓,但是大家未必會很仔細聽,那麼可能效果不是特別好。
真正有很大提高的,還是通過自己的親手實踐,上級通過項目來給你很多的指導。四大的機制決定了,下級的工作能力提供能讓上級的工作效率提升,所以上級很願意指導下級。
主持人:有同學說,覺得稅務部門的發展比較窄,你認同嗎?
如果你到達一定的級別,且你的綜合能力比較好的話,不管是審計還是稅務,發展路徑都會比較寬,因為你到了那個級別,更看中的是你的綜合能力,而你僅僅是你的專業知識能力。
一般來說,審計可以往財務分析、企業投融資、內審等方向發展,稅務可以往企業的稅務經理或稅務總監方向發展。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比如前段時間,我們身邊的一個高級稅務經理,跳出去後做了悟空找房的CFO。
四大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培養你能力的地方,但不僅僅是你的專業能力,還有你的溝通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職場核心能力,未來可以選擇的方向也不一定僅僅是財務方向。

⑶ 在經濟合同中有哪些節稅技巧

只要認真關注節稅技巧,在經濟合同和日常工作生活中,應該是人很多方法的,但總結成一條來說,這是個知識的積累和不斷學習的過程,我們需要熟悉稅法,撐握稅法,才能談得上如何去節稅,這種說法你認可嗎?

下面為你提供一點學習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贈得巧來送得妙
一件2000元的電器,送一件400元的小家電,合計2400元實際收2000元。如果當贈送,要按2400元繳納增值稅。現在我們重新涉及方案:將兩件產品賣給顧客,給予顧客400元的折扣,其中,2000元的按15%折扣以後出售,400元的按折扣25%以後出售,這樣,對顧客而言,實際支付2000元,與買一件送一件的效果是一樣的,對於商場而言,由於是價格折扣,實際上沒有贈送的行為,只要按2000元實際營業額繳納增值稅即可。
有些營銷人員認為這樣做很無聊。改變方式就符合稅法,不改變就要多交68元的增值稅,對企業的納稅而言,這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

二、依法而簽可節稅
一家設備公司,生產設備以後,需要為客戶在大廈中提供安裝服務,財務人員很清楚:這是一條龍服務,銷售產品再安裝,屬於混合銷售行為,合同中如果分別註明設備價款和建築安裝價款,可以分別適用增值稅和營業稅。財務人員因為出差外出,回來時合同已經簽好,合同只寫了一個總價,沒有分開金額。財務人員說明道理,要求對方一定配合重簽。對方的財務經理也是個人物,提出條件:重新簽訂,你可以節稅接近20萬元,既然如此,合同價格要降低5萬元,企業財務人員明知是乘人之危也無可奈何,最後商量讓利3萬元,重新簽訂合同。
如果事先提出要求,對方也就無法乘機「訛詐」了。

三、合同作廢也納稅
有些企業的領導喜歡簽合同,也喜歡變來變去,簽了以後發現不行就作廢以後重新來過。簽了合同要繳印花稅,即使合同作廢。例如:公司本月簽訂了合同,申報的時候繳了印花稅。領導作廢了該合同,不簽了,由於印花稅已經繳納,並且不能退還,因此,由於作廢合同導致多繳了稅。
還有一個是變更合同,如果合同金額增加了,就要補繳印花稅,如果合同金額減少了,不退印花稅。
所以,如果合同金額一時不能確定,應該先簽訂金額未定的合同,等到金額確定以後再補充進去,這樣就可以避
四、代理還是非代理
現在很多企業都與事務所簽訂稅務代理合同,大家都認為屬於代理業務,既然是代理業務,那就應該按差額繳稅。其實,稅務代理合同應該按服務業中的其他服務繳納稅金,應該按全額納稅。稅務上對代理的認定不是看合同的名稱,而是看經濟實質。稅務代理實質上是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的服務,與代理不同,代理有第三方出現,例如:企業委託一家公司采購一批產品,業務中有賣方,買方還有中間方,因此屬於代理,而稅務代理是中介機構直接為企業服務,沒有出現第三方,因此,不屬於代理合同,在執行合同中發生的墊付、代收都需要計入應稅收入納稅,不能按差額納稅。
稅務上的代理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差異。
五、對方違法對方陪
簽訂合同是對雙方的一個法律約束,現在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對方履行了合同,但對方提供的發票存在問題,例如:有一些提供的是從第三方購買的發票、有些是請其他單位開發票、有些購買失控發票、有些直接使用假發票。稅務機關查出發票有問題,購貨方就要承擔責任。對方違規提供發票,購貨者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想追究對方的責任,還難以找到合適的法律依據。所以建議企業在合同中加上保護條款:由於對方提供的發票不符合稅法規定,給甲方造成的損失由乙方承擔賠償責任。保護條款一方面可以給對方施加壓力,一方面如果真出問題了,可以根據合同條款直接找對方賠償,無需為法律依據煩惱。

六、對方偷稅你遭殃
有個房地產公司,在廣告里承諾:買房子送契稅。業主買房子,在合同中寫明:契稅由房產公司承擔。業主們搬進了新屋,開始了新的生活。等到去辦房產證,對方告知:你們還沒有繳契稅,先繳了再辦證。業主們與房管部門理論:房產公司答應送契稅。其實,契稅的納稅人是購買房子的業主,房管部門根本無需理會房產公司與業主的合同,只要按法律規定辦即可。業主與房產公司的合同糾紛由雙方按法律途徑解決。業主無奈,只好先繳了契稅辦證,回頭再找房產公司算帳。
對方包稅,對方如果不納稅還是你承擔法律責任,對方不承擔偷稅的責任,對方只承擔違背合同的責任,屬於合同糾紛,因此,包稅合同之後還要關注對方是否真的納稅了。
七、運雜費不是運費
企業銷售產品,采購原料的運費可以按7%計算抵扣進項,但是按規定,其他雜費不能抵扣,例如裝卸費、保險費等。運輸方在開具發票的時候要將運費與其他雜費分開,托運方按運費計算可以抵扣的金額。有些采購、營銷人員不懂得稅務上的規定,對方開票的時候沒有留意,等到回來後才發現對方在摘要欄寫了運雜費,發票不能抵扣,算一算又損失了7%。
所以,企業財務人員一定要讓管理人員都明白:運費與運雜費不是一回事,少出差錯就能少繳稅。
八、不拿發票多繳稅
稅務機關實施「以票控稅」,企業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憑證,否則不能稅前列支。能夠取得合法憑證成了企業節稅的重要方法。
有些人不以為然,不開發票對方收得便宜,要開發票對方收得貴,羊毛出在羊身上,結果是一回事。
是不是一回事,看看例子:購買1000元的文具,不開發票給900元,開發票給1000元,相差100元。多給100元,所得稅少交330元,少給100元,所得稅多交330元。多給100元獲得發票,實際上還是能給企業帶來收益。
企業人員應該明白:不拿發票就會多繳稅。
九、外企的轉讓定價直接侵犯合資或合作企業中方利益
外企的主要避稅手段是轉讓定價,這要佔到避稅金額的60%以上。
專家指出,所謂的轉讓定價是指集團內的關聯企業之間,為了確保集團利益的最大化,在集團內部人為地控制定價,這包括產品價格、貸款利息、無形資產轉讓價格、勞務費用等等。
跨國公司在利用轉讓定價進行避稅方面有便利的條件。國際貿易總額中約有60%是通過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所形成的。跨國公司在制定內部交易價格時,往往可以便利地採用轉讓定價辦法,達到減少稅負從而增加利潤的目的。
轉讓定價在中國主要表現為「高進低出」,即進口設備、進口材料、貸款利率等多方面的價格要高於國際市場,而出口產品的價格卻低於國際市場。如此一來,跨國公司是一舉兩得:增加利潤,減少匯率風險。
對中國來說,外企的轉讓定價無疑會損害國家的利益。而對與外商進行合資或合作的中方來說,轉讓定價將直接侵犯自己的利益。

⑷ 避稅有哪些方法 比如說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關注「離岸公司」的避稅現象

■ 藏海川

據報載,在英屬維京群島注冊的離岸公司中有20多萬家與中國有關,因此通過設立離岸公司來實現避稅等目的已不再是個別現象。
何謂「離岸公司」

近年來我國外商投資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東南沿海某省的統計數據顯示按人數統計2002年該省第一大外商投資來源地不是美國,也不是與該省相鄰的香港,而是一個不為人所知的加勒比海島國英屬維京群島。其實近年來通過在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等地注冊所謂的「離岸公司」,再通過離岸公司返回大陸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已經成了不少內地企業間公開的秘密。離岸公司,簡單的講就是注冊地和經營地相分離的公司,離岸公司的股東、董事和管理人員一般也不是注冊地的居民。世界上著名的離岸公司的注冊地有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巴哈馬等,它們幾乎都有共同的特點:注冊手續簡便、對資本流動幾乎沒有限制、對不是在注冊地進行的經營活動幾乎不徵收任何稅、保密性好。內地企業在上述離岸地設立離岸公司,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在美國、香港或新加坡等地上市;設立控股公司,進行資本運做;進行稅收籌劃等。

公司注冊地的選擇

世界上存在眾多可供離岸公司選擇的注冊地,比如說像上文提到的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等加勒比海島國,此外還有象比利時、香港、澳門等,因此注冊離岸公司的首要問題是解決在何處注冊的問題。由於英屬維京群島在是否可以發行不記名股等問題上採取了更為寬松的態度,因此對中國大陸企業而言,如果該企業沒有在海外上市的計劃,英屬維京群島不失為是一個理想的注冊地。

其實中國國內不少大型上市企業的上市過程中離岸公司起到了關鍵作用,不管其最初的目的如何,離岸公司的設立在客觀上為這些上市公司進行稅收策劃提供了方便。本文通過對中國稅收相關法律、法規的分析來說明離岸公司與稅收的關系。

離岸公司可規避稅收

我們首先假定中國的一家以對外出口為主營業務的國內企業A,該企業是有限責任公司,有兩個股東(股東B和股東C)。如果該公司選擇設立在國內,則在稅務方面該企業至少存在以下問題:需要交納33%的企業所得稅;在增值稅方面存在先繳後退的問題,在當前出口退稅存在嚴重拖延的形勢下,必然擠占企業的大量資金。

此外,A公司的某個股東出於種種考慮想要將其在該企業中的股份轉讓給A公司的另一個股東時,由於我國不允許一人公司的存在,該轉讓無法進行。如果轉讓給其他人的話,對於轉讓所得該股東還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視該股東是法人還是自然人而定),更不必說A企業自身未必能獲得自營進出口權,如果必須通過外貿企業進行代理的話,企業的經營成本會進一步上升。

現在我們假定該企業的股東通過設立離岸公司來完成它的經營活動,來看一下上述情況有哪些變化。就設立離岸公司而言,可以採用由股東B和股東C共同設立一個離岸公司的方法也可以採用分別由股東B和股東C設立兩個不同的離岸公司的方法,出於稅收的考慮後一種方法更好一些。首先,由股東B和股東C分別在英屬維京群島注冊一個國際商業公司(以下簡稱為公司D和公司E),由於英屬維京群島的國際商業公司法規定可以設立一人公司,所以上述設立過程沒有任何問題。其次D公司和E公司轉回國內投資,和國內已設立的A公司成立中外合資企業F。現在我們看一下如果該中外合資企業代替內資企業A從事出口業務,首先由於企業F是中外合資企業,其自營進出口權的獲得遠較一般內資企業要容易。並且就稅收而言存在以下變化:

首先,所得稅負擔大大降低。盡管我國對中外合資企業的所得稅的規定較為復雜,但存在種種減免稅措施,特別是對於以出口為主的外商投資企業而言更是如此。此外外商投資企業可以通過向股東借款將該借款作為投資總額的一部分,並在借款合同中規定極高的利息從而達到快速收回投資和規避稅收的目的。外商投資企業還可以通過類似於轉讓定價的形式來實現避稅的目的,以上述F公司為例,假定F公司所出口貨物的最終買方是美國的企業,F公司的最終控制者B和C可以通過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一家專為實施上述避稅目的的公司G,然後先由F公司和G公司簽訂貨物出口合同,再由G公司和最終買方美國企業簽訂貨物買賣合同將該批貨物轉賣給美國企業。在F公司和G公司簽訂的貨物進出口合同中將貨物的價格定的極低,從而使F公司的帳面利潤很小甚至是虧損,而在G公司和最終買方美國企業的買賣合同中G公司按正常的價格賣給美方。由於G公司的設立地英屬維京群島對上述交易產生的利潤不徵收任何所得稅,因此通過上述交易,F公司的最終控制者B和C將利潤從國內轉移到國外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

其次,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退稅問題的通知》,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退稅不是採用先征後退的方式,從而F公司規避了對其資金的大量擠占。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主要從事外貿出口的企業是如何通過設立離岸公司的方式來達到避稅的目的的,對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南方沿海某省外商投資中出現的所謂怪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但應當指出的是利用離岸公司來進行稅收策劃從更高的道德標准看是一種不恰當的行為。

⑸ 轉讓定價仲裁和商事仲裁的不同點

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民事爭議通常可以採取向法院起訴和申請仲裁機構審理兩種方法。仲裁指爭議雙方在爭議發生前或爭議發生後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交給第三者作出裁決,雙方有義務執行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仲裁機構和法院不同。法院行使國家所賦予的審判權,向法院起訴不需要雙方當事人在訴訟前達成協議,只要一方當事人向有審判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經法院受理後,另一方必須應訴。仲裁機構通常是民間團體的性質,其受理案件的管轄權來自雙方協議,沒有協議就無權受理。仲裁的特點:1、機構仲裁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當事人訂立仲裁協議時,應當選定具體的仲裁委員會,對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補充協議,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這表明,在我國只能採取機構仲裁的方式,而不能進行臨時仲裁。2、對涉外仲裁進行特別規定基於涉外仲裁自身的特點,仲裁法以專章對涉外仲裁的特定事項作出了有別於國內仲裁的特別規定。包括涉外仲裁機構的設立、仲裁員、採取保全措施的法院、涉外仲裁裁決的撤銷、不予執行等。3、仲裁和調解相結合仲裁法明確規定,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願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庭應及時作出裁決。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或者根據協議的結果製作裁決書。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這表明仲裁程序和調解程序的有機結合是我國仲裁的顯著特點。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仲裁arbitration。名。不可數。解決商務糾紛的一種方式。在投資過程中仲裁對於解決投資者糾紛比法律訴訟既快捷又經濟。與法官判決和陪審制度不同,仲裁製度在判定違規行為時使用改正和賠償。在仲裁結束後,仲裁員的裁定是最終的,如果任何一方不滿,都不能反悔或提起訴訟。只有很少的情況可能改變。進入20世紀以後,各國已普遍把仲裁作為解決國際貿易爭議的一種方式。1923年由國際聯盟主持,在日內瓦簽訂了一項《仲裁條款議定書》,締約國承認當事人簽訂的仲裁協議是有效的。1927年又簽訂了一項《關於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承認在締約國國境內作出的仲裁裁決在其他締約國都應當承認有效,並且可以執行,這兩個公約的簽訂有利於國際商事仲裁工作的開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許多國家相繼成立了常設的仲裁機構。1958年聯合國通過了《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中國已參加)。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又於1976年制定了《仲裁規則》,推薦各國經濟貿易界採用。仲裁作為解決國際商事爭議的一種方式,已在國際上得到普遍承認和廣泛採用。不僅商品買賣的合同中大多訂有仲裁條款,其他經濟貿易合同,如經濟合作、技術轉讓、國際信貸、合營企業等合同也普遍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爭議。概況中國現有兩種仲裁。一是國內企業之間有關經濟合同爭議的仲裁;一是涉外經濟貿易和海事合同爭議的仲裁。補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的規定,國內企業間簽訂的經濟合同發生爭議時,任何一方當事人均可向國家規定的合同管理機關申請調解或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現在中國統一管理經濟合同的部門是中央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國內的仲裁製度,經濟合同爭議的當事人在申請仲裁時,不需要事先簽訂仲裁協議,當事人也沒有選擇仲裁員的自由,仲裁員由仲裁機構指定。仲裁機構對雙方當事人首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時,再行仲裁。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即發生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還規定:經濟合同當事人向合同管理機關申請調解或仲裁,應從其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超過期限的一般不予受理。為了適應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4年作出《關於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內設立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的決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於1956年制定了對外貿易仲裁程序規則,成立了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受理對外貿易合同和交易中發生的爭議,包括由於有關商品的運輸、保險、保管等方面所發生的爭議。補充:1958年國務院又作出《關於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內設立海事仲裁委員會的決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於1959年制定了海事仲裁程序規則,成立了海事仲裁委員會。海事仲裁委員會受理下列3方面的海事爭議:①關於海上救助報酬的爭議。②關於海上船舶碰撞所發生的爭議。③關於海上船舶租賃業務、海上船舶代理業務和根據運輸合同、提單或者其他運輸文件而的海上運輸業務以及海上保險等所發生的爭議。為了適應對外經濟貿易不斷發展的需要,國務院於1980年決定將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改稱為對外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其受理案件的范圍可擴大到有關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外國人來華投資建廠,中外銀行相互信貸等各種對外經濟合作方面所發生的爭議。組織機構也相應擴大。中國涉外仲裁機構處理案件的原則是貫徹執行獨立自主的方針,平等互利的政策,並參照國際習慣的做法進行工作。處理案件,既要遵守中國的法律,又要尊重雙方簽訂的合同條款,同時還要參考國際上長期以來在業務實踐中所形成的一些合理的做法,把這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總的精神是要求做到公平合理、實事求是。

⑹ 企業如何合理避稅

1、根據企業性質合理選擇注冊的形式。同樣是辦企業,選擇注冊為有限責任公司還是個人獨資企業會有不同的稅收。
2、選擇注冊地,國家對一些特殊地區是有政策扶持的,如果你不在特殊地區,那現在有很多園區有招商引資的政策,如果能夠取得地方稅收的部分返還那會大大減小企業的壓力。
3、 申請所得稅的核定徵收。在核定徵收的情況下,由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情況,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對其生產的應稅產品查實核定產量和銷售額,然後依照稅法規定的稅率徵收稅款。這時就不必為成本發票的事情大傷腦筋。
4、充分運用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比如小微(小型微型)企業在增值稅上的優惠和小型微利企業在所得稅上的優惠。

⑺ 請問勞務費怎樣可以合理合法避稅

對於收入來源多元化的納稅人來說,合理合法避稅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國內一個主要的避稅方式是:在「稅收窪地」注冊一家個人獨資企業!
按照現行政策規定,個人獨資企業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只需繳納增值稅、附加稅和個人所得稅。
其中,個人所得稅還有優惠政策。
以「51個稅」為例,已經與全國多地園區達成合作,在其園區注冊個人獨資企業,還可以「核定應稅所得率」對經營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對高收入者來說,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1、在稅收窪地注冊一家個人獨資企業
2、與合作公司協商,將個人所得收入「轉變」為個人獨資企業收入
3、個人獨資企業在收到收入之後,繳納增值稅、附加稅和核定徵收的個稅(綜合稅率3%左右)。
通過上述稅務籌劃,個人所得稅稅率可從最高45%,降至3%,甚至更低!

⑻ 在轉讓定價調查中,下列屬於無形資產的有

在轉讓定價調查中,下列屬於無形資產的有
A、版權</div>
C、商業秘密</div>

A沒問題。C存疑,如果是多選,應該選,商業秘密應該在符合無形資產其他確認條件時才確認。

無形資產應當是可辨認的,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則認為其具有可辨認性: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單獨用於出售或轉讓等,而不需要同時處置在同一獲利活動中的其他資產,則說明無形資產可以辨認。某些情況下無形資產可能需要與有關的合同一起用於出售、轉讓等,這種情況下也視為可辨認無形資產。
2.產生於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如一方通過與另一方簽訂特許權合同而獲得的特許使用權,通過法律程序申請獲得的商標權、專利權等。
如果企業有權獲得一項無形資產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並能約束其他方獲取這些利益,則表明企業控制了該項無形資產。例如,對於會產生經濟利益的技術知識,若其受到版權、貿易協議約束(如果允許)等法定權利或雇員保密法定職責的保護,那麼說明該企業控制了相關利益。
客戶關系、人力資源等,由於企業無法控制其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不符合無形資產的定義,不應將其確認為無形資產。
內部產生的品牌、報刊名、刊頭、客戶名單和實質上類似項目的支出不能與整個業務開發成本區分開來。因此,這類項目不應確認為無形資產。

閱讀全文

與轉讓定價合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